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說明文作文 > 苗族服飾說明文大綱

苗族服飾說明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特別是條理性極強的說明文,說明文寫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訴讀者某個事物或某個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識。優秀的說明文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苗族服飾說明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苗族服飾說明文

苗族服飾說明文1

苗族是中國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之一,有八九四點五萬人,爲中國第五大少數民族,大部份分佈在中國西南或中南省份,苗族歷史悠久,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

苗族的服裝十分有特色,苗族婦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領,對襟短衫,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長可抵足,飄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動人。便裝時則多在頭上包頭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長褲,鑲繡花邊,系一副繡花圍腰,再加少許精緻銀飾襯托。

和女式服裝比,男式服裝更簡單,男子上身一般穿對襟或大襟短衣,下身穿長褲,束大腰帶,頭裹青色長巾,冬天小腿部裹綁腿。或穿帶有花紋的麻布衣服,肩披羊毛氈。

黥東南苗族服飾不下兩百種,是我國和世界上服飾種類最多,保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爲“苗族服飾博物館”。

銀飾在苗族人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東西,苗族銀飾,也堪稱中國民族文化之一絕。苗族善制銀器,能設計製造有極高藝術價值的飾物。苗家女子裝,必然配有銀飾——頭戴銀簪,銀梳,三五束銀銅花,數朵墊頭巾的銀花牌,兩朵銀花鬢夾以及銀耳環,此外,還須有銀項圈,銀手鐲,銀披肩,銀戒指。

通過這次習作,我對苗族有了更深的瞭解。

苗族服飾說明文2

中國,五千年的悠揚歷史文化,五十六個民族都有不一樣的習俗,不一樣的民居,不一樣的服飾。

而我從小就對苗族的服飾產生了濃厚的感情。那亮晶晶的銀飾,讓人眼都睜不開,那美麗豐富的衣服圖案,更是讓人稱讚不絕。苗族的服飾在各地各有其特點。

黔西北、滇東北的苗族男子穿帶有花紋的麻布衣服,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對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長褲,束大腰帶,頭纏青色長巾,冬天腳上多纏裹綁腿。古代苗族男子都蓄長髮,挽椎髻於頭頂,插木梳或髮針,戴耳環、手鐲、項圈等飾物。至清代末期,他們已不再蓄髮挽椎髻,有的改梳長辮子。各地區苗族婦女服飾差異較大,式樣約幾十種之多,但大多數地區婦女穿大領對襟短衣和長短不同的百褶裙,有的長及腳面,有的短至腿根,僅七、八寸長。

湘西,貴州鬆桃、凱里,廣西大苗山,湖北宣恩等部分地區苗族穿大襟右衽上衣,下着寬腳褲。湘西苗族的上衣無領,衣袖和褲腳繡有寬大花邊,頭纏格子布或青布頭巾,戴耳環、項圈、手鐲等飾物。苗族婦女的頭飾式樣繁多,挽髻於頭頂,配上各種式樣的包頭帕,有的包成尖頂、圓頂,有的把頭髮繞在支架上高豎於頭頂上,別具風格。她們的盛裝以黔東南獨具特色,把銀飾釘在衣服上成“銀衣”,頭上戴着形如牛角的銀質頭飾,高達尺餘。

苗族的服飾還保存着中國民間的織、挑、繡、染的傳統工藝手法呢!

