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我們的根作文示例

我們的根作文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K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們的根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我們的根作文

我們的根作文1

我們可以爲忘記金錢,忘記榮譽,忘記朋友們的音容笑貌,但是我們能忘得掉我們的根,那塊生我們、養我們的故土?記得一位在巴黎留學的朋友,他說每天晚上睡覺前,他都要在心裏給自己的家鄉道晚安。然後才能入睡,儘管法國的時間和中國的相差8個小時,然而這卻是一種在他心底生長出來的情愫,一種尋根的思念,一種可以橫跨時間與空間的力量,使他養成了這樣一種習慣。魚兒可以忘記那一簇簇綠油油的水草,但是它卻忘不掉那給予它暢遊的大海;鳥兒可以忘記沿途見過的山川,但是它卻忘不掉那給予它自由的天空;花兒可以忘記那些給它帶來快樂的蝴蝶,但是它卻忘不掉那給予它安定的大地……

茫茫人海中,我們都在尋找那些似曾相識的陌生人,他們穿着家鄉的衣服,這樣的裝束讓我們感到欣慰;人聲鼎沸時,我們都在尋找那些熟悉的家鄉土話,聽着那些與標準普通話格不入的家鄉方言,我們覺得安心;去書店的時候,我們都在尋找有關描寫家鄉的書籍,讀着那些樸素乾淨的話語,我們感到由衷的喜悅……

這些再平凡不過的細節,無時無刻都不體現着人類最本能的歸宿感。尋根,不錯的,自始至終……

偉大的音樂天才肖邦每到一個國家演出,他總喜歡帶一瓶裝着自己國家的泥土。他說:“聞着這泥土的芬芳,讓我無時無刻地想到我的祖國波蘭。”

在一本雜誌上看到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位旅居異國多年的俄羅斯太太託她的一位回鄉探親的朋友帶一份家鄉的報紙。當她看到這些多年不見的熟悉的俄羅斯文的時候,她不禁流下了激動的眼淚。此刻,那種根的歸屬感,在她心中猛然爆發。

每個人的一生中,他可以去很多地方旅遊或者居住,但他們的心中還是惦記着自己的家鄉的。當他們年老的時候,大多數人還是希望回到自己的故鄉,那最初的原點,根的起點,也是終點……

而我們人類,豈不是如此嗎?路在我們的腳下一直延伸,尋根,從我們背上行囊的那一刻起,在遠方,在心裏,抑或在夢境……

我們的根作文2

相信許三多這個人物在人們心中留下的更多是“傻”的印象,就像劇中所說;“豬都讓你笨死了”。人們在歡笑之餘,是否可以挖掘許三多背後的東西——中國人的根文化。

現如今當我們堂而皇之享受城裏人的美名時,是否忘記了我們的祖先都是從山中走出來的,都是有着一樣的根。從許三多的家裏走出來我的心裏一下子敞亮了,具有代表性的家庭,沒有有女人的家庭。這與現今社會是反差,許三多就是這樣一步步走來的,是笨嗎?是傻嗎?讓我說:都不是。引一句他人說過的話;“應提倡搏傻文化,因爲傻不是笨,更不是蠢,也不是低能,他是中國獨有的文化”。

我們可以把許三多放大,放開裏去說。我們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尤爲可喜的是人民生活的改變。但隨之而來的是——我們放棄了很多原有的優良傳統,一味的追求物質的生活優越感,這是改革開放的弊病,是隨之而來的,不可避免的。走捷徑,學偷懶,耍奸猾,拜金錢,真正社會的進程是由人來延續的,如果我們喪失了自己根的文化,那我們的精神就由別人操控,任人擺佈了。這樣下去趨勢是非常可怕的。

許三多的精神裏有着中國人的根文化,看完電視劇大家都有同感。難能可貴的是——這個人物的產生,讓即將熄滅的火焰又燃燒了起來,我很慶幸,希望將來還能看到。

這種文化適用於任何一個個人或者任何團體和組織。軍人講究的是團隊精神,是一個國家的象徵。只要你永遠不拋棄自己,這個團隊就不會拋棄你。戰勝他人要從戰勝自己開始的。這麼個所謂呆傻的人只因心中的“意義”作出了超越自己的事情,我深深爲我們民族的根文化而有感榮幸。想想看,許三多學不過初中,又不能從家庭或者環境吸取更多的文化,那麼他作出的種種舉動是不是能理解爲——本身的根文化呢。

