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觀看郭永懷觀後感2016

觀看郭永懷觀後感2016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導語:強權敵國的核武訛詐、“友好鄰邦”背信棄義,無不使他食不甘味,義憤填膺;從受命研製“兩彈一星”之日起,他便作爲中國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之一,嘔心瀝血,發足搶時,立誓拼命也要儘快拿出“爭氣彈”。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郭永懷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觀看郭永懷觀後感2016

  郭永懷觀後感【1】

如果你在北京呆過,就知道冬天的北京冷的人,北京的冬天給人的感覺是慘白慘白的,有種粗狂的厚重。1968年12月5日的凌晨的北京城就是這樣,那一天曙光剛剛從東邊亮起,光中夾雜着一絲白透白透的霧氣。

那時候,北京首都機場於1958年3月2日投入使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首個建設並投入使用的民用機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四個開通國際航班的機場(前三個開通國際航班的分別是上海龍華1926年、昆明巫家壩1937年及重慶白市驛1939年)。

首都機場所在地在順義縣,當時還是隸屬於河北。後來順義劃歸北京,機場就歸屬朝陽區所有,所以首都機場是在順義土地上,但是歸屬於朝陽。這是幾十年後的事情了。

說回到1968年12月5日的凌晨,北京城曙色未白,寒氣逼人,凌晨6點左右,首都機場附近的村民聽到一聲巨大的轟響,隨後就是一個巨大的火球和濃濃黑煙直衝雲霄,把白霧照的血紅,後來人們隱隱約約的知道,是一架小型飛機在即將着陸時突然失事。一頭紮在了機場附近的玉米地裏。

現場慘不忍睹,飛機殘骸散落的到處都是,十三具燒焦的屍體散落一地,面目全非,甚至肢體都散落各處,難以辨認。隨後有一批解放軍士兵趕來這裏,空氣中散發着令人作嘔的肉類燒焦的味道。顯然,這種情況下幾乎不會有任何一個生還者。(後來有一個重傷的唯一生還者)

但是這種情況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一處,因爲在那樣的情況下太不尋常了:

有兩具燒焦的屍體緊緊的抱在一起。兩具屍體早已燒的面目全非,如同半個焦炭,但是卻保持着緊緊擁抱在一起的姿勢。許多年輕的戰士都被這畫面嚇到到了,所有人都站在原地不敢動彈。後來來了首長,人們纔有勇氣嘗試把他們分開。他們抱得很緊很緊,加上瞬間死亡,所以屍體無比僵硬。把他們分開的時候,必須很用力,就像掰斷一大塊木炭,由於纏繞在一起,把他們撐開的時候不斷髮出斷裂的聲響。

當“轟”的一聲把他們終於分開,所有人立即腦袋嗡的一聲,一片空白,時間彷彿定格一樣,所有人都無法說出一句話,因爲把他們分開後,他們驚訝的發現,兩具屍體的胸部中間,是一個皮質的公文包,雖然有點燒焦,但是在兩個人相擁的身體的保護下依然完整,打開後:一份熱核導彈試驗數據文件完好無損。

看到眼前的一切,前來接應的士兵當場跪地痛哭,那就是他們力學所的副所長: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牟方東。

DNA鑑定技術要到80年代才被髮明應用到毀壞屍體的辨認鑑定上。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牟方東早已被燒的辨認不出來,認出他們的方法,根據郭永懷的司機說。

邵春貴(郭永懷司機):郭永懷是怎麼認識得他呢,他是個花白頭,他那時候59歲吧,頭後頭有一片都是,躺着連着脊樑那塊沒有燒完,剩一點點頭髮,認出來是他。

郭永懷的死訊,第一時間知道的是三個他一生最重要的人。

一個是他的妻子李佩先生,李佩當時還在合肥的中科大,被緊急電報叫到北京,據說,她知道這件事後什麼都沒說,硬是強扛着一滴眼淚都沒留。

那時,李佩已隨工作單位--中國科技大學到安徽合肥工作,她接到所裏的緊急電報,連夜乘火車到北京,一進家門就感覺出異樣,老郭的領導同事站滿了屋子,茶几上放着一片燻黑的鏡片和懷錶,當領導把飛機失事的消息告訴李佩時,她沒掉一滴眼淚。採訪時,李佩的外甥女陪同在她身邊,回憶當時情形,她說,“姨媽一言未發,就站在陽臺,久久望向遠方……”

另一個是中國核試驗的最高負責人的周恩來總理。

據國務院工作人員後來回憶,郭永懷飛機失事的消息第一時間傳到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失聲痛哭,良久不語,

還有一個是他親如兄弟,永遠的“大師哥”錢學森,錢學森知道郭永懷死去的消息嚎啕大哭,慟哭不已

“是的!就是那麼十秒鐘吧!一個有生命、有智慧的人,一位全世界知名的優秀應用力學家就離開了人世:生和死,就在那麼十秒鐘。”(寫在《郭永懷文集》的後面)

郭永懷犧牲後的第22天,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獲得成功。2年後的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郭永懷觀後感【2】

今年82歲的郭永進,是郭永懷的堂弟。他回憶說:1909年4月4日,郭永懷出生於一個家境殷實的普通農家,這是郭文吉夫婦的第四個兒子。他聰明伶俐,從不認生,郭文吉夫婦將他視若掌上明珠。10歲的時候,郭文吉將兒子送到了本家叔叔所辦的學堂裏讀書習文。17歲那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取了青島大學附中,成爲四鄉八疃第一個公費中學生。20歲那年,郭永懷考取了南開大學預科理工班。