苗族服飾說明文3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東南苗服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保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爲“苗族服飾博物館”。

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着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花團錦簇,流光溢彩,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

從內容上看,服飾圖案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識別族類、支系及語言的重要作用,這些形象記錄被專家學者稱爲“穿在身上的史詩”。從造型上看,採用中國傳統的線描式或近乎線描式的、以單線爲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從製作技藝看,服飾發展史上的五種形制,即編制型、織制型、縫製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東南苗族服飾中均有範例,歷史層級關係清晰,堪稱服飾製作史陳列館。從用色上看,她們善於選用多種強烈的對比色彩,努力追求顏色的濃郁和厚重的豔麗感,一般均爲紅、黑、白、黃、藍五種。從構圖上看,它並不強調突出主題,只注重適應服裝的整體感的要求。從形式上看,分爲盛裝和便裝。

苗族服飾說明文4

盛裝,爲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着的服裝,繁複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除盛裝與便裝之分外,苗族服飾還有年齡和地區差別。黔東南境內苗族男女便裝均較爲簡樸。

盛裝的各種圖案濃縮了苗族生活環境的景物,表現苗族婦女高雅的審美情趣。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雷山苗族服飾刺繡,其構圖、用色、繡技實爲“三絕”。苗族優秀的繡手具有大畫家的思維,構圖講究嚴謹、對稱、協調,每幅繡圖均有主、副圖案;構圖內容取材廣泛,天空、大地、人、神、植物、動物……無奇不有,且遠古、近現代風格均有,往往在一幅圖案中可互相融會貫通的內容達五大類:

(1)遠古神話傳說如創世的蝴蝶媽媽等;

(2)圖騰崇拜如龍鳳、水牛、飛鳥、楓樹等;

(3)大自然憧憬,如人與山水、房屋、田園、五穀和諧相處;

(4)歷史追憶入苗族大遷徙渡過的黃河、長江、洞庭湖及遷徙路線;

(5)崇拜的祖先如姜央(也有說是伏羲)、蚩尤等神聖的形象。優秀女繡手設計的內容豐富的圖案,來自苗民先祖的人文觀、自然觀、歷史觀、生命觀的代代相傳,體現了獨特、深厚的美學理念。這些刺繡多用於苗女盛裝、便裝和揹帶等。

男上裝一般爲左衽上衣和對襟上衣以及左衽長衫三類,以對襟上衣爲最普遍。下裝一般爲褲腳寬盈尺許的大腳長褲。女便裝上裝一般爲右衽上衣和圓領胸前交叉上裝兩類,下裝爲各式百褶褲和長褲。

苗族服飾說明文5

對襟男上裝流行於境內大部分苗族地區,一件衣服由左、右前片,左、右後片,左、右袖六大部分組成。

衣襟訂五至十一顆佈扣,左襟爲釦眼,右襟爲釦子。上衣前擺平直,後襬呈弧形;左、右腋下襬開叉。對襟男上裝質地一般爲家織布、卡其布、織貢尼和士林布。色多爲青、藏青、藍色與之匹配;下裝一般爲家織布大褲腳長褲。青壯年多穿中山裝,部分青年喜着西裝。

左衽男上衣流行於從江,榕江八開,臺江的巫腳,反排和劍河久仰等地的苗族村寨。一件衣服由左前大襟、右前襟、後片及雙袖組成,左襟與右襟相交於咽喉處正中,沿右胸前斜至右腋下至擺,訂有佈扣五至七顆,前擺、後襬均平直。

左、右腋下襬不開叉直桶形。左衽上裝布料一般爲家織布或藏青織貢尼,顏色以青色爲主。左衽長衫結構與左衽上衣相同,差異僅在衣上至腳背,是苗族老年男子常穿的便裝。男便裝下裝一般爲無直檔大褲腳桶褲,褲腳寬盈尺許,褲腳與褲腿一致,由左、右前、後片四片組成,製作簡便。

苗族男裝盛裝爲左衽長衫外套馬褂,外觀與便裝相同,質地一般爲綢緞、真絲等,顏色多爲青、藍、紫色,各地無異。女便裝上裝一般爲右衽上裝和無領胸前交叉式上裝兩類。右衽上裝結構與男上裝中的左衽上裝大體一致,唯方向相反。

