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民族風俗的作文範文(通用43篇)

民族風俗的作文範文(通用4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民族風俗的作文範文(通用42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民族風俗的作文範文(通用43篇)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1

幾年前,我隨媽媽去西藏旅遊。正好,趕上了西藏的一個特殊而又熱鬧的節日——雪頓節。

每年每年藏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雪頓節。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的節日,因此又叫“酸奶節”。我中不禁起了疑惑問媽媽,這雪頓節是怎麼來的呢?我媽媽微微一笑,給我講了雪頓節的由來。雪頓節起源於公元11世紀中葉,那時雪頓節是一種純宗教活動。民間相傳,佛教的戒律有三百多條,最忌諱的是殺生害命。由於夏季天氣變暖,草木滋長,百蟲驚蟄,萬物復甦,其間僧人外出活動難免踩殺生命,有違“不殺生”之戒律。因此,格魯派的戒律中規定藏曆四月至六月期間,喇嘛們只能在寺院待着,關門靜靜地修煉,稱爲“雅勒”,意即“夏日安居”,直到六月底方可開禁。待到解制開禁之日,僧人紛紛出寺下山,世俗老百姓爲了犒勞僧人,備釀酸奶,爲他們舉行郊遊野宴,並在歡慶會上表演藏戲。這就是雪頓節的由來。

在雪頓節那天,火紅的一抹朝霞從東方飄出時,一副巨大無比的緞制釋迦摩尼佛像將掛在高高的懸崖上。

太陽還未升起,天上一片淺青色。數以萬計的佛教信徒們聚集在展佛崖下。僧人們吹出洪亮有力的號角聲。洪亮的號角聲傳到哪裏,那裏就開始煨桑;煨桑這是一向藏族特有的宗教祈願習俗,據說迎請神靈前首先要焚香淨化周圍環境,消除不淨和穢氣,而普通人生活之處隨時都有污染,是一種污垢,一種不淨。燃桑是淨化行爲,每個污點、鬼、魔和穢物都會由此而排除,具有淨化環境、消除邪氣、穢氣和淨化之功效。

隨着這煙緩緩升起,幾百位身披紅色袈裟的僧人兩個一排,擡着捲成捆的綢緞佛像,從神宮中魚貫而出。他們步伐一致,像高聳的懸崖走去,好似一條紅色的巨龍。聚集在一旁的香客們立刻擠上前去,獻哈達、用額頭頂禮佛像。

當捲成長龍的緞子佛像搬上山崖時,好些喇嘛已在山崖上磕頭迎接。四位僧人樂師登上山崖,舉起嗩吶吹起樂曲,一旁的喇嘛開始在嗩吶聲中。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2

蒙古族人民大多居住在遼闊的大草原,以畜牧爲主要生產方式。以奶和肉類食品爲主,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招待客人時用的“美味佳餚”。遼寧遼西的蒙古族比較早地從事農耕生產,所以在飲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傳統食俗,還有一些東蒙地區獨特的美食。如全羊湯、“手把羊肉”、蒙族餡餅、喇嘛糕等。

所謂的全羊湯,就是將新鮮的羊肉加上羊的心、肝、肺、肚、腸等下水,切成條狀,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後放上各種佐料食用。味道鮮美可口,很受人們的喜愛,全羊湯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飲食。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傳統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須選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殺,將皮剝去後放入鍋中,放入調料,進行蒸煮,可謂色香味俱全,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餚。因爲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來吃,所以叫做手把肉。

蒙古族的飲食是我們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沒有品嚐過的,令我們感到很新奇!

服飾

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蒙古袍很受蒙古族男女老幼的喜愛,是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形成的獨特衣着裝飾。

蒙古族婦女頭上的裝飾品,用寶石、金銀等製成,大多在節慶宴會上或探親訪友時使用,平時則用彩色長綢纏繞。蒙古袍兩袖長而寬大,下面左右不分衩,領子很高;領口、袖口、衣邊常用花邊作爲裝飾。男袍大多爲藍色、棕色;女袍大多爲紅色、綠色、紫色。穿蒙古袍必備腰帶和馬靴,這樣的着裝使男子漢顯得強悍瀟灑;女子則顯得身材苗條、矯健。蒙古靴有布靴、皮靴兩種。布靴:美觀別緻、柔軟輕便;皮靴:挺括光潔,結實耐穿。

蒙古族的服飾是我們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沒有嘗試過的,令我們很嚮往!

民居

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

蒙古包結構簡單,拆裝方便,搬運輕便,十分適合蒙古族人們的生活。蒙古包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空氣流通,光線也很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遼寧的蒙古族人現在大多數居住在與漢族或滿族人相似的磚木結構的房屋,但是在室內的裝飾上卻有着明顯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居住習慣和地方是我們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沒有居住過的,我對蒙古族的民居的風格有着一種很強烈的喜愛!

這就是蒙古族人們日常生活的風俗習慣,因爲我是蒙古族的,所以我對自己的民族有着獨特的感情!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3

春節,我相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來,咱們廢話少說,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吧!

你知道咱們的傳統節日春節都要有那些東西呢?嘿嘿,沒錯,春節咱們要準備:魚、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買鞭炮、對聯和福字。下面,就讓我講講我這一次過年的經歷吧!

早上(當然,不是過年的那天早上),媽媽帶我出去買鞭炮、對聯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擺滿了買年貨的攤子。我對媽媽說:“媽媽,咱們先期買鞭炮吧!”媽媽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走進了一家買鞭炮的店鋪,我相中了幾盒小鞭,我對媽媽說:“媽媽,我要這些。”“沒問題。”媽媽爽快的說媽媽也買了些掛鞭。

買完鞭炮,媽媽又帶我走進了賣福字合買對聯的地方買了一些福字、對聯等回到家貼在窗上、門上和牆上。買完了東西,我們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對聯堆在了門上和牆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媽媽每年貨的經歷(以前都在爺爺家玩,沒空去),怎麼樣?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4

以前過年,只是和大人湊熱鬧。今年過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節有關的風俗習慣。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戶都要貼春聯,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選一幅稱心如意的好春聯。今年選的上聯是:喜氣洋洋財旺旺,下聯是:好運多多福連連。橫批是:吉星高照。這足以預示新的一年裏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餃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們都說吃餃子好。吃餃子包含着非常豐富的文化意義。餃子諧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時,交好運發大財。因餃子的形狀又像金元寶,故又象徵團圓和財富。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意思是人們要走出家門進行戶外活動。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從將軍碼頭一直走到新華碼頭。這裏是滑冰場,男女老少人頭攢動,人們身着五顏六色的節日新裝,好像給冰場上裝點了盛開的鮮花。人們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車。還有的在冰道上從高處往下放冰車,大家玩的真盡興!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歡歌笑語……

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實寫照嗎?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5

雪頓節是西藏的傳統節日,藏語裏“雪”是酸奶的意思,“頓”的意思是吃,顧名思義雪頓節就是吃酸奶的節日。

雪頓節起先是純宗教節日,每當藏曆七月一日牧民們都要拿酸奶給解禁的僧尼。後來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加強,雪頓節的內容更加豐富,已開始演出藏戲,並形成固定的雪頓節。

