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關於高考作文審題立意擬題

關於高考作文審題立意擬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一、作文材料

關於高考作文審題立意擬題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俗話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人卻說,有話則短,無話則長——別人已說的我不必再說,別人無話可說處我也許有話要說。有時這是個性的彰顯,有時則是創新意識的閃現。

二、審題立意

今年的江蘇作文題依然延續近兩年高考的做法,力圖體現思辨色彩,想在個性與創新兩個詞語上做文章。

顯然從內容看,與近兩年的高考題又有些變化。前年談一個話題“青春”,然後涉及到“朽”與“不朽”的對立關係,去年談一個話題“智慧”,可以徑直找到它的對立面,於是出現“智慧”與“不智慧”,“大智慧”與“小聰明”的比較;今年則有些不同了,是談相互之間似乎有些聯繫的又不是對立關係的兩個概念,有點複雜。

首先,“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給人的第一感覺,是說話、做事,當行則行,該止則止,不勉強,不繞舌,不推諉,不賣弄,不大話,不低調,不虛與委蛇,不空話連篇,不偷工減料,不節外生枝。直性坦率,從心出發,不忘本初,保持童趣,天真爛漫,這叫有個性!想那東坡先生,有話就說,有屁敢放,該喝就喝,酒到話狂,痛快時罵得狗血淋頭,不痛快時一言不發。得罪了人,那是因爲別人的小雞肚腸,給小鞋穿,扣大帽子——那是小人的事兒,我管不着,我沒記性。難怪他老子蘇洵給了他取了個名:“軾”。這“軾”的特性就是直來直去,不喜歡拐彎抹角,對那些肚腸彎彎繞,還九曲十八彎的人——東坡先生一定討厭至極!這話講的是彰顯個性,活出真我。於是纔有了“明月清風泛赤壁,大江東去流千年”的文壇佳話。

但“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僅僅指個性?談言語的效率、做事的風格、說話的智慧行不行,當然。

其次,“有人卻說,有話則短,無話則長——別人已說的我不必再說,別人無話可說處我也許有話要說。”這話如何理解?防止考生不懂,命題人解釋了——有話則短,因爲別人說過;無話則長,因爲別人無話處正是發現創造大有可爲的地方。難怪有陳寅恪的“三不講”,難怪有課堂上的“發出我的聲音”的'那些老師喜歡的學生。似乎這一句的理解更傾向於“創新”一詞,是這樣嗎?

不盡然。這個話也可以這樣理解:“有話則短”,該說不說,不敢招事,推脫責任,缺少擔當勇氣;“無話則長”,王顧左右而言他,偏重就輕,無理攪三分,廢話連篇,不幹實事,騙吃騙喝,皇帝的新裝,這是貪腐的官員最擅長的本領,這就還能是創新的意識?

再者,“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不也可以體現自己的創新?長話也好短話也罷,都可以從創新出發,言別人之不敢言,說別人之沒有說,這不是創新又是什麼?而“有話則短,無話則長。”別人講過的不講,別人不說的我偏說出三五六、八九十,江水滔滔停不住。這份不走尋常路,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求新標異的精神,不也是一種個性精神的體現?

所以,個性與創新,這不是兩個對立的概念,而是兩個有一些交叉的概念。彼此中沒有必然聯繫,其間關係總有些剪不斷理還亂,所以在材料的後面小心翼翼地加上了兩個“有時”,一個“也許”。顯然,命題人主觀上想對前兩年作文命題的一點小突破,以體現穩中求變的命題原則。而事實上卻有些將“說話”、“個性”、“創新”三個詞語生拉硬拽,強行扭在一起了,出了一個有點怪怪味的題目。

那麼,揣摩出題者的意圖,這篇文章的立意該這樣來確定:1、寫個性;2、寫創新;3、

寫個性與創新的同向性;4、個性與創新的區別與聯繫。

那麼,寫“說話”行不行?似乎不妥。因爲出題者意圖是用“說話”引出“個性”與“創新”的思辨的。可是我要說,根據我的解讀,談“說話”也行,因爲“有時”“有時”,更因爲三者之間的相遇,是有些隨意的。所以今年作文一部分考生是可以套用事先備好的宿構作文一揮而就的,談“個性”,談“創新”的文章早已是廣大應考師生準備了的熟題。而另有一部分考生鑑於今年作文命題的突破,可能會想:咱們“文化大省”不至於這麼簡單的考查我們吧?於是他們心懷疑慮,就有可能將後兩個詞語或三個詞語拉在一起進行思辨,攪成一鍋粥,出現一些雲障霧罩的讓人頭暈的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