我記得曾經的企業改革,有許多人理解爲——減員增效。回過頭看,是多麼可笑。社會本身是要保證每個人正常的需求,即,吃飯、穿衣,住宿之後纔能有精神文化生活,裁到社會後,如果這些人連起碼的生活需求都達不到的話,社會還能穩定嗎?正像七連的六個字“不拋棄,不放棄”一樣,我們不能拋棄任何一個人,哪怕他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是七連的靈魂,同時也是“和諧社會”的必要。

當然這種根文化需要調整磨合,不斷適應新的形勢和社會,但其中應有的東西我認爲是萬萬不可丟棄的。就像我們的企業,雖說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認爲都是暫時的。我們是有着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後世上升明顯,而且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需要更多的交通資源來維繫發展。這些從本質上奠定了我們企業未來的發展藍圖,只要我們不斷修正我們的目標,堅信一定能夠成功,我們的企業一定會重新走上成功之道。

我們的根作文3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必須具備的品德和情結。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既經歷了繁榮昌盛,也歷盡了蒼桑屈辱,但我們時刻在謹記,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是中國人。

屈原的一生,君王昏庸,報國無門,但他不願意隨波逐流,苟且偷生,他書《離騷》,作《天問》,創《九歌》……開詩歌先河。而他的愛國之心,也隨其身化爲汨羅江水,邊綿不斷,滋養着後世人。

岳飛從小刻苦學兵法,心懷祖國,其母親在他的背上刺上“精忠報國”四字,他日夜訓練岳家軍,只爲收復失地,可不幸的是奸臣當道,忠臣又怎能得志?

文天祥,寧死不屈,即使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高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近代,在百年的屈辱中,也有愛國志士,林則徐虎門銷煙,鄧世昌以身殉職……雖然,他們最終沒有力挽狂瀾,扭轉大局,但是依舊讓我們看到希望,感受到了他們的民族尊嚴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正是由於有代代相傳的這種精神,並且作不懈的努力,才擁有今天的強大的祖國。

歷史的長空下,有無數的愛國人士爲祖國灑下汗水或犧牲生命。今天局勢不是那樣太平,世界各國都有這樣的情況,但我們要時刻警惕,日本人侵略中華的辱,西方列強曾蹂躪我們的民族的恨。現在,我們更應該居安思危,努力學習,練就本領,保家衛國。

我們要愛國,對於每一寸土地,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有保護的責任和義務,也許我們暫時不能參加到保護領土主權的決策中去,但我們會盡所能用我們的愛國之志,守住巍巍華夏的神聖大地。

前人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作出了榜樣,作爲當代的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保護我們的祖國,那就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用實際行動貢獻自己的力量,守住我們的根。

因爲我們都是中國人!

我們的根作文4

在明清之際,有“西學中源”的說法,這說法有些道理,從唐朝傳出的造紙術、南宋傳出的印刷術,到寫滿“文藝復興”的書籍;從南宋傳出的指南針,到來自新大陸的吶喊,從元朝傳出的火藥,再到遙遠地平線炸開的炮響……西方社會的每一次進步都滲透這中國人的智慧。

但話又說回來,或許要從明清倒流一二百年,學者“西學中源”纔算趾高氣揚,那時的中國纔算是世界強國,雖然也稱羅馬帝國爲大秦,以顯示其與古時秦朝一般強盛,但宋元時的中國還是令其他國家側目而視,而這時的中國善於外國貿易往來,商品經濟極爲繁榮;市民生活方面,南戲興起,宋詞傳頌,是中華文化大豐富時代,在那幾百年裏,我們中華民族的根深深扎進世界的土壤。

就這樣鶯啼鳥轉了一二百年,“農場主”認爲自家的“農場”已好的不能再好,於是一聲吆喝,關閉了“農場的大門”在四周建起了高高的柵欄,只留下一個小窗,剛好能從窗外看到農場的那些古樹,好讓外頭的人羨慕農場內的風景。自此,天子獨賞園中月,臣下獨戀牆中花。漸漸地,火藥演變成威力巨大的火炮,指南針更加精確……西方社會迅猛發展,我們的“農場主”還在悠然的鋤地,畫着墨色山水畫,哼唱着京劇,武搶弄棍、彈瑟誦經、學儒修道,仍把自己當成富有、傳統的世界至尊,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已經很久沒有呼吸新鮮空氣了“農場主”太過珍重它,所以把土壤踩實,踩了一遍又一遍。

