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皖南民居作文

皖南民居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導讀:皖南民居是風格較爲鮮明的地方傳統民居建築,以位於安徽省長江以南山區地域範圍內、以西遞和宏村爲代表的古村落,以徽州(今黃山市、績溪縣及江西婺源縣)風格和淮揚風格爲代表,徽州民居有強烈的徽州文化特色,其他皖南民居則深刻凸顯其文化過渡地帶風格特徵,與江北,皖北差異較大,今皖北皖中也多模仿此類風格仿製仿古建築。中國疆域遼闊,民族衆多,各地的地理氣候條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區民居的樣式與風格也截然不同。要說樣式最絕妙的,就要說到皖南民居了。

皖南民居作文

  篇一:皖南民居

走進皖南古村落,便會看見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處處是景,步步入畫。

皖南民居以黟縣西遞、宏村最具代表性。西遞現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擁有絕妙田園風光的宏村被譽爲“中國畫裏鄉村”,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餘幢。代表徽派民居建築風格的“三絕”(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磚雕),在此得到完好的保留。

青瓦、白牆是徽派建築的突出印象。錯落有致的馬頭牆不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斷火災蔓延的實用功能。徽派民居的特點之一是高牆深院,一方面是防禦盜賊,另一方面是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遷徙家族獲得心理安全的需要。徽派民居的另一特點是以高深的天井爲中心形成的內向合院,四周高牆圍護,外面幾乎看不到瓦,唯以狹長的天井採光、通風與外界溝通。這種以天井爲中心,高牆封閉的基本形制是人們關心的焦點。雨天落下的雨水從四面屋頂流入天井,俗稱“四水歸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態。

皖南民居不僅建築有特色,而且地處安徽南部,黃山腳下,風景優美,氣候宜人。一片片皖南古建築,佈局精巧,錯落有致,鑲嵌在名山秀水之中,天造地合。白牆黛瓦,樸素淡雅,與青山綠水相映成趣,彷彿是一個遠離喧鬧的世外桃源。

藍天青山碧水,小橋流水人家,粉牆青磚黛瓦。皖南之美,美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融,美在文化與生態的完美結合。

  篇二:皖南民居

我的家鄉在安徽,哪裏不僅有著名的黃山旅遊景區,還有舉世聞名的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以黟縣西遞、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宏村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餘幢。村內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輝相映,動靜相宜,處處是景,步步入畫。擁有絕妙田園風光的宏村被譽爲“中國畫裏鄉村”。西遞現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代表徽派民居建築風格的“三絕”(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磚雕),在此得到完好的保留。

黟縣是一個人口僅十來萬的小縣,唐朝大詩人李白曾讚美道:“黟縣小桃源,煙霞百里間。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皖南鄉村的獨特意境:山水風物幽美,古老文化醞釀出淳厚從容的民風人情。

西遞距黟縣縣城8公里,始建於北宋皇祐年間(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整個村落呈船形,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現有居民300餘戶,人口1000餘人,被譽爲“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

宏村位於黟縣縣城東北10公里處,始建於南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積約19公頃,現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古建築137幢,由於這裏地勢較高,因此常常被雲霧籠罩,被譽爲“中國畫裏的鄉村”。

啊!沒想到我們安徽不僅山水秀麗、景色宜人,而且還有著名的民居——皖南民居。

  篇三:皖南民居

在安徽長江以南的山地丘陵中點綴許多民居,這就是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皖南民居。

爲了防禦盜賊和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遷徒家族獲得的心理安全的需要,皖南人的民居都是高牆深院,以高深的天井爲中心形成的內向合院,四周高牆維護,外面幾乎看不到瓦,唯一狹長的天井採光、通風和外界溝通。並且牆大都是具有防止火災蔓延的實用防火牆。而皖南民居的另一個特點是:這種以天井爲中心,四面都是樓房,而且屋頂還具有都向着天井裏面的結構。到了下雨天時,落下的雨水就會從四面傾斜的屋頂上流進了天井裏面。俗稱是:四水歸堂。這一結構也充分並形象的反映了皖南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態。

皖南民居的選址、建設是大有來頭的:它是遵循着2000多年的歷史的《周易》裏的風水理論來進行選址、建設的。

皖南民居與其他民居最大的不同之處是,皖南民居建設和發展在相當程度上脫離了對農業的依賴。居民的意識、生活方式以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農民的思想意識和一般市民階層,追求與文人、官宦階層相一致的生活情趣,因此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皖南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礎上,採用不同的裝飾手法,建小亭院、開鑿水池、安置漏窗、巧設盆景、雕樑畫棟、題蘭名匾額、創造優雅的生活環境,均體現了當地居民極高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