曬佛是雪頓節最引人矚目的儀式。早上八點鐘,一幅500平方米,用五彩絲織就的釋迦摩尼像猶如一朵巨大的向陽花徐徐綻開臉龐,莊嚴地望向太陽,彷彿在進行一場神聖的對話,凝重的法號聲震徹雲霄,掠過的鳥兒也忍不住駐足癡望。數以萬計虔誠的信徒以及深受感染的遊客無一不雙手合十,頂禮膜拜。空氣中瀰漫着一種肅穆的味道,跳動的微塵也不約而同地放慢了腳步……

除了曬佛,藏戲匯演是雪頓節的另一出重頭戲。藏戲班子從雪頓節第二天上午11點一直唱到暮色降臨。五顏六色的藏戲面具就像美麗的蝴蝶,在暗黃的土地上縈繞,在蔚藍的天空中盤旋,在人們火紅的心裏翩翩起舞。那豐富多彩的動作、唱腔,有的如春風拂面般溫暖,有的卻像徹骨寒風般凌厲。表演者自得其樂,觀賞者更是樂此不疲。親朋好友圍坐在一起,吃着各式各樣的藏族點心,一邊聽着藏戲,一邊捻着佛珠。空氣裏盡是一股濃的化不開的快樂滋味,一嗅便醉得你神魂顛倒不可!

雪頓節是藏人民最重要的節日之一,當他走下神壇,走進尋常百姓家的時候,他的肩上就承擔起了傳承藏族文化並給人們帶來快樂的擔子。朋友們,讓我們一起走進西藏雪頓節,品得其文化滋味,享得其快樂精髓!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6

泱泱華夏,盛開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節日,不一樣的穿着不一樣的食物,不一樣的民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這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習俗,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北京的春節是什麼樣子的吧:北京的臘月出旬是這一年最冷的一天,所以,大家都一起熬臘八粥,喝了這臘八粥,一年都有精神。除此之外,這一天家家還要泡臘八蒜,把泡好的蒜瓣放進醋裏,密封起來,可以在過年的時候包餃子吃,做出來的餃子色香味俱全,使人忍不住都要多吃幾個。大人們準備這些,孩子們也不甘落後呀,和大人們買許多雜物,還有就是買爆竹,男孩子們最喜歡爆竹之類的,在過年時一起點燃爆竹,看着爆竹噼裏啪啦的響聲,以示辭舊迎新。

到了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就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天,因爲可以吃到麥芽糖和江米糖,這些糖又甜又黏,吃起來非常好吃。過了二十三,家家都開始忙起來,都開始了大掃除,並且準備許多菜和肉,爲除夕做準備。到了除夕這一天,到處飄散這酒肉的味道,門外都貼上了紅對聯,大家一起吃團圓飯,還要守歲。

正月初一這一天,男人們要去別人家拜年,女人們則在家中招待客人,孩子們呢,都特別喜歡逛廟會,因爲廟會上有許多好玩的、好吃的。

很快,元宵節到了,這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有名的老鋪子都掛出幾百展燈來,小孩子們都買各種花炮燃放。家中也有各色各樣的燈:走馬燈、紙燈、紗燈。這一天大家還都一起吃元宵,真是個快樂的日子。

北京的春節就是這樣,家家到了過年都非常快樂,北京雖然是城市,但是它也跟着農村一齊過年,而且過得還分外熱鬧。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7

廣闊的中國有56朵國花。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獨特的民俗。不同的節日,不同的衣服,不同的食物,不同的房子...生活的每一點都反映了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讓我們跟着作者的筆觸,感受多彩的民俗畫。

哦,天啊!老舍先生,在你的作品中,北京慶祝春節的景象一個接一個地展現在我眼前。你寫的東西很特別。在你的文章中,我發現北京的春節和我們這裏的春節一樣,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最讓我好奇的是北京必須保持這一年。在你的文章中,我讀到了你對春節的熱愛。

不同的地方不僅有不同的節日和習俗,而且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例如,安徽的黃梅戲、豫劇、浙江越劇和川劇都很有名。

下面的文章是關於傳統藏戲,藏戲。

藏戲雖然簡單,但具有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這與多彩的戲劇藝術是一樣的

藏戲和它的表演還有幾個不同之處。他們表演藏戲時戴着面具,表演時沒有舞臺。一齣戲可以在結束前表演3到5天。

參觀了這麼多地方後,你有點累嗎?現在讓我們休息一下!

當你來到福建西部和廣東東北部的山區,你會被客家民居所吸引,它們被稱爲“世界民居的奇葩”。這種房子非常特別。我們的房子通常是用石灰建造的,但是這種房子是用蛋清建造的。這裏的大多數房子都有300到400年的歷史,甚至500到600年。它們被多次地震震動,被風雨侵蝕,被炮火襲擊,安然無恙,展現了傳統建築文化的魅力。

當我們談論維吾爾人時,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唱歌跳舞。事實上,維吾爾人除了擅長唱歌跳舞之外,還有許多有趣的習俗。

他們有許多我欽佩的地方,但我最欽佩的是他們熱愛土地的程度。你知道烤肉來自哪裏嗎?你無法想象,烤肉是在土包子裏烤的!

看完這些景點後,你還有什麼要放棄的嗎?如果是,過來看看!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8

聽媽媽說今天是元宵節,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人們要點起的燈籠、出門賞月、喜猜燈謎、共吃元宵、一家團聚。今年的元宵節與以往不同,它和情人節是一天,所以今天大街上特別的熱鬧。媽媽還說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所以要慶祝,寄託着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盼。

在這裏我祝福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元宵節快樂!也祝願我的好朋友們健康快樂!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9

中國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風俗,就拿我們回族的開齋節來說。我是回族人,開齋節是我們回族的一個重要節日。每年9月爲齋戒月,女孩超過9歲,男孩超過12歲的人都得封齋。封齋的人,在東方發白前,要吃飽喝足,如果有人起得晚了,來不及吃,那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東方發曉後,之太陽落山前,斷絕一切飲食。滿一個月後就開齋,這天,每家每戶都要炸東西吃,過一個豐盛的節日。吃過飯,人們就在上白帽子去帶水,再到分低走分。到此開齋節結算結束了。

聽媽媽說封齋的目的,主要是讓人們體驗飢餓和乾渴的痛苦,讓有錢的人真心救濟窮人。通過封齋,讓回族人們逐步養成堅忍、剛強、廉潔的美德。 這是我們回族的開齋節,不知道大家所在的民族都有什麼樣的民族風俗呢?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10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藏族就是其中之一。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及青海海北、海南、黃南、果洛、玉樹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東地區。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着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款式。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要把下部上提,下襬離腳面有三、四十公分高、紮上腰帶。藏袍可分牧區皮袍、色袖袍、農區爲氆氌袍,式樣可分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珞花領氆氌袍,男女穿的襯衫有大襟和對襟兩種,男襯衫高領女式多翻領,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長40公分左右。跳舞時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態優雅。

