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小城散文隨筆(通用20篇)

小城散文隨筆(通用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5W 次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城散文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城散文隨筆(通用20篇)

小城散文隨筆 篇1

曾經幾次路過小城,感覺不錯,但終究沒有一次停下來,細細品味小城。小城於我腦海之中也只是概影罷了!

初次經過小城便給我留下了些印象。那天,天剛剛有了一些明亮,周圍還是灰濛濛的一片。這時的小城給我的感覺特別的靜,偶爾聽到汽車喇叭的鳴叫和鳥兒啁啾聲外,小城似乎沒了其它聲音。這與大城市的各種嘈雜的聲音相比,小城的晨音是多麼的純淨啊!早起的人們早已三三兩兩的分散到城邊的地裏。看!他們多麼的勤勞!正在默默的勞作,沒有一點聲響,就像那邊的風車,永遠靜靜的轉動着。

第二次路過小城時,天剛剛下過了大雨,雨停後的陰雲還沒有散去,小城在陰雲與絲雨的映襯下顯得特別的清新。這個季節的小城,樹木已經換上了新裝,麥田已經鋪上了一層綠毯。在微風的吹拂下,心就像水洗了一樣,特別的清爽。裸露的肌膚在絲雨的點滴下,似乎寒冷起來,但大腦特別精神。趁着清新,愛運動的人們,早已換上雪白的運動鞋,盡情的追逐着;熱戀中的男女,趁着青春,早已附在橋的欄杆上呢噥起來。雨後的小城就是這樣的迷人,就這樣令人神往。

最後路過小城,那天下着薄霧,四周模模糊糊,這時的小城顯得特別的可怕。聽人說過小城一個故事,那是過去許多年的事情了,有年紀的人似乎能夠記起,但問及現在的年輕人,他們大都不知道吧。話說從前有一對相愛的男女,由於父母的反對,男的因爲相思不能與愛人見面,最終得了一場大病死了。後來女的知道了,於是跑到了山上,日日夜夜啼哭,後來因相思也死了,便變成了陰魂,每天清早都飄蕩在小城的上空。聽說每當雲霧繚繞之時,若是仔細聽,還彷彿能聽到那女鬼哭泣的聲音呢!這雖然只是一個傳說,但卻使小城變的更加神祕了。

小城雖然並不是十分的美,比不上週莊,更比不上烏鎮。但它在我的心目中是平淡的,是真實的。它是我曾經經過的實實在在看到過地方。我印象猶深。

小城散文隨筆 篇2

寒風微涼,這個深秋的季節,是不該有東風的。東風一直是希望的象徵,帶來溫暖,帶來綠色的生機。這個深秋的下午一直感覺東風徐徐吹來,吹的路旁本已微黃的樹葉透出了思思綠意,即將枯萎的花朵也搖擺着,展現最後一段精彩。彷彿是錯覺,只是有風吹來。

我一直喜歡小城,喜歡那種小到可以從東看到西,從南聽到北,不用走幾步就能知道小城正在發生的故事,知道這座城裏的人悲歡離合,感受得到小城的脈搏。

小城裏一定要有商販,推着板車,操着一口地道的方言,喊着販賣的物品。尤其是早晨,從不同的街道聽到各具特色的喊賣聲,偶爾還能聽到幾句討價還價,此起彼伏。不知幾時,卻都隨着太陽的緩緩升起,不知不覺間一起消失。這樣的早晨是喧鬧的,也是安靜的。

隨着太陽升起,家裏人也吃過了早飯,大人們推着自行車開始上班,孩子們開始挨家挨戶的喊着小夥伴,揹着小書包,穿過不大寬敞的衚衕,一邊打鬧一邊跑着去上學,胖子總是在隊伍的後邊,一手拿着熱騰騰的包子,一手揮舞着,邊跑邊喊“等等我”,順便還要咬上幾口包子。城不大,所有的人也就都熟識,騎着有些破舊的自行車,隔幾步總會碰見熟人,都要打聲招呼的。老人們帶着馬紮坐在門口,曬着舒適的太陽,眯瞪幾下,感覺是要睡着了,偶爾有上學的孩子跑過身旁,老人總會醒來,微笑着目送孩子奔跑的身影。愛下棋的老人約在衚衕口,擺上棋桌,泡上一杯熱茶,偶爾是冥思苦想,偶爾是得意的表情,反反覆覆,一天的時光也就匆匆溜走。這樣的小城是忙碌的,也是安逸的。

傍晚,約上三五好友,湊個酒局,吹吹牛皮,談談家庭瑣事,街頭街尾的八卦也會成爲酒桌上的談資,有時八卦並不是女人的專利。男人也會發發牢騷,也會對別人的私事充滿好奇,不過這隻限於酒桌,吃過了飯,男人們也就恢復了往常。我是不喜歡酒局的,一來酒量不好,沒幾杯下肚就醉了,二來總感覺自己是個文藝青年,是不該留戀於八卦瑣事中。

這座不大的小城,或許會有我喜歡的姑娘,直髮,愛穿白色上衣,下身一襲長裙。她說她想去香港,琳琅滿目,購物天堂,我說我想去西藏,那裏有小城,或許是和這裏並不一樣的小城。

不管去哪,小城就在這裏,可她在哪?

一陣風吹過,吹落了樹葉,散了花瓣,進入小城,掠過臉龐。沒錯,是東風,秋天裏的東風。

小城散文隨筆 篇3

小城雖小,修鞋人卻頗多。繁華的市場,偏僻的小巷,有簡陋的修鞋攤,也有高檔的修鞋店,萬千之中,獨愛一家!

最初也是慕名而來,穿街走巷,終於覓得“芳蹤”,竟有小小的欣喜漫上心頭:窄窄、小小的一間房,房前安放着主人修鞋的全部家當。方寸之地,放着一條長凳,幾個馬紮,井井有條。

修鞋人六十開外,消瘦但精神矍爍,有着乾淨的臉,乾淨的手,尤其是他腳上的襪子雪白雪白。我詫異了!見過太多的修鞋人,醬紫的臉,醬紫的手,分辨不出顏色的鞋子,髒兮兮的衣服,而他截然不同,不僅衣服整潔,而且腿上搭的圍布都是清清爽爽的。

“坐。”他指指凳子,微笑着示意我把鞋子拿給他看。我趕緊把鞋子遞到他手上。

他拿來一塊抹布,仔細地擦過,雙手捧着鞋,看了看,然後如木匠拉線般,聚焦在一點,拿來小刀,順勢割平,用砂紙精心打磨,然後用萬能膠就那麼一粘,雙手再用力一按,幾分鐘就“大功告成”,速度之快,動作之麻利,令我歎服。修成了,他沒立刻把鞋子給我,而是很惋惜地看看鞋,嘆一聲,從旁邊的工具箱裏取出鞋油、刷子,三下五除二,鞋子在他手中光彩立現。

“好了。記得勤給鞋上油,鞋子重在保養。”鞋子修好後,他僅收了2元。

來的次數多了,我發現他修鞋就一個訣竅:用膠粘。易也好,難也罷,他都有辦法粘好,粘得嚴絲合縫,如同新買的一般。一次,我好奇地問:“別人修鞋用線縫,你咋不用?”“不好看,影響美觀。”“別人粘的鞋不長時間,就又開裂了,你粘得挺緊!”

“膠不一樣,我的膠貴,託人在外地捎的。”他話不是很多,但人挺實在。那次,我拿了兒子的一雙鞋讓他修,他看了看說:“這鞋不用修了,本身也不貴,壞了就算了,不必浪費錢!”原來他修鞋也有原則,我不禁肅然起敬。

他愛好釣魚。有幾次去了,店門緊閉,一問周圍的人,都說:“不用等了,他不來,就是釣魚去了。”

一水、一翁、一釣竿,好自在的修鞋人!

小城散文隨筆 篇4

一路穿過嶄新的柏油馬路,兩旁的綠化樹似那百年的守護使者依舊屹立着,經過三三兩兩的“粉牆黛瓦”,猛然間有小松鼠竄過你的眼際,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倘若你放慢腳步,便會發現田園犬以一種亦步亦趨的姿態靠近你,許是在窺探?許是在打量?這時千萬不要惱羞成怒,看家護院早已是它們的本性。

臨近黃昏,整個村莊都安靜下來了,空中升起了裊裊炊煙,從遠處看,彷彿是一幅巨大的山水畫,門口坐着悠閒自在的老人和天真無邪的孩童,滿頭銀髮,蓄滿鬍鬚的臉龐,用深邃的眼神打量着你,慢悠悠地點上一口旱菸,享受這飯後的閒暇時光。

當你停下的時候,卸下揹包,滿足地凝視着這個被山峯環繞的校園,綿延的山脈,他們似乎還在繼續那千百年來的傳說,又似乎心平氣和的對你傳達着這份村莊的靜謐,曾有朋友問我,是否發覺教學樓對面的山峯成W型?是的,它似乎在向我們悄悄透露這大自然無聲的密碼,讓你捉摸不透,讓你肅然起敬!

深秋已過,寒意慢慢襲來,銀杏葉早已抵抗不住脫落酸,鋪了滿地,那別緻的馬頭牆,倔強的矗立着,似是永遠迎接我們的歸來。枝頭上的麻雀你儂我儂訴說着情話,讓人倍感溫暖。

寒冬的步伐已經“踏”上了房瓦,早起的清晨,屋內的熱氣還沒有消失殆盡,往外一看,屋外的世界清冷如琉璃,推開房門,寒氣迎面而來,絲絲扣人身心,連忙掖了掖衣服......

