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尋根》作文素材示例

《尋根》作文素材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尋根》作文素材,歡迎大家分享。

《尋根》作文素材

《尋根》作文素材1

日復一日,又至新年, 20xx年的除夕鐘聲已經響起。按照慣例,該去岱山爺爺的墳頭拜歲了。走在山上,心裏莫名涌起一種激動,也不知是什麼感覺。

先是來到爺爺的墳前,在我還沒出生時,爺爺就離開了我。聽爸爸說,爺爺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能寫一手大氣的毛筆字。我站在墳前,點燃了三支香,恭敬地拜了拜,插在地上,又捧起一束鮮花,送給了爺爺。爸爸又把幾支香菸遞給爺爺“抽”。一切的一切都顯得那麼莊重。四周靜靜的,我們都沉思着,都在默默地祝福爺爺,願他在天堂開開心心的、笑臉燦爛永遠。

爺爺,安息!

這時,爸爸問我:“你知道爲什麼人們都要在今天拜歲嗎?”我搖搖頭。爸爸又說:“你是我們的女兒,我們兩個是有血緣關係的,但如果沒有爺爺,就沒有我,也就沒有你……”我仔細的想着爸爸的話,那麼,我們就是來尋根的嘍?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爸爸,爸爸點點頭。是啊,尋根,我,爸爸,爺爺……都有血緣關係,我們的祖先生下了孩子,孩子長大後,再次生兒育女,就這樣一代一代的往下傳。拜歲,尋根,這是兩件看似毫無關係的,卻相互關聯的兩件事,做起來,是多麼的神聖啊!

爸爸又問我:“你知道我們血脈的源頭在哪兒嗎?對,這是找不到的,但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源頭在寧波蟹浦的曲洄唐陳家,那是一個大家族,有十三個兄弟,共有東七房、西八房。” 我不禁感嘆陳氏家族的龐大,而我屬於陳氏家族。我不禁驕傲起來。

尋根,20xx年,我還要來尋根,我還要把陳家的血脈繼續傳承下去……

《尋根》作文素材2

每每回老家的時候,不知爲什麼,我總是想到了“根”的事兒。於是乎,“根深蒂固”“盤根錯節”“知根知底”“樹大根深”的詞彙就一下子涌入了我的腦際。還有“樹根”“屋根”“牆根”“山根”“草根”等富有形象化的詞彙,也有很深的印記。而我想,最具說服力的“根”當屬“樹根”,我便想以“樹根”說事。

“樹高百丈連着根,水流千里終有源。”這是對“根”的最好詮釋;“樹高百丈,葉落歸根。”這是葉與根的歸屬。說到這裏,我不免又想起了老家那棵500多年的古槐,這棵古槐幾十米高,虯枝直指藍天,樹冠直徑經測算爲:21。6米。兒時曾聽家鄉老人講:“樹枝長到哪裏,樹根就長到哪裏。”也有人說:“這棵古槐的樹根長到了東河沿。”我那時當笑話聽,現在我信了。

支撐起500多年的古槐的,是根;維持它葳蕤生長的,是根。根深葉茂的道理人們都懂,有樹根纔有樹幹,有樹幹纔有樹枝,有樹枝纔有樹葉,有了樹葉才能開花,有了花纔有果,這一連串的因果關係,最終還是歸因於根。

前幾天還曾跟妻討論起“人與樹”的問題。我說:“都說‘人挪活,樹挪死。’現在樹也挪不死了。”妻接着說:“那是用先進的機械設備保住了較完整的根系,緊緊護住根系的還有原來的土。”我想妻子說得極是,在經常漫步的公園、植物園裏,在小區外、路旁邊,常常所見移栽的粗壯的參天大樹,正葳蕤生長。我還聽一位朋友說起過,他從幾千裏外的西北地區運回古樹栽種的經歷,他說了這樣一句話:“只要把根和原土保住了,樹的存活沒有問題。”由此,我又想到了根的重要。

