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我愛傳統文化的徵文

我愛傳統文化的徵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我們身邊有許多優秀傳統文化,比如:貼對聯、放鞭炮、去拜年、吃餃子、剪窗花……小編整理了我愛傳統文化的徵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我愛傳統文化的徵文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我們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今天,就讓我給你介紹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吧!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重五、端陽、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這天,家家戶戶吃糉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人們在這天還要懸菖蒲、灑雄黃水、掛艾枝、喝雄黃酒,殺菌防病。傳說端午節源於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反對,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悲憤,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後,投汨羅江身亡。他死後,有人打撈他的身體,有人投飯糰,後來怕飯糰被蛟龍吞食,就用欄葉抱起飯糰,投下汨羅江,這就成爲今天的糉子。

我家也有過端午節的習俗呢!因爲要吃糉子,所以媽媽要包糉子。首先把糯米用欗葉包成一個三角形,角要尖,然後放入3-4顆大紅棗,用欗葉裹緊,繫上五彩繩,一個糉子就做好了。媽媽一個個地做着,汗水無聲的落着,終於,把糉子都做好了。接着就開始煮糉子,一般要煮一、兩個小時纔會又香又糯。糉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陣陣糉香向我襲來,我嚐了一口,啊多麼美味的糉子啊!這是媽媽用辛勞的汗水爲我製作的美食,我永遠都不能忘懷。這就是我家的端午節!

祖國的傳統文化像一座寶庫,我像只小蜜蜂在這寶庫裏盡情採集。

  我愛傳統文化的`徵文

耍龍燈也叫“舞龍”、“龍燈舞”,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民間娛樂生活活動之一。從春節到元宵燈節,我國城鄉廣大城區都有舞龍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耍龍燈已經成爲一種活潑、表演優美、帶有浪漫色彩的民間舞蹈。

舞龍起源於人們對龍的迷信,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古代人們用耍龍燈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舞龍的主要部位是龍頭、龍身兩個部位。龍的節數以單數爲吉利,多見爲九節龍、十一陽龍、十三世龍、多者可達二九銀龍。十五節以上的龍比較笨重,不以舞動,主要是用來欣賞

,這種舞龍特別講究裝潢,具有很高的工藝價值。還有一種“火龍”。危險性很高,用竹子先撐住內部,披上紅紅火火的龍衣,在竹子裏面的縫上頂住蠟燭跳來跳去,欣賞性很高,夜間表演十分壯觀。

舞龍的耍法有多種,九節以內的側重於花樣技巧,較常見的有:江龍漫遊、龍頭飛舞、頭尾交跳、龍身擺尾等。十一節,十三節的龍,側重於動作表演,有各種的樣的金龍玩珠、火龍刀蠟、一應俱全、應有盡有的花樣讓我們眼花繚亂,非常好看。

舞龍的習俗在海內外華人受到了發揚和光大。每逢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他們就一向會舞起龍、耍起獅,呈現出一片濃濃的東方氣概。

近日,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出臺,最引人注目的是2016年高考語文由150分增到180分,英語則由150分減爲100分。語文成績佔高考總成績的比重增加,意味着國學教育將備受重視。這不僅僅是高考各科成績的變動,更是對本民族文化重視的體現,是中國人走向自信的體現。

如今,不重視民族文化的事件屢屢曝光。小到遊客們在文化古蹟上隨便刻字,大到省市打着修繕壁畫的旗號肆意塗改原作。這是由於國人對本民族文化知之甚少,並且將外來文化神聖化,由此可見,現今社會需要提高國人對本民族文化的重視程度。而提高語文成績比例正好可以引領學生學習本民族文化,提高本民族文化的重視程度。

提高國人對民族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單單是爲了保護遺蹟,更可以提高國人自身的道德、人文、文學修養,從而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中華五千年文化博大精神,《論語》《孟子》《詩經》各個都是經典,通讀中華文化經典有利於自身文學修養的提升,從而提高自身實力。魯迅從小通讀文化經典,將經典內化於心提升自身文學修養。用文學鑄成的脣槍舌劍成就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魯迅,而這樣的魯迅也讓國人的文字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讓國人在國際社會中更加自信。毛澤東青年時終日浸泡在書籍的海洋之中汲取中華文化的精髓、華夏民族的智慧,豐富了自身的文學知識、提高了自身文學素養,成就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一代偉人毛澤東,而這樣的毛澤東也讓世界認識了中國,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使國人在國際社會中享有立足之地。由此觀之,爲了提高國人自身的道德、人文、文學修養,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需增強國人對民族文化的重視,高考改革便顯得尤爲重要。

提高國人對民族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僅能使國人更加自信,更能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讓國家更加自信。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文化軟實力已經佔據了各國競爭中相當重要的位置。現今各大強國之間拼的不僅僅是軍事的強大,還有經濟,更重要的是文化。爲了是中國在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需防止文化入侵。爲此中國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軟實力,增強國人自身文化修養,增強國人對本民族文化的重視。這樣才能更好地讓中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保持自信,立於不敗之地。由此觀之,爲此需要增強國人對民族文化的重視,從娃娃抓起便是最好的辦法。高考是指揮棒,它指引着國人學習民族文化、瞭解民族文化,國人便會從小將文化內化於心、不斷髮酵,將民族精神領悟至心,從而達到提高民族文化的重視程度的目的。

高考改革意味着教育偏重的方向。提高語文成績所佔比例意味着教育將偏重文化教育。而文化教育應從小抓起,從小灌輸。這次改革是高考成績的變動,是文化教育重視的體現,是對本民族文化重視的體現,更是國人走向自信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