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暖聞作文八篇

暖聞作文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暖聞》用有溫度和人情味的新聞引導讀者以溫暖的視角看社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暖聞作文八篇,歡迎閱讀!

暖聞作文八篇

  【篇一:良心油條的溫度】

《暖聞》用有溫度和人情味的新聞引導讀者以溫暖的視角看社會,相比於老父與兒子間的親情之暖和主辦方寬容幼童的溫情之暖,油條小哥對油條品質的堅守之暖更爲打動人心。

油條小哥堅守的每一根良心油條都散發着“勿失本心”的溫度。作爲一個單薄的個體,在逐利的大環境中仍能堅守底線,堅守良心,實屬不易。油條小哥堅持不用復炸油的做法已是難得,更爲難得的其做法所反映出的“舍利取義”的品質。小小的一根油條卻如同一束火把,驅除了人心間的陰霾和寒冷;也如當頭一棒,擊在追名逐利的人頭上,提醒人們尋回走失的本心。油條小哥的行爲像一束光,雖微不弱,鼓舞人們點亮心中的微光,點點微光匯聚在一起足以使黑暗分崩離析,使人情關懷之光充塞天地。良心油條是對當今社會中涼薄人心的一劑良藥。

良心油條更爲珍貴的意義在於,它告訴了喧譁衆生:人對於底線的堅守從未改變。誠然,在這個鉅變的時代中,一切瞬息萬變,身旁的一切如同萬花筒的景象,五光十色又變幻莫測,讓人迷失期間。我們看見一個又一個的人爲了金錢而放棄底線:大頭嬰兒的啼哭尚在耳邊,地溝油在餐桌上肆虐,毒膠囊被送入病人之口……一切的一切讓人痛徹心扉,我們不禁要問:“難道所有人都已在金錢面前底下高昂的頭顱?”良心油條的出現對此給予了否定的回答。在時間的淬鍊中,在速生與速朽之間,有一個穩定堅固的內核,那就是人們對於道德底線的堅守。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油條雖小,但於當時之風氣注入了一絲溫暖,亦是一聲呼喚,喚醒衆人心中沉睡的溫情。堅守本心,這本心是是非度量之心,是道德仁義之心。它提醒人們,我們雖無力改變大環境,但我們可以遵從良心,點亮自己,像一束光簇擁另一書光。光明前進一步,黑暗就後退一步。油條小哥的行爲不僅體現了個體的不懈堅持,表現出對他人的誠信,而且引導人們共同堅守道德底線,作爲先鋒爲大衆開了個好頭。滾燙的油條帶來的不僅是一個溫暖的早晨,更是一個人性光輝綻放的破曉。

在時代前進變化的當下,我們可以看見,所有瞬間即逝的變化中,始終不變的是人類對底線的堅守和那一抹執拗的身影,亙古不變,溫暖如斯。

  【篇二:父愛如山】

當油條哥以笑臉迎人,當主辦方以寬恕待人,闖入我眼簾的只有那佝僂着背脊,手提家鄉的土特產,一心想要和兒子見面卻不得不掛號的孤寂的老父親。

雖然近年來“毒膠囊”、“瘦肉精”等層出不窮的新聞讓油條哥的良心烹飪獲贊無數,雖然數不勝數的因小口角而引發的惡意傷人事件讓主辦方的寬恕之舉好評不斷,但我依然只因這老父親溼了眼眶。歲月爬滿了他那滿是皺紋的臉,手背上的年輪鐫刻着多年來的風霜雨雪,但是兒子已經幾年沒有回家過年了,念子心切,他隻身一人來到這陌生的大都市。父愛如山,隱忍巍峨。

親情,是人類文化樞紐上光芒萬丈的一環。小時候,父母彷彿永不熄滅的燈塔,在熹微中給人寧靜,在黑暗中指引方向,如一束光簇擁着另一束光,一步一步引領我們走向成熟。然而,隨着歲月如流水般淌過,他們卻如燈油漸盡的煤油燈,漸漸地,將自己隱在暗處。老父親不遠千里趕來探望久不歸家的兒子,無奈兒子太忙,沒空說上話。他沒有因孩子的忙碌而無理取鬧,毫無根據地責怪他“不孝”,而是默默地掛號,默默地排隊,在城市人那略有嫌棄的眼光中堅毅地挺着並不筆直的背脊。終於到他了,望着多年不見但還是有着記憶中模樣的兒子,滿是溝壑的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想到這裏,我不禁痛心:何時父母在孩子面前變得如此委曲求全了?

