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關於元宵節的唯美散文

關於元宵節的唯美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導語:今年最難忘的就是元宵節了,那天的天氣不怎麼好,但街上人山人海,大街小巷都掛着五顏六色的燈籠,真是美麗極了。接下來是小編分享的關於元宵節的作文,歡迎借鑑。

關於元宵節的唯美散文

  篇一、關於元宵節的唯美散文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一天,全國各族人民鬧花燈、燃焰火、放鞭炮、舞獅子、劃旱船、踩高蹺……歡度元宵佳節,而且家家戶戶吃“元宵”。

關於元宵節,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到了漢文帝時,已將正月十五定爲元宵節。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已將元宵節確定爲重大節日。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國由來已久。早在宋代,民間就流行一種元宵節時吃一種新奇食品“浮元子”,後稱“元宵”,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又名“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爲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據說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食,或油炸,寓意“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說起“元宵”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說的是漢武帝時朝中有個奇人叫東方朔,詼諧幽默,足智多謀,而又心地善良,人稱智聖。有一年冬天,長安城接連下了幾場大雪,東方朔奉命到御花園給皇帝折梅花。他剛走進園門,突然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欲投井自盡。東方朔立即向前將她扶起,因爲其故。宮女說:“我叫元宵,家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進宮後,我再也沒有見過家人。每到過年,我更加思念親人。覺得自己不能在父母跟前盡孝,真是生不如死,便想一死了之。”

東方朔聽後,深表同情,並告訴她說:“我一定設法讓你和家人團聚。”

元宵聽後,遂放棄輕生的念頭,回到宮中,等待與父母妹妹團圓。

有一天,東方朔獨自出宮,他來到長安街上,在鬧區擺了一個占卜攤。這時有不少人前來求他占卜卦吉凶禍福。不料,每個人占卜的籤語都是一樣:“正月十六火焚身”。

消息傳開,人們議論紛紛,人心惶惶,大家陸續前來向東方朔求問解救辦法。東方朔慢條斯理地告訴大家:“正月十三傍晚,火神爺派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奉旨火燒長安城,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皇帝想法解救。”

說完,東方朔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太監立即稟報給皇上。

漢武帝接過紅貼,只見上面寫着:“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武帝看後大驚,急忙請東方朔解讀紅貼。東方朔沉思良久,然後對皇上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宮女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正月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羣中消災解難”。

武帝聽後,十分高興,立即傳旨按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長安城裏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凡。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着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循聲尋找父母,終於和親人團聚了。

人們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今後每年的正月十五,家家戶戶做湯圓供火神君,同時正月十五全城掛花燈,放煙火。宮女“元宵”做的湯圓最好,於是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正月十五這天就叫做元宵節。

  篇二、關於元宵節的唯美散文

有句古話說得好:”正月十五鬧元宵。“這句話生動的體現了元宵最大的特點,對,元宵節就是親戚朋友從五湖四海趕來歡樂地聚在一塊兒,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結伴到街上觀看人們舉行的盛大的舞龍節目,欣賞那夜空中光彩奪目的火樹銀花。

正月十五這一天,中午同學們正在教室裏聽老師講課,突然被打斷了,一位老師叫我們下去幫忙,同學們聽完後交頭接耳的商量着,然後跟着老師的指導成羣結隊去幫忙了。

下午第一節課是大家開心又興奮的時刻,因爲老師用這節課舉行了讓人激動的活動猜燈謎。同學們三三兩兩的來到活動現場,不一會兒,場地就已經是人山人海了。我來到燈謎前,對着上面的謎語左思右想,想了半天也不會只好放棄,過了一會兒,我又找到了一個簡單的題目,一位男孩走過來對我說:”對不起,我已近知道答案了。"然後,他拿着那張有謎語的紙走了。我馬上去尋找別的謎語,可是,大多數謎語紙都被摘走了,只剩下一些難的謎語,我掃興極了!準備回教室,看到那羣給答對者禮物的人忙的不可開交,我又看見了何佳藝,她好像想去幫忙,我也跟着她去了。

我來到換獎處看到拿着謎語的.同學一個個都有些不確定的表情,我有點擔心,我轉過頭去,看到有些人是失望的離開了,而又有些同學是開心地離開,我在旁邊看的羨慕死了,不是羨慕他們拿的獎品,而是他們聰明的腦袋。

活動臨近末尾了,同學們都回到了教室討論着那些題目,有的是失望有的是開心。今年元宵節過去了,我有期待明年的元宵,希望可以拿到小獎品。

  篇三、關於元宵節的唯美散文

新春佳節的鞭炮聲剛剛散盡,十五的元宵節緊隨而至。人們在着喜慶的日子裏,吃元宵、觀花燈、放鞭炮。

晚飯後,我和爸爸媽媽漫步到了市委廣場。今夜的市委廣場真是燈火通明,亮如白晝。來參加牛年等會的人好多呀,放眼望去,好一片人羣,真是人山人海!