藏族有着各種各樣的禮儀。獻哈達是藏族待客規格最高的一種禮儀,表示對客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綢巾。它以白色爲主,亦有淺藍色或淡黃色的,一般長約1.5米至2米,寬約20釐米。最好的是藍、黃、白、綠、紅五彩哈達。五彩哈達用於最高最隆重的儀式如佛事等。這就是藏族,一個少數民族。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11

藏族有一個很隆重的節日,叫沐浴節。你知道沐浴節是怎麼來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個很出名的醫生,叫宇託·雲旦貢布。他的醫術十分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治好。所以藏王赤松德請他去做御醫,專門給妃子們和自己治病。但是宇託進宮後,心中仍然忘不了草原上的百姓。他經常借外出採藥的功夫去給百姓治病。

有一年,可怕的瘟疫流行了起來,許多牧民臥牀不起,嚴重的還被奪去了生命。這時,宇託醫生奔跑在遼闊的草原上,爲一家家患病的人們治病。他從雪山上和森林中採來各種藥材,煎藥給百姓們服下。許多瀕臨死亡的病人恢復了健康。人們都稱他爲“藥王”。

不幸的事發生了,宇託醫生去世了。草原又發生了瘟疫,比上次更加嚴重。生命垂危的牧民只好跪在地上,祈求上天保佑。

說來也巧,一天,一個快要病死的婦女做了一個夢。夢見宇託醫生對她說:明晚,當東南天空出現一顆明亮的星星,你去吉馬亞河洗澡,病就會好的。果然,當這個婦女洗完澡,馬上就恢復健康了。

這件傳開後,家家戶戶都來到了吉馬亞河洗澡。凡是洗過澡的病人,每一個都變得紅光滿面,健健康康了。

人們說,這是宇託醫生化作了一顆星星,用星光把河水變成藥水。因爲上天只給他7天的時間,所以這顆星星也只出現7天。

從此,藏族人民便把這個7天定爲藏族的沐浴節,每年的這個時間,人們都去附近的河裏洗澡。據說洗澡以後,人就健康愉快,不生疾病。

其實,我覺得這只是一個民間傳說而已。真正使人民的病好起來的,是宇託醫生那顆永遠牽掛着、愛着人們的心。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12

在青藏高原上,居住着藏族人民,他們以從事畜牧業爲主,兼農業。

藏族人民最喜愛白色,這與他們的生活環境、風俗習慣有着密切的關係。天祝草原四周爲白茫茫的雪山環繞,看上去一片銀白;地上的羊羣和犛牛,三五成羣地聚集在一起,遠遠望去,像一張白毛毯;以及喝的羊奶、穿的皮襖、戴的氈帽,也都是白色。所以藏區人民喜愛白色,並視白色爲吉祥、勝利的象徵。

酥油茶你知道嗎?這可是藏族人民最愛喝的飲料呢!它具有極高的熱量,淳香可口,喝上一口,精神頓爽。甜甜鹹鹹的,有濃濃的奶香味,是美味可口的飲料。有趣的是,喝酥油茶還有個規矩呢!一般是邊喝邊添,不一口氣喝完,但對客人的茶杯總要添滿;假如你不想喝,就不要動它;假如喝了一半,再喝不下了,主人把杯裏的茶添滿,客人就擺着,告辭時再一飲而盡。這就是藏族的喝茶規矩,你也是不是覺得很有趣呢?

西藏的酥油茶的確好喝,因此你可別忘記它的原產地——犛牛啊!犛牛是一種渾身是寶的牛類,它的“臉皮”可厚了!聽說連子彈都打不進去呢!話說這個頭較粗重,額寬平,面稍凹,眼圓有神,嘴方大,脣薄的大傢伙,還是藏族人民的“寵物”呢!別看笨拙的樣子,它還有識路的本領,也難怪西藏人民總是牽着它去草原上散步。 這就是藏族,一個暗藏着寶貝的少數民族。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13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呀,如果將我們的大中華比作一個大花壇,那麼每個民族就是爲個大花壇中綻放異彩的一朵朵鮮花;如果再把中華悠久的傳統文化比成一塊夜幕,那麼每個民族的風俗就是這塊夜幕上的一閃一閃的小星星……今天,我就來爲大家介紹少數民族的風俗特點,它就是——藏族。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和帳房。碉房多爲石木結構,外形端莊穩固,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依山而建着,內坡仍爲垂直。碉房一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底層爲牧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爲居住層,大間作堂屋、臥室、廚房、小間爲儲藏室或樓梯間。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堂和曬臺之用。碉房具有堅實穩固、結構嚴密、樓角整齊的特點,既利於防風避寒,又便於禦敵防盜。

帳房與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區藏民爲適應逐水草而居的流動性生活方式而採用的一種特殊性建築形式。普通的帳房一般較爲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長方形,用木棍支撐高約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犛牛氈毯,中留一寬15釐米左右、長1.5米的縫隙,作通風采光之用;四周用犛牛繩牽引,固定在地上;帳房內部周圍用草泥塊、土坯或卵石壘成高約50釐米的矮牆,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幹牛糞(作燃料用),帳房內陳設簡單,正中稍外設火竈,竈後供佛,四周地上鋪以羊皮,供坐臥休憩之用。帳房具有結構簡單、支架容易、拆裝靈活、易於搬遷等特點。

藏族是一個愛美也善於表現美的民族,因而對於居所的裝飾也十分講究,常見的有在室內牆壁上方繪以吉祥圖案,客廳的內壁則畫藍、綠、紅三條色帶,以寓意藍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則的民居在門上或繪製日月祥雲圖,或懸掛風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則竭力渲染外牆和門窗,富於彩繪裝飾,氣勢不凡。

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着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釐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瞧,藏族人的習俗特色你們都瞭解了嗎?不過,光了解藏族的風俗還不行,“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還要去了解其它民族,其它地方的風俗習慣,快快行動起來吧,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拓寬視野,中華這個大家庭,有五十六個孩子,這些孩子需要我們一個個地去了解、去認識他們!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14

“一步邁進歷史,一日遊遍中國”這句華麗的標語不僅點出了錦繡中華。民俗村的好玩吸引人,更增添它的了神祕。其實錦繡中華。民俗村是反映中國的歷史,文化,藝術的主題公園,深圳因爲有了它的點綴而顯得更有文化氣息。

今天,我來到了這個歷史聖地—錦繡中華。民俗村。進入錦繡中華·民俗村後,一條筆直的樓梯出現在我的眼前,樓梯上還有着兩條可愛的金黃色長龍,我順着樓梯走了下去,迎接我們的是一個開闊的廣場,我被各種形形色色造型奇特的房子驚呆了。

首先,我們看了大型原創實景歷史劇《金戈王朝》,雄渾的鐘聲帶我們回到四百多年前的萬曆年間,因倍受慘孽統治,遼東地區滿族英雄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兵建州,以區區四萬軍隊和無畏氣概迎戰數倍於他的朝廷四十七萬大軍,在一場實力懸殊的戰役裏,在兵臨城下的緊要關頭,在鐵背山前的薩爾滸河畔,打響了一場決定生死存亡的壯烈之爭。看了這部這麼震撼的大型原創實景歷史劇《金戈王朝》,不禁被那馬背上民族的豪邁與雄風感染了,好像自己也親身經歷過這一場驚心動魄,逼真壯闊的歷史戰爭!

