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追思清明作文示例

追思清明作文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又是一年清明時。杜牧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人們在這個時節祭奠先烈、先賢、先人,舉行莊重的祭掃儀式,用肅穆的神情和虔誠的禱告來追念逝者。下面是關於追思清明作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追思清明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人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在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來的時候。可是親愛的奶奶,你長眠在冰冷的棺材很久了。孫女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跟您相見。這怎麼不讓孫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我最親愛的奶奶已經離我而去。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奶奶的清明節連天都灰濛濛的。

我們家鄉關於清明節的習俗可多了。家家戶戶都吃冷食,禁火。上墳時,祭拜者需穿白衣白鞋,提冥紙。菸酒祭品。我穿着一身白衣服,跪在爺爺的墳前哭泣着。冥紙不斷地燃燒着,紙灰化作蝴蝶漫天飛舞,那熊熊大火卻無法使我冰冷的臉頰暖和起來。絲絲雨點順着我的面頰滑下,像是奶奶在撫摸安慰我似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愛孫女的奶奶怎麼就再也回不來了。

透過蒙蒙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麼嫩綠,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的開放着。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景物依舊,奶奶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湛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着風箏的線,歡快的奔跑着。那個緊隨其後的慈祥的老人不正是奶奶嗎?她的臉色爲何這樣蒼白,爲什麼不停不休息,我明白奶奶是捨不得的。

畫面模糊又清晰了,小女孩乖乖的跟在奶奶後面。在老人的嘮叨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節,旁邊的大樹看出奶奶眼中的憂傷,奶奶最後的力量延長着小女孩的快樂,直到無奈的離開人世。

當我轉眼看到墳墓時,奶奶的面孔又浮現在眼前,淚水也忍不住了,噴涌而出。在思戀的寒風中,我獻上那束白花寄託我的哀思。那立在寒風中的蠟燭不停地燃燒着、燒着,就讓這思戀傳到九泉之下吧,安慰奶奶的靈魂。

夜深了,我站在陽臺上,仰望天空中高掛的繁星,我彷彿看到了在那顆最閃亮的星星中奶奶的微笑。奶奶,你知道我們來看你了嗎?

又到清明節了,濛濛細雨從天上灑落下來,天空陰沉沉的,像我悲傷的心情,花兒們也有氣無力地耷拉着腦袋。我和爸爸媽媽去公墓掃墓。

車停了,到公墓了,一排排林立的墓碑是陰陽相隔的界線。我推開車門,一手拉着爸爸,一手捧着鮮花,向太爺爺的墓走去。到了太爺爺的墓前,只見太爺爺的照片格外清晰,臉上還掛着永恆的微笑,似乎我喊他一聲,他就會回答我,並會爲我拂去髮梢上的雨水。

爸爸燃起了一炷香,我供上一些水果,把鮮花擺放在墓碑前。太爺爺啊!我們來看您了,你知道嗎?

爸爸不禁回憶起太爺爺的生前往事。聽爸爸說,他小時候很調皮,被爺爺追着打,太爺爺見了,總是兩手護着爸爸,說:“這次就饒了他吧!”又轉過身來摸着爸爸的頭,親切地說:“孩子,以後別調皮了哦!”看見爸爸點了點頭,太爺爺也就笑了,拍拍爸爸的肩膀:“走,爺爺給你做好吃的'。”可爸爸想要孝敬您時,您卻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唉,如今的幾張紙,幾盆花怎能表達我們對您的無比思念和生生緬懷?太爺爺呀,此時此刻,我有好多話想對您說。

小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着,那是我和爸爸傷心的淚啊!

又是一年清明到,人們紛紛祭祖,祭奠自己的親人,除了燒紙錢外,還有鮮花祭掃、網上祭掃,無論形式如何變換,但主旨是一樣的:寄託哀思。

家祭,讓我們內心深處勾起對親人的深深思念,想起他們在世時的一舉一動,常常令我們潸然淚下。珍惜當下,珍惜眼前人,“子欲養而親不在”是多麼地令人遺憾。

除了家祭,每到清明,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到烈士紀念堂或者烈士陵園爲先烈掃墓,“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

我們永遠不能忘記先烈們爲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事蹟,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飲水思源,英雄永遠值得我們懷念。

我們要學習英雄們不畏艱險,爲了勝利的目標不惜一切的精神。有時在生活和學習上遇到點挫折,我們就自暴自棄,對學習知識漠不關心,倒是對手機愛不釋手,對電視情有獨鍾,這樣的虛度時光,這樣的耗費青春,現在想想,真讓人汗顏。對我們而言,不是知識學得太多,足以立足社會,而是知之甚少,需要學得東西太多。

我們要學習英雄們的家國情懷,學習他們爲了國家和民族大義,顧全大局,不計較個人得失,舍小家,爲大家的奉獻精神。有國纔有家,我們應樹立大局意識,以奉獻爲榮,以索取爲恥。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助人爲樂,做一個“贈人玫瑰,手留餘香”的人。

撫今憶昔,我們心潮澎湃,我們意氣風發,我們都應從先烈身上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將先烈的敢於奉獻、勇於擔當的精神繼承下去,不斷髮揚光大。做一個時代的奉獻者、擔當者,以無愧於時代的人生答卷告慰親人、告慰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