午後的陽光微醺,無風,淺淺淡淡地走在校園裏,任那時間的相遇,傳來清脆的聲響,偶有學生跌跌撞撞的跑來,一臉懵懂茫然,見了我,笑着問聲好,眼神裏滿是單純和柔媚。

看着他們,看着這裏的一草一木,獨自享受這安謐的時光,靜聽清晨鳥鳴滴落,書聲琅琅,明媚的陽光灑滿整座小城,會落下斑斑駁駁的影,微風吹過,樹影,人影 ,風光旖旎,心中搖曳着對這小城滿滿的愛意。

小城散文隨筆 篇5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那麼,浙江的臨安就在天堂的旁邊。

臨安這地名給人的印象更像是一個客棧,或者驛站,當然是通向天堂的客棧。在那進而距天堂一步之遙,再回頭俯瞰人寰,那種自得與從容,就使人生變得十分瀟灑了。

臨安是旅遊名勝地,對於旅人來說這地名再貼切不過了。

在上海、南京、杭州、蘇州這些引人注目的明星背後,臨安偏居一隅,不顯山不露水,只能算得上是小家碧玉,玉樹臨風,獨善其身。臨安是這些大都市的後花園,是紅塵滾滾中人們心靈的避難所。臨安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民風淳樸。身居大都市的人到了這裏才知道“滿目青山覺筍香”是什麼感覺。臨安人的生活舒適,安靜恬淡,悠哉遊哉。這麼說有點廣告詞的嫌疑,可事實確實如此。

到過臨安的人都知道,每到週末或者節假日,臨安的大小賓館客滿爲患,各種車輛絡繹不絕,各色人等接踵而至。他們衣着光鮮,感覺良好,帶着大都市人的優越感,那份暫時逃離了名利束縛的輕鬆,那份臨時的放鬆、瀟灑與滿足,使他們神情自若,左顧右盼,煞有介事,呼朋喚友,指點江山,放浪形骸。他們飽覽了青山綠水,品嚐了野菜鮮筍,舔淨了心靈的傷口,縫補好了破碎的心,帶着藍天白雲般的好心情又回到名利場中去了。

旅途如此,人生莫不如是。人生就是一次旅途,當然是單程的,人在世上所求的大概也就是臨時的安定,生命以後纔是永恆。

臨安這地名透着更多的哲學意味和人生真諦,還有一點悲劇氣息,似乎將人生說透了。臨安就是人生的客棧,誰來到人世間不是臨時的呢?無論榮華富貴,窮困潦倒,飛黃騰達,艱難困苦,不都是臨時的嗎?不都如過眼雲煙嗎?人生是臨時的,這道理誰都明白,人們企求的是臨時而安定。人們在名利場中拼博廝殺,往往忘記了安定,變得浮躁功利,爭強鬥狠,貪得無厭,弄得形態醜陋,俗不可耐。於是,他們需要到臨安去安安心,定定性,“身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所以就來了,所以又來了。

臨安給人心靈留下的印象是傷感的,惆悵的,留戀的,嚮往的,也是純淨的。給這地方取名字的人無疑是一位哲學家、思想家,滲透了人生。

臨安距杭州不到50公里,坐汽車半個小時就到。這點路程實在是小意思。在臨安當一介良民,舒舒服服、安安穩穩地過完人間的日子,待時辰一到,一步就可以跨入天堂,方便極了。

小城散文隨筆 篇6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穫特別多……

信步行走在南沙區的小巷中,我情不自禁地哼起這首老歌來。番禹南沙是一個臨海小城,面朝珠江口,坐望深港岸,海闊天空,自然舒適。

國慶黃金假,我沒有去名川大山旅遊,而選擇在番禺南沙小住了幾天。聽碼頭的漁民說,這個臨海小城是真真正正填海填出來的,從清朝道光帝年間就開始這項宏大的造地工程。每圍海一圈,填了一圈,就稱爲一個涌。從二涌到現在還在填的二十涌,一涌一條橋一個鎮。而這麼多個涌,要數五涌的萬傾沙和十四涌的新墾熱鬧些。十六涌是現在廣州的著名旅遊景點百萬葵園,到了十八十九和二十涌就是魚塘基地和碼頭居多了。

相比廣州市區,這裏可謂是一個純天然的小城。當我杞人憂天般感慨如今的天不再藍時,番禺南沙是一個例外。這裏的美,已經讓我不再想用多美的字詞去描述,因爲稍加詞藻,就不會是渾然天成而盡失自然了。這個小城,沒有古色古香的樓宇,但多的是半中半西的建築。樓層不高,最多的也就五層。因此,你看不到鱗次櫛比的摩天樓。走到哪兒,你都能覺得,天是那麼的廣闊。置身其中,心曠神怡。每一陣風,都是那麼恬靜細謐。賣海鮮的當地人說,這是不含雜質的海風。確實,清靜得纖塵不染。整個小城,不見一座重化工業型的工廠,有的只是廣袤的稻田,蓮池,魚塘和果林,不是農莊便是漁家。

我是個愛向日葵的女生,於是在某一個啓明星剛剛升起的清晨,便前往令我神往已久的百萬葵園。晨曦之光柔和舒適,清爽的海風撫着臉龐,進入葵園那一刻,我更是心頭一悸,那股濃濃的花香迎面撲鼻,一瞬間就讓我寧靜了下來。晨露,曉風,草香,全部攪拌在一起,足以讓人感官失靈。葵園並非只種葵花,有許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兒,或是嫣然若笑,或是含苞待放。我悠悠漫漫穿梭在園林中,感受着周圍沁人心脾的空氣。而當大片大片的向日葵出現在我眼前時,我的內心竟然不自覺多了幾分激動,不自覺地嘴角上揚。成片的向日葵跟隨着陽光一點點地轉動,每一個花瓣都盡力綻放。多燦爛啊。如果不是怕打破這片寧靜祥和,我定會在那裏盡情奔跑,放聲歌唱。

直到快離開南沙時,我一轉念想,這裏也許是叫不上城市的,因爲它沒有城市纔有的熱島效應。這裏的夜空是那麼深邃的。孩提時代,數不清的星星可以陪我度過每一個夜晚。隨着歲月的流逝,星星也一顆顆沒了影跡。可是在這裏,我卻找回了童年的腳印。每一個夜晚,都有數不完的星星,你完全不用懷疑是不是錯覺,伴着微涼的海風,安靜地望着夜空,也可以是人生中極大的享受。

關於小城的一切一切,請恕我墨少筆斷吧。在那裏的幾天光陰,將是我人生體驗中極爲寶貴的一筆。留白許多,這樣以後有時間的話,纔可懷想。

小城散文隨筆 篇7

我是一個多夢的女人,前幾天連續幾次夢到小時候的家,一個面積很小的房子。那個房子是我兒時記憶中的家,至今我都能清楚地說出家裏的擺設。兩間房,進了門就是火爐,是整個家最溫暖的地方,另一間掛了一幅藍色的門簾,放了兩層的牀。全家人的日常活動就在不到8平米的前間,但卻瀰漫了親情的溫暖。尤其是在寂靜的冬夜,一家人洗漱完畢,圍着火爐,稀稀拉拉地拉着家常,柴火燒燃後發出的嗶嗶剝剝的響聲,與水壺裏煮沸的水響,交織在一起,悅耳動聽。大人們習慣泡一大杯熱茶,再就着炭火點燃一支香菸,他們的輪廓,在明滅的煙火裏模糊而親切。那時,我們整天飢腸轆轆的,總想吃東西。家裏可吃的東西也僅是洋芋,圍着爐子烤洋芋便成爲我們童年最快樂的事,那種讓人饞涎欲滴的香味,就在無數個溫馨的冬夜裏肆意飄蕩。

用現在的話來說,那裏相當於一個小區,小區不大,都是面積一樣大的平房,房後是一大片洋芋地,夏天開着淡紫色的花,這就是我童年的樂園。小區的前面是一條馬路,是當時縣城的中心位置。一條窄窄的小巷把小區分成兩部分,小巷就成了穿插於縣城中的過往之地。

我家住在靠近巷子的前方,十幾米外就是馬路。我讀小學時,來來去去的就經過巷子,逢下雨天,路上就是大大小小的水坑,有人會在積水處放上幾塊磚頭,以便過往的人不至於踩進水裏。每到路不好走的時候,我常常會貼着牆邊,用手扶着牆,沿着牆根高一點的地方走,一步一步,像是跳舞。

學校很近,穿過馬路再走一條巷子就到了。學校是在村裏,也就有了七拐八彎的巷子。一年級時,教室是一間單獨的房子,三年級時,又到了另一個院子,五年級時好像又到了另一個院子,就這樣,小學時期,我在七拐八彎的巷子裏來回地走。

那些小巷,如同一張地圖,上面印滿了我的小腳印。

那些小巷保留了很多年,直至改革開放。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高原,吹醒了我們這座小城。童年時漆黑的路面如今已變得光潔,以前的碎石子、爛籬笆所組成的路面,如今已由“嶄新”的柏油路面、水泥路面所代替。城市道路四通八達,很多新建的高樓拔地而起,如壇城文化廣場、池卜卡商業步行街、中心綠化廣場等。人們的生活質量、生活方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和改善,電視機、電冰箱、家用汽車在以前看來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而現在已經變成了普普通通的家用品。以前盼到過年才能吃上小魚小肉,如今是天天過年,吃素倒成爲時髦,成了體驗返樸歸真。手機、電腦、因特網這些看似高科技的東西已成爲每一個家庭的普通消費品。昔日漆色斑駁、破舊不堪的古城,經過修復保護,如今已是街道古樸,房屋整齊,商鋪酒吧林立,遊客絡繹不絕。具有137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又重放異彩,以它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在CCTV20xx年度《中國魅力名鎮》展示活動中榮獲“中國最佳民族風情魅力名鎮”大獎,成爲迪慶發展香格里拉旅遊業的又一大亮點。

有一組數字資料足以證明改革開放給這座小城帶來的變化。1978年前,香格裏拉縣城僅有一條街,沿街建成的單位房屋有新華書店、中甸二旅社、醫藥公司、縣商業局、州郵電局、縣人武部、縣文化館。至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甸縣城“一條街”規劃工程才實施完工,同時建成第二條街━━和平路。1977年9月,爲慶祝迪慶藏族自治州建州20週年,中甸縣城街道纔開始安裝路燈。首批路燈裝置在主街道長征路,路燈有蓋無罩,無自動控制裝置,人工操作,早閉晚開。建塘鎮人畜活飲水,從古以來到解放後30多年間,以飲用龜山腳井泉爲主,新城區初建時,各機關單位都打井水供飲用。到1985年,縣城自來水廠才正式建成供水。

改革開放後,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至20xx年,香格裏拉縣城實際面積由1985年的6.8平方公里擴大到11.8平方公里,增長173.5%;縣城規劃區面積由1985年的18.6平方公里擴大到23.6平方公里,增長127%;城市人口從1985年的1.4萬人發展到4.6萬人,增長328%,城鎮化水平達27%。到20xx年,香格裏拉縣城——建塘鎮的城市道路總長達29千米,面積達69萬平方米,城市人均擁有道路13.2平方米;有城市路燈3408盞,路燈亮化率95%;城市規劃區綠化覆蓋率達23%;城市供水管網總長35千米,供水覆蓋率達97%;建成日處理50噸的香格裏拉縣垃圾處理場和日處理1萬噸污水的污水處理廠,年處理污水達183萬立方米。由此可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生活的這個小縣城的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了,城市的功能不斷完善,城市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一個嶄新的高原藏區生態旅遊城市正在滇西北高原崛起。