然而,安逸的日子結束了。火炮對準了“農場大門”,一聲令下“大門”被炸的粉碎,那一炮嚇醒了在“農場”最高處熟睡的“農夫”,震鬆了古樹根部的泥土,在田地裏掀起層層麥浪。“農場主”指着闖入者的鼻子罵他們是野蠻人,是怪物,而闖入者並不理會年老的“農場主”一邊計算着地價,一邊令人將那礙事的老樹砍了去,“農場主”急忙抱住古樹,生怕它倒下,因爲那是他僅存的尊嚴,沒有了古樹,夏天哪有陰涼?誰來仰望他的高?闖入者掘着根,他支撐着樹幹。到那時,“農場主”才發現,闖入者用的東西自己也用,手裏的搶自己曾用過打獵,只不過他們的更準;手裏拿的書自己用作占卜,只不過他們在埋頭研究……

於是他們邊喊“西學中源”邊給自己鼓勁。不久古樹倒了,“農場主”也被壓死在樹下。“根”躺在泥土上,重新沐浴了陽光、接受了雨露,但泛着一鼓腐朽的味道,或許是因爲那沉重的樹幹、結實的土壤。許多根系散落在地上,有的又被埋進土裏,有的被路過的飛鳥銜去築巢,有的直接被扔到火堆裏,剩下的和現在所看到的只是那龐大根系的一小部份。

後來,闖入者不捨的離開,“農場主”的兒子們扶起古樹,將父親埋葬在遠處的南山,他們知道這老樹很難再長出新芽,也知道,其實他們什麼都沒有,於是拆掉了柵欄,讓整個農場又重新沐浴在新空氣中,放下了“西學東源”的自認高貴,只有平等開放的謙卑。

現在的“農場”不同往日,那“老樹”又現新綠,他更大,更豐富。京劇是國粹,漢字是載體,成語是內涵,航天是力量,素質是原則,發展是第一……我們的根深深扎進了世界的土壤裏,因爲我們的存在,世界不至於被時間那麼快的沖刷殆盡。

哪裏有什麼“西學中源”,我們的永遠都是我們的。

我們的根作文5

4月28日,我們步行到達了金山規劃展示館。路上,雲層遮掩不住太陽的光芒。陽光斜斜地照射在我們身上、路邊的花花草草上。花兒、草兒向我們點點頭,揮揮手,我們的嘴角也盪漾開了微笑。腳底的疲勞,心底的煩躁,在這一刻被陽光照耀的無影無蹤。我們歡笑着,朝着金山規劃展示館的方向,走去。

當我在金山規劃展示館下站定時,就被它的雄偉壯觀給震懾了。心中懷揣着一絲期待,輕輕走進金山規劃展示館。映入眼簾的,是整齊有序的大堂。待我們乘上電梯,便來到了二樓。二樓的展示內容有總體規劃、金山新城及楓涇特色鎮總體規劃、新市鎮規劃、農業園區規劃、工業園區規劃和城市標誌等。我們在金山新城及楓涇特色鎮總體規劃、新市鎮規劃處看的不亦樂乎。那閃起的指示燈,似乎躍動着金山永不停息的改善與希望。農業園區規劃和工業園區規劃更是讓我們流連忘返。這些展示讓我們全面瞭解金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直觀感受金山的規劃願景。

4D動感影院無疑是館內的最大亮點。影片不長,只有8分鐘。可它卻不僅僅讓我們領略到金山的滄桑鉅變和文化積澱,體驗到了今日金山的優美環境和旅遊資源,還感受到了作爲上海的濱海之城——金山的未來將如何騰飛發展。

帶上眼鏡觀看影片時,我忽的明白。即便金山飛速發展,可我們仍然紮根在金山。金山是我們的家鄉,是養育我們、看我們長大的地方。我們的根埋在金山,我們的發芽所結出的果實,自然會奉獻給金山,給上海。並且,無論我們離開家鄉去了哪裏,我們的心依然系在金山。因爲,這是養育我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