縱使親情有無窮的力量,但這並不構成父母就要無條件遷就孩子的理由。一如早年媒體爭相報道的“母親下跪勸阻其女購買智能手機”等新聞深深灼傷了大衆的心。在獨生子女的家庭裏孩子儼然成了核心,這個“核心”所連帶出來的一系列問題如病毒增殖般無限無窮:嬌蠻、任性、自私、缺乏動手能力,最後甚至可能成爲人人唾棄的“啃老族”。但是當你看到這位老父親,你是否會有一絲愧疚?每天忙於應酬、交際,你還記得已經多久沒回過家陪他們吃一頓飯了嗎?寄回家的存摺上數字年年增長,他們內心的空虛也在不斷擴大,他們真正需要的,是自己的孩子承歡膝下啊!不由得想起早年央視的公益廣告:老年癡呆的父親在飯店用餐之後不忘往口袋塞上兩個餃子,口中喃喃“我兒子愛吃。”。看到這個場景,誰人不淚——他忘記了自己,卻依然記得你。父母就是如此,他們在儘量地委屈自己,滿足兒女,年輕的時候如此,年老了依然如此。

他們沉默的愛如空谷幽蘭靜靜綻放,香遠益清,卻微不可聞;如涓涓細流緩緩流淌,蜿蜒柔美,卻明明滅滅。他們不願我們感到負擔,可就如這則新聞的寓意一般,是以引導人們以溫柔的眼光看待世界,喚醒人們內心因追名逐利而塵封已久的溫柔角落。

一次又一次地,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它是父愛,是母愛,是不管心如死灰多少次,都能夠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內心裏最溫柔的一隅。

  【篇三:願簇擁一束光作文】

《暖聞專欄》引導讀者以溫暖的視角看待社會,而筆者認爲,良心“油條哥”多年不用有害的復炸油,只爲給顧客提供健康油條的做法,實爲對底線的一種堅守。此舉如同沉在黑暗已久後出現的一束光,驅散了紙醉金迷下的寒冷與黑暗。因此,良心“油條哥”的良心油條,值得刊上。

平凡的往往更能打動人心。路邊的早餐檔之於人們已是隨處可見,而“復炸油”的廣泛使用,也幾近成爲常態。在此情此景之下,油條哥的良心油條,反映的實是在這個熙熙攘攘的功利社會中被逐漸淡忘的良知堅守和日漸稀缺的人情關懷。螢火之光亦能照亮一片天地,其與《暖聞》發掘有溫度的人情之初衷不謀而合,刊上報紙,恰如其分。

新聞是社會的風向標。在筆者看來,“油條哥”的上報,其意義絕不止其本身所代表的美好品德,更在於其對社會現狀的揭示反思。“民以食爲天”。然而,在歷經“毒奶粉”、“毒膠囊”、“皮鞋酸奶”、“重金屬雙黃蛋”後,人們不禁紛紛感慨“天”塌了。即使這些事件已經成爲時光中的“曾經”,其造成的傷害已是無法挽回。環顧四周,似乎已沒有能令人安心的食品,我們帶着懷疑的有色眼鏡看待種種國產食品,同時只能寄希望於進口食品。相較之於日本“產地越近的食品越安全”的擇食觀念,不禁要爲國人哀嘆一聲“嗚呼哀哉!”面對衆人懷疑的目光,我們應做的是爲其正名。而“油條哥”的堅守之舉,正如我們重塑信任道路上的一道希望之光。

正如白巖鬆所說的那樣,媒體,不僅要當啄木鳥,還要當喜鵲。我們沉浸在黑暗中太久,以至於失去信心;我們閉上雙眼,不願相信還有光的存在。但是,負面情緒就像黑暗,無法驅趕,唯一能做的,就是帶進光來。而此時此刻,面對此情此景,媒體——作爲“喜鵲”——更應該衝破重重夜幕,讓塵封已久的心重新睜開雙眼,感受到光的溫暖。

狄更斯有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在這各種食品添加劑之禍橫行不止的時代,有這樣一位青年堅守了道德底線,不爲銅板之臭、名利之噪所腐蝕,爲人們提供安全的食品,爲人們修復早已失去的信任,實在難能可貴。同時,這無疑是給其他人以引導,讓他們與“油條哥”一起堅定地捍衛食品安全之城,爲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添磚加瓦。