我不知道留在我記憶裏的那些小巷意味着什麼,也許是童年的足跡,也許是小城歷史的見證,也許是一種歲月,也許只是生命裏的一些過往。

直到今天,我漫步於城區時,雖然昔日大多用油毛氈蓋就的街道,如今已是車水馬龍、高樓林立,但仍能憑着方位,清楚地指出當時那些小巷的位置,很多東西都在改變,而記憶不會消失。

曾經遊歷過許多地方,也被各種神韻和內涵所吸引,但每當回到從小生活的這座小城時,那一份欣喜與自豪總會油然而生,因爲無論是從哪裏回來,那一片湛藍的天空中總有一份誠摯的眷戀,來自對這座小城的熱愛,更源於對香格里拉湖光山色、人文風俗和悠久歷史的瞭解。

到過香格里拉的遊客都對這座小城的潔淨美麗讚不絕口,感覺在香格里拉的日子裏,心情都覺得特別敞亮,因爲這藍天、白雲下的城市,融合着純樸的民風、蒸騰向上的經濟發展,人也會覺得神情愉悅,怡然自得。

我知道,我的小城,對於任何一個置身於其中的人,都有着怡情的神奇魔力。

向南行,那美麗的古城,清淨的石板路,或筆直,或蜿蜒,那無處不在的靚麗,總是將你的怡然心神和笑容保留得很久很久。或許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亮點,可是我感覺自己的城市綜合的、整體的魅力內涵,是我心中永遠的最愛。

小城散文隨筆 篇8

一個清風拂面、月色朦朧的夜晚,我漫步在建湖大橋的人行道上,一邊享受晚風帶來的愜意,一邊欣賞塘河兩岸怡人的風景。憑欄遠眺,一座座高大建築上燈火閃爍,象是鑲嵌在夜空中的藍寶石;高高的塔吊伸展着巨人的臂膀,正在勾畫城建新藍圖。悅耳的音樂插上了翅膀,象精靈似的在小城的夜空久久迴盪。近處,人稱蘇北上海灘的西塘河風光帶,更是美麗動人。沿岸的彩燈光源悠長如帶,絢麗奪目,與月色星光交相輝映;一對對情侶相偎相擁,綿綿細語,編織未來的夢……西塘河啊,你以母親的情懷,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兩岸的居民、田野與村莊,也溫潤着發展中的小城。

望着令人陶醉的夜景,我不禁心動情涌,感慨萬千,當年小城舊景又依稀重現眼前。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從部隊轉業來到地方,被安置在小城工作。從此,我與小城朝夕相處三十餘年,與其結下了不解情緣。那時的小城舊貌,清晰地定格在我的記憶中。南自繅絲廠,北至神臺橋,南北一條街,人家盡枕河;人民飯店、東風藥店,在當時可謂鶴立雞羣。小城周遭幾乎沒有公路;不過漕運還算髮達。當時小城最熱鬧的地方當推輪船碼頭了。大小船隻一色“丁”形抵岸,動輒綿延千米,場面甚是壯觀。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蘇北大地,也給這座小城帶來無限生機與活力。如何搶抓機遇,描繪小城發展藍圖,是新一屆縣委領導班子思考和麪臨的重大課題。“要得富,先修路”,一場築路修橋的戰役拉開了歷史性的序幕。我有幸參加了湖中路的建設工程。從地質勘探到路線確認,從奠基伊始到路段竣工,歷時六個多月。在緊張施工的日子裏,我與施工人員日夜戰鬥在一起,披星戴月,風餐露宿。工地上,機聲轟鳴,馬達歡唱,挖掘機、推土機、滾壓機、載重車輛晝夜不停地運轉。在機械歡快的奔跑聲中,路基一層層墊高壓實,路段一天天延伸。怎麼也忘不了,那年國慶前夕,湖中路全程通過鑑定驗收。在慶功大會上,我與工人們緊緊地抱在一起,載歌載舞,喜慶的淚水濡溼了衣衫。電視臺的記者用鏡頭記錄下了我們自豪、驕傲與激動的歷史瞬間。

隨着經濟的快速增長,小城不斷長大。此後,我們相繼完成了三縱三橫的路政建設工程。居民小區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城市人口迅速攀升,一個新城區就這樣在裏下河平原上悄然崛起。

讓我最難忘的還是老城區的拆遷改造工程。我們十分理解人們對故土的那份情感,更讓我感動的是絕大多數被拆遷的市民朋友爲大家而奉獻小家的忘我精神。望着他們離開的背影,我心頭油然升起無限敬意!

如今,我雖退休數年,但仍關注小城前進的步伐。又是一陣涼風從身邊掠過,夜深了,我沿原路返回。望着身後的這座小城,感到無比欣慰。三十多年來,我與小城晝夜廝守,相依相伴,走過了多少滄桑歲月,共同經歷了歡樂與艱難,與其結下了深情厚誼,比兄弟情長,似戰友情深。小城的舊貌新顏都會永遠留在我的心中。

小城散文隨筆 篇9

北方已經飛舞雪花,而南方的枝頭,卻仍有花兒正豔。

在這座美麗的小城,能登上榜單的花朵,有朱槿、三角梅、也有秋棉。朱槿的鮮,三角梅的熱烈,秋棉的淡雅算是這個季節裏大自然特別的眷戀,它們出沒的地方總彷彿一幅幅被精挑細選的油畫陳放在人世間,它們構成城市個性的名片,並與世界和諧鑲嵌,或匯成湖,或堆成山,或綿延成道路,讓城市長出無可挑剔的精緻與莊嚴,流連着仿若朝花夕拾的變遷。

美麗的花與青翠的樹在此蜿蜒,一半因爲積澱,一半因爲心願。亞熱帶氣候的綿延加上靠近海邊,冰天雪地顯得特別遙遠,而人們在道旁精心栽種的這些光鮮,在沐浴了靠近赤道的陽光之後,便擁有了不老的容顏,它們經歷過春天,也經歷過秋天,卻始終葆有青春無敵的耀眼。

儘管也有梧桐落葉隨風,但作爲秋的祭奠,更多的時間,生命把周邊度化成豐年,它們努力舒張,盡情吐露芬芳,不拒絕幻滅和流浪,不拒絕塵煙和迷茫,渾沌或純粹的激昂,始終洋溢着古道熱腸。

在人們的記憶中,爭奇鬥豔很有可能會將流年或煙雨驅離,但在這方土地,人們只要睜開雙眼,花開花謝總能提前要約,滿足您的期待或令您無比懷念。

小小的一座城,河岸邊的草青了一年又一年,路邊的樹果實掛了一遍又一遍,人世間來來去去的雲煙彷彿卻始終停留在原點,它們不知有無從前,也不知有無明天,以最合適的距離遠離滄桑和鉅變。

順着路沿,人們很容易看到天色深深淺淺,蔥蘢忽隱忽現,在隱約的樓宇中間,墨綠或火紅串出許多意外的驚豔,有香飄千年,也有幸福滿園。

蜂蝶生活在桃花源,就像人們安樂在伊甸園。它們採集、醞釀,也收穫和釋放。它們美麗的翅膀經常出現在視線的周邊,帶着流動的寫意,也帶着輝光和理想,熾熱如這片土地上生長的各種希望。

江水如帶,款款繞城。儘管流水並不是這個季節的特長,但淙淙顯然也是一種嚮往,它們從來時的鋪張,到去時的明亮,一直在喻示喜悅和成長。

陽光同樣明亮,它們的飛揚有很貼心的磁場,它們在行進中留下安詳,也留下溫暖的榜樣,有歲月那麼豪放,有情懷那麼明朗。

這些日子,我一直在猜測,這究竟是誰的故鄉?

不見晝短夜長,紅花綠葉滿庭芳,大道兩旁,天是自由的方向,橋和路直指南山,和風爽朗,儀態萬方的秋水像待嫁的新娘!

小城散文隨筆 篇10

修武,周代之前稱寧邑。商末武王伐紂,大軍途經寧邑時遇暴雨三日而不能行,就地駐紮修兵練武,所以改寧邑爲修武。自商末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曆史,算得上是座古老的小城了。

我自來喜歡安靜的城市,對鄭州、北京那樣喧嚷盈天的都市並沒有深切的認同感,所以每每被問及爲何不去大城市找找發展機遇的時候,我總是默默把自己當作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誠然,小城鎮也不勝枚數,或風景絕佳,或人文悠久,或素樸淳厚,或鮮活明麗,比修武更優的也不在少數。我初來此地時,窩在小小的職工宿舍裏,半面牆都是雨水滲漉的溼漬,每每下雨天,離牆三尺都能聞見雨水裹着泥土的潮味,老舊的電線就那麼赫然掛在溼牆上,害我晚上睡覺都睡得驚魂不定,生怕它連電着起火來。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是上帝不小心丟在犄角里的一粒乾癟枯瘦的種子,早被上帝遺忘,只有自生自滅。然而,歲月實在是個奇妙的存在。匆匆十年,我這粒乾癟枯瘦的種子居然也生根,萌芽,開出綽約的花朵來。而這綽約的花朵,也深深地喜歡上了它腳下安靜的小城。

說不清到底是什麼時候,我的心忽然靠近了修武。是在和兩個小夥伴一起買菜做飯啃水果的時候?在端午節被同事爭着邀請回家做客的時候?還是在街口買好了煎餅卻發現忘帶錢包,擺攤的阿姨熱情洋溢地直襬手,說“沒事沒事,先拿上吃,下次給,一樣的”的時候?總之我是無法理喻地被這個小城俘獲了,沉浸在它的味道里,描摹都描摹不出它的好。

喜歡它的百家巖、它的竹林七賢、它的古今運糧河,更喜歡它的煙火氣。

天矇矇亮的時候,門口的燒餅攤就開始登場。抓一個麪糰,揉幾下,壓扁,塞上一小戳蔥花,往爐壁上一貼,過一會兒,就能聞見淡淡的鹹香味,裹着椒鹽和芝麻的鹹香味。隨着這淡淡的味兒,修武這座小城就眯縫着惺忪的眼睛醒來了。環衛工窸窸窣窣掃地的聲音,學生嘻嘻哈哈結伴上早讀的聲音,偶爾馳過的的士的聲音,漸次拉開的店鋪門面的聲音,迤邐而出,就像是剛轉出山澗的一縷細泉,清泠泠地在碎石上滴答而過,曳一枝野樹的柔條,逗一朵山花的軟瓣,歡欣地蹦跳着向前。

