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我身邊的禮儀故事記敘作文

我身邊的禮儀故事記敘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導語:文明禮儀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身邊的禮儀故事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我身邊的禮儀故事記敘作文

  篇一、我身邊的禮儀故事記敘作文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我文明淵源,注重禮儀是我們一直的優良傳統。古人說過:“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就是指:愛別人,別人也會愛你。尊敬別人,別人也會尊敬你。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禮儀”到處都存在。從大的範圍講,像這次,我們中國成功舉辦奧運會,留給賓客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國的志願者,他(她)們用真誠的微笑、優質的服務,專業的知識迎得了客人得好評,以及尊敬,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禮儀之邦”。

在我們生活當中“誠信、感恩、關愛、合作、溝通、寬容、尊重”,都是禮的含義。記得有一次,在公交車上,我就碰到三者互相讓座的一幕:有一個佩帶紅領巾的少先隊員,看到一個孕婦上車,就連忙站起來讓坐,緊接着車上又上來一位年邁的老奶奶,孕婦不假思索也站起來讓年邁的老奶奶坐,那時車上的乘客都感動了,紛紛讓座。當時的我就站在旁邊看着這一幕,心裏不覺暖暖的,生活在這樣講禮儀的社會裏,我是幸運的,我更是快樂的。

講文明、懂禮議,需要我們每個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試想:如果每個公民都能把講文明禮儀當作日常行爲規範,那麼就會創造出一個融洽和諧的良好環境:我們的工作學習就會得到更大的促進,我們的集體就會更加團結互助,我們的國家就會更加興旺發達、蒸蒸日上!

  篇二、我身邊的禮儀故事記敘作文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她孕育了我們燦爛的歷史和文化,在這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使我們逐漸從荒蠻、野蠻走向繁榮和文明。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幫,非常講究文明禮儀,“人以禮儀爲先,樹以枝葉爲源”。 ,把禮儀作爲一個人在社會立足的根本條件,一個人如果不懂禮儀,就好象樹木沒有枝葉一樣,無法生存。對於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尤其在上海2010世博會的`這個倒計時的1000天裏我們更因該做好東道主之誼,表現我們上海的禮儀風範!

然而,仍有一部分人沒重視起來,舉個例子:週末我和爸爸媽媽去世紀公園玩。那可熱鬧了,外地遊客在公園拍照遊覽,孩子們嬉戲奔跑着玩,大人們散步,打羽毛球……然而於這景象唯一格格不入的就是那些盡興而去的遊客們留下的一張張餐紙,一個個一次性餐盒……但遊人仍沉浸在快樂的海洋中,並沒有顧及到這些。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向他們講述了我剛纔看到的不文明現象。我失落地把頭轉向了別處。這時,一個小女孩走了過來,看樣子只有5、6歲,身穿一件白色連衣裙,可愛的像一個小天使,她皺起了眉頭,用稚嫩的語氣對她的媽媽說:“媽媽,這裏好髒啊,把公園弄的好難看啊?”“囡囡,那你快把它清理乾淨啊,把垃圾揀起來扔進垃圾箱。”於是小女孩跑過去揀起一個塑料盒,歡快的跑向垃圾箱對媽媽笑了笑,又跑回去揀,再跑來,如此循環……我震驚了:一個還5歲的小女孩也如此懂得禮儀的重要性,那些把垃圾留在公園裏的人難道不感到羞愧嗎?我也跑了過去,幫小女孩揀……其實撿起一片紙、拿起一個塑料袋、一個水瓶,你並不會失去什麼,反而你會得到許多。雖然你能做的很少,但是隻要你用心了,只要你盡力了。

德國著名文學家歌德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的確,人們總是根據你的言談舉止評價你。因爲,

禮貌是人類和諧相處的金鑰匙,只有擁有它纔會有幸福、快樂。

讓我們學會以禮待人,做一個文明禮儀的上海人!

