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6關於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

2016關於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電影《城南舊事》透過一個小女孩的純真眼光展示了20世紀20年代老北京的社會風貌,帶領觀衆重溫了那個年代普通百姓的生活。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的2016電影城南舊事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關於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

  【2016關於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1】

水珠從一片翡翠般的葉子上流過。是疾步的,只一眨眼功夫,不留任何痕跡。事情好像未曾發生,卻總覺得心裏有一條河在緩緩流淌。

這短暫的瞬間,或許你未曾注意。但人的一生中,或許唯有這一剎,是最真、最純、最令人銘記於心的。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耳邊又縈繞起這曲驪歌,我的思緒隨着那片葉子飄去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北京城南……

那時的小英子纔剛滿6歲,她的童年與我是不同的。簡陋的四合院、冬日殘陽下的駱駝隊、對她無微不至的的宋媽、身世悽慘的同伴妞兒、會館門口的瘋女人秀貞、蹲在草地裏的善良的小偷……這些獨特的人、景、事,都曾在小英子的童年中出現過,最後也都隨着她童年的消失,一起消失了。

普希金曾經說過:“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爲親切的懷戀。”電影悲暗的基調讓我體味不出幸福與快樂,而年幼無知的小英子身處的那個年代,有很多事她是弄不明白的。但這些事卻變成了小英子的心中最珍貴的回憶。她與瘋女人秀貞結爲了好朋友,並且辛辛苦苦幫她找回了女兒,可誰會想到母女兩人剛一團聚就走向了死亡——慘死在火車輪下,英子爲此十分傷心,火車排除的股股濃煙佔據了整個畫面,我不由得燃起了心中的悲痛。英子在草地裏遇見了“那個人”他爲了供弟弟上學出來偷東西,而英子並不知道他是小偷,認爲他是一個好人,最後卻因自己的行爲暴露了他的行蹤,導致“那個人”被逮捕,英子爲此迷茫又傷心……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曾經是那麼的真實,現在卻早已消失,是他們支起了英子短暫的童年。而現在,這些事、這些人,都隨着電影畫面的運動變得鮮活起來。簡陋的四合院、冬日殘陽下的駱駝隊、對她無微不至的的宋媽、身世悽慘的同伴妞兒、會館門口的瘋女人秀貞、蹲在草地裏的善良的小偷……這些人、這些事,不過轉瞬,不過是英子一生的一段插曲,有的甚至連插曲也算不上,但他們卻爲英子留下了些什麼。究竟是什麼,我們也不知道,或許只有英子自己才能體味得出吧。

電影的結尾,小英子的父親因患癌症英年早逝,更是將影片的悲傷推向高潮。她的父親去世後,與她朝夕相處的宋媽也被丈夫牽着小毛驢拉走了,這個悲傷的故事就此結束。

水珠從一片翡翠般的葉子上流過。是疾步的,只一眨眼功夫,不留任何痕跡。事情好像未曾發生,卻總覺得悲傷化成了一條河在心裏緩緩流淌。

  【2016關於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2】

記得着名作家巴爾扎克曾經講過這樣一句話:“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階段,那時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顆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聰明,一種永遠不息的活動,一股強烈的慾望。”由此可見,童年對於我們是多麼的重要。而在今天,我要向大家講述一部關於童年的電影,它便是作家林海英的着作——城南舊事。

大家可能已經看過了這一部電影,從中講述的是英子童年在北京城南所發生的種種事情,十分感人,打動人心。當然,這一部電影中最能給而留下深刻印象的的任務當然是故事的主人公,英子了。

英子於二十年代末居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衚衕裏。她有許多特點,如天真,愛問,善良樂於助人等等。不過在我認爲它最突出的特點是善良和樂於助人。她的被人稱爲“瘋女人”的鄰居秀貞是她來到北京城南所交到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經與一位大學生暗中相愛,並且懷了孩子。可是自從大學生回了老家後就再也沒有任何消息。秀貞的小女兒小桂子也被家人扔到了城牆下,生死不明。當善良並且樂於助人的英子知道以後,就想要幫助她。在英子知道妞兒的生世和小桂子十分相似,並且發現妞兒脖子上的胎記時,立刻帶她去見秀貞,讓她們分離多年倆母女團聚。可是在團聚的第二天,她們就不知去向了。

不但如此,英子還十分同情一位憨厚而善良的小偷,因爲她知道他並非是自願做帶着罵名的小偷的,是因爲他要籌齊弟弟的學費,讓弟弟上學罷了。可是因爲英子的一個失誤,將一件證據交給了便衣警察,使得他被巡警抓去,造成了英子童年時的小小悲傷。

這一部電影講述了作者英子二十年代末的悲傷與快樂,離別與重逢,能使人悄然落淚,希望大家也能去欣賞這一部電影。

  【2016關於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3】

《城南舊事》是根據作家林海英同名小說改編的一部電影,按照老師的安排,週末,我和爸爸一同觀看了這部影片。

這部電影主要用小英子的角度來描寫解放前的北京城老百姓的生活故事。故事中所講述的人物,無論是瘋了的秀貞,陪着英子玩耍的妞兒,被丈夫賣掉女兒的宋媽,因爲家庭貧困被迫偷人的小偷,還是支持進步學生、同情勞動人民,最終死去的“爸爸”,包括小英子自己,都在那個黑暗的時代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最終不得不陷入深深的悲傷中。尤其是宋媽因爲兒子死了、女兒也被她愛喝酒的丈夫賣掉了而在竈房裏哭泣時,小英子主動抱着宋媽陪着她哭的那一段,看了最讓我感動。

和那個時代的人們,特別是那個時代的孩子比較起來,我們這些生活在21世紀的中國小孩簡直太幸福了。在和平的年代,在父母的呵護下,我們這一代的城市孩子很難有那樣複雜的體會。但是有時候我們也會在各種新聞裏看到,還有很多處於戰亂中的外國小朋友也在過着小英子那個時代的生活,在死亡的陰影裏生存,更有很多貧困山區的留守兒童,因爲父母在外地打工得不到照顧,在很艱苦的條件下生活。我們學校曾經帶我們去白鹿原的兒童村獻過愛心,我自己也曾經努力幫助過需要幫助的人。與小英子不同,在那個時代,當她面對這些悲慘的事情發生時,只能選擇無奈的看着。我們這一代的孩子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和事情時,更應該主動去幫助,而不僅僅是無奈的旁觀,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孩子和小英子中間最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