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說明文作文 > 說明文d 特徵與順序

說明文d 特徵與順序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相信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特別是作文中不可忽視的說明文,說明文的特點是“說”,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識性。那麼你有了解過說明文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明文d 特徵與順序,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明文d 特徵與順序

一、說明文的特點

1 、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爲主要表達方式的文體,它是對客觀事物(或事理)的性狀、特點、功能和用途等作出科學的說明,說明文特徵與順序教案。相對記敘文而言,說明文沒有豐富的想象、大膽的誇張、直接的抒情,對學生較少吸引力。所以,教學時,教師要注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說明文寫作的興趣。比如: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說明”,體會“說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作爲說明對象;採用競賽的方法,比一比,看誰說得更準確……

2、寫作教學應以學生的實踐訓練爲主,教師不必糾纏於理論知識的講解,對於什麼是說明文,說明的特徵、順序等概念只需做簡單的瞭解即可,重點應放在對這些知識的實際運用上。

3、教師應用實例引導學生學習怎樣抓住事物的特徵、怎樣運用恰當的說明順序。因爲教學的重點是說明特徵和說明順序,所以教師在選擇例文時,爲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應儘量選擇一些語言活潑、生動形象的例文,或者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的說明文。

4、可以採用讀寫結合的方式,教師選擇精當的例文,學生閱讀討論,歸納其說明特徵和順序,找出構建順序的關鍵語句,然後進行仿寫,從而掌握相應的寫作技能。

5、學生的寫作訓練要注意循序漸進,先教會學生如何全面的、多角度的觀察事物,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作口頭描述,然後根據說明對象選擇恰當的順序,進行書面寫作。

6、選擇說明對象時,應儘量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或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他們熟悉的事物,或結合時代發展選擇時尚新生事物、或結合學生的專業需求進行選擇。相關資料一、說明文的文體知識在生活中,說明文是應用範圍很廣的一種文體。你購買了東西,要了解產品特性和使用方法,需要它;廠家推廣產品,科研人員介紹新的創新,需要它;我們認識新事物,獲取知識也需要它。所以無論在生產勞動中、科學研究中或一般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我們都經常要運用說明文來獲取信息、傳授技術、學習知識等。那麼說明文的文體特點是什麼呢?說明文是以說明爲主,兼用敘述、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用以介紹事物、解說事理的文體。它主要是介紹客觀事物的形狀、構造、性質、特點、成因、關係、功用,解釋事理的含義、特點、演變過程等。因爲說明文以給人科學知識爲目的,所以它以客觀介紹爲主,一般不表示作者的主張和思想感情的傾向。同時說明文的語言必須簡潔、準確、明白,讓人易懂易解。

二、如何把握說明事物的特徵任何事物都具有自身的質的規定性,一個事物的特徵是區別於其它事物的標誌

寫說明文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徵,才能把被說明的事物準確清晰地介紹給讀者,讓人們對事物有確切的瞭解。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徵,主要表現在構造、形態、性質、變化、成因、功用等方面。介紹事物時,不可能在一篇說明文裏面面俱到;只能根據需要,一次談一兩個特徵。因此,要寫好說明文,還必須把握說明文的中心。如:《漫話圓周率》是一篇介紹數學基礎的說明文。文章題爲“漫話”,並沒有漫無邊際地隨意堆砌關於圓周率的材料,而是圍繞求出圓周率的更精確的數值這個中心,向人們介紹了古今中外數學家對圓周率的數值所做的貢獻。抓住事物特點,把握說明中心,這是寫說明文的一個重要要求,要做到這一點,寫作者必須在寫作前對被說明的事物作深入細緻的研究。必須懂得只有熟悉被說明的事物,認識並掌握被說明事物本身的規律性,才能做到這一點。比如要你寫一篇介紹水的說明文,你必須介紹水是一種什麼物質、水的種類和形態、水的重要性等。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觀察研究,知道水是由氫、氧組成的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隨着溫度的變化而呈液態、固態和氣態,水是人民生活和工農業生產必不可少的物質,教案《說明文特徵與順序教案》。1993年全國高考小作文,要求根據所繪圖畫介紹圓規。小而平常的圓規,乍看無特徵可言,但一深究,圓規最大的特徵是什麼呢?當然是畫圓,這是它最大的屬性,也是特徵。抓住這一點,文章就好寫了。按要求要寫圓規的構造、功能和使用方法,但這一切又必須緊緊圍繞畫圓這個主要特徵,其作用是畫圓,而它的構造和使用方法也都是爲畫圓服務的。由此可見,抓住特徵說明事物,是說明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只有緊緊抓住被說明事物的本質特徵,才能把被說明的事物準確地介紹給讀者。