再向前一點,聲音就鬧起來了:雀兒的嘰喳喳的聲音,鴿子的嘰咕咕的聲音,渠子裏青蛙呱呱的聲音,河塘裏鴨子嘎嘎的聲音,還有每晨必達的“黃瓜黃瓜,新鮮的黃瓜……”的叫賣聲。這會兒,小城的“細泉”已經從“滴答”而“嘩嘩”,開始有中流擊石,開始有砯崖高歌——人聲三三兩兩地多起來,沖水洗車的,操持早飯的,孩子哭鬧的,大人連責帶哄的,等等。四個輪、三個輪、兩個輪的車,也撒歡似的穿梭起來。穿梭一陣子,街巷兩側的店鋪廣告的廣告、放音樂的放音樂,“嘩嘩”就瞬間變成“滔滔滾滾”了。

每天伴着這節奏晨起,我總是不由得感念活在這十丈紅塵的煙火氣。江南雖美,卻終究只是一幅畫。畫中靜謐的雨巷,溫婉執着油紙傘的素手,氤氳的是江南人的夢,於我,則不過是程途一瞥——儘可以欣賞流連,結果卻仍不免爲了五斗米輾轉離開。修武這小小城邑卻不一樣。我的心貼近它,我的腳植於它。白天,晚上,它細碎的煙火氣瀰漫在我騎車時紛紛倒退的樹影裏,瀰漫在我靜坐時星星零零飄散的塵埃裏。

它是我的,我也是它的。

無須言語,就這樣寧靜安然地,揉碎在它嫋嫋的時光裏,柴米油鹽都平空生出了淺淺的韻致來。慢慢的節奏,濃濃的煙火,像一個古舊的城堡,一張發黃的照片,或者,只是三千年前商末逸散開來的一縷清風,簡單,自然,由不得我不愛。

小城散文隨筆 篇11

嚴冬的大雪依舊漫天的飛舞着,紛紛揚揚的灑落在呼蘭小河上,這條河被嚴酷的冬日禁錮着,封鎖着再也流不動了,掙脫不掉寒冷的枷鎖,終於,在蕭寒寂靜中睡去了。

這條河曾經滋潤着這方樸實純淨的土地,養育了呼蘭小城的每一個人,無論光陰更替,四季迴轉,她依舊守護在那裏,寂靜,慈愛的呵護着那裏的生靈,一草一木都會叫她母親。

“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半部紅樓讓別人去寫,身先死,不甘!不甘!”這是蕭紅留給她再也無法回去卻又渴望留下的人世的最後一句飽含深刻而又無奈的話,這個人世曾經有她遭受過的苦難心酸,也有曾經難忘的歡愉留戀,可是她卻不得不說再見,再見那個讓她又愛又恨的人間。因爲生活帶給了她太多的苦難,命運讓她遭受了太多的心酸,所以也理所應當的爲她的人生覆蓋上一層厚厚的繭,然而讓命運始料未及的是她用血和淚浸透了那張厚繭,翩翩成一隻在寒冬的諷刺與嘲笑聲中跳舞的蝴蝶,在掙扎期待中幻想着下一個春天的到來。

幼年喪母,封建的地主家庭沒有給她帶來太多的溫馨,更不曾有過家的溫暖,相反,留給她的卻是一段苦痛的回憶和一段悲劇的開始。假如說她的童年真的存在過幸福,那就應該是她與祖父共同生活的那段溫馨的時光,一位慈祥的長者和一個天真的女孩,在那個令人窒息的陰暗冷酷的牢籠裏竟然也會寄存着一份溫馨,那時的蕭紅所能得到的每一份愛中都深深的鐫刻着祖父慈祥年邁的身影,也是這種毫無保留的慈愛讓蕭紅的童年不至於太過荒蕪。但春天依舊不會太長,幾經輾轉,漫長的冬季依舊會來,等待她的依舊是冰冷無助與苦痛孤獨。

沒有愛情的婚姻不會帶給她真正想要的幸福,個性倔強的她背離了封建家長的意願,選擇了離開,從此開始了那段帶給她希望又帶給她苦痛的愛情之路,生活的窮困潦倒,感情的極度空虛正在慢慢地侵蝕着她的軀體,血淋淋的大口正在一口一口的撕扯,活生生的吞噬者她殘存的溫暖與信念,可是她卻像一棵凍僵的小草,依舊堅信着春天還會回來,不會那樣無情的棄她而去,生活的冷漠反而激發了她渴望得到愛的本能,哪怕外面是漫天大雪,而她的心卻依舊溫暖如春,本來就缺少愛的生活是她在無助淒冷的處境中尋求力量與幸福的催化劑。

生活的窘境,感情的不順,病魔的糾纏,一切的不幸在她看來都只是因爲她是一個女人,一個黑暗專權的封建家庭對一個本應該逆來順受的女人本來就是不屑的,而她卻偏偏選擇了抗爭,這究竟是她自身的不幸,還是那個時代的不幸?沒有人教她如何去面對殘酷的生活,她只是以一個弱女子的身份頑強倔強的活在屬於她的時代,她用寫作填補着生活的空白,用寫作寄予着她對世界的殘存的愛戀與溫暖,她從未絕望,哪怕生活總是強加她太多的失望,哪怕她總是活的傷痕累累,卻依舊步履蹣跚的走在屬於她的風雨生活路上。

呼蘭小城曾經住着她的祖父,如今葬着她的祖父,此生最大的幸福與溫馨全部都埋葬在祖父的墳墓中,或許那些幸福溫馨會在春來時開成滿山花露,繽紛絢爛着整座呼蘭小城,摘一朵戴在小姑娘美麗的髮髻上,亦或是化成燕子嘴上的一塊兒春泥,就可以去構築愛的暖巢,有了它就再也不用害怕外面的冷風驟雨,專心做着那個陶醉甜美的夢,在夢中有祖父慈祥的笑聲,有母親不曾離開的身影,還有她一生最最留戀的那些溫馨片段,一串一串的串起來,戴在她那承受過生活重壓的脖頸上,應該算是生活對她最好的補償吧?

春去春又來,花謝花又開,正如蕭紅所堅信的那樣,呼蘭河水早已解凍,花好,月明,只是早已不見那時的蕭紅,蕭軍曾說“讓你這樣的女人流淚,是全世界的男人的罪過!”唯願有明月的清輝陪伴,你不會過於孤寂,清脆的鳥鳴可以爲你帶來一絲清馨!

小城散文隨筆 篇12

小小的山城,枕着青山,抱着小河。山水是這座小城的伴侶,街燈是這座小城的靈魂。夏夜,一座山靜靜的隱在小城身後,一條河流,溫柔的躺在小城的懷中,一城燈火讓小城展示出萬般風情。

夕陽西下,小鳥歸林。白天進城的鄉下人勿勿離雲,分散到城外的四面八方,原先從城中出去的人在急着回城。傍晚的大街,車輛來回穿棱,汽車的鳴笛聲浸染着黃昏時的小城。

華燈初上,霓虹閃爍。寬大的廣告熒屏閃亮着五彩繽紛的畫面,流動的LED流動字幕映射出門店的身影。高樓在景觀燈中,在月光下,顯得影影綽綽,真是美哉輪焉,美哉奐焉。小城最美的時刻,就是傍晚時分。

小巷,是小城的脈絡。米蘭,茉莉,梔子是小巷的夏花。當小城白日暑熱的逐漸散去,這些夏花的芬香從主人家的陽臺瀰漫到小巷。花香是家居的味道,也是小巷的味道。小城夏夜的熱鬧是從小巷深處的家居陽臺開始,白熾的吸頂燈,照亮着陽臺,這是小城人家的生活習俗,若是有人在家,必亮陽臺的燈光。以此來體現小巷人家旺盛的生活氣息,萬家燈火讓小城置身於燈的海洋。

寬敞的金石大街是小城的中軸線。入夜,花的旗袍,花的裙子,花的綢衣從高樓,從小巷款款飄忽到大街,匯成了一條花的河流。此刻,溜街的人是香的,也香了金石大街。夜晚的金石大街,少了許多白日的喧鬧,偶爾間,街中有小車馳過,但沒有車笛聲,過往的車輛似乎不想襲擾夏夜小城的寧靜。一對戀人站在人行道邊桂花樹影下,時而牽着手,時而相擁在一起,一旁經過的路人對此似乎見怪不怪,熱戀的舉動應該受到夏夜小城的包容。走在夏夜的大街上,若是碰到熟識的人,彼此點個頭兒,或相視一笑,這時,各自的心中,自有一種默契,都不想打擾對這美好夏夜的享受。

金石大街與蓮花路交接的十字街口,是一處小吃夜市。羶味的羊肉串,辣味的鴨脖,奇香的臭豆腐乾。若是駐足於前,不償點會移不開腳步。弄得我每餐的晚飯,得先讓胃預留點空隙,爲的是參與一下夜市小吃的熱鬧。離小吃不遠,是小城的步行街。藍月亮酒吧在步行街的二樓,輕快舒緩的音樂從酒吧窗口溢出,酒吧內,燭光搖曳,燈光迷離。新來的調酒師象耍雜技一樣,拋接着酒瓶,麻利的爲客人配着美酒咖啡。幾處臺桌,正坐着客人,客人們邊喝着咖啡,邊輕輕的交談着或脈脈的相望着。浪漫的氣息瀰漫在酒吧。

商店和超市是夏夜逛街人最惹眼的地方。據說晚上的生意都比白天的旺。明晃的燈光下,貨架上的商品更顯得琳琅滿目。超市購物的過道縱橫交錯,人,漫不經心的走在過道中,時而挑挑物品,時而瞅瞅貨架,此景,很象遊在河中羣羣溜動的魚兒,時而觸觸水中的石子,時而咬動着岸邊的水草。真正購物的人不多,多數人都是逛逛夜晚的超市,也是爲了聊一下夏夜那份閒情雅緻。

南門大橋是連接南北兩個城區的重要交通樞紐,橋面應該是一種被地理環境逼仄的街景,它是小城一道靚麗的風景。日落黃昏時,站在大橋上,看西邊落日的斜陽,看遠處如黛的青山,看橋上人來車往,看橋下水中高樓的倒影。入夜,漫步在橋上,晚風不期而至,宛若姣柔的女子,從遠處蹣跚而來。沐浴着橋上的柔和的風兒,讓人愜意無比。