沒有人會願意永遠停留在黑暗中,只要有光,我們便會情不自禁地簇擁光,並被其同化。簇擁一束光,我們感受人情溫暖;光簇擁在一起,方能成就前路的一片光明。

  【篇四:良心的溫度】

某報開設《暖聞》專欄收到三則新聞:良心“油條哥”堅持不用復炸油,父親須掛號方能與兒子見面,主辦方爲保護男孩兒放棄報案,三個故事無不體現出人性溫柔相擁的暖意,而我堅持給“油條哥”點贊,因爲:小良心有大溫暖。

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青年,做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工作,卻因着他對良心的堅守,對誠信的堅持,把普通的油條賣出了不普通的高度。堅持不用復炸油,對賣油條這種小本生意該是多麼大的經濟負擔!但他知道,這是自己應做的。

奧地利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曾言:“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也只有以‘負責’來答覆生命,因此,‘能夠負責’是人存在最重要的本質。”而“油條哥”的良心與誠信,無疑是對這“負責”二字的最好註解。因爲要對自己負責,所以不能欺騙自己的良心;因爲要對他人負責,所以不能背棄自己的誠信。良心啊,多少人利慾薰心對你棄擲迤邐,我們卻在平凡的“油條哥”這裏看到了你的身影,感到了你的溫度。社會如屋,良心如柱,若是良心被燻黑,則屋倒樓塌。

“生活所迫不是失信的理由,萬不得已不是販賣良心的藉口。”崔衛平如是說。“油條哥”大可以像那千千萬萬用“復炸油”炸油條的人一樣,用生活貧困爲藉口安慰自己,但他沒有,他不願因自己的貧窮而失信,他不把萬不得已當作販賣良心的藉口,他選擇堅守。這是多麼偉大的堅持!一個普通的賣油條青年尚能如此行,放眼社會,卻又有多少人有着比他好得多的生活條件還以各種藉口欺騙自己;更有甚者,還會爲自己的小聰明沾沾自喜,全然不知他失掉了遠比金錢更具價值的東西——良心。

的確,我們只是普通人,沒有改寫世界的魔力,但有時候世界也並不需要我們有太多勇氣,只需要一點良心的柔軟。誠然,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但這並不意味着能力小就不能做出貢獻。這一點“油條哥”無疑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

在油條出鍋的蒸汽中,我感受到了良心的溫度,細細咀嚼,我嚐出了溫暖的味道。

  【篇五:守護童心最溫暖】

在這個信息爆炸、喧囂肆意的時代,不安且躁動的人心對溫暖而有人情味的“暖聞”的渴求日益迫切,人們日思夜想的感動,正是他們丟失的,忽視的,嚮往的。

一雙淺償社會五味瓶但仍閃爍純潔之光的眼眸,一陣獲得諒解後清脆乾淨的笑聲,一顆犯錯後感恩被寬恕的真誠透明之心,捂熱了所有人的心房,這都歸功於善解人意的主辦方。寬恕一個單純的男孩並保護他不受不良心理影響,這不僅是一股正能量,更是一杯滋養心靈的熱茶。相較之下,堅持用放心油的帥氣良心油條哥的報道,反而會揭示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不安與失望;報道父親掛號爲見坐診的兒子,則暴露了父母缺少兒女陪伴的普遍社會問題,這些雖然同樣有溫度的新聞,無形揭露了不安的人心。

在這個人心焦躁、紙醉金迷的時代,寬恕了無意損壞名畫的男孩的主辦方,不是着眼於對損失的物質價值的追討,而是着急於呵護那即將遭受批評譴責而受傷的純真童心,守護年幼的男孩尚未完全建立的價值觀與世界觀。若取而代之的是鋪天蓋地的責罵、羞辱和索取天價賠償的醜惡嘴臉,那男孩必會悵惘,內心似蒙克的《吶喊》一樣表現得不知所措,或許他的童年不再期許有圖畫的出現,或許他會開始爲自己戴上罪人的標籤,或許會給自己揹負過多的自責與內疚,他那扇由好奇之心推開的琉璃窗外,不是燦爛千陽,而是早已無聲無息下起延綿不絕冷化人心的冬雪。