無領胸前交叉式上裝稱"烏擺"(Ed bad,意爲雄衣即男人的衣)是傳統的苗族女裝,如"袈裟",無鈕釦,以布帶束腰。

苗族服飾說明文6

苗族女裝質地一般爲家織布、燈芯絨、平絨、織貢尼、士林布等,顏色一般爲青、藍等色。

雷山、凱里、臺江三縣交界地區苗族中青年婦女,一般穿淺色右衽上衣,沿託肩、袖口及右大襟邊緣精繡花鳥、花草圖案花邊或購買現成花邊,圍圍腰,系銀質圍腰練,下裝着西裝長褲,挽高髻於頂,着耳柱,中年婦女多包白毛巾頭巾,青年婦女多戴銀梳或插銀衣、塑料花等飾物。

老年婦女上裝多穿右衽上衣或無領交叉式上衣,下穿長及腳踝青素百褶裙,系圍腰,圍與裙長。老年婦女上裝飾物一般爲家織布或織貢尼。顏色喜尚青、藍色。

凱裏市的舟溪、青曼、麻江縣銅鼓、開發區白午及丹寨縣的南皋一帶苗族婦女便裝上裝,內穿翻領對襟中長衣,外套大領對襟大袖胸前交叉式上衣,袖口鑲挑花花塊,銀鏈吊繡花圍腰,套挑花護腕;下着過膝寸許百褶裙,扎挑花鑲邊腳腿,外套織錦式粉紅色長襪。

丹寨縣的揚武、長青、排調等地苗族女便裝上裝多穿右衽對襟上衣,前襟長及小腹,下着過膝中長褲,銀質圍腰練吊與褲長圍腰,裹裹腿,中老年與青年服飾無異。上、下裝質料多爲家織斜紋布、平紋布、燈芯絨、平絨及織貢尼等,頭搭蠟染方帕或繡花頭巾。

凱裏市的爐山和黃平、施秉一帶苗族婦女上裝爲無扣大領胸前交叉式上衣,以布帶束腰;下穿過膝青衣紅、白蠟花百褶裙,圍紫色圍裙片,質料多爲家織布,顏色以青色爲主。

雷山縣的桃江、橋港、年顯、略果,丹寨的排調、黨早、加配、羊巫,臺江縣的反排等地苗族女便裝,上裝爲齊腰緊身青素右衽上裝,下着五至九寸長百褶裙,內穿緊身長褲,裙前後各拴一塊二尺見方几何圖案挑花圍裙片,肩披挑花披肩。上裝質料一般爲家織布、平絨布和燈芯絨,顏色素青,挑花工藝重紅、黃、白三色,少見刺繡工藝品。

榕江縣八開,從江縣加鳩、宰便以及黎平縣的水口,丹寨縣雅灰等地苗族婦女便裝,上裝穿大開領對襟上衣,無扣,內束挑花胸兜,婚前着齊膝素百褶裙或長褲,婚後着齊膝蠟花百褶裙,外以圍腰束之,上衣和圍腰及胸兜邊緣均鑲挑花花邊,衣袖大臂處鑲棱形臂章式花塊。

劍河縣岑鬆鎮稿旁,柳川鎮 高標 巫尼,觀麼鄉等地苗族服飾爲上裝爲無扣大領胸前交叉式上衣,領上繡彩色條紋。現用絲線繡成1個個三角形,組成五彩形花飾。盛裝爲夾衣,變裝爲單衣。

盛裝在袖,肩,背部都繡有方形圖案,以紅色爲主,兼有黃,藍綠等色,形如鎧甲。傳說苗族在遷徙之時由於時常應付戰爭,故由鎧甲演變而來。

女盛裝一般下裝爲百褶裙,上裝爲綴滿銀片、銀泡、銀花的大領胸前交叉式"烏擺"或精鑲花邊的右衽上衣,外罩緞質繡花或挑花圍裙。

“烏擺”一般全身鑲挑花花塊,沿託肩處一般鑲棱形挑花花塊,無鈕釦,以布帶、圍腰帶等束之。頭戴銀冠、銀花或銀角。盛裝顏色爲紅、黃、綠等暖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