大橋的南邊連着畢昇大道,南邊橋頭的兩邊,有兩處廣場,東面廣場叫畢昇廣場,西面叫鑽石廣場。白天,這兩處廣場如漂亮姑娘的臉頰,襯托着河流,襯托着大橋,是小城是美麗的風景。夏夜,廣場不如城內安靜,這兒顯得喧鬧些。東廣場,自然地分着幾個功能區,有舞蹈區,有兒童樂園,還有小孩子學繪畫、學剪紙、學音樂的文化區。西廣場則是業餘文藝愛好者的活動區。廣場臨近河流,地域寬敞,空氣清新,正是人們夏夜乘涼、遊玩和娛樂活動的好去處。

廣場一入夜晚,音樂響起,河風隨着樂韻,舞者踏歌而舞;在遊樂場,兒童騎在的童車上,童車載着長輩的愛,在歡快的轉動着;在兒童文化區,剪紙的,畫畫的,拉琴的比比皆是,孩子們在老師和家長的輔導下、幫助下,都做的很用心,完全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西面的鑽石廣場,一些戲曲愛好者,唱的多是黃梅戲,隨着伴奏的樂曲聲起,輕柔婉轉的黃梅戲曲調盪漾在廣場的上空。唱的精彩之處,會引起周圍一片掌聲和喝彩聲。熱鬧的廣場,無處無不透露着濃郁的文化氛圍。

小城的夏夜,還有一處值得休閒的地方,那就是地處雞鳴尖山邊的文化廣場。廣場背倚雞鳴尖山脈,幾株高大四季青樹將文化廣場的舞臺籠罩在大樹的懷中,別有一番風景。那夜,此處正在舉行英山民風民俗主題晚會。《十把扇子》是英山鄉村快炙人口的民間小調,此時,搬上舞臺,由兩名演員以歌舞表演的形式演出,演出了英山民風的純樸,也演出了民間傳統道德的深厚。“大月亮,細月亮”曾是我記得的兒時歌謠。當演到這個節目時,此時,只聽到一種稚嫩的童音,在臺上有節奏的朗頌着:“大月亮,細月亮,哥兒在屋裏做篾匠,嫂兒在屋裏舂糯米,糯米香,換生薑,生薑辣,換菩薩,菩薩高,換把刀,刀又快,好切菜,菜又甜,好過年……”啷啷的童聲朗頌中,一羣活潑可愛的小演員,手舉“月亮”樣的道具,做着與朗頌聲同步的舞蹈。精彩的`表演,不亞於央視春晚兒童節目。在夏夜,文化廣場經常舉辦各種不同主題的文藝節目,極大的豐富了市民的夏夜文化生活。

夏夜,今晚的夏夜,無論是小城原籍人,還是勿勿而來的它鄉人,都是這個夏夜小城裏的寵兒。夏夜溫馨薄暮涼,讓和善的微風推開你情感深處嚴嚴關閉的心窗,讓清新的空氣親潤你身上每一寸暴露無遺的肌膚,讓你深深感受這個小城夏夜的美好。

小城散文隨筆 篇13

三月,西北的小城還是一片荒涼。沒有枝頭的黃綠偷偷抽新,沒有柳絮紛飛吹起的絨絨的風,沒有桃色的花苞明媚滿樹。還好,天氣漸暖,指尖掠過陽光的弧度,像是夏天的蜻蜓點落的溪水,在風裏,在頭頂清澈的天空裏,汩汩而過;像是光着腳丫在綿軟的細沙上踩過,小心翼翼的,卻還是跌進了三月,遇見了你。

正月還未過半,新學期就跟了上來。帶着慵懶的睡意從單車上下來,校門依舊朝西,我看着警衛大叔軍綠色的背影安靜地走過去。天上的星星還未散去,我聽見前面的男生軟軟的哈欠聲,心上像是一隻貓的腳印輕輕的踩過。空氣中淌着清新的呼吸,男生的背影筆直高大,單薄的校服兜裹着風兒,我緊緊地跟在後面埋頭看前面的鞋子點點落落,細長的影子一直伸到我的腳邊。想着想着,空氣裏的塵埃都明媚了起來。

再擡頭,前面的晨風陡然成空,我的目光尋了又尋,卻再抓不到那個身影,只好低頭再走,腳尖踢起零散的碎沙。突然,身後響起的聲音佇立了腳步。轉身,卻看見他。朦朧中,他乾淨的笑容像是打了一束光,清晰,明亮。好多年,他長得好高,眉眼間卻還掩不住青澀,還是愛臭美,喜歡白色板鞋,啊,是那雙鞋,和剛纔前面的那個人…隔着幾步遠的距離,他一字一句的說,嗨,還記得我嗎?

然後呢,所以呢,我該說什麼呢?我不禁迷茫了,眼睜睜的看着他輕快地跑過來。他笑得更燦爛了,喂,你不會真把我忘了吧,還是我現在太帥了,你認不出來了呢?

呵,他的自戀還是一點都沒變。我看着他,擠出一個好看的笑容,嗨,好久不見。是啊,以爲不會再見了呢。

“對啊,你一點都沒長哎,小學的時候在咱們可是一樣高的。怎麼樣,沒想到吧,有沒有被驚豔到?”

“額,還好。”說着繼續走着。

“我知道你剛纔走在我身後的,想嚇你來着,又怕你會裝不認識我,那我就糗了。”

“哦。”我的腦子亂亂的,真想快點走開。

“你在哪個班?既然相認了,我會去找你的。”

“我到了,”我指着班牌說,“拜拜。”說着便將門關上,隔着空氣的厚度,我感到自己心裏五味雜陳。我想到一句話,張嘉佳的:故事的開頭總是適逢其會,故事的結局總是花開兩朵,天各一方。

放學的時候路過高三教學樓,五樓樓頂上懸起的好多紅色橫幅,洋洋灑灑鬥志昂揚一直拉到樓底。還有三個月,又會有一場腥風血雨。我想到那個人,卻是好多年。

我知道我們都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有個夢悄悄地化了。

小城散文隨筆 篇14

臘月,久違的陽光很清澈地大面積地淌下來,淡淡地帶着節日的甜味,浮動在這座小城的上空,無數樓宇和房舍錯落地蜷臥在紺藍的天宇下,幾乎讓人誤認爲冬已過去。可是,昨天還是寒氣逼人,冷風固執地往骨子裏灌呢。

隆安蝶城,這座被青山與綠水環繞着的南國小城,季節不像往年那麼曖昧。

街道像經過處理過地收縮着,逼仄得狹窄而擁擠,儘管街道兩旁的小葉榕已經被砍掉枝葉,剃了光頭,剩下光禿禿的驅幹,但仍沒有往日的舒展和寬闊,兩旁的商鋪前都人來人往地擠滿騎樓。帶有韓國風尚的服飾仍是年輕人主流,有短褲套在長褲外的及蒙古靴配長裙,有大衣下露裸着腳踝之類的,這些牌子的非牌子的,打扮起來都讓年輕人牛氣大足。風是熱烈的,兩個年輕人手挽着手,一個是女孩,另一個枯草樣的黃髮往上飛揚,衣着和相貌均辨不出男女,突然想起了“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來,不禁啞然失笑。

農貿通往舊百貨的民安街,報亭邊的海爾專賣店傳出高分貝的音樂聲,和對面反覆吟唱的懷舊老歌形成鮮明的對比,我更喜歡這蒼涼懷舊的韻味,我駐足傾聽,遺忘了歌詞然而旋律卻那樣地親切和熟悉,彷彿被拉回久遠的歲月深處。最惱人的是那些橫衝直撞的“三馬仔”們如入無人之境,或在路中央左顧右盼慢騰騰地兜客。載着三五個客人的公交車徐徐地往前爬行,牽着小孩的婦女、扛着扁擔提着塑料袋的鄉下人、優哉遊哉的情侶以及踏着小板車的城裏人在車縫裏穿行,水滸裏的“樓臺上下火照火,車馬來往人看人”後一句說的似乎就是這裏了。

小吃攤上,蒸鍋上的豬血腸、糉子、餈粑等冒着熱氣飄出誘人的香氣,火紅的碳炙烤着嗞嗞作響的雞翅、香腸、肥牛、豬鞭,飄着嗆人的油煙氣和腥味,拽着母親衣角的孩子在接過小販手裏的油團或烤肉串後,臉上方纔露出滿足的笑容,又拉着大人往玩具攤上鑽,那些棕葉、糯米、綠豆、年畫、利市、門神、蠟燭、雞鴨魚肉等年貨與他們有什麼關係呢?

農具行,一個精壯的農民模樣的男人舉着菜刀大力砍着地上的木柴,用本地話及夾生的普通話通過喇叭推銷他的雁江菜刀,似乎要與世界五十強的“希爾曼”刀具一比高低。

雞鴨行裏,流動的氣息明顯帶有股禽糞味。一個退休幹部模樣的,正在跟那個飼料雞當土雞販的中年婦女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又上當了。

那些把飼料雞當土養雞賣的城裏的阿姨老阿婆,爲了更像鄉下人,費盡心思把自己喬裝打扮一番,你看,頭上包的是一方褪色的三角巾,背後掛着一頂舊草帽,乍一看,真是地地道道的鄉下老奶呀。但是你注意觀察便發現,她們每一天都坐在一個矮凳上,臨街地上擺着兩三個小雞籠,每個籠裏都有一隻二三斤的項雞,不知情的就跟她們交易了。賣完了手上的,又來到大攤雞前稱二三隻飼料項雞回到原位繼續叫賣。十二塊錢一斤轉身叫價十五塊錢,她們特別地熱情,見人就喊:買雞呀,自家養的土雞,香。待你裝盤上桌,豆腐一樣的嫩而且沒味道,你方覺醒,呃,是不是又上當了?