1、仔細觀察事物事物特徵主要是從空間(大小),時間(久暫),狀態(長短、方圓),性質(軟硬、冷熱),變化(動靜、快慢),成因(簡單、複雜),功用(廣狹、正反),標誌(各種符號)等方面,又往往通過事物之間的關係比較而反映出來的。要抓住事物的特徵,首先必須對事物有全面的瞭解。怎樣才能瞭解事物呢?最根本的辦法是在生活實踐中細緻觀察事物。對於比較複雜的事物,更要下功夫仔細觀察,從複雜的現象中抓住它的特徵,認清它的本質。可用眼、耳、口、鼻、體、膚等感覺器官,對說明的事物進行看、聽、嘗、嗅、觸、摸,必要時還要動手做實驗,以獲得這些事物的第一手感性材料。如對一朵花,要從形、色、香等幾方面觀察。要說明自行車的構造,除仔細觀察外,不妨動手拆一拆,裝一裝,通過實踐全面掌握自行車的構造。有的事物的某些特徵,還要經過長期細緻的觀察,才能瞭解清楚。如要了解燕子的生活習性,就要隨時觀察,看它白天、晚上怎麼樣,春天、冬天怎麼樣,晴天、雨天怎麼樣等等,而且要多觀察幾隻燕子,才能瞭解得更加全面。鄭板橋把竹畫得形神俱備,這與他長期仔細觀察,胸有成竹不無關係。寫文章也應如此。有些事物不是觀察就能瞭解清楚的,如寫歷史事物、古代制度等,不可能完全依靠觀察,需要採用其他方式調查研究,或者藉助他人的經驗。因此,可以通過查閱詞典、辭海、知識手冊或有關書籍研究資料或請教他人來掌握事物的特徵。如作者寫《南州六月荔枝丹》時,便查閱了大量的有關資料。

2、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徵同一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徵。從範疇上講,特徵大體上分爲外部特徵、內部構造特徵、發生發展特徵、成因特徵和功用特徵。從主次地位講,特徵爲本質特徵和非本質特徵。因此,我們要儘可能地全面列出某一事物的全面特徵,以便抓住某一事物區別於其它事物最本質、最主要的方面。例如寫“蟋蟀”,主要抓住“好鬥”的特徵來介紹。再如,《景泰藍的製作》一文則主要抓住其手工操作和製作過程中的繁複、精細的特點進行介紹。又如,“能製造和利用生產工具,能思想,有語言,直立行走”,是人類特有的屬性,但前三個是本質的.,有決定性的,後一個是非本質的,派生性的,寫作時只要抓住前面三點說明就行了。如果面面俱到,反而會使文章詳略不當,主次不分,重點不突出。

3、根據寫作目的和讀者對象,突出說明事物的主要特徵世間萬物複雜多樣,其特徵也多種多樣。如寫“蜜蜂”,可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A、形狀特徵;B、生理特徵;C、生活習性特徵;D、功能特徵。那麼多特徵,在同一篇說明文中,是否全都寫出來呢?這要根據寫作的目的和讀者對象有選擇有重點地突出介紹事物的主要特徵,其它特徵可以略寫或不寫。以“荔枝”爲例,如果寫作目的是打開一般讀者的眼界,豐富人們的知識,那麼可以抓住荔枝的品種多這個特徵,也可以抓住其生態特徵進行說明,如果爲了宣傳其經濟價值,動員大家食用或栽種,則可以抓住其“美味可口”、“營養豐富”及其葉、莖、枝、根、花、果、皮、核都是“寶”的特徵介紹。如果爲了滿足廣大人民的需要,使有一雙對靜止物體“視而不見”對運動物體“明察秋毫”的眼睛,還有一條長舌和一雙有力的後腿。再如貓的功能是捕捉老鼠,由此可以想到它有一日數變的兩個瞳孔,這兩個瞳孔如照相機一樣,光線強時,瞳孔縮小;光線弱時,瞳孔相應放大,因此它白天黑夜都能看清物體,利於捕鼠。爲了深入地說明事物特徵,我們說明事物時,不能只停留在回答了爲什麼,還必須解釋說明,揭示出某一事物特徵產生的原因,使讀者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寫“方形西瓜”,爲什麼讓西瓜長成方形,怎樣才能使西瓜長成方形等。這樣,不僅增長了讀者的知識,而且也較好地把握了說明的重點和說明的中心。以上從四個方面講了抓住事物特徵的一些方法,要抓住事物特徵,我們還必須注意安排合理的說明順序,採用恰當的說明方法,運用準確的語言,才能把事物特徵解說清楚。

三、說明順序

1、空間順序:

空間順序,即按照事物空間存在的方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整體到局部來加以介紹,這種說明順序有利於全面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徵。一般說明某一靜態實體(如建築物等),常用這種順序。例如,我們課本中的《核舟記》就是按照船體——船頭——船尾——船背的空間順序來寫的;《故宮博物館》按照先總後分的順序,先概括說明故宮建築物的總體特徵,然後再具體介紹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御花園,而在介紹每一座建築物的時候,則又按照先外後內、先上後下的順序。這樣安排合乎人們觀察事物的習慣,是最合理的順序。空間順序,按空間部位的順序說明事物的構造或建築物的構造。這種順序常用於對羣體事物的說明。

2、時間順序:

按照時間的先後所分成的順序。按照時間前後的順序排列,如從古至今。例如,《從甲骨文到微縮圖書》是一篇介紹我國書籍演變發展歷史和情況的文章,而演變發展和不同的歷史時期密切相關的。因此,作者緊緊抓住了時間這條線索組織全文,用了“早在三千多年前”、“兩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代”、“東漢”、“近代”、“近年來”、“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