1931年7月,郭永懷預科班畢業轉入本科學習,選擇了物理學專業。兩年後,他來到北京大學,在光學專家饒毓泰教授門下繼續深造。1935年7月,郭永懷留在饒毓泰教授身邊,做助教和研究生。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北京大學停課。1938年3月,郭永懷克服重重困難,輾轉南下來到了昆明,在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半工半讀。

國難當頭,科教興國、科技報國的念頭一次次撞擊着郭永懷那顆拳拳愛國之心。他知道,一個沒有強大軍事力量的國家,將永遠被動挨打。於是他改學航空工程,立誓要爲我國的軍事科學奮鬥終生。

1938年夏,中英庚子賠款基金會留學委員會舉行了第七屆留學生招生考試,在3000多名參考者中,力學專業只招一名。而考試結果郭永懷與錢偉長、林家翹一起以5門課超過350分的相同分數同時被錄取。

郭永懷一行在上海上了船,剛上船後就有消息傳出,他們將在日本的橫濱停船三日登岸“觀光”,並接受日本政府的簽證。面對這種莫大的羞辱,郭永懷與同伴義憤填膺,一致決定,一不登岸觀光,二不接受敵國的簽證——22名同學全體下船,拒絕出發,毅然返回了昆明。

1940年8月,他們第三次在上海集合,乘坐俄國的皇后號郵輪再度出發。經過28天的海上顛簸,他們來到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成了該校第一批來自中國攻讀研究生學位的留學生。從此,郭永懷開始了他的長達16年的海外求學生涯。

異域他國揚功名

在多倫多大學,郭永懷和錢偉長、林家翹一起選擇了應用數學系。郭永懷進步很快,僅用半年時間就獲得碩士學位。

1941年5月,郭永懷來到了當時著名的國際空氣動力學的研究中心——美國西岸加州理工學院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繼續深造,在航空大師馮·卡門教授的指導下開展研究工作。經過4年艱苦探索,郭永懷於1945年完成了有關跨聲速流不連續解的出色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此後,郭永懷留在加州理工學院繼續學術研究。

當時人類雖已實現了飛行的夢想,但飛機的飛行速度並不理想。聲障是提高飛機飛行速度的難關。郭永懷和錢學森經過拼搏努力,不久就合作拿出了震驚世界的重要數論論文,首次提出了上臨界馬赫數概念,並得到了實驗證實,爲解決跨聲速飛行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此後,名聲大振的`郭永懷應聘參加了美國數學學會,並被加州理工學院特聘爲研究員。不久,他便成爲康乃爾大學航空研究院的三個著名攻關課題主持人之一。

1949年,郭永懷爲解決跨聲速氣體動力學的一個難題,探索開創了一種計算簡便、實用性強的數學方法——奇異攝動理論,在許多學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正是因爲在跨聲速流與應用數學方面所取得的兩項重大成果,郭永懷由此馳名世界。

在郭永懷的倡議和積極指導下,我國第一個有關爆炸力學的科學規劃迅速制定出臺,從而引導力學走上了與核武器試驗相結合的道路。同時,郭永懷還負責指導反潛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學和水洞力學等相關技術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潛——地導彈、地對空導彈、氫氧火箭發動機和反導彈系統的研究試驗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郭永懷觀後感【3】

郭永懷是他是中國力學科學的奠基人和空氣動力研究的開拓者,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兩彈一星一共23位元勳,兩彈一星早期指的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在三個領域中,唯郭永懷先生一個人三個領域都涉及。

也是兩彈一星中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科學家。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上面這些就足夠了,但是如果你對郭永懷是誰有興趣,可以接下去看,我來講講郭永懷的故事,感覺也正好有個機會。

1909年4月4日出生於山東省榮成市滕家鎮一個農家,以一個農村娃的身份,和所有當時的中國科學大師巨匠一樣,經歷了極爲動盪和波瀾壯闊的中國近代史。

郭永懷以四里八鄉第一個公費中學生從青島大學附中一路經由南開大學預科到北京大學學習物理。天知道在那個時代,對於一個農村孩子來說,需要經歷多大的努力和傳奇才能在風雨飄渺的中國和中國最高學府學習物理。

當然,和所有大師一樣,郭永懷考取了1938的美國庚子賠款留學基金。在3000多名參考者中,力學專業只招一名。考試結果,郭永懷與錢偉長、林家翹一起以5門課超過350分的相同分數同時被錄取(原本只有1個名額,後來經過葉企孫教授、饒毓泰教授的極力爭取,三人被一同錄取,葉企孫教授的故事,以前柴靜寫過)

郭永懷因此得以漂洋過海,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學習應用數學。1940年8月,上海,一艘駛往加拿大的“俄國皇后號”郵船上,二十幾位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留下了這張彌足珍貴的合影,郭永懷和錢偉長、林家翹這三個年輕人,都進入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應用數學系,並且三人僅花了半年時間,就同時拿下了碩士學位,這樣的學生讓當時的數學系主任J. L. Synge教授讚歎了許多年:“想不到中國有這樣出色的人才,他們是我一生中很少遇到的優秀青年學者。” 在加拿大完成了學業後,郭永懷1941年5月,郭永懷進入加州理工大學。師從素有“航空之父”之稱的流體力學大師馮卡門(von Karman),研習空氣動力學。在這裏,他遇到了之後影響他一生的知己師兄--錢學森。比起活躍的錢學森,郭永懷像個害羞的大男孩,所以錢學森最喜歡做的就是開車帶着這個小師弟去兜風。據說當時,開學開車接郭永懷到加州理工的也是錢學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