水果行頗爲熱鬧,南國水果沃柑皇帝柑臍橙等齊齊登場,有“甜過初戀”之美稱的沙糖桔異常熱銷,只因其軟、甜,無子,且有柑的味道,十元四斤,不算太貴。而非季節性的熱帶水果芒果和龍眼也上市了,真佩服現代的科學技術。

路過豬肉行,遠房表弟遠遠地叫聲姐買菜呀,他那樸實憨厚的裝潢比一縷陽光、一絲甜美微笑更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本不想買肉的我也割了八兩肥瘦各半的豬肉,算是對熱情表弟的回報。其實表弟們賣的豬肉姐真的不敢恭維,你看你看,膘肥薄的沒二指厚,肉色也蒼白,再看豬尾巴,早前截尾養的,飼料豬。便笑道:姐快成飼料人了。肉行盡頭,擺的是飛禽走獸,比如竹鼠、乳鴿、鳥雀、蜂蛹之類,賣主說家養的呢!這可憐的生靈。

九姐,嫁進城裏的我的發小,夫妻倆在擺地攤叫賣自家種的菜,生菜、茼蒿、菠菜,還有蒜,每次路過九姐都要送菜,弄得我遠遠地繞着走,步子移進粉店,買了兩根剛剛蒸出來的捲筒粉,打包,熱乎乎的,折回去送給九姐夫妻倆,快步離開,九姐抓起一紮蒜起身就追,我說:上次送的還有還有喔,都還沒吃完呢,你忙去吧!九姐笑笑轉身又回到攤前。

最煩的還是那些往人堆裏發廣告的人,帶着一頂有色鴨舌帽,或是斜掛着一片吐授布,紅紅綠綠的小紙張見人就塞,也不管你左手右手都拎滿了東西。有的禮貌地接過廣告並送上一個微笑,有的揮揮手錶示不需要,我也與大多數人一樣視而不見,“逛自己的街,讓他們發去吧”,廣告者見怪不怪,很自然地逮向下一個目標。

待大包小包回到電驢前,啊哈哈,電驢後駕上又夾着一紙廣告宣傳單,一看,房事的,可惡。

年尾,小城那節日的氣息,在慵懶的陽光下靜靜地流淌。

小城散文隨筆 篇15

五月,初夏午後的豫南小城,那祈盼已久的綿綿煙雨,終於宛若仙子般翩翩臨落而來了!

緩緩地,步入了漫天織落細雨中賢山腳下悠長小路,伴隨着細如髮絲的雨幕,擡眸凝視,雨中的賢山是靜寂的,好像與塵世的一切聲音都隔開了,沒有浮躁,沒有喧囂,只有細密的雨珠濺落樹梢和滑落傘下的聲音,間或有雨絲飄落在手臂上,攜着山中石縫間青苔所特有柔軟、溼滑、潮潤的清涼氣息拂面而來,那漫溢着滿園茶樹的清香夾雜着野花的芬芳,隨着我的呼吸沁入心扉。淅淅瀝瀝漫天飄灑的雨絲,一如一個清雅脫俗、婀娜多情的少女,靜靜地洗滌着山巒中鬱鬱蔥蔥的松林雜木,給賢山綿延的翠屏,披上了若隱若現的輕紗薄曼;給泗河兩岸一堤搖曳的碧柳,鑲嵌上一串串晶瑩剔透的水晶珍珠,渲染出了細雨如煙、遠黛如煙、綠柳如煙、水波如煙豫南小城的醉人美景……

漫步在這初夏時節的細雨裏,不知不覺走到幽靜的泗河岸邊,那隨風搖動垂柳枝條的一抹抹綠意,那種柔潤的、清幽的水鄉韻味,飄蕩在空氣中,讓我引發出許多的人生感慨。聆聽着這初夏煙雨瀰漫的泥喃,那韻着清風細雨微叩小城的悠悠旋律,如一縷傾訴不完的纏綿情意,將這享譽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美麗的小城,渲染勾勒出一幅幅如夢的畫卷;沿路滿眼的花草,都因雨的潤滌而愈發清幽動人。那泗河水邊涼亭偶爾落下滴滴輕盈的雨珠,濺起水面纖巧的漣漪,那溼溼的涼意,在眉心蔓延着詩般的寧謐、畫般的意境,渲染着那它亙古未變的美麗!

佇足臨水而立的彩虹橋畔,在雨絲裏倚欄遠眺,讓那份悠長的凝望浸透在純淨的雨絲裏,任思緒翻飛飄揚。潺潺密密的如絲細雨,如一個一襲素衣、長髮輕綰女子心中潛伏的千條萬縷剪不斷的情絲,惹人情不自禁的去細細讀她:讀她那一份深幽的寂寥,讀她那一聲輕輕的嘆息,讀她那一縷情結凝聚的彷徨,讀她那天長水遠的一片癡心,讀她那一夢千尋輪迴的美好,讀她那一世不變的心之約期。透過絲絲縷縷串綴的雨簾,看遠處綿延起伏的墨黛山巒,看近處微漾清澈的泗河粼粼水波;這隨風雨落絲絲朦朧的呢語,可是她在向你訴說款款意掛情牽的胸臆?這雲馳如絮嫋嫋遠去細吟的旋律,可是她綿柔如水依然可掬的心曲?

聆聽着雨打柳枝窸窸窣窣的聲音,凝視着細雨曼舞點點輕敲着的水面,那漾起的一圈圈漣漪,盪開了我心中層層的情愫。盤桓在這豫南小城的迷離煙雨中,細細品着這雨的情調、雨的格致、雨的意韻,那一種雨中的趣味,那一種雨中的心情,那細雨輕打楚楚柳絲的一幅幅畫面,繾綣着我前塵後世一縷悠悠的情懷,曼妙的拂過隨風搖曳的柳枝,拂過嫣然綻放的花蕊,拂過似水的眼眸,拂過染淡若墨的眉黛,拂過欲理還亂的三千青絲,在柔軟的心底深處,漾起一種珍藏而久違了的悸動,讓我恍如置身於“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情中,不知身處何處····

雨絲飄飄,輕愁細細,溫柔微涼的細雨,穿過長長的髮絲,輕輕滑過面龐,梳理着婉約流轉的思緒,在獨自感受那份“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的意境中,任一曲溫婉的心絃在深邃的心谷裏靜靜流淌;倚在這初夏的長廊,撩一縷雨中飄逸的花香,慢慢舒展輕鎖淺淺惆悵的眉梢,那一簾煙雨中的一曲心音、一幅風景,蘊藉着這中原茶城含蓄的靈韻;那豫南茶鄉的清秀和恬靜,亙古着這初夏雨絲柔情詩意的飄零,讓我真切地體會到柔弱的生命中,那種揮之不去癡迷的眷戀,那種魂牽夢繞牽念的感動。一紙詩韻、幾縷清音的心事,搖曳着我削瘦的身姿,讓那一份純真的情感,濃一行墨色,淡一行詩篇,把那歲月雕琢的故事,散落在春夏交替的季節深處,塵封在幻彩記憶的光影的屏障裏擱淺,讓那悠悠長長的凝望,讓那溫柔呢喃的夢囈,讓那生命中太多的不完美,慢慢的在心裏繾綣,衍生成這一世豐潤溫馨的字行……

小城散文隨筆 篇16

依山傍水,其樂融融,伴着朝陽復甦,偎着夜色入眠,我的家鄉是景洪,美麗而又綠色的小城,對我來說,理想中的小城呢,應該像黎明的第一縷光芒,深邃幽靜卻又既矛盾的夾雜靚麗熱情的色彩,白與黑的極端,襯着小城的神祕與和諧。

陽光明媚,薄薄的雲彩輕掩着澄清的天空,太陽的光芒絲絲縷縷傾瀉下來,喚醒了沉睡的小城,陽光灑在樹葉上,染上一層金色,樹梢上的鳥兒們悅耳的鳴叫,這時人們從夢中醒來,看着天空,喃喃道:“今天又是個大晴天呢。”沉靜的交通陸續出現過往的車輛,來來往往的行人也絡繹不絕,散散步,鍛鍊鍛鍊身體,呼吸着樹下的新鮮空氣,大家的臉上都淺淺的笑着,感染着身邊的人。

太陽漸漸移動它懶洋洋的身體,綠油油的田地裏,勞動着的人們直起身子,揉了揉腰,抹了一把汗水,擡頭看了眼頭頂火辣辣的太陽,很累,很熱,卻沒有人抱怨,大家都知道,如果沒有太陽,莊稼又怎麼能生長呢。下午的太陽被山“吃”掉了一小半,這時沒有中午炎熱,傣家姑娘們來到村邊順流而下的小河,河邊鋪着光滑的鵝卵石,落日的餘輝讓河面波光瀲灩,烏黑的髮絲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度,她們在河邊玩耍,不時的傳出悅耳的笑聲。

沒有太陽的陰天,層層的雲朵把藍天捂了個嚴嚴實實,這天,你可以站在高樓看陰天的小城,車輛帶着各自的色彩在馬路上井然有序的穿梭,迎面而來柔柔的微風,夾雜着舒服的溼氣和家家飄出的飯菜香味,這天氣讓人心曠神怡,靠在陽臺上喝茶,濃郁的茶香在脣齒間蔓延,空氣中溼潤的氣息,讓人的心情都沉睡在陰天的小城,久久不能回神。

淅淅瀝瀝,雨天的小城顯得格外嬌豔欲滴,細密的雨絲讓小城蒙上一層朦朧的視覺效應,像一幅迷濛的水墨畫,大街上偶爾走過一兩個行人,淺色系的雨傘像雨林中盛開的小花,讓路邊的油棕樹攬在懷裏,雨從長長的棕葉上滾落,“滴答”落在水泥地上,雨天的小城大多是寧靜祥和的,連馬路上穿梭的車輛都渲染上柔和的暖色,抹去了堅硬的棱角,人們呆在家裏,捧着熱乎乎的香茶,觀賞雨落荷塘的景色,或者伴着雨聲入眠,帶着淺淺的笑容進入香甜的夢境。雲開霧散,雨已經停了,小城像洗了個澡似得煥然一新,澄藍的天空會出現美麗的彩虹,在綠色自然的映襯下,美的不像現實中的景色,翠綠的葉子上還有點點露珠,在陽光下反射出鑽石般的光芒,行人紛紛走出室內,到室外繼續他們的生活,寧靜的小城又響起孩子們笑鬧的聲音。

晴天的小城陽光明媚,有燦爛的陽光,人們在勞動中找尋快樂,陰天的小城舒適宜人,有溼潤的微風,人們在生活中找尋快樂,雨天的小城寧靜祥和,有清澈的雨水,人們似乎沉醉在不現實的空間中,但那樣又怎麼不是一種放鬆呢。

如此美好的小城,向黎明的第一縷光芒,帶給人們新的喜悅,我相信生活在小城中的人們跟我一樣,感謝小城,熱愛小城,有着探尋快樂的心,而文明不只是我們所知道課本上的文明,也是一種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在街上碰到,親切的說聲:“你好!”還有人與自然的和諧,保護樹木花草,讓綠色走進我們的生活,善於發現大自然的美,讓城市和自然融洽相處,那就會成爲世上最美的和諧之美。

創文明景洪城,做幸福景洪人!爲了明天的“黎明之光”,讓我們一起美化,今天的家鄉小城!

