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必備】端午節四年級作文9篇

【必備】端午節四年級作文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四年級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端午節四年級作文9篇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我最喜歡的就是吃肉糉子,一吃就是三四個。

記得有一年過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家三口買了很多糉子回老家,老家人比較多,有爺爺奶奶、伯父、娘娘、哥哥、妹妹等,加上我們一家人一共9口人。可是我這個饞貓在路上看到肉糉子就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纏着爸媽先品嚐幾個一飽口福。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去了外婆家,我們買了不少蜜糉子,因爲外婆喜歡吃甜的,當然也少不了我愛吃的肉糉子。到了外婆家,我們邊吃邊聊,外婆還給我講了吃糉子的由來。原來我國古代楚國的大夫屈原是個非常愛國的賢臣,還是個著名的詩人,由於楚國被別的國家打敗了,屈原寧死不屈投入汨羅江自殺報國,人們爲了確保他的身體不受魚蝦吞噬,就紛紛用糯米制作成飯糰投入水中引開魚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種習慣,米飯糰也之間演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可口的糉子,而且還有賽龍舟等活動,其實還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我既吃了糉子又增長了知識,今年的端午節過得真開心。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2

今天,我7點就起牀了,因爲我期盼已久的端午節到了,我好高興啊!想着不能睡懶覺,我就起牀了。後來就是一些普通的事情了。就是:刷牙......梳頭......吃早餐啦。

吃完飯就去參加美術課舉辦的活動,在荷蘭花卉小鎮的大草坪寫生和玩親子游戲。

我在能看見風車的陰影底下寫生,我取的景就是風車、藍天和草地。美術老師還時不時地過來提一些小建議。有一次,老師來給我提議的時候,說了一句:畫得不錯!我心裏美滋滋的。畫完以後就是親子游戲啦!還要分組呢!而且,我和妹妹都在第3組!第一項遊戲:接力賽。遊戲規則是:一個大人一個小孩拿着一個畫板,畫板上有一個水瓶。大人小孩端着瓶子跑,不準掉。這項遊戲我們組贏了! 接下來我們還玩了毛毛蟲、閉眼畫畫和幸運大比拼。 每個都很有意思。

中午,我們全家人聚了餐。

下午,我們又去看了兒童劇《雪孩子》還去了何香凝先生的美術館。

晚上,我們吃了晚飯以後,我爸爸給我、妹妹和Lisa姐姐一人一個冰淇淋。我的是芒果味的。

這天雖然很累,但很快樂!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3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喜慶的春節、有祭奠親人的清明節、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我最喜歡熱熱鬧鬧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呢!很久以前,有個楚國人叫屈原,他由於政見不合被驅逐到偏遠地方去。可是,屈原是一個愛國的人,他報國無門,又不忍見自己的國家被欺負,就跳江自盡了。

當地的楚國人知道屈原死了,就乘船下江尋找屈原的屍體,還將食物扔進江裏,好讓江中的魚鱉吃飽,不要吃掉屈原的軀體。從那以後,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汨羅江上,都要舉行一次賽龍舟比賽,人們還要包棕子、吃棕子。

每逢端午節,我家也要吃棕子,奶奶會包一些形狀各異的棕子。有方的、有長的……其中有一種棕子很小巧玲瓏,它的形狀就像一個個尖尖的冰淇淋,我一口就能吃下一個。棕子的品味也有很多種:有豆沙的、有蜜棗的、有紅豆的,還有鹹肉餡的。我最喜歡鹹肉餡的,剝開綠綠的棕葉,鹹鹹的肉香撲鼻而來,一個褐色的肉棕一會兒就被我“解決”了。那一塊塊小小的鹹肉使我百吃不厭,回味無窮。

端午節,有美味的棕子,也有感人的故事,我怎麼能不喜歡呢?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4

哦!去做手工了!去做手工了!,原來是我們三年級的同學去勞技中心做手工去了。

我們步行到了勞技中心,只聽那裏的老師說:今天四(七)班的同學學習‘彩糉子’。我想:什麼彩糉子呀!可以包甜味的嗎?我沒想那麼多,急忙跟着老師來到了專業教室裏。

來到了專業教室裏,我看見老師的桌子上放着很多長條形的紙和一些各種顏色的毛線,我心想:包糉子嗎!幹嗎要用毛線和紙呢?我剛想到這裏,老師說今天我們就用紙搭一個紙架,再用毛線往上面纏。這下我終於明白了。緊接着,老師發給我們每人一條很長的紙,讓我們先搭一個紙架,我按照老師的方法先把長條紙的一角掀了起來,再讓它的寬邊和長邊對齊,這樣就摺好了一個三角形,我再把剩下的一段紙往上一折,也折成了一個三角形,然後把兩個三角形重疊起來,就這樣重複做這個動作。

做完紙架,我把一根紅色的細線貼在紙架上,然後把紙架疊成了一個六面體。

做完這些,我準備開始纏毛線了,可我一看,這毛線那麼多,那麼長,什麼時候才能纏完呀!而且聽小姨說纏彩糉子非常麻煩,但我轉念一想:人人都說自己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孩子,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於是我開始纏了,我先拿了一根紅色的毛線,然後左手托住紙架,用大拇指按緊毛線的一端,右手拎起毛線,再把毛線有次序地纏在紙架上過了一會兒,我把紙架已經纏滿了綵線,數了數,一共纏了10根毛線,我看着自己的作品滿意地笑了。

緊接着,我又做了第二個彩糉子,我用同樣的方法摺好了紙架,用同樣的方法搭好了紅色的細線,用同樣的方法纏好了毛線。老師發給我們每人一個鈴鐺,讓我們把這個鈴鐺系在了剩下的一段繩子上面。我看着我那可愛的傑作滿意地笑了起來。

