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家園的經典散文

家園的經典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第一次看完一個完整的戲曲,還是上小學的時候。

家園的經典散文

記得是一年的中秋節,剛好放假,聽說鄰村要唱幾天戲,因爲他們村有劇團,更有一班演技雄厚的演員,逢年過節總是唱戲,那天晚上,就和小朋友們相約一起,原本準備去湊湊熱鬧,買點瓜果點心吃的,哪知道還意外地把一個戲劇看完了。原因是在戲場碰見小朋友中的兩個家長,剛好他們也來看戲,就一再強調我們不要到處跑,以免出現鬥毆打架等意外事故,我們就以他們爲中心,不近也不遠地圍繞着他們,漫不經心地看戲。因爲他們懂戲,一邊看一邊給我們講戲中的有些情節。

那晚上的戲劇叫《雙槍陸文龍》,陸文龍原本是中原人,父母被反幫給殺死後,把還是嬰兒的他帶到反幫,收爲義子撫養成人,逐漸培養成能使雙槍,且萬人難敵的`一員猛將,把中原這邊很多大將都給殺了。爲了收復這員猛將,一個叫王佐的人,使用苦肉計把自己的胳膊弄斷了,詐降投到反幫,找準機會接觸到陸文龍,並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一講給陸文龍聽,最後陸文龍殺了仇人帶兵投了過來。長大後才知道那是《說岳全傳》裏面的一個經典故事。

只記得,那晚上的戲劇裏面,陸文龍在舞臺上拿着一個馬鞭,左撲右打,只幾下就跨越千重山萬條河,來到了岳飛的麾下。古代戲曲中手裏拿的看似馬鞭,其實就是騎馬的象徵,也只是一根一米多長的細棍子,間隔幾公分纏上紅繩白繩,纏紅繩的就是紅馬,纏白繩的就是白馬。這就是所謂的“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萬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幾更時萬古千秋”等,是對中國古代戲曲現象場景虛擬生動的描述。

看了戲劇後,我們私下也就胡亂模擬一些。記得有次一羣小夥伴在野地裏割草打柴,不知道哪個就從路旁砍了個“馬鞭蒿”,裝模作樣地也左撲右打,演起那晚上在舞臺上看到的陸文龍來,於是大家都砍一根“馬鞭蒿”來,在野地裏到處騎馬打仗,你追我趕,只一會兒,一個個滿臉通紅,汗流浹背,場面也相當壯觀。

這“馬鞭蒿”極像舞臺上的馬鞭,一米多長,它的葉隨着杆間或着往上生着,像舞臺上馬鞭上扎的紅白繩頭。我們每次都用鐮刀砍上一大捆,背上回家,曬乾後當柴燒。

印象中,“馬鞭蒿”除了當柴燒,或者兒時,因好奇當馬鞭耍耍以外,也的確沒有其它用途。

教書以後,有一年,我和幾個老師一起外出旅遊,在一條河的河牀上,卻被一種景色給震驚了。寬寬的河牀上,生長着馬鞭蒿,青油油的滿地都是,彷彿置身於無邊無際森林之中。老師們和我一樣,在驚歎之餘,就問道:“這是什麼植物?如此生機勃勃,好一派壯觀的景象呀!”

我笑着對他們說:“沒見過吧?這叫馬鞭蒿子,我們小時候經常拿在手中,當馬來騎呢!”

馬鞭蒿子?幾個老師們仔細看了看,還別說,還真像馬鞭蒿子那麼回事呢,名至實歸呀!

忽然有個老師笑了笑說:“你們都錯了,這不叫馬鞭蒿子。”

我們一看,是一個生物老師。我感到詫異,就問道:“不叫馬鞭蒿子?那叫啥來着?”

生物老師說:“這種植物學名叫小飛蓬。”

小飛蓬?我差點兒沒有被這麼美麗動聽的名字給驚掉下巴。這我們兒時經常當馬騎的馬鞭蒿,咋一下子就成了小飛蓬了呢?

生物老師介紹說:“小飛蓬,別名小蓬草、加拿大蓬、小白酒草、一枝蒿。原產於北美洲,世界各地廣泛分佈,屬於外來入侵植物,常生於曠野、荒地、田邊、河谷、溝旁和路邊。該植物可以產生大量瘦果,瘦果借冠毛隨風飄散,蔓延極快,對秋收作物、果園、茶園危害嚴重,爲一種常見的野草,通過分泌化感物質抑制鄰近其他植物生長。”

從它的別名當中,可以看出,它的確也屬於蒿草一類,難怪家鄉人把它叫作“馬鞭蒿”了。最後生物老師說道:“從醫學角度上講,小飛蓬具有清熱利溼,散瘀消腫的功能,能配置許多西藥和中成藥。其它方面的作用肯定還有,你們可不要小瞧這種植物呀!”

聽了生物老師如是說,我忽然想起古詩中關於小飛蓬的詩句來,飛蓬在我國詩經中就出現過,“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爲容”,是《詩經》中的國風·衛風·伯兮中的詩句,意思是自從丈夫打仗去了之後,頭髮就亂糟糟的,不是沒有面膏洗臉,是沒有人讓我能爲他梳妝打扮,是寫一個居家勞輟的女子,思念遠去打仗丈夫的詩句,很美很有意境。

唐朝詩人李白在《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中,有句“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天寶四年,李白和杜甫重逢,同遊齊魯,深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再遊江東,兩人在魯郡東石門分手,臨行時李白寫了這首送別詩。其中的“飛蓬”就是枯蓬的意思,也就是枯乾的蓬草。照我的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乾枯的蓬草隨風各自飄遠,以後可能都不能再相見,我們暫且先乾了這杯酒,寓離別之意,抒難捨之情。

這以後,每每看見小飛蓬,便不再把它當着一叢蒿草,也不再把它當着馬鞭蒿,心中總有一種別樣的感情在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