小城散文隨筆 篇17

真沒想到,臨海竟是一座別具特色、與衆不同小城。

這座小城之所以與衆不同,當然是因爲有了那座名聞遐邇的古長城。之前曾數度想去臨海看看江南的長城是什麼模樣,卻一直沒有成行,不是沒有時間,更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因爲去過臨海的朋友都說,就是那麼一道可以登上去的古城牆,跟北京的長城根本沒法比的,沒啥看頭。可是自己真的去了,卻驀地體會到什麼叫耳聞是虛、眼見爲實。

不想贅述臨海古長城悠久而輝煌的歷史,還是說說切身感受吧。許是受了北京八達嶺長城的誤導,原以爲臨海的古長城也在城郊野外,沒承想車子在城裏三彎五繞,竟越走越繁華。當司機告訴我古長城已到,方纔發覺原來臨海的古長城不僅不在城外,而且還是位於城市最熱鬧的地段呢。這樣的格局,頓時讓這座小城變得與衆不同起來。

更叫人震撼的是古長城大門前的階梯,那可不是一般的宏偉,擡頭望去,數百道陡峭的石階呈45度直上雲霄,彷彿天梯一般,看得叫人心驚肉跳。因爲有些恐高,在這雲梯般的石階前徘徊了許久,最終我還是抵擋不住高處風景的誘惑,決定豁出去攀登一回。

手扶石欄,眼睛緊緊盯着面前的臺階,根本不敢回頭觀望。陣陣山風吹來,腳底便覺更加顫巍巍的。從下面望上來這臺階似乎特別綿長,可這樣專心致志地攀登,不一會兒竟也登上了山頂。站在山頂的門樓前,輕輕舒出一口氣,胸襟頓覺開朗不少。憑欄回望,一幅精美的園林圖景一覽無遺地呈現在眼底:碧綠的水、晶瑩的波;九曲的橋、蜿蜒的廊;婆娑的樹、氤氳的草,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原來那是東湖,臨海的又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景區。絕的是,這柔美的湖水就在宏偉的長城腳下,真可謂相得益彰啊。

長城沿着起伏的山巒,向遠處不斷地延伸,走過一道又一道烽火臺,攀上一級又一級石臺階,終於來到一處更高的樓閣前。本以爲到達了終點,可沿着樓閣轉過一圈,長城又繼續向遠山綿延過去。誰說臨海古長城只是一道短短的古城牆而已?我的心裏竟有些替古長城鳴不平起來。

從古長城遙望兩邊的羣山,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山林,高大而茂密的樹木甚至高過了城牆,把長城嵌在了綠色之中。忽然發現,其實這臨海古長城本並不比八達嶺長城遜色,只是因爲兩道長城所處的地域不同,參照物迥異,才顯出了不同的效果。八達嶺因周遭的山巒荒蕪而更顯雄壯,臨海古長城則被蔥蘢的大山映襯得分外的秀氣。

古長城真的很長,都不知走到何時才能抵達終點,因而萌生了退意,加之心中念念不忘着東湖的美景,於是便折轉回頭,沿着老路下了山。

山腳的馬路對面,就是東湖的一個入口處。卵石小徑依着碧綠的湖水曲曲彎彎地把我帶向公園的深處,周圍的景緻營造得相當精緻,草坪、假山、迴廊、水榭,典型的江南園林小景,靜謐中透着雋秀、閒適中滲滿嫺雅,讓人禁不住慢下流連的腳步。

兩邊的水面漸漸開朗起來,蜿蜒的林中小徑不知不覺間已經變成了一道綠色長堤,開屏的孔雀在草叢中引亢長鳴,綿長的叫聲在水面上空靈地迴旋,叫人忍不住心旌盪漾。

在水邊找一處亂石坐下小憩,凝望湖面便成了另一番享受。澄淨的湖水彷彿一片巨大的翡翠,散發着幽靜的綠瑩,遠處的綠樹和掩映其間的樓房,在湖面留下斑駁的倒影,將翠綠的湖水渲染得濃濃淡淡,幻化出繽紛而奇異的效果。柔和的陽光又在這翡翠上綴滿了點點的金光,把湖面襯映得熠熠生輝。野鴨、黑天鵝、白天鵝,在湖面上悠然遊弋着,其中一對恩愛的白天鵝格外叫人羨慕,它們一直游出了很遠很遠,都始終是形影不離,背後一道長長的水痕,彷彿是它們愛情的堅實腳印。久久地凝望着這些水中的精靈,會不知不覺地忘卻自我,靈魂彷彿已在仙境中冉冉飄蕩。

繼續前行,只見湖面越來越開闊,而道路卻似乎走到了盡頭,只有一座風格獨特的亭閣臨水矗立。納悶着走出了亭閣,方纔恍然大悟,一座曲曲折折的石板九曲橋正靜臥在水面上,將遊人的腳步繼續引向前方……

走在九曲橋上,整個東湖盡收眼底。驀然發現,景區周圍的沿湖岸邊,高高低低的叢林綠地之間,到處都是沐浴着春光的遊人。這真是一種獨特的景緻啊,徜徉在舒適寧靜的東湖景區裏,全身心都是一種洗滌般的享受,但是透過湖面看兩岸的風景,一定還不如站在兩岸眺望着仙境般的湖心景區更加賞心悅目吧?於是,心裏禁不住爲東湖景區的十元錢門票暗暗叫起絕來。十元門票真的不貴,但即使不貴,你也可以選擇不付,因爲無論你有沒條件、願不願意出這十元錢的門票,一樣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東湖的魅力。這樣的景區佈局設計和收費,既有效控制了景區內的客流量,以免出現人滿爲患,破壞景區原有氛圍的局面,又可以讓更多的人免費欣賞東湖的美景,的確是煞費苦心啊。

臨海因爲有了古長城,而顯出了有別於其他江南小城的獨特氣勢。而這種全民共享的景區設計,又讓臨海這座小城變得更加和諧、更加大氣起來。

小城散文隨筆 篇18

常年身居小城。小城就坐落在長江沿岸,終年雨量充沛,氣候溫暖溼潤。即便是在冬天,小城也會以一種溫柔恬靜的姿態示人,讓人有着一份舒適愜意的幸福感。

尤喜小城初冬這一段靜謐的時光,炎熱盡退,喧囂盡退,緊張與煩躁亦盡退。而此時,一年的奔波與忙碌又基本上接近尾聲了,一種久違的閒靜和舒適又漸漸地浮現在生活的洋麪。所以,從周圍的環境到內心深處,呈現出的都是一種安靜祥和的氣氛。

小城的初冬是很溫和的,並無多少寒意,恰如一位慈祥的母親,把她的威嚴全都收起,表露出來的是對孩子們無比的深情,和無限的愛意。

清晨,時常會有一層薄霧氤氳於天地之間,一切都顯得那樣的朦朦朧朧、神神祕祕,讓你看不清也猜不透。等到太陽輕輕揭開那一層薄薄的面紗之後,你會驚喜地發現,眼前又將是一個雲淡風輕、陽光明媚的大好日子,只等着你去把它好好珍惜、並用美麗的心情將它填充完整。

這時,你一定會很納悶:剛纔的那層薄霧究竟又是去了哪裏呢?你也許會四處環顧,尋找着它的蹤跡。哦,原來它正躲藏在你的髮梢、你的衣襟、還有你裸露的肌膚紋理間。看吧,那路邊的花枝、草尖、樹葉上,也都可以找到它們的身影,那點點滴滴的晶瑩便是它們美麗的化身。

正午的時候,陽光直射在那些深紅或金黃色的葉子上,色彩鮮明耀眼。微風拂來,一片片黃葉從枝頭慢慢悠悠地飄落到地面,讓你感覺到時光彷彿仍停留在那個絢麗多彩的金秋時節。

初冬裏的小城,也時常會有雨水的光顧。只要不颳大風,沒有冷空氣來襲,這雨水一般是不會讓人感到寒冷的。它們似乎是有溫度的,而且,還裹着柔情,充滿詩意。

此時,手持一柄小傘,款款走向郊外,去聆聽那細雨灑落在泥土裏的聲音,灑落在那些枯黃葉片上的聲音,彷彿那就是世間最原始、最美妙的樂音。抑或是光着頭,靜立於這初冬的微雨中,任雨絲輕撫着你的髮梢、前額、乃至臉頰,你會感到一絲微涼,有着一種置身於初春裏的錯覺,彷彿春暖花開的日子就在不遠的前方。

當然,小城的初冬偶爾也會發點小脾氣、使點小性子。這時,狂風會攜着冷空氣洶涌而來,颳得樹葉、紙片四處亂飛,樹枝東搖西晃、嗚嗚作響。氣溫說降就降,路上的行人一下子就變得臃腫起來了,帽子、圍巾、口罩、手套等一齊上陣,大人小孩個個儼然一副全副武裝、衝鋒陷陣的可笑樣子。

畢竟還只是初冬,到嚴冬還有一段距離,一般要不了多久冷空氣就會過去,小城立馬又將恢復平靜,再次呈現出一派溫柔可人的模樣,讓人重返那恬淡美好的幸福時光。

而此時的我,更願意手握一枝在這初冬裏傲然綻放的雛菊,懷揣破碎的詩稿,安靜地守候在歲月的牆角。耐心地等待着,等待那漫天飛舞的雪花來把小城裝點成一篇美麗的童話。

小城散文隨筆 篇19

小城低矮的天空依舊陰沉着臉,飄着雪雨。

沿着記憶的街景躑躅。依舊是擁塞而泥濘的街道,三輪車蟻螻般蠕行,林立的高樓恰似暴發戶們那自以爲是的臉,把記憶中的那些街景塗抹得支離破碎。當年那個少年驚奇而妒忌的目光,還殘留在某一爿蓬頭垢面的小店鋪裏……坦白說,我討厭這小城了,我討厭了這總是溼漉漉粘乎乎的一切。我又不得不回來,這兒走走,那兒看看,否則我無法整理遠在他鄉時的那些糾纏不清的牽掛。想像不出別人的鄉思是用什麼顏料寫意的,沒有哪一種顏料適合我,我愧對自己。不曾想,當年隻身遠走的少年,他回望的目光穿透歲月之牆,呈現的卻是嫌惡和鄙夷。

不回來我坐臥不寧,一拿到返程的車票我就後悔。

一個人怎麼可以活到數典忘祖的境地?我不敢大大咧咧地說出來。風夾着雨雪包裹着那個匆匆歸來的疲憊身影。

小城裏依舊有那麼那麼多的人,他還操着和他們一樣的口音,但那種聲音是陌生的,耳鼓很不舒服。有一天,他開始思索,首先否定的就是那個遠隔千山萬水令他魂牽夢縈的地方———那個地方的昨天和今天都很寂寞,外面的人很少有知道的,它抽象而成爲他心中的一種幻象。想到別人的那些讓他敬仰的故鄉,他常莫名地憤憤不平。