然後,我們看到了西藏的布達拉宮,走進去,又依次看到了:廣西的象鼻山,北京的故宮,頤和園,雲南的石林,西安的秦兵馬俑,看得我眼花繚亂,每一個景色都栩栩如生,淋漓盡致。看了這麼多,我彷彿在全國各地都走了一遍。

看完了許多名勝古蹟後,弟弟突然說:“我剛剛看見有潑水玩,我也想去。”姨媽聽了,立馬帶我們來到了舉行傣族潑水節的地方,潑水節是傣族的節日,用來潑去各自的黴運,在這個地方,只要你不怕弄溼衣服,就可以和傣族人民一起感受傣族風情。弟弟迫不及待的想去玩,可我們又沒帶換洗的衣服,這可怎麼辦啊?弟弟好像看出了我心裏所想的,說“姐姐,那邊有賣雨衣和水盆的,只要六十元,雨衣45,水盆15。有了雨衣就不怕弄溼衣服了,有了水盆,就可以盡情地潑他們了。”一邊是昂貴的潑水必需品,一邊是弟弟苦苦哀求的眼神,我也不知如何是好,便把目光投向了姨媽,姨媽說:“沒關係,買吧!”於是他們在噴水處裝滿一盆水,就開始潑了。大家潑完了一盆又一盆。不一會兒,弟弟就變成了穿着雨衣的落湯雞,當然,誰也不例外。大家都玩得興高采烈的!

天漸漸地黑了,我們也該回家了,我感到這一天的旅程太棒了!錦繡中華·民俗村讓我見識許多東西,瞭解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走遍了中國的名山大村。朋友,如果你來到深圳,可千萬別錯過這麼好的地方!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15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們驚恐不已。後來,人們慢慢了解了“年”的活動規律,怕光,怕聲音的“年”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到了那一天的夜晚,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爲關口來熬,稱作熬“年關”,並且想出了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還用紅燈、煙花爆竹來嚇“年”,讓年不敢靠近他們。就這樣,人們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人們將“春節”——這種風俗流傳至今。

按照春節的習俗,小孩子給長輩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一年。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衆賞給;還可以像國外的聖誕節一樣,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記得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說:“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壓歲錢牽繫着一顆顆童心,令我們歡歡喜喜。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爲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人們說,有海水新春壁紙(20張)的地方就有中華兒女,而有中華兒女的地方,就有春節。放眼中華大地,舉目五洲四海,每逢春節,禮花綻放,龍舞翻飛,歡聲笑語盪漾,春節熱鬧了中國,春節也正走向世界。 春節不僅是中國人的春節,也是世界的春節。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16

我的家鄉在河南焦作,春節對於咱們現在的孩子來說,是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日子,是銘刻咱們年齡變化的日子,是寒假裏最輕鬆的日子。特別是咱們家鄉的春節

現在我的學習任務之重是可想而知的,整個寒假都處於緊張之中,但咱們還是愉快地度過了。是沒有了作業?還是時空錯亂?

不,當然是家鄉的春節!

在除夕那天,大家都會回到家裏,與家人們團聚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離別時的奇聞樂事,津津有味地品嚐美味佳餚,享受着團圓的樂趣。吃完年夜飯後,咱們還有擺竈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祭竈供竈糖的原因,是爲了粘住竈爺的嘴巴。傳說竈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之神,它有上通下達,聯絡天上人間感情,傳遞仙境與凡間,外面的煙花在夜空中繽紛綻放,聆聽四處每一聲喜慶的祝福,晚上八點鐘咱們一起坐在沙發上吃着麥芽糖,看春節聯歡晚會(當然也會有幾個小懶蟲抵擋不住睡意……),到了十二點左右,也就是午夜零點時刻,咱們又能聽到一陣一陣激烈的爆竹和鞭炮聲,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大年初一的早晨,家家都會早早的起牀,換上新衣,燃放鞭炮。吃一些餃子或湯圓(這是咱們的習俗)接着,就是小朋友”工作“的時候了,晚輩向長輩拜年,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全家人吃過年餃子,隨後開始到親友家拜年。舊時拜年一般多由家長帶領,先拜長輩近族、鄰友,以後再去遠處各家。各家爲接等賀年客人,家裏常備茶、瓜子、花生、糖果等。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咱們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購買湯圓或自己做湯圓吃。吃湯圓表示咱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但可忙了孩子,吃飽了晚飯迫不及待的跑到街上去,展示自己絢麗的煙花。大街小巷裏,煙花聲、鞭炮聲、歡呼聲響成一片,各式各樣的煙花,不僅讓咱們看得眼花繚亂,當美麗的煙花打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紅花,有的像五彩花,點點滴滴,匯成花的海洋,它們像對咱們微笑,招手,在向咱們致謝,謝咱們給予了他們生命讓他們在天空中伸展自己的腰身,多麼快樂,多麼活潑!奼紫嫣紅的禮炮,打響了天南地北,讓人們目睹自己的風采,家家戶戶都會購買湯圓或自己做湯圓吃。吃湯圓表示咱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咱們家鄉的春節,沒什麼儀式,更多的卻是歡歌笑語。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說不定你們家鄉的春節更是妙趣橫生!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17

我國曆史悠久,景色優美,物產豐富,自然也少了不民俗。現在我就說說幾個傳統節日吧。

元宵節,名字中有個“元宵”二字,其實在這一天早上要吃元宵,晚上要炸玉米,點燃火堆後,從上面跳過去,但跳火堆是鄉下的習俗,城市裏一般不會有。

清明節,也是一個節氣的名字。這一天,人們掃墓、踏青,一天都比較悲傷,正如《清明》中描述的情景。

端午節這一天的習谷很多,有鬥蛋、吃糉子、賽龍舟等。糉子是用蘆葦包着糯米和其它食品,三角形食物,外表爲黃綠或褐色,裏面的餡各種各樣,香而不膩。賽龍舟的來歷是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楚國有個愛國詩人屈原,當時楚國局勢非常緊張,屈原想出一條巧計,就去報告楚王。可是,楚王聽了小人的讒言,不但不聽屈原的勸告,反而十分排斥他。後來,楚國滅亡,楚王被秦王和死。他聽說事情後,抱着一塊石頭投汩羅江而死。人們爲了不讓魚蟲蝦蟹吃他的屍體,人們就往江中倒雄黃酒、扔糉子。這一天,人們還喝雄黃酒,還給兒童肚子上系五彩線。