河畔上的人羣猶如兩條江河,溢出了東遼河歡快的“流”着。小一點孩子,坐到了爸爸的肩上,成了人海江河中的一座座無名“小島”。

隨着擁擠的人羣我們看到了一艘大船,底下的兩層是用藍色的冰塊做成的,船上掛着一個帆,帆上寫着“一帆風順”幾個金碧輝煌的大字,我想家鄉遼源的美好前途一定會一帆風順發展下去。

再往右走,看到的便是一個燈籠的世界了。大大的燈籠掛滿了假山,燈籠上寫着十二個大字“快速發展的遼源牛年更牛氣”燈籠前面是一個金色的牛,牛的全身都是金的,真可謂是金牛賀新春啊!

在市委廣場附近,我們又觀賞了禮花。仰望天空,漫天華彩,風流雲散,千嬌百媚,絢爛多姿,華光熠熠,五光十色,美不勝收。有的像綻開的金菊,有的如怒放的牡丹,有的似清秀的鬱金香,有的像飛船,有的像流星,有的像水簾,有的像銀柱,一朵朵,一串串,一條條,那種景觀實在是太美了。哎呀,我實在想不出什麼好詞了。總之,這彩燈,這煙花,使元宵之夜更加歡騰。

俗話說的話:十五十六走。百病。可街上好幾萬人“走百病”的人流,可真叫壯觀那。這是自春節以來最熱鬧的一個晚上,這已成爲家鄉一個風景、獨特的風景。

  篇四、關於元宵節的唯美散文

“正月十五燈正新,滿城燈火白如銀。”元宵節是中國的四大節日之一。正月十五鬧元宵,是中國的傳統節目,也是新年裏的重頭戲。這一天家家戶戶張燈結綵,一盞盞孔明燈、絹燈、橘燈……各式各樣的燈籠,把原本寂靜的黑夜裝點得五彩斑斕,絢麗奪目。

燈籠象徵人丁興旺,團圓喜慶。正月點燈籠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除夕元宵的夜晚,更有小孩子打燈籠的民俗活動。記得小時候,年三十守歲剛剛結束,過了初五,母親就張羅着要爲我們姐妹們糊燈籠。燈籠的製作要經過扎,糊,寫,畫多道工序。要選竹節間距較長的竹篾,竹絲要剖得很細。

用這種柔軟而富有彈性的篾絲編成橢圓形燈籠庸子(坯子)後,再用柔韌的絲皮紙將燈籠庸子團團蒙上,還要用刷子把紙糊得挺括而舒展。然後在紙上多塗上幾遍,使其均勻而透亮。我們姐妹看着母親用一雙巧手在上面畫上八仙過海,吉慶有魚、五穀豐登等圖案,心裏羨慕不已。母親一邊做,一邊給我們講她小時候在外公家過元宵節,學做燈籠的逸聞趣事,逗得我們開懷大笑,抱作一團。

燈籠做好後,還未到元宵節,我們就迫不及待地點上蠟燭,用竹竿挑着,高高興興去遊燈。小孩子們互相比着手中的燈,看誰的好看、漂亮,因爲母親做的燈工藝細膩,圖案精緻,內容豐富,總會受到鄰里的稱讚,我真是得意極了,好像自己做的一般。回到家,興奮地向母親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

時光飛逝,我們姐妹先後都結婚、生子,母親年事已高已不再做燈了。每到元宵節,我就牽着兒子的小手,爲他點亮一盞燈籠,領着他走出家門,去遊燈、觀燈、看舞龍、放焰火。街道上游人如織,大家笑容滿面,琳琅滿目的花燈使人眼花繚亂,看都看不過來。舞龍、舞獅、跑旱船、扭秧歌,一個個精彩紛呈的節目讓人目不暇給,也爲元宵節增添了歡樂的氣氛。

當一朵朵綻放的禮花騰空而起,點亮夜空時,孩子們又蹦又跳,“哇!好美的煙花!”一個個璀璨的禮花將夜空點亮,似綵球,又像絨花,一顆接着一顆衝上了天空,霎時,一朵朵五光十色的花蕊,瞬間綻放,猶如一位美麗的仙女,把希望的花瓣灑向了人間。紅的,黃的,藍的,綠的,紫的各種各樣的顏色把天空點亮如同銀河一般,光彩奪目,分外耀眼。整個人羣沸騰了,遊人們不時發出驚歎聲和叫好聲……兒子簡直被迷住了,看得如癡如醉。這真是“火樹銀花千光照,清輝映月色斑斕。爲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餘歡”啊。

如今,時間的流逝,觀念的變化,那些熱鬧的老場景已經漸行漸遠,那種默默地燃着蠟燭的紙糊燈籠也隨之遠去。現在到處都有買燈籠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歡歡喜喜過新年。舊時紙糊燈籠在今天的孩子們的眼裏,也說不出是個什麼樣子來。但那份快樂卻伴隨着我們成長,成了我心中難忘的記憶……

寫到這裏,我眼前又浮現出元宵節成羣結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