前些年,赴紅色聖地井岡山接受紅色教育時,在大井偉人毛爺爺舊居有兩株大樹,一株紅豆杉,一株柞樹,它們曾被敵人放火燒枯過,幾十年後奇蹟般發了新芽,開出了銀色的小花,女導遊便借題發揮,又渲染了一番,我當時也感到了驚奇,現在想來,樹雖燒枯了枝幹,但根沒死,仍有重生的希望,這就是根的力量。

我寫過一篇《人生如樹》的散文,曾有一樣一段話:“樹也是這樣,枝枝葉葉都不忘根的培育,到了落葉的時候,化爲泥土、肥料,滋養着根,這就是“葉落歸根”的規律,也是葉對根的回報,人生歸宿與樹是多麼地相似。”這其實也闡明瞭樹的“根”和人的“根”的關係。

有了“根”的意識,就必然會有尋“根”的行動,尋“根”追尋的是姓氏家族的“根”,“血濃於水”表明了自古以來人們的血緣關係和親情紐帶。於是,近年來續修家譜成爲一種自發的行動,越來越多,尋“根”意識越來越強烈。前些年,我和幾位長輩一起續修了老家的《喬氏家譜》。

從家譜圖一代一代的譜系中,我看到的是逐步延伸、一一相連的“根”系,一代一代,一如枝枝葉葉,多麼像盤根錯節的樹的根系啊!於是我就想到了,我們的祖宗、長輩就是樹的根,我們及一代代後人都是葳蕤的枝,或散落的葉,還有漸漸成熟的果。人一旦有了這層層關係,便知道了“根”在哪裏,油然而生出對“根”深深的寄託和思念。尤其是上了年歲的遊子,都會思念故土,思念家鄉的親人,有些遠方遊子,年輕時遠離家鄉,到了人生暮年,思念故鄉心切,就會攜帶家眷搬遷到故鄉直到終生,有的人已在外地紮根,也會抽時間回老家常住,“尋根問祖”,人在外,心在思念故土啊!

說起“根”來,有的遊子不免發出這樣的感嘆:“我是一片葉子,一片遠離家鄉的.葉子,一片帶着根的寄託和冀盼的葉子。想起每年過年長輩們不顧勞累的蒸着大包子,忙活着一大桌家的味道,誰不知道那包子裏包着是對兒女多子多福的期盼,那一大桌家的味道是對兒女最濃厚的溫情和關懷。”這是遠離故鄉的遊子發自內心對“根”的情懷。也有人說:“我是一片葉,一片漂泊在外的葉,一片寄託着諸多情感的葉,一片不曾忘卻也不敢忘卻根的葉,一片在想念和緬懷中繼續向前漂泊的葉。”這是“葉”對“根”的述說,可見,“根”是何等的重要。

相比有人發出對“根”的無限感慨,有的人就付諸了尋“根”行動,千里迢迢奔赴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尋根祭祖,追根溯源,有詩爲證:“此地別故鄉,明代遷移忙。五百餘年後,古槐民不忘。”這是清末劉大觀寫的一首詩,是人們到大槐樹下尋根祭祖的真實寫照。

在洪洞縣的大槐樹下,無論“三九”的冬天,還是“三夏”酷暑,遠方尋根的遊子絡繹不絕,有的尋根問祖,有的虔誠祭拜,有的留下標記,有的捐款捐物。惜別的時候,就像當年離別時的祖先一樣,戀戀不捨,頻頻回首。天長日久,山西洪洞縣自然而然就成了人們尋“根”的發源地,形成了獨特的尋根文化。曾流傳着這樣的歌謠:“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一株雕刻着歷史滄桑的古槐,成了中華兒女的血脈之源,尋覓之根。

“根祖文化”有其特殊性,是其它文化所不可替代的,數百年來,大槐樹被有些人當做“家”,被有些人稱爲“祖”,被有些人看做“根”,已成爲億萬人心目中的故鄉。

“根”有不同的說法,在現代社會,我們不妨趨於大衆化的“根”情結,出了村子,村就是我們的“根”,出了縣鄉,縣

鄉就是我們的“根”,出了省市,省市就是我們的“根”,到了國外,中國就是我們共同的“根”,這也是大中國的尋“根”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