好了,說到這也差不多了,下次再說吧。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18

我的家鄉在雪域高原新城——天祝藏族自治縣,那裏有聖潔的白犛牛,雄偉的馬牙雪山,還有熱情好客的藏家兒女。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藏曆新年。新年一大早,阿爺起來便擠好了新鮮的牛奶,阿奶開始熬製奶茶,炊煙裊裊,茶香撲鼻,不一會兒,一大鍋奶茶翻滾着香味,使我饞得直流口水。

阿爸拿來了上好的酥油,放在了龍碗裏,阿媽舀上熬好的奶茶,金黃的酥油化開了,盪漾在潔白的奶茶上,聞一聞,真香啊!這天,人們還要吃手抓羊肉。阿爺說,藏曆新年這天吃手抓羊肉象徵着幸福美滿,來年五畜興旺,莊稼豐收。當阿爸把一隻羊剁成大塊時,我已迫不及待地端起盆子把肉倒進了大鍋裏,圍在竈火旁等待吃超香的手抓肉。整個下午,村莊裏都飄着手抓羊肉的香味。晚上的節目更熱鬧。大人小孩都穿着節日的盛裝,來到村裏的大場上,圍着篝火跳鍋莊。

音樂響起來了,篝火燃起來了,鍋莊跳起來了,全村男女老少的臉都被篝火映紅了,歡樂盪漾在他們的臉上,歡呼聲、笑聲、孩子們的吶喊聲響徹了整個村莊,幸福洋溢在村莊的每一個角落……很美吧!希望你有機會也來我的家鄉和我一起過我們的傳統節日——藏曆新年。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19

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就是我們中國農曆的新年。這是我們中國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因爲在過農曆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我們也把這個節日叫做“春節”。事例述說

在不同的時代,吃喝玩樂這四個字的意義也就不大相同。

吃。記得我上一次就盼着過年,過年就有好吃的,可以使勁吃而不會找來長輩的責罵,現在的要求是如何吃得健康。

喝。要有一定的檔次,所以很多的家庭都選擇在酒店吃年夜飯。當然大部分還是在家吃個團團圓圓的年夜飯。

玩。過年的時候,和親朋好友們聚一起玩玩小麻將,鬥鬥小地主,這也是很多人的選擇,大年三十的晚上,剛過12點的時候“開門炮”也是必須放的,還有正月十五的鞭炮也是必須放的,意味着年過完了。

樂。在過年的時候,我們一家人吃過年夜飯之後,就守着電視機看“春晚”,當然,大年三十就是我和孩子們的天地樂園。比如:長輩們一般會跟小輩壓歲錢,或者,前幾天買來的鞭炮,就一起放掉。呼應結尾

以上所說的這些活動均是以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春接福。以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而且還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20

內蒙古的風景美食,足以讓人魂牽夢繞。

——題記

“甘甜的美酒,醇香的奶茶,讓我看不夠草原如畫……”在衆多草原歌曲中,手把肉,羊排,奶豆腐,奶茶,讓人垂涎欲滴。放假第一天,我便有幸來到“金陀尼”蒙古風味大營。這才讓我這個生活在內蒙古的人第一次感受到了家鄉的文化氣息。

“金陀尼”蒙古風味大營呈蒙古包狀,由白、藍兩色組成,既乾淨又漂亮。一進門,好客的蒙族姑娘正站在門口向你用蒙語問好。整齊的蒙古袍,高貴的蒙古傢俱,濃厚的蒙古氣息,讓人感覺彷彿已置身在“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上,別有一番風味。

進了吃飯的屋子,蒙式餐具映入眼簾,畫有祥雲的銀色底盤上整齊的擺放着白色盤子和瓷碗,筷架上搭着筷子,乾淨整潔,令人舒坦。

過了幾分鐘,羊湯上來了。一股濃濃的羊羶味撲鼻而來,我拿起勺子在裝有羊湯的大鍋裏翻着,羊肚、羊肝等羊雜混在羊湯裏。我吸了吸鼻子,嗯,真香啊!我禁不住大誇其詞起來:“還是內蒙古好,有吃的還有喝的,不比別的大城市差!”

細細品味時,服務員又端上來了奶皮子和奶豆腐。這次飄來的可不是羊肉味,而是奶香味。我夾起一塊奶豆腐,慢慢地品,慢慢地嚼,慢慢地嘗,閉上眼睛,彷彿坐在氈房裏,聽蒙古族人唱長調,看蒙族舞蹈,賞草原美景,品草原美食。

內蒙古,對於外人來說是一個神祕的地方,藍天,白雲,草地,雄鷹,但是,蒙着面紗的內蒙古正向你們款款走來……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21

茅山廟會,是傳統民俗與春天的一場約會:4月13——農曆三月十八日,具有兩千多年的文明史的茅山古鎮今天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節日,空氣中到處都瀰漫着節慶的氣息,威風鑼鼓,激揚茅山福地;龍騰獅舞,躍動古鎮春風。來自周邊城鎮的老百姓們彙集一堂爭相觀望茅山廟會的盛況,頗有“平民狂歡節”之感。

追溯茅山廟會,約始於清乾隆年間,已有二百餘年,今年是茅山有組織規劃的第二十二屆廟會,廟會雖然有些迷信色彩,但其目的是去集商賈,交流物資,供應春耕生產及人民生活所需用品,起到振興經濟,搞活市場的作用,另有文藝青年,發揮特長,化裝表演,比賽娛樂,豐富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

早晨八點,“哐哐哐”的鑼聲聲解開了廟會的帷幕,威風凜凜的舞龍隊率先登場,在空中飛舞翻騰的舞龍引得衆人高聲歡呼。這些舞龍隊由各個鄉鎮組成,一般一個鄉出兩條龍,多則四條,舞龍由專門的船運送,到達茅山後被安置在當地的廟中,待到廟會正點,以旌旗、鑼鼓、號角爲前導,將舞龍從廟中請出來。龍身大多用竹紮成圓龍狀,節節相連,外面覆罩畫有龍鱗的巨幅紅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約莫有十數來丈長。龍前由一人持竿領前,竿頂豎一巨球,作爲引導。舞動時,巨球前後左右四周搖擺,龍首作搶球狀,引起龍身遊走飛動 。

舞龍穿過東嶽廟,東嶽廟會源於東嶽大帝的原型——三茅真君的茅盈,他也是南方道教的創始人,每一條舞龍都在東嶽大帝像前三叩頭以示祈福,最終到達景德禪寺稍作歇息,等待下午一點的掃街。香客們跟隨龍隊進廟拜佛,寺廟裏摩肩接踵,人煙鼎沸,漫天的煙霧讓人恍如仙境。而由千年古剎之稱的景德禪寺更是香菸繚繞,梵鳴悠長,大雄寶殿也在今日舉行上樑儀式。寺內臥佛殿、藏經樓、方丈室上樑和山門殿已經重修完畢,對外開放,臥佛殿最爲熱鬧,造價大約一億的臥佛由緬甸進口的玉石雕琢而成,重約6噸,他靜靜地接受來往香客的膜拜,聆聽他們的心聲,潛心修行拜佛的老奶奶穿着藏青的法袍在臥佛殿外等待,滿眼的虔誠和期待,滿身的坦然和靈氣。

