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6《清風茶社》觀後感

2016《清風茶社》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清風茶社”以茶社爲載體,以談話爲媒介,以廉政爲內容,以教育爲目的,對需要談話的領導幹部平等交流、促膝談話、開誠佈公,取得很好效果。下面小編整理了2016《清風茶社》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2016《清風茶社》觀後感

  【2016《清風茶社》觀後感1】

4月13日下午3時,我與校長一行,到黃河科技大學禮堂觀看了大型現代豫劇《清風茶社》,該劇由鄭州市紀委、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聯合舉辦,近期在二七區進行巡演。

去的路上在想:好多年沒有看豫劇了,會不會聽明白、打瞌睡呢? 在長達兩個半小時的觀看中,我竟然毫無一絲睡意,而且發現周圍無論是白髮蒼蒼的老人,還是沉穩成熟的中年人,也包括一臉朝氣的青年人,都在聚精會神地觀看。特別是在趙媽媽唱出:“兒當官兒要飯,娘都是娘”的時候,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爲她的唱功和真情表白鼓掌,我竟然是熱淚盈眶。

清風茶社的開辦,目的就是讓一些有輕微過錯的黨的一些幹部,在高度保密的情況下,在一杯清茶,一首歌曲,一種溫馨的氛圍中,聽到忠言,得到提醒,受到教育,知錯就改。讓其在尊嚴得到保護,人格得到尊重的情況下,認識到錯誤的性質、原因和危害,領悟到組織的愛護和關心,感受到黨紀的嚴肅和法律的嚴厲。用意當然是好的,本着關心幹部,尊重幹部的目的,教育人和提醒人。

劇目圍繞“清風茶社”就是拯救幹部的防火牆、滅火器,該劇講述了紀檢女幹部章潔在情與法面前堅持黨性原則、不徇私情的動人故事。一身正氣的中原市紀委常委章潔,總是把“你應該知道,必須知道”掛在嘴邊的中原市紀委案件室鍾主任,深明大義的母親,走向截然不同道路的趙家兄弟……一個個生動鮮活的形象演繹出“清風茶社’的創新之處,讓紀檢監察系統之外的工作人員和民衆進一步瞭解紀委的工作,改變紀檢監察幹部在大家眼中嚴肅、刻板、不近人情的形象。

身爲某國企老總的趙二偉想爲自己母親大操大辦生日,經過清風茶社的提醒,認識到了自身的思想認識的不足,避免滑向違紀的深淵;身爲嵩陽縣副縣長的趙大偉爲了籌集兒子上香港科技大學的學費,收受賄賂,從清正廉潔、潔身自好的好乾部成爲違法違紀的罪人。從他蛻變的過程來看,妻子的慫恿、朋友和企業老闆的誘惑都是一雙雙推下他的黑手。在清風茶社裏,章常委的諄諄教導並沒有讓他幡然醒悟。

章潔面對恩人的兒子——趙家兄弟,內心掙扎過、痛苦過,在依法執紀和報答恩情爲趙大偉說情之間猶豫不決過,最後在深明大義的趙媽媽的勸說下,毅然選擇了秉公執紀。章潔的形象改變了以往塑造正面人物高大全的慣例,更接近生活,更有人情味兒。

在老百姓爲趙大偉求情的那一段,田大伯說:“只要爲老百姓辦好事,吃點兒貪點兒,不算啥。”我心裏很受觸動。社會的風氣不能如此發展下去。人民羣衆呼喚爲百姓辦好事的幹部,可是更呼喚“辦好事、能辦事、乾乾淨淨辦事”的幹部。心不清淨、手不乾淨,想的都是一己私利,怎麼會有爲老百姓辦好事的想法呢?

清風茶社通過感人肺腑的故事情節,發人深思,催人淚下,讓我久久難以釋懷。每一位黨員幹部的成長都很不容易,既離不開自身學習、思考和奮進,更離不開黨組織的培養和教育。“清風茶社”就是在涉及領導幹部個人重要事項或有可能出現輕微違紀前容易發生問題的“節骨眼”上“敲打”幹部,或者對他們大喝一聲,猛拉一把,提醒一下,使幹部能夠意識到細節、小節會影響或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前途命運,起到增強反腐倡廉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做到防患於未然。警鐘長鳴,就會真正達到愛護幹部,關心幹部的目的。

清風茶社的茶不是一般人能喝的,每個全心全意,心繫人民,爲民服務的領導也都會得到羣衆由衷的擁戴,希望每個領導幹部都能真正爲羣衆辦實事。也希望喝了清風茶社茶的領導幹部能夠向趙二偉那樣迷途知返,切勿如趙大偉一般執迷不悟,與黨和人民背道而馳,最終釀成大禍。

  【2016《清風茶社》觀後感2】

週三晚上組織幹部觀看反腐倡廉片《清風茶社》,去之前知道片名,到了後才知道是豫劇二團排演的豫劇,呵呵,我們河南人自己的劇種,幾乎沒人看沒人聽了,傳統文化就是這樣遺失的?這屬於強制滲透吧。

清風茶社的開辦,目的就是讓一些有輕微過錯的黨的一些幹部,在高度保密的情況下,在一杯清茶,一首歌曲,一種溫馨的氛圍中,聽到忠言,得到提醒,受到教育,知錯就改。讓其在尊嚴得到保護,人格得到尊重的情況下,認識到錯誤的性質、原因和危害,領悟到組織的愛護和關心,感受到黨紀的嚴肅和法律的嚴厲。用意當然是好的,本着關心幹部,尊重幹部的目的,教育人和提醒人。

劇目圍繞“清風茶社”就是拯救幹部的防火牆、滅火器,該劇講述了紀檢女幹部章潔在情與法面前堅持黨性原則、不徇私情的動人故事。表演陣容據說很強大,因爲對豫劇太不瞭解,所以只能說是據說了。

我對劇中的紀委幹部鍾組長印象深刻,那句你應該知道,你必須知道,算是經典之句,如果是小品,這句話必將被傳揚,只是豫劇的受衆太窄,流行起來不大容易。人物那身傳統的中山裝,那種刻板、冷硬、機械的態度,讓人啞然,同時對黨的幹部的這種形象如鯁在喉的難受。

其實寫這篇博最重要的出發點,並不是因爲這部豫劇或者豫劇的內容,而是開場前長長的等待,我們的票上的開演時間是7.30,我們這些好同志都提前進場,遵守着時間遵守的規矩,也算是尊敬演員吧,然而左等右等,劇目就是不開演,漸漸聽到消息說市領導要來觀看錶演,現在沒到,所以不能開場,滿場坐的滿滿的幹部羣衆就那麼默默的等待着,一直等到8點5分,領導終於到場了,頓時鎂光燈閃爍,錄像等長明,還有人起立鼓掌之類,悲哀啊悲哀,我們在觀看反腐倡廉劇目,本身就是來接受教育的,領導也許真的是日理萬機的忙碌,但是也太不把大家的時間當回事了吧,這難道不是特權思想在作怪?偉人早就說過,浪費別人的時間無異於謀財害命啊。或者領導並不知道大家在等,而是有些人特意安排的等待吧,那麼和劇中那些行賄拉幹部下水的人又有何區別呢。

形象是時時處處都在樹立的,而羣衆往往就從這些小事看問題想問題呢,說句大家常說的話是:國際和平啊,攻打伊拉克也不歸我們管啊,我們也管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