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全國各地高考作文權威解析

全國各地高考作文權威解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6.上海卷

全國各地高考作文權威解析

試題內容:

26.寫作(70分)

預測,是指預先推測。生活充滿變數,有的人樂於接受對生活的預測,有的人則不以爲然。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專家評析:

試題引導考生結合社會生活背景對長期而廣泛存在的預測行爲進行思考,較有認知意義和實踐意義。預測是人類應對未知的重要行爲,隨着科學水平的提高,預測的工具越來越強,運用的範圍也日益擴大,預測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近年來也備受矚目。因此,如何看待預測行爲,採取何種態度面對與自己有關的預測,成了每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不可迴避的問題。

題目提供了需要考生思考的行爲,也指出社會既有態度的分歧。考生要對題目提供的現象進行充分思考,首先要聯繫題目中“生活充滿變數”這一背景考察預測行爲出現的原因以及這一背景對預測效果的影響,然後需要聯繫自身個人發展、社會生活等方面思考個人對待預測所應採取的態度。題目內容有一定的歷史感,也關乎生活實際,而思考的方向則指向理性精神。

從呈現方式來看,作文題目語言通俗,表達清晰,且在下達寫作指令前對核心概念做了必要的界定和思考方向的引導。這樣的呈現方式有利於考生儘快適應題目內容,降低審題難度,避免淺思維習慣下應試作文的模式,從而更好落實作文所要求的測量目標。

從測量目標來看,考查非常明確,較大程度地避免了分析、概括、歸納等閱讀能力對考生作文能力測量的干擾。作文題目勾連預測行爲的久遠性和現代生活的新趨勢,一方面既可以讓考生調動積累,又可以讓考生從身邊提煉事例;另一方面,由於內容與考生生活具有一定關聯度,較容易激發考生的思維主動性,讓考生有話可說,使得測量更集中於考查考生的思維品質和表達水平。

從對考生思維品質的測量來看,作文題目爲考生的寫作內容提供了豐富的邏輯關係與層次。即使當考生在某一觀點上立足站定,對他所選定觀點的思考仍有縱向深入的可能空間,這使得本題目能很好完成對思維品質的考查。另外,本題貼近考情,與考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有較強的契合性。題目表述平白淺近,但其提示的思考內涵豐富:考生正處在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對考題的思考不僅能考查他們的作文水平,而且還有利於培養他們的理性精神,增加生活中的理性因素。

7.江蘇卷

試題內容:

20.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生活中離不開車。車,種類繁多,形態各異。車來車往,見證着時代的發展,承載了世間的真情;車來車往,折射出觀念的變遷,蘊含着人生的哲理。

專家評析:

本作文題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材料從日常生活切入,日常生活爲材料作文命題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材料共三句話。第一句話,“生活中離不開車”,是生活的常識,也是題目的引子,引導學生將目光投向生活,進而聚焦生活中的車。

第二句話,從“種類”和“形態”兩個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導,意在幫助學生展開聯想。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的車,如童車、碰碰車、自行車、三輪車、汽車、動車等,又如共享單車、網約車、無人駕駛汽車等,車的速度有快有慢,車的容量有大有小,車的使用方式有新有舊,或是尋常日用之所需,或是科技進步之成果,體現不同生活理念,蘊藏各自時代記憶。各種車都能寫,地區發展的差異,個體體驗的獨特,恰恰是寫作的寶貴資源。

第三句話,是材料的關鍵所在。“車來車往”既可以是現實中觀察到的車流來往,也可以虛化爲與車有關的記憶、思考和體悟。“車來車往”是本句中四個分句的共同主語,也是不同寫作角度的相同出發點。四個分句提示了不同的寫作角度:可由古及今,勾勒時代發展,如過去家庭以擁有自行車而自豪,到現在汽車走入千家萬戶;可以小觀大,捕捉人間真情,如父母用車接送孩子發生的親情故事;可觀往知來,討論變遷的生活理念,如從追求快捷到重視環保的轉變;也可由表及裏,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前兩個角度側重感性,後兩個角度側重理性。這幾個角度,既可以單寫,也可以交叉,還可以綜合,給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寫作才華的空間。

材料的三句話構成一個有機整體,表達凝練,意蘊豐厚。材料立足現實生活,立足學生實際,積極引導學生關注時代發展,採擷生活浪花,選取適當文體,抒寫真摯情懷。尚奇者可追熱點之新,敏察者可展刻畫之長,情篤者可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發獨到之論。人人眼中有車,故上手容易;個個感受不同,故精彩紛呈。本題既有力地彰顯了公平原則,又有效地保證了試題的區分度,對中學作文教學也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

8.浙江卷

試題內容:

24.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書”。

對此你有什麼思考?寫一篇文章,對作家的看法加以評說。

【注意】①題目自擬。②不得少於800字。③不得抄襲、套作。

專家評析:

本題命題材料源自作家盧新華《讀三本書,走歸零路》(初發《光明日報》2015。12。10,《新華文摘》20xx年第5期轉載)。作者認爲,人要讀好“三本大書”,觀點較爲全面,有利於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特別是作者不但強調讀“有字之書”“無字之書”,還強調讀“心靈之書”,提倡認識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利於學生精神層面的人格養成。

根據《20xx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試說明》能寫三類文體(應用類、論述類、文學類)要求,針對近年來缺乏客觀、冷靜、理性的思考,不具備論證思維的基本範式以及少整體結構感、空疏而有欠嚴謹的“僞抒情/文化散文”的泛濫,我省加強高考作文的命題導向,重視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特別是思辨能力的培養,所以此次命題仍着重論述類文章,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突出語言、思維與表達品質的提升;對於文體雖無顯性的規定,卻有隱性的指向,在題幹中有“對此你有什麼思考?寫一篇文章,對作家的看法加以評說”一段話,引導學生寫成“論述類”文體。這既能檢測考生對文體的審題能力,也體現我省高考作文命題思路的延續性,更符合我省高中老師和學生的心理預期。當然,爲體現高考的公平性原則,考生寫成其他文體,只要能表達自己看法,根據作文分項分等評分辦法,也可以得到相應的分數。

該作文題貼近時代,立足學生生活,審題難度不大。考生一般可以從“書本知識”(讀萬卷書),“生活,或自然與社會”(行萬里路),“自己的心靈”(三省吾身)三方面展開。當然,也可以從“什麼是三本大書?”“爲什麼要讀三本大書?”“怎麼讀好三本大書?”三個角度展開。如果思考再深點,還可以提出一些新觀點展開論述,如“不同的人會讀不同的大書”“人在不同階段會側重讀不同的大書” 等等。總之,具有可寫性,讓學生有寫作的慾望,能展開論述。

9.山東卷

試題內容: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書店開啓24小時經營模式。兩年來,每到深夜,當大部分顧客離去,有一些人卻走進書店。他們中有喜歡夜讀的市民,有自習的大學生,有外來務工人員,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書店從來不驅趕任何人,工作人員說:“有些人經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們只要來看書,哪怕只看一頁、只看一行,都是我們的讀者;甚至有的人只是進來休息,我們也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

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徵鮮明。

專家評析:

一、材料來源於20xx年12月23日《光明日報》

對於安徽合肥一家新華書店24小時營業模式的評論短文,經過修改,把時評型材料處理爲沒有明顯主觀評判的客觀事實材料,把情感價值隱含在對事實現象的客觀描述中。要求考生在材料給定的'內容及含意的範圍內,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自主選好角度,選擇立意,選擇文體。

二、材料內容貼近考生實際,貼合時代脈搏。

其一,考生對材料中的“書店”“書”“顧客”“讀者”等相關概念非常熟悉,這些關鍵詞可以引導考生產生關於書店的功能、文化屬性以及人們閱讀意義等方面的感悟和聯想。

其二,材料中關於各類“顧客”的內容,尤其是“夜讀人”元素的加入,表現了人們對於知識、文化、文明的渴望,展示了書店不僅是人們汲取精神營養的場所,更是人們期盼的精神寄託所、心靈棲息地,由此可以引導考生思考閱讀對於國家和社會的重要意義,思考書店的社會價值和象徵意義,思考書店在當今社會中的文化傳播、文化建設的責任擔當問題。

其三,材料中工作人員“不驅趕任何人”的表述,表現了書店的人文態度和經營理念,由此可以引發對書店經營目的與人文關懷之間的關係問題、社會發展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問題的思考。

其四,材料中“經營模式”和“工作意義”這兩個關鍵詞,可以引導考生關注社會發展的問題,探討創新、發展理念,思考書店等企業在新形勢下的發展出路問題,思考關於經濟發展與精神文化同步提升和共贏同享的關係問題。

三、材料立意多元,適合個性表達,能給考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寫作空間。

其一,從書店角度立意。就其功能來講,書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時代精神的場所,能夠給人們的文化成長提供精神食糧,給社會的進步提供文化滋養;就其經營理念而言,其人文發展理念、創新理念、共享理念、公平理念,都符合時代精神;就書店的象徵意義而言,它具有了精神寄託、心靈成長、文化滋養的文化空間的意義。

其二,從顧客、讀者角度立意,可以聯繫給定材料,書寫個人對精神食糧的需求與享受,或書店這樣的文化環境對於自己成長的滋養價值意義,也可以緊扣書店文化環境談人際關係問題等。

根據自己的感悟與聯想,考生可以敘寫書店這類文化空間助使心靈成長或提供精神棲息港灣的感人故事,也可以闡發由這一現實事件引發的理性思辨或問題探究。不管是文學類的小說、散文、戲劇、小品,還是實用類的議論文,都能對考生的感悟能力、聯想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查,並且能較好地考查考生的發現能力、寫作能力,考查考生的情感價值判斷和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