來自興化的淮劇團在景德禪寺裏搭臺表演,老百姓們爲了看得清楚,早早地就用條凳占上了地方,茅山號子那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節奏穿過天空,站在老遠就能聽見,柔軟纏綿的舞蹈,天真可愛的小朋友同臺演繹,給臺下的老百姓提供了一臺充滿歡聲笑語的視覺盛宴。

下午一點,舞龍匯合,組成一條百米龍隊,環繞茅山鎮遊行掃街。舞龍的用意,概括起來不外乎幾條:一爲祈雨祈福,二爲娛神娛己,三爲彰顯力量,四爲興旺人丁。龍隊前面有一人敲亂棒鑼,以示緊急,繼由馬皮清路。馬皮是當地人請來的巫師,在社祭前進行掃街,以驅除妖魔和邪氣,馬皮帶領龍隊穿過大街小巷的每一戶人家,衆人夾道歡迎,十多面顏色異同的彩旗,迎風招展,以助陣威,家家戶戶,秉燭焚香,燃放煙花鞭炮,以保來年平安吉祥。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22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節日習俗,在慢慢地盛開着,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們。當然,藏族這朵“鮮花”,已開地正大、正旺地,其中一朵花瓣,就是藏族的雪頓節。

雪頓節是每年藏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節日。在藏語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 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節”。雖然酸奶我們都吃過,但藏族人民卻還是把這個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頓節”是藏族人民最快樂的一個日子,在這天人們都在吃酸奶,還在一起比賽呢。瞧,這擺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頭,人們都爭先恐後地來到桌子前,每個人都有三十個碗,碗裏盛滿了酸奶,看誰在最短的時間裏喝完這麼多酸奶。來參賽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人們來參加比賽並不是爲了吃的,而是爲了使場景更熱鬧點,讓別人更開心一點。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23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爲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我國的春節一般是從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揭開序幕的,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竈儀式。舉行過祭竈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到除夕的這段時間,民間稱之爲“迎春日”。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爲“洗福祿”。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爲中心。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24

家鄉的風俗相信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我的家鄉,就有它自己獨特的風俗。就先說除夕夜吧!在這個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們可以打着燈籠,到處去玩。不僅是小孩出來玩,有的大人也會忍不住出來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場面,好不熱鬧!除夕過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這一天,連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於放假了。對了,這三天還不許動針線、剪刀呢!

聽那些年老的人說,這是爲了勞累了一年的婦女們放了三天假。可見這是多麼公平!大年初一這一天,大人們就領着小孩去長輩家拜年,拜完年,長輩們會發紅包的!這紅寶是給小孩子們的,小孩子們可以自己攢起來,自己支配,比如買點書了,買點文具了。對了,這一天,大家還得放鞭炮呢!有興趣的人們還可以在家裏打開VCD,插上話筒,盡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節之後,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們可以買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對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還得點蠟燭呢!家家都點,屋裏,院子裏,還有大門外面,都點上了蠟燭,從外面看,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十五過後,到了十六,就開學了,人們有各忙各的去了。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25

炮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題記

咱們家鄉的春節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死寒鴉。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家家戶戶的人都忙碌起來了。

臘月二十三這天,我開始幫我媽媽大掃除。咱們全家總動員,拿着雞毛撣子把舊年灰塵掃乾淨迎接新的一年。這就是辭舊迎新。把舊年所有的不好的東西都趕掉,迎接新的2015年。

臘月二十九開始,貼對聯,福字倒着貼傳說是來年會有福氣的,所謂福道就是這麼來的。咱們一家把美好寓意的對聯貼好。在大門上掛上紅紅的燈籠,看着特別喜氣洋洋。

臘月二十九晚上咱們一大家人都聚集在飯桌上。年夜飯是最具家庭親情,充滿溫馨祥和的家宴,咱們一家人都開開心心的歡聚在一起,“餃子來咯”媽媽端着熱氣騰騰的餃子,在飯桌上,爸爸開口說;“ 這餃子不但好吃,而且裏面1還有很多祝福。誰如果吃到祝福,誰在下一年就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然後咱們還是吃餃子了。於是,咱們都開始吃餃子,都希望能得到新年的祝福。‘呀!“我吃的餃子裏突然有個硬硬的東西,然後我咬開一看,原來是個硬幣!我欣喜若狂對着家人說;”看我吃到有硬幣的餃子了!“爸爸說;”看來你以後一定會開開心心,平安幸福。“

吃完年夜飯以後,除了很小的孩子是都要守歲的!1是爲了老人增壽 2是爲了辭舊迎新爲年輕人添福氣,這時一家人邊一邊看春晚,一邊其樂融融的談着一年的收穫!

十二點的鐘聲敲響,寂靜的夜中綻放出美麗的煙花,有的如隕石直降地上。有的如火箭,直衝雲霄,有的如花朵,定格在最美的樣子。是那樣美麗,每一個煙花在人們的笑語前划過去。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26

我的家鄉在黑龍江,過春節時那裏有許多的有趣風俗。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過年的傳說。所以春節又稱“過年”。在除夕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守歲以驅趕年獸,當然並沒有真正的年而這些習俗卻流傳了下來

在除夕夜,每家每戶都要吃年夜飯,全家不論男女老少,圍坐在一起,包餃子。談論着即將過去的一年和新一年的打算。當新年鐘聲響起的時候,大家一邊吃着熱氣騰騰的餃子,一邊看着春節聯歡晚會。吃過飯,屋外便會響起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孩子們拿着早已準備好的小禮花,衝出門,與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們一起放。絢爛的焰火映襯着他們的笑臉,是的除夕也變得更加熱鬧。

在春節期間,我們的家鄉都會舉辦大型的扭秧歌比賽,連隊的,場部的人,不論男女,都穿着統一的服裝。手裏拿着彩扇,步代整齊,伴着震天的鑼鼓聲,舞到廣場上。他們變換着各種方陣,一較高下。隊伍裏還能看到可愛的大頭娃娃,漂亮的新娘子和唐僧師徒四人。比賽的結果並不重要,這次比賽爲的是展現農場人民的風貌,使得節目的家鄉更加熱鬧。秧歌比賽結束後,廣場上會有煙火表演。看,那一朵朵在空中綻放的鮮花,紅的、黃的、綠的、紫的,彷彿讓人身臨一片花的海洋。焰火照映的每個人臉上都亮晶晶的,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啊!