那簡直是沒有道理的,他明白。中學畢業時,我們忙亂而恐慌。那時,我們正值花季,知道“珍惜”的意義,但我們不知道如何對待它。中學時光在我們剛剛“識得愁滋味”,還來不及憂愁時,就留給我們一個匆匆遠去的背影。

那年的七月九日那天下起了瓢潑大雨,寫完最後一個字,走出考場,神經差不多就斷了。和你在宿舍裏寂寞地坐着,結局寫在臉上,我們什麼也沒有說。你家裏的人開車來接你和你的行李,馬達聲很快就消失在雨霧中。想起來,我們似乎沒說“再見”。宿舍空蕩蕩的了,也寂寞着。

外面是瘋狂的雷鳴,還有雨聲……小城裏你認識的人本來就不多,走了這麼久了,那些認識你的人在你的眼前來來往往,可你卻一臉茫然。可是,許多年前的許多面孔許多聲音許多故事,還存儲在你的不爲人知的角落。時間的確可以輕易剝離生命的華服,但是有的東西不必在意,卻可以抗拒時光的潮汐。對於一個骨子裏沉潛着“回望”情結的人來說,留下來的那些與你相關或不相關的記憶,都很重要。那是永遠的烏托邦,掛滿了金色的琉璃。

沒有一點辦法!臉上堆滿了笑,眼裏流竄着審視、探尋的渴望。

一別十年,重量幾多?東問問,西說說,未待解答,卻又跳脫如朦朧詩人手中的那些意象,沒有韻腳。

話題很快就進入了“現實”,籠罩在你心頭的那張生活的“網”,也是我的,但我不願提及。十年歲月中的你我,一如忘卻在曉夢中的夢影,似乎沒有任何內容了。我只想你能陪我,陪我穿過長長的時光隧道,倘佯於我們的花季。我關注的是那個憂鬱而多情的少年,他和他的那些油畫被歲月拋擲在什麼地方了?

小城沒有關窗的習慣,室內室外是一樣的溫度,我感到冷得不能再堅韌地坐着。明知道不禮貌,我還是忍不住來回踱步。你侍弄着你那不停地叫吃要喝的小小孩兒,忙裏偷閒與我交談。你單位那不斷轟鳴的機械聲不知疲倦地涌進你的房間……我心裏已是很煩的了,想馬上就離去。

這就是你的家!我過慣了獨走天涯的日子,我還不習慣有這麼一個家。這種家味,我很不適應。如果我將來的家是這麼個樣子……我不敢往下想!

我接受不了,曾經那個老師不讓他畫畫就急得掉眼淚的少年,現在他對畫畫已經沒有任何興趣了。他曾經的那些靈異的秉賦,早已化作了“養家餬口”的焦慮。我們已沒有多少可以揮霍的東西了,包括那些變換不定的青春的情緒,可是我們都還沒有“立”起來。你過早地承擔起了我們都無法逃避的世俗負荷,無可奈何而又心甘情願。

你是我的一面鏡子,我不敢對着你顧影自憐。我微笑着走下這座灰色破舊的高樓,你抱着你的小小孩兒向我揮手說“再見”。其實,“再見”是個什麼東西?她乜斜的眸子蠱惑着你我匆匆流淌在歲月的長河裏,等待復等待。真的能守望到再見的那一天,才發現等待中的那些情緒,渴望“再見”的那些瑰麗的色彩,都不過是自己的鏡中之像。

我們被欺騙了!

十年的重量沒有重量。

天上飄着雪雨,小城在嘈雜的燈影裏昏睡,我在寂寞的街巷裏徘徊。

你小屋裏的燈火該滅了吧?是否會失眠在妻兒的囈語聲中?而我,我找不到那盞喚我回去的燈影……

小城散文隨筆 篇20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穫特別多,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鄧麗君的歌聲訴說着她的小城故事。

我也有過小城的故事,故事裏的小城就是我的寶雞,這個關中平原的第二大城市,是八百里秦川的西域,坐落在秦嶺山麓、渭水之畔。它曾經是隴海、寶成鐵路線的樞紐,是我工作、生活過數十年的地方。

近日來小城有點私事,於是就又有了“回家”一看的機會。

清晨,小城的空氣特別新鮮,天上透出金黃色的陽光。我與妻子特地起了一個大早,開始漫步在我們曾經生活過的熟悉的地方。

路過一棟小樓時,勾起了我無盡的回憶。那一年我們結婚時,經妻子單位的同事幫助,在這棟樓上分到了一間小屋,還記得這個同事的名字叫做顧陳,得人好處,感恩不忘,只是他已經遠離小城去了邯鄲生活。

這棟樓高四層,坐落在寶雞市二馬路上,當年在周圍可算得上是高樓大廈了,我們住在第四層樓上,夏日的驕陽曬透了薄薄的頂,屋內基本每天都是攝氏38度以上;冬季到來寒風穿透了門窗,屋內基本都是攝氏零下5度以下,那種滋味,可以想象到。雖然居住條件很是簡陋,但在這個小城能有了一個很多普通人羨慕的小窩,就已經很知足了。

那時候,這棟樓上沒有通自來水,用水、吃水全憑從樓下的水站挑上來,多虧我有過在農村肩挑背扛的經驗,我與工廠的師傅一起用黑鐵皮打了兩個大鐵桶,刷上了綠油漆,儼然一副軍用物資的笵兒,又出門到雜貨鋪買了一根黃楊扁擔,便加入了小城人的挑水大軍中。

每天晚上下班後,回到家裏先把蜂窩煤爐子打開,加上圓圓的帶孔的煤塊,然後拿起扁擔和水桶下了樓去,在水站前排隊買水。記得那時水很便宜,二、三分錢一桶,買好了水,便挑着水桶一搖一晃地沿着窄窄的樓梯往上盤旋着,嘴裏還哼着喜愛的《伏爾加縴夫曲》,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買水、挑水,直到數年後搬了家,才結束了買水吃的歷史。

沒有想到時隔數十年,這棟破舊的小樓依然健在,但已經千瘡百孔,失去了當年的風姿。

離小樓的家不遠處是人民電影院,那時週末晚上偶爾便與妻子和女兒來到這裏,一邊看電影一邊往嘴裏送着五分錢一個的燒餅,那份膩歪勁還真的有點懷念呢。

電影票不算很貴,二毛錢一張票,但也捨不得常常去光顧,看場電影可要花掉好幾天的菜錢呢。

從小樓的家往北上臺階,走到中山路上,對面便是市百貨大樓,百貨大樓是當時小城裏的標誌性建築,二層的商場在當年已經是商業旗艦了。

那時候的營業廳,一排排擺放着整齊的櫃檯,懸在空中的鐵絲從四面八方通向收銀臺,鐵夾子帶着錢嘩啦啦地從頭頂駛過。每逢週末,能到這裏來逛一逛,是小城人的一種嚮往。

老寶雞有個路名叫做車站口,寶雞火車站在隴海線上是赫赫有名的車站,寶雞車站開通時,我的爺爺被法國人派來,擔任了第一任站長,至今車站的站史裏還有他的名字呢。

我們走到了車站口,一棟修飾一新的建築映入了眼簾,這棟建築就是當年寶雞火車站的候車樓,時過境遷,小城的火車站已經被丟棄了,舊地重遊,難免有些失落感。

說來話長,當年沒有談對象時,常常和同學來到車站旁的小麪館吃飯,素面八分錢,雞蛋麪一毛五,肉絲麪二毛五,既實惠又好吃。

那時麪館的對面是一家醪糟鋪,一位老者拉着風箱,火苗呼呼地從鍋竈中冒出,大鍋裏醪糟煮得滾開,普通醪糟五分錢一大碗,雞蛋醪糟一毛五分錢,想起來那真是解饞啊!

中山路上有一處四層高的樓房,現在成爲了速八酒店。七十年代末的那段日子,速八酒店的原址是寶雞市科技書店,這個科技書店我再熟悉不過了,印象最深刻了。

記得有一天我在車間的機器坑裏幹活,突然聽見師兄的喊聲,我趕緊從機器底下爬了出來,滿臉的油污就像美國大兵,原來是恢復高考了,師兄說了一句話:“只有知識才能改變我們的命運!”

從此我與小城的這個科技書店結下了不解之緣,勒緊腰帶,省吃儉用。我和妻子的工資分爲三份,一份是每月家庭的必需開支,一份是女兒的入托費用,一份就是我去書店買書的錢。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是苦了妻子和女兒,原本可以讓她們的日子過得更寬裕一些。

正是書籍拯救了我的靈魂,正是知識喚起了我的希望。在二馬路的那個小樓上,我不分春夏秋冬貪婪地汲取着書本里的營養,早晨四點起牀用涼水洗把臉就開始學習,六點送女兒去託兒所,七點出發去單位上班,晚上等她娘倆入睡了我又開始了複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用了八個月的時間便自學完成了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全部課程,並於次年順利地考入了夢寐以求的大學。

我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我珍惜學習猶如愛護自己的生命。最終我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走上了工作崗位。

走着、走着,就來到了人民街,妻子說這裏是她曾經工作過的公交調度站停車場,我慢慢地回憶起來了。

那時我已經被分配在石油工業部的一所科研部門工作,剛剛考取了工程師的資格,妻子的工作單位是小城的公交公司,上班很辛苦,她那時身體不太好,單位就照顧她負責清掃停車場的衛生,這是比駕駛員、售票員輕鬆得多的工作了。

我每天早晨五點就起牀,發動嘉陵摩托車載着妻子去上班,來到調度站便讓她在屋裏休息,我代她打掃停車場,掄起大掃帚將殘花落葉一掃而淨,個把小時就能完成任務,打掃完後我再騎車去單位上班,兩不耽擱。

走過了二馬路,逛過了人民街,看過了電影院,游完了金臺觀,又回到了火車站,這時肚子開始咕咕地叫了起來。

正好看到距離老罈子飯莊不遠了,向陽閣老罈子飯莊前身是寶雞當年的一所小吃店,那個年代向陽閣的名頭就如現在路邊的大排檔一樣,聽說這個老罈子現在已經是寶雞的餐飲龍頭了。

這飯店還是有幾分小城的風味,不奢華,不高貴,我們點了兩個菜和兩碗麪,細細品嚐着菜面的味道,也細細品味着小城的味道。

這時,耳畔傳來了鄧麗君那委婉動聽的歌聲:“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這裏已包括,談的談,說的說,小城故事真不錯,請你的朋友一起來,小城來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