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愛的教育徵文

愛的教育徵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讀完這篇文章,我才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吉利歐,一個12歲的孩子便能承擔起養家的重任,而我也是一個11歲的孩子,不要說養家,就連學習自覺也做不到,真是太不應該。從今往後,我一定要以吉利歐爲榜樣,向他學習,成爲老師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加油!我相信我能做到!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愛的教育徵文,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愛的教育徵文

  愛的教育徵文篇【一】

最近,我讀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更加領悟了愛的境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裏,纔會享受愛。

文中講述了一個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們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說極力頌揚的地方。小說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啓示,附在日記後面還以第二人稱寫了他們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

在我們的小學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教育的整體認識上,作爲一個完整教育過程的學校教育,它永遠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兒童爲目的的,它首先考慮的是現實社會中各種矛盾的存在和社會本身的發展,是一代代的兒童將成長爲什麼樣的人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教育不僅僅是自由的,也是強制的。集體教學的形式一經奠定,所謂“因材施教”只能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的目標。

書中還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因爲受別人羞辱而氣憤地將墨水瓶丟向欺侮他的同學,不想卻丟在了剛走進教室的老師身上。老師並沒有責怪他,而是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弄清楚,並“請”肇事者起立,承認錯誤,從而培養學生有坦白過失承擔責任的勇氣。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思鄉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儘管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而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爲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是愛,使我們的孩子能快樂健康地成長,是愛,給予了我們內心的溫暖。人與人之間的愛是偉大的,愛是寬恕的,愛又是包容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愛與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多感受一份愛,就多一份溫暖;多奉獻一份愛,就多一份快樂。讓我們用愛去喚醒人類的真實情感,讓愛在每個人的心中永駐!

  愛的教育徵文篇【二】

如果一個人在兒童時期,不能從父母那裏得到應得的愛,那麼他們的性格就得不到健康的發展。每個父母都要爲子女的“性格”負責,因爲你對他們的影響將伴隨他們一生。如果你希望子女具有健全成熟的性格,那麼在孩子面前,你就不應該是一個情緒化的'人。如果你希望孩子善良、正直、有愛心,那麼,在孩子面前,你也應該表現這些品質。有很多的父母並不稱職,因爲他們在愛的名義下,做着非愛的事情。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就是父母,從他出生那一刻起,父母就開始了教育的課程。這門課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出一個健全的人。而這隻能在有節制的愛的指導下進行,也就是說,適當的嚴厲還是必要的。你要隱藏起自己的一部分愛,把愛全表現出來或者過分溺愛,結果一定會教壞孩子。你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又是絕對禁止的,但這一切都要在愛和耐心的指導下進行,教訓和訓斥的口吻只會使孩子失去主見。而這要求爲人父母者首先要做一個合格的人,一個有理性的人。

對孩子的教育光有愛心還遠遠不夠,還要有方法和智慧,如果你希望他具有哪些品質,那麼你就應當有意識的在孩子面前表現這種品質,把你的日常生活變成教育他的課堂。但要切忌刻意和勉強,否則寧可什麼都不做。如果孩子發現你虛僞,那將是一件最壞的事情。

要平等的對待孩子,孩子也確實是和你平等的,你只不過比他多活了一些時間,更多一些人生閱歷而已。也不要以爲你是他的父母,他就必須服從你,聽從你的支配。孩子不是你的臣民,不是你的下屬,他沒有服從你的義務,他只是你的一個未經世事缺乏經驗的朋友,需要你的建議和指導,但並不一定必須走你爲他指的路。

許多父母在孩子面前兼具兩種身份:君主和臣民。在發號施令時是君主,在溺愛時是臣民,唯孩子之命是從。兩者都不符合理性,你在孩子面前的正確身份應當是良師益友,懷有愛心,但又要警惕,不要讓過分的愛迷失理性。在孩子可愛時,要愛的有理智,在孩子長大,有了自我意識,並表現叛逆時,要愛的無私。也就是在孩子變得不那麼可愛時,仍要無條件的愛他。但事實上,許多父母愛孩子都是有條件的,當孩子順從他們的意願時,他們有愛,當孩子違逆他們時,他們就往往由愛生恨了。但他們仍覺得這恨是出於愛,是爲孩子們好,是恨鐵不成鋼。父母們往往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他們眼中的“鋼”只是他們想要的,孩子並不一定想要,他們的意識並不能代替孩子的意識。

父母並不是永遠正確的人,也不可能永遠正確。合格的父母應當時刻反省自己。他們最常見的錯誤是把孩子當成自己不良情緒的發泄物,孩子完全無錯或只因爲一點小事,就肆意的斥責,甚至謾罵和貶低。因爲孩子是弱者,毫無反抗能力,便任由他們傷害了。其次,是對孩子懲罰過當,即使他們犯了錯誤,應當受到懲罰,但我們往往把一個小錯誤升級爲一個大懲罰。再次,孩子並沒有做錯,只是做了不合他們意的事,而父母們卻當做一個錯誤來懲戒。還有,孩子的無心之錯,他們只是貪玩,興之所至,並沒有認識到那是一件不該做的事,而父母們卻當做一種“故意”,來施加懲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天下沒有做錯事的孩子,只有做錯事的大人。因爲孩子一切行爲只是源於天性,而大人確有明確目的性,但大人們卻很少反省自己,特別是在孩子面前很少反省。就是有時明顯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因爲對方是孩子,自己是大人,而寬容了自己。如此,勇於向孩子承認錯誤,真誠的向孩子道歉,就成了每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因爲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比在孩子面前證明自己正確,更能加速他們的成熟。

也許,沒有人肯承認自己對孩子的愛中有自私的成分,但事實是,幾乎所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愛中,都包含着自私,自私的人性在這裏同樣有效,只不過表現的更爲隱蔽。當一個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對孩子的心願和期望,而不是孩子自己真實的想法和真正願望時,那麼,這父母就是自私的;當一個人只想着自己作爲父母所做的一切,而不顧念孩子的感受時,那這父母也是自私的。父母承擔着對孩子的教育,如果一個人不能從父母那裏得到寬廣無私的愛,那他就不會在別的地方得到了。而我們的父母們在愛面前,卻總是一個能力低下者,要麼給孩子的愛很少,要麼愛的感性有餘,而理性不足。而且,又往往失於偏頗,甚至偏激,把孩子弄狹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