我覺得上勞技課不僅讓我們做了手工,還鍛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

我多麼盼望下次勞技課早點到來呀!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5

端午節的下午,我和媽媽在遊樂館玩了一會兒,休息的時候,我突然看到外面和我們來之前大不相同:小樹被風颳得連樹葉都掉下來了,池塘裏的水開始往外溢。於是,我趕快告訴媽媽我的發現…

“媽媽,咱們現在就趕快回家吧,要不雨就下起來了”我焦急的說,“行!”媽媽回答。於是,我們衝出門外,一陣強烈的氣流撲面而來,但我們依然向汽車衝去,一上車,媽媽就發動汽車,我們剛拐上街道,雨就下起來了,豆大的雨點朝四面八方沒頭沒腦的砸了下來,我望着窗外,心想短短几秒鐘地面就全溼了,那麼一會兒…雨下的更急了,雨點開始“攻擊”前面的窗戶,“梆梆”玻璃好像要被打碎了!一種危機感油然而生,此時的我,既緊張又興奮!媽媽把雨刷調得飛快,我又往外面看,現在,街道上已經是水的世界了,我聽見雨又下急了,“噠噠噠噠”一顆顆雨點像一塊塊橡皮朝我們轟了下來,“噠噠噠!”只聽到又一聲巨響,啊,辛虧我們的玻璃還是完好無損!我的心都快跳出來了!媽媽加了馬力,“到了,快到家了!”媽媽出了一身冷汗!這時,“噠!”黃豆大的雨點忽然變成了細細的雨絲“嘩嘩譁!”我驚訝的問:“這不是陣雨現象嗎?”“你說的太對啦!”媽媽笑着答道。

陣雨過後,空氣變得格外清新,藍天白雲出來了,鳥兒又開始在枝頭歡唱!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6

今天我真高興,是端午節。端午節又稱五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大家可以吃糉子、插艾葉、掛葫蘆,人們在這一天裏喜氣洋洋。

你們知道嗎?在這一天裏可有個小故事:據說,很久以前,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當初因爲他被別人陷害了,有聽到楚國滅亡,心裏非常傷心於是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裏。人民得知屈原死去,怕江裏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便包了許許多多美味的糉子,把這些糉子又投入江中,好保護屈原的身體。因此五月初五成了端午節。

你知道糉子是怎麼包出來的嗎?就讓我告訴你們吧:

1把米泡上,把糉葉和馬蓮煮好。

2把糉葉圍成漏斗狀,把米放進去,可以放一些肉、棗、葡萄乾……

3把糉子用馬蓮繫上,煮上幾個小時就好了。

煮出來的糉子非常好吃,讓你越吃越想吃。糉子有很多種餡兒,有棗、肉、葡萄乾、豆沙、鳳梨等等36種餡呢!

在南方還會舉行賽龍舟的活動,槍聲一響,那千萬條“巨龍”飛速遊動着,哪裏鑼鼓震天響,兩岸的人們齊聲喊道:“加油,加油!”划船的人喊着響亮的號子:”一二、一二、一二……”這裏可真熱鬧。

這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7

端午節到了,我們一家人去了金山嶺長城。這個長城在河北省承德市,離北京好遠呢,我們早上五點多就出發了。

到了景區,我看見一座人像,介紹說,這是明朝的戚繼光將軍,我蕭然起敬。爬了一會兒,我又看見一座戚繼光將軍騎馬的塑像,旁邊還有五門大炮,好威風!再往上爬一會兒,終於看到長城啦!我看見一排短牆,可以躲貓貓,真好玩。媽媽看了介紹,告訴我這個叫障牆,敵人攻下馬道時,可以躲在障牆後面進行反擊。到了將軍樓,我們看到了一座座城樓。城樓的出槍口分上、中、下三種,士兵們可以用站着、蹲着、跪着三種動作射擊敵人。

我想在長城上建造一座屈原的塑像。因爲屈原和戚繼光一樣,是愛國主義者。屈原憂國憂民,戚繼光打敗倭寇,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懷念和敬仰!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8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糉子和甜糉子兩種口味。甜糉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甜糉子裏藏着紅紅的糉肉,鹹糉子裏白白的糉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糉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糉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糉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糉子作爲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糉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裏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着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溼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可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裏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裏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因此,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由於,我是女孩子。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9

大家猜猜我今天介紹什麼節日呀?六一節?教師節?國慶節?都不是。是端午節。

如果端午節到鄉下去,也許你會發現每家每戶的門前會有:龍船花、石榴花、菖蒲、艾葉、蒜頭這五樣植物。鄉下的人說,菖蒲掛在門前,可以辟邪。艾葉像一面小旗,可以招屈原之魂。對了,忘告訴你,這就是“五端”。

端午節吃糉子,划龍舟也是有來歷的。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國家被滅(楚國),五月初五那天,抱着一塊光滑的大圓石投進了汨羅江裏,汨羅江附近的漁民得知後,便都划着船,打撈屈原的肉身,但一直追到了洞庭湖,也沒撈到,便紛紛把飯糰丟進湖裏,說是希望魚、蝦、蟹、龜等水族不再吃屈原的肉身,這就是吃糉子、划龍舟的來歷了。端午節每到時,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還會划龍舟紀念屈原呢!

端午節自然少不了吃。“五黃”這就是一大特色,有黃魚、黃瓜、或鴨蛋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對了,南方端午節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頭上畫個“王”字。

哎呀,說了一大堆,還沒告訴你兒歌呢: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對了端午節還叫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還有許多習俗呢!沒時間了,哎,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