最溫暖的,莫過於呵護了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天真無邪的孩童的同時,還激起了滌盪內心的浪花,讓人們回想起屬於自己的純潔無雜質的曾經,反思當下過度追求物質、忙於世俗繁雜的自己。人們會感慨,在時光的隔壁,還住着一個年少的自己,會爲一朵花落淚,會爲一首歌感動,會爲一個故事而微笑。同樣的,在犯錯後不知所措,正等到被大人們“制裁”時,卻得到了一個諒解的安撫,從而開始對外面的世界有了最美的憧憬。這時,人們內心世故和武裝的堅冰般的面具,一點一點被暖流包裹、滲入、最後融化。

從一個萬千變幻的萬花筒裏看到暖意融融的世界,是一顆心靈美好、相信溫暖的童心,它有炭火般的溫熱,暖徹你的心扉。

  【篇六:堅守的溫暖】

浮躁而衆聲喧譁的時代裏,功利與冷漠不斷蠶食着人們內心深處殘留的那一隅溫熱。當我們也即將隨波涌入冷漠大軍行列時,良心油條哥卻讓我們感受到堅守的溫暖,理應刊上《暖聞》。

北島曾慨嘆:“在沒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個人。”當越來越多人以“情非得已”爲藉口販賣良心時,這位賣油條的青年多年堅持不用有害的“復炸油”炸油條,爲顧客提供新鮮健康的油條,恰爲我們展現了一個在當下追求利益的速生速朽時代裏的“大寫的人”。相較於父親掛號與兒見面中飽含的溫暖情意,展館諒童中體現的人性關懷,油條哥打動我的不僅僅是社會稀缺的誠信經營,更是堅守自我的執着與勇氣。

管子曰:“君子使物,不爲物使。”反觀當下,多少人爲物所使,而將內心溫暖棄擲迤邐?哈爾濱某餐館“天價魚”以假亂真,可樂公司陷入“餘氯超標門”,政府官員昨日“基層考察”今日鋃鐺入獄……各類社會現象令人痛心,當利益消弭了約束的力量,貪婪腐蝕了道德的底線,爲利驅使的人們不斷在心上鍍灰,誰又會堅守自我,重新爲涼薄之心染上一層暖色呢?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良心油條哥在社會上雖如苔花,只是微小的一份子,但他給予人們的溫暖卻是巨大的。人們在這浪濤翻飛浮躁的汪洋中,猶如一葉扁舟,上下倒騰,隨波逐流,不經意間便迷失方向,忘其本心。現代社會步履匆匆,人們要跟上步伐,向“錢”看齊本不是壞事,但當越來越多人爲一己之私而罔顧他人處境,漠視他人健康時,便只會讓人心如飄零塵土,飄渺虛無,匿於角隅。造成此狀不僅是因爲當下冷漠、暴戾的社會風氣,亦是在於人們無法堅定內心,甘願盲從的心理狀況。當看到越來越多人在人情與利益的岔路口間選擇了後者時,許多人便產生一種心理上的不平衡,不甘願因爲守住自己的本心而喪失了獲利的大好機遇,並未意識到自己也是組成那將溫暖隔絕的冰冷鐵鏈上的一環。

而如今,良心油條哥卻爲我們樹立榜樣,不爲金錢腐蝕,不爲物質慾望的洪水衝解得支離破碎,令在岔路口徘徊之士看到希望,令行迷未遠之人迷途知返,也令那些自私而損害他們人利益的如馬諾口中“淺薄無知的物慾富集者”受到了深刻的一課。

誠信經營,堅守自我,道理雖小,但踐行者能有幾何?而良心油條哥爲我們燃起的那一根細小蠟燭,足夠照亮可怖的黑暗,讓我們有意識找回那“柔軟的良心”。結廬在人境,而無“利益”喧,予人警醒,令人欽佩,暖聞不刊,當屬其誰?

  【篇七:名畫有價,寬容無價】

“不以黃金爲最貴的時代,便是黃金時代。”筆者認爲,畫展主辦方之舉所體現的“名畫有價,但寬容無價”這一價值觀能讓更多人感受到人文關懷的溫暖,從而在自己周圍創造一個小小的黃金時代。

相比於另外兩則新聞,主辦方的寬容更適合刊登在《暖聞》上。因爲在看完另兩則後,我不禁想問:難道不用復炸油不是油條哥的責任嗎?難道爲了工作而無暇孝敬父母的'行爲是值得提倡的嗎?難道人們以做到底線爲榮,認爲工作在父母之上的行爲不讓人心寒嗎?相比之下,主辦方在有權利追討賠償的情況下卻選擇寬容的舉動,實在是溫暖了人們早已冷淡的心。