我的家鄉還有許多特色有趣的習俗,這一切讓我更加了解家鄉,更加熱愛我的家鄉。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27

今天中午,和阿姨叔叔在一起吃飯的時候,阿姨說:“今天是重陽節,每家的飯店生意十分好,因爲大家都在給老人過節日。”

吃晚飯回到家,我趕快打開電腦查看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我仔仔細細的查閱每一篇資料才明白: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爲“重九”。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爸爸告訴我:我們國家從今年起把重陽節定爲老人節,要讓天下所有的子女尊敬老人,孝敬老人,贍養老人。我想起從我記事起,我的姥姥戴着老花鏡,一針一線的給我縫小被子、小棉襖和棉褲;我的爺爺總是把最好吃的東西端到我跟前,我的爸爸媽媽不論自己多辛苦,對我總是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他們對我的愛付出的太多了。

我心裏祝願天下所有的姥姥爺爺爸爸媽媽節日快樂!等我長大了,我要發明一種長命百歲的藥,讓您們長命百歲,永遠身體健康,我長大後用我自己掙的第一筆錢,給您們買最好吃的東西,讓您們穿最好看的衣服。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2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我就帶大家走進我苗族,瞭解我們苗族的民風民俗吧。

苗族大約有740多萬人口,分佈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地。苗族居住地帶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在山嶺之中,給人一種祥和的氣氛。

苗族人還認爲世上有鬼神,他們認爲鬼有兩個種類,一種爲善鬼,也就是神,會給人帶來幸福、好運。而另一種則是惡鬼,他們認爲,死去的人或動物的怨恨化做的惡鬼,會帶來黴氣、厄運、災禍。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認爲盤瓠(一種神犬)或楓樹楓木爲他們的始祖,把它們當作祖先來崇拜。很有意思吧!

苗族人認爲萬物有靈,崇拜自然。他們擁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種原始宗教形式,苗族傳統社會則迷信鬼神和巫術。苗族人對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認爲是靈性的體現,如果遇到,就會對其頂禮參拜。他們大多數人都信仰基督和天主教,極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他們的飲食也很有意思。一日三餐以大米爲主食,油炸食品則以油炸粑粑最爲常見,裏面包着鮮肉或酸菜,味道極爲鮮美。苗族人還愛吃酸、辣味的食物,他們的典型食物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介紹完飲食,就要介紹服飾了。在我們苗族,不管男女老少,都愛戴銀飾。銀飾的種類也很多:有銀花冠、銀牛角、銀花帶、小銀花墜……

這就是苗族,他們的民風民俗是獨具一格的。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29

苗族十分注重禮儀。客人來訪,必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苗族人習慣先請客人飲牛角酒。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裏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爲看不起主人。

苗族講究真情實意,非常熱情,最忌浮華與虛僞。主人路遇客人不搶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談中用敬語稱呼;迎客要穿節日服裝;對貴客要到寨外擺酒迎候;客人到家門,男主人要叫門,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開門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樓;宴會上以雞、鴨待客爲佳餚,尤以心、肝最貴重,要先給給客人或長者,客人則分給衆人享用,次序是先長後幼。客人不要稱主人“苗子”,他們喜自稱“蒙”。

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記不能去夾雞頭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夾雞肝、雞雜和雞腿,雞膽、雞雜要敬老年婦女,雞腿則是留給小孩的。當你離開苗族主人家時,一定要有禮貌地說聲“哇周”,意爲“謝謝”,感謝苗家對你的盛情款待。

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腳踩;不許在家或夜間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餈耙;嬉鬧時不許用帶捆苗家人;遇門上懸掛草帽、樹枝或婚喪祭日,不要進屋;路遇新婚夫婦,不要從中間穿過等。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30

壯族人民主要分佈在廣西、廣東、雲南等省區。壯族的建築、服飾、節日還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顯了壯族人民的勤勞善良。

其實,在生活中,壯族人民也在一邊唱山歌。在壯鄉,壯族人民無論在哪裏,都可以即興創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說,壯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經能夠達到一個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裏,可以聽見他們的歌聲,在兩個山頭間也可以聽到,甚至在他們自己家裏有時候也會聽到他們用山歌對話。壯鄉人民憑着心情也能唱出優美動聽的歌。那歌聲同時也表達了當時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聽到了,也會用山歌與他交談。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31

滿族婦女不纏腳,所有鞋子繡有漂亮的花飾,鞋底中央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着這樣的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搖曳的步態。

滿族的男子夏季頭戴涼帽,冬季戴皮製馬虎帽。他們的衣服喜歡用青 . 藍 . 棕等色的棉 . 絲 . 綢 . 緞等各種質地的衣料製作,褲腿扎青色腿帶,腳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製烏拉。頂上留辮子,剃去周圍的頭髮。

滿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的一個少數民族,是一朵豔麗的奇葩。它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們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認識。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32

傣族是一個盛產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飯,就連他們住的房子都是竹樓。之所以用竹子,是因爲竹子可以防酷熱和溼氣。

如果你是陽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來遊玩,那麼你要小心啦,因爲這是傣族在過新年——潑水節,所以稍不留神,就會成爲“落湯雞”!到了潑水節,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節日的盛裝,挑着清水,先來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它象徵着吉祥、幸福、健康。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33

塞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一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一樣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一樣民族、不一樣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一樣。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一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在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一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一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龍頭”被擡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爲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擡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34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節有非常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

端午節有非常多風俗,像吃糉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糉子,我可是非常喜歡。我見到的糉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糉,一種是竹筒糉。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裏又香又甜,好吃得非常!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後,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糉子,引開魚蝦。

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船、吃糉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35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故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36

中國的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端午節是中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中國人爲什麼要過端午節呢?這裏有着不少的傳說,最著名的的就是爲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兩千多年來,每一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爲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大人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爲中華民族的節日。

過端午節,中國各地有非常多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中國中部的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鍾馗與一個離奇傳聞有關,相傳中國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稱鍾馗,醒後令畫家吳道子描成畫像,相貌兇殘醜陋,以爲打鬼、驅邪、除祟之用。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爲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爲虎形或剪綵爲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據說中國古代百姓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爲龍舟競渡之起源,之後每一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37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糉子。糉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故鄉的糉子和外地不一樣,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故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故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糉子葉做,且兩個糉子對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故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糉子就是吃糉子,也沒說紀念什麼,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糉,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採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後就插在門框上,據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麼的疾病,就把那幹過後的艾葉採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着,讓艾煙來薰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乾,擰成“煙繩”,夏天用來薰蚊子,因爲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爲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紮上的時候,色彩非常鮮豔。時間一長,被水溼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後扔到水裏,據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裏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裏刨回來曬乾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裏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裏面是白色的,硬硬的,非常香。這時的小夥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故鄉的習慣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38

全國最爲相同的是吃糉子。關於端午節有許多說法,比如我的故鄉;在農曆五月初一這天要給家人帶兩色絲線,五月初五要換五色絲線。傳說;帶彩色絲線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體健康,驅走瘟災,萬事如意。

端午節這天,太陽還沒出來,一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迴來,用艾葉水洗臉,傳說這樣能驅蚊蟲。洗完臉後就開始吃糉子,糉子是用糯米,紅棗,紅豆包成的,特別好吃,吃上一個還想再吃一個。還有把蛋黃煮灰了的雞蛋。吃完飯太陽露出半個腦袋,一家人還要弄些柳條回來,再用彩色紙疊成葫蘆,插在大門上方。這樣就國泰民安了。傳說;這是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留下的風俗,雖然是個傳說但故鄉的人都非常相信。