  篇三、我身邊的禮儀故事記敘作文

在奶奶的舊相冊裏,焦黃的衚衕,土色的四合院,灰暗高大的槐樹安靜地躺着,向人們訴說一個落後,閉塞的過去的中國。幾十年後的今天,溫室裏碧綠的蔬菜水果,車間裏安靜的流水線,市場上車水馬龍,又向人們詮釋了一個發展迅速,嶄新的現在的中國。而就在蔭蔭綠樹下,彎彎滑梯旁,喧鬧嬉笑着的,就是國家的未來。

那是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和我三年級的小弟弟走在回家的路上,天氣很好,有涼爽的風。當我像往常一樣拉着他的手走下天橋,像往常一樣路過那個老乞丐,他突然停住了。“姐姐,他爲什麼坐在那裏?”弟弟指指乞丐。“他沒錢,所以要飯。”我想拉他走,卻沒拉動。

“那咱們爲什麼不能幫他?”

“……”我本來想說很多事不是咱們能幫得了的,但看着弟弟認真的臉我決定放棄和一個小孩討論如何實現人生意義這樣的話題,加上老乞丐好像聽到了我們的對話正衝這邊看。於是我給了他兩塊錢,說:

“你想幫就幫他吧。”

弟弟捏過錢跑過去了,我等着他給完我們好回家,卻發現並沒有那麼簡單。

“喂,你幫我拿書包,我就給你兩塊錢。”弟弟看着老乞丐的眼睛,伸出手去,我愣住了。

“……”顯然,那個老人也愣了。

“不然,你每天放學後來接我,我每天給你兩塊錢。”他有點咄咄逼人。

“……”老人好像受了侮辱似的,轉過頭去。

“喂……”弟弟還想繼續說,我扔下兩塊錢把他拉走了。

之後的路上,弟弟一直向我抱怨幹嗎拉走他,我只告訴他,即使是乞丐也要尊重對方,對年長的人,要有禮貌。弟弟氣鼓鼓地不說話了,我內心感到慶幸,因爲他如果再問下去我也不知該怎麼回答纔好,到底如何纔算是真正的尊重?如何做纔是真正的講禮儀?

孩子他們,改變着國家的未來子們就在我們身邊,很難說是幸運還是不幸。生活中的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改變着。

  篇四、我身邊的禮儀故事記敘作文

歷史的進程就是一個逐漸從荒蕪、野蠻走向繁榮和文明的過程,而有着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中國更是聞名世界的文明古國,禮儀之幫,孕育了我們燦爛的歷史和文化。現在全社會都在爲迎奧運而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好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禮儀故事吧!

經常聽說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都住進了高樓大廈,搬進了環境優美的小區,這些現代化的水泥鋼筋卻也隔斷了鄰里間的關係,同住了幾年卻不知對面鄰居姓什名啥,鄰里之間形同陌路。可是在我住的小區裏卻仍可感受到“遠親不如近鄰”的和睦鄰里關係。

我家對面的鄰居楊爺爺是一位孤寡老人,住在社區居委會提供一間平房裏,平時大家經常給他送去一些生活用品和食品,節假日也會上門給楊爺爺清理房間,洗洗被褥。但是房間的用電問題一直未能得到解決,眼看着炎熱的夏天一步步逼近,氣溫一天天的升高,楊爺爺如何度夏成了鄰里街坊關心的焦點問題,白天楊爺爺可以到社區設置的納涼點乘涼,於是大家商量着晚上接楊爺爺輪流去各家休息,讓楊爺爺度過了一個“涼爽”的夏天。楊爺爺總說社區裏住的都是好人,自己也要爲社區做點事,於是楊爺爺也經常去參加社區舉辦的各項活動,比如參加書法比賽,或是給小朋友們講故事,從故事中教育小朋友要講文明,懂禮貌,做有修養的人。

一句禮貌的問候,一個會心的微笑,一次熱情的幫助,就是我們處理好鄰里關係的法寶,但是鄰里關係只是禮儀中生活禮儀的一部分,我們提倡的禮儀還包括了社會禮儀、校園禮儀、涉外禮儀等很多內容。德國著名文學家歌德曾說過“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所以對於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的外在表現;而禮儀也是架起友誼的橋樑,使人和人更貼近,所以對於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爲我國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尤其是2008年奧運會就要在北京召開,到中國來的外國朋友越來越多,就要求我們不光做一個有知識的文化人,更要做一個講禮儀的社會人。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創造一個和諧、文明、健康的社會,以此迎接全世界的朋友,向他們展示我們中國美麗迷人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