面對利益的損失,主辦方更不願意讓寬容這一美德在中華文化的傳承中丟失。“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許多人爲了追名逐利,已忘記了爲什麼出發,但是,主辦方沒有忘!我想,他們一定清楚地記得版畫展的初衷是讓人們欣賞名畫以感受文化、生活之美,從而洗滌那顆沾滿浮躁之塵的心。而男孩的赤子之心更是主辦方想保護的,所以他們選擇了寬容。在主辦方心中,雖名畫有價,但寬容無價,一張名畫換不來一個健康的心靈。

“因爲懂得,所以慈悲。”張愛玲如是說。每個大人都曾是小孩,所以主辦方懂得孩子難免會犯錯;也懂得孩子心中沒有太多關於金錢的觀念,而更多的是對一件事物的好奇;更懂得兒時痛苦的記憶會成爲一輩子都抹滅不去的“心理陰影”。我想,主辦方也一定懂得“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燃蠟燭”,所以纔會在損失名畫的痛心之餘,選擇點燃蠟燭,照亮男孩成長的道路。一個孩子的成長可以沒有玉盤珍饈,可以沒有金絲帛縷,但不可以沒有善意的教化和溫暖的呵護。當孩子也意識到名畫有價但寬容無價時,那便是成長了。

秤砣雖小,可壓千斤。一則新聞短短百字,卻可以通過刊登於報而讓寬容之芽在更多人心中生長髮育。畢竟新聞是社會的風向標,榜樣的力量會讓效仿者一一涌現。當寬容常駐於人們心中,那麼“扶不扶”不再是問題,“因別人不讓座而大打出手”的行爲不復存在,“奉獻愛心”也不再只是口號而是內化成爲人們的習慣。到那時,人們不再以黃金爲最貴,而是崇尚良心的那點柔軟。

“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場靈魂的修煉。”在你意識到“名畫有價,寬容無價”時,便完成了一次溫暖的修煉。

  【篇八:親情的溫暖】

父親想念忙碌工作的孩子,總是單向的;充滿熱情而敬業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願景,眼睛熱切望着前方,父親只能在後頭張望他越來越小的背影,揣摩,如何不打擾孩子卻又能追上孩子。

當油條哥用“良心”燃起人們對健康飲食的希望,當主辦方以“傷人乎,不問馬”的態度關愛孩子身心發展時,我卻被那位父親的默默凝視而打動。親情的溫暖比其他感情給予我們的更要熱切持久,但也更容易被忽略。我願將此材料刊登,喚醒沉睡的親情。

父親啊,就是那不斷對着孩子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這位父親委屈求全,將原本高大的“父親”形象濃縮成一位“病人”,只爲一次相見。此次短暫的相見,他們的心中也許會有汩汩的清泉流出,但在幾分鐘的眼與眼的交流,心與心的溫熱後,又是一場不知多久的別離。父親啊,對於他親愛的孩子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他將孩子裝在裏面,爲孩子遮風擋雨,給孩子溫暖和安全;但房子就是房子,房子永遠不會要求孩子與自己說話溝通,更不奢求孩子討好體貼自己。搬傢俱是碰破了一個牆角,房子也不會聽到一句“對不起”。父親啊,就是孩子完全視若無睹的住慣了的舊房子吧。

也許孩子眼中充滿對未來的希冀,父親的位置在孩子的視線中越發減少,但父親的眼中僅有孩子。人們爲了生存,親情常常被無形的魔爪剝奪而去。寢食皆忘所求爲何?臥月眠霜所求爲何?當終有一日抵達了祈願的成功,或許纔想起背後有父親的默默凝視。親情的溫暖永遠都在,只是它以潤物無聲的方式。那位父親就是如此,他用樸素的方式帶給孩子無限的溫暖。

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有很多,若此暖聞能刊登,那麼我們在感受暖意的同時,也將聯想起自己家中那位默默守候的父親。同時,也將反省從何時起自己分給父親的時間越來越少?敬業精神可嘉,但親情不可讓位於工作。盛衰無常,枯榮有數;繁華靡麗,過眼皆空。惟有親情溫暖永恆,它爲孩子拂去明珠之塵,擦去心靈之灰。

心繫那一天,親情溫暖大地,讓親情從單向化爲雙向,否則,人們所挽留不住的,只能任由永恆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