媽媽說這些都是姥姥告訴她的。故鄉的端午節非常隆重。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39

我特別鍾愛於蒙古族,因爲我流淌的血就是蒙古族的血統。蒙古人的大汗成吉思汗英勇善戰,激勵着他們的後代。望着英勇的前輩,我真是敬佩不已。

說起內蒙古的美麗,沒有領略過它風光的人大概很難想象。且不說那雄偉的大青山,滔滔的黃河水,只看那無邊無際的草原就足夠讓你留連忘返了。如果你夏天來到草原,看到的將是一瀉千里的綠,平地是綠、溪水是綠的、線條柔美的小小丘也是綠的,到處都佈滿了綠色,直到和天際相聯。在寬闊的綠野上,點綴着數以千計的野花、奼紫嫣紅把草原打扮得更加迷人。而那星星點點散佈在草原上雪白的蒙古包與流動着的馬羣、羊羣、牛羣更加點綴着這幅美麗的畫。

有時候,服裝往往會體現出一個民族的信仰和特點。蒙古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蒙古袍。男袍一般都比較肥大,對於袍子的顏色,男子大多喜歡穿藍色、棕色。女子則喜歡穿紅、粉、綠、天藍色女袍比較緊,以顯示身材苗條和健美。蒙古人認爲,像乳汁一樣潔白的顏色,是最爲聖潔的,多穿於盛典、年節吉日時穿用;藍色則象徵着永恆、堅貞和忠誠是代表蒙古族的色彩;紅色是像火和太陽一樣能給人溫暖、光明和愉快,所以平時多穿這樣顏色的衣服。腰帶則更是蒙古族服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男子扎腰帶時,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騎乘方便,又顯得精悍瀟灑,腰帶上還要掛上“三不離身”的蒙古刀、火鐮和煙荷包。女子則相反,扎腰帶時要將袍子向下拉展,以顯示出嬌美的身材。總之蒙古族服飾總體上表現爲自然大方缺細琢精雕的沉穩風俗。

而蒙古族的白節就是一個十分隆重的節日。白節又稱新年。古代蒙古人以白色爲純潔、吉祥色,所以又稱春節爲白節,在白節對蒙古人互相饋贈白色之物、互相抱吻,互送祝福。白節在臘月三十日晚上,全家穿上節日盛裝,歡聚一堂、拜賀新年。通常全家老少燒香拜佛,然後晚輩向家長獻哈達、敬酒、禮拜。初一清晨家族開始拜年。白節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結束。

哦!多麼獨特的蒙古族,我愛你。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41

傣族最著名的恐怕是潑水節。每年四月的一天,傣族都要舉行潑水節。這一天早晨,人們要採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碧澄清水爲佛像洗塵。做完這些,羣衆性的潑水就開始了,只見一羣羣男女青年銅鉢臉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戲追逐,逢人便潑,從頭到腳,全身溼透。這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不管是潑者還是被潑者,都異常地高興,臉上掛着笑容。

傣族的女子對髮飾很有講究,大多梳高發髻,還愛在髮髻上插綴鮮花;男士們則愛穿對襟或大襟的無領短衫,肥筒長褲。

傣族的居住物——傣族竹樓也小有名氣。因爲傣族人居住區氣溫高而竹樓又有利於防酷熱和溼氣。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傣族還有一個風俗:一家蓋房,全村幫忙。新樓落城時,還要舉行“架竹樓”儀式。這時,全村人都像過節一般熱鬧。同時還要親請“贊哈”唱“賀新房”的曲子,據說這樣才能吉祥,平安,家道興旺。

傣族的民俗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了解,去探索。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42

三月三,煮雞蛋,這個習俗來自一個傳說。人們把這個地菜當成了靈丹,人們說,這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所以王母娘娘派觀音娘娘去放仙水到下界去,可是仙水沒有放到裏,而是落在了地菜的身上,後來人們把地菜收成靈丹。

這天一早正是三月三 ,所以我就在爺爺家裏吃蛋和地菜水,地菜水特別好吃。

爺爺還說吃了,這個地菜水就可以醫好很多種病,這是全國的特色,今天這個地菜是發去田邊找回來的,我的爺爺家裏有很多地菜。

爺爺說三月三的地菜是很好,因爲這個時候地菜有很大的營養的,這也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外公家裏去玩。

我和爸媽一起在街上買好了很多東西,後來就去了外公家裏,到外公家進而後,我也看見外公早上吃的地菜煮蛋,喚上外公又給我們做了,幾個地菜煮蛋,後來我又全都把地菜水給吃完了,後來外公給我們說了他很三月三的故事。

三月三的民族三月三,一個重大的壯族的傳統節日說到三月三,肯定要想到那些傳統美食了,下邊就一起去看看三月三必不可少的五色糯米飯吧……

五色糯米飯,顧名思義,就是把糯米先染成紅色,黃色,黑色,紫色這四種顏色,再把它們跟白糯米煮熟就好了,五色糯米飯象徵着五穀豐登的意義。

這一天一早,我起牀時就看見了媽媽在做五色糯米飯,於是充滿好奇心的我,便趴在桌上看着媽媽那嫺熟的手法:媽媽先把糯米洗淨,再用楓葉紅莓果黃豆汁染成了黑紅紫黃四種顏色。說來也怪紅莓果竟能染成紅紫兩種顏色,只是用了兩種形狀不同的紅莓果而已,看着媽媽忙的好快活,我心中不由得一動,也捲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我照着媽媽的樣子先把一些米洗好,然後開始染色……大約一個小時後,我來看你染好沒沒想到糯米都染出了顏色,而且顆顆米粒晶瑩剔透,我立馬拿糯米去煮了,過了半個小時,米飯煮好了,我立馬嚐了嚐紅糯米頓時心中有種莫名的喜悅,看着那一鍋米,我真開心……

壯族三月三,舌尖上的三月三。他的活動令我們開心,他的傳說令我們難忘,她的美食令我們激動,我愛三月三。

  民族風俗的作文 篇43

同學們,如今我們的國家地大物博,人口衆多,有五十六個民族呢!在這五十六個民族裏就屬壯族人民的風俗最有趣了。

壯族每年都有一個風俗叫做:“三月三歌節”在這個節日裏,人們在一起載歌載舞,家家戶戶還把雞蛋塗成紅顏色。吃飯的時候晚輩要等到長輩吃完後起身才能放坐下吃飯。三月三歌節,人們還要做出香甜可口的五彩糯米飯,你說,壯族人民的節日有趣嗎?所以,在一九八五年的時候廣西壯族自治區把“三月三歌節”改稱爲“三月三文化節”。

現如今,我們的祖國多麼強大!高樓一棟棟。爲我們國家出力的優秀人物和事蹟層出不窮。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那怕每天進步一點點,等我們長大了,一定會爲我們的祖國母親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