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50字 初一作文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50字 初一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50字 初一作文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1

我對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印象非常深刻,這本書中塑造了好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忠勇雙全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其中我最敬佩與崇拜的那就要數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先生。早年隱居隆中,後劉備三顧茅蘆,請出諸葛亮作軍師。

諸葛亮有很強的外交能力,尤其是他在赤壁之戰中的遊說,使得孫劉結成同盟。諸葛亮在孫權面前談論戰事時的精細,與當時東吳大都督周瑜、參軍校尉魯肅等人不謀而合;再有是軍事才能,想必《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大家都不會陌生:周瑜借曹操之手殺了曹軍水軍將領蔡瑁、張允,心中很是得意,但他又擔心這件事情騙的了別人,騙不了諸葛亮,於是派魯肅前去試探。誰知諸葛亮不僅知道蔣幹中計、曹操上當的事,還對魯肅的來意也一清二楚。魯肅回去如實向周瑜彙報。周瑜大吃一驚,心想諸葛亮真實料事如神。諸葛亮在軍事上是長於治軍而短於計謀。

第二天,周瑜召集衆將領商議軍情,請諸葛亮也來參加。周瑜在會議上請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十萬之箭,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就夠了。周瑜心中暗暗高興,心想諸葛亮這下死定了。

諸葛亮對魯肅說:“周瑜讓我三天之內造十萬之箭,分明是想讓我死啊,只有你才能救我一命!”諸葛亮讓魯肅幫他準備二十條船,每隻船配三十個士兵,船上用青布帷幔掩蓋嚴密,船兩邊各扎五六百個稻草人。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去取箭,魯肅很疑惑。諸葛亮傳令讓軍士把船全力向北岸進發。這時,江上大霧瀰漫,彷彿籠罩着一層輕紗。船隊悄悄駛進曹軍水寨。諸葛亮吩咐把船一字排開,就在船上擂鼓吶喊。魯肅嚇得臉都綠了,忙說:“快停!快停!曹軍要是一出來,我們都沒命了!”

諸葛亮笑着說:“放心!曹操雖有謀略,但疑心太重。他看見大霧,很是擔心會有伏兵,絕不會輕易出擊。”

在說曹軍突然聽到擂鼓和吶喊聲,嚇得亂作一團。曹操到江邊一看,只見大霧瀰漫,什麼也看不見,江中長長地一隻船隊,似有千軍萬馬。曹操說:“不許出擊,只用亂箭射擊。”於是曹軍一萬多將士拼命朝江中放箭,江面上萬箭齊發,好像一場大雨從天而降。曹軍越射越起勁,不一會,船上的稻草人身上插滿了密密麻麻得箭。

天空漸漸發亮,濃霧散去,諸葛亮下令開船返回。又讓船上士兵齊聲吶喊:“謝謝丞相送箭!”曹操這才明白上了當,氣得要死。

怎麼樣?你們也都十分佩服諸葛亮吧。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2

竇漪房,又稱竇太后(公元前205-前135),清河郡(今河北清河縣)人,漢文帝之後,西漢景帝之母,漢武帝之祖母。

竇氏出身貧寒,她的父親爲了逃避秦亂,隱居於觀津釣魚,卻不幸墮河而死,遺下三個孤兒,漢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宮女,竇氏年幼應召入宮。公元前195年,高祖劉邦駕崩,呂雉作爲皇太后操縱國政。當時,呂后挑選一些宮女出宮賞賜給諸侯王,每個王五名,竇氏也在選中之列。

公元前195年的時候,漢高祖劉邦駕崩。此後,太后呂雉開始操縱國政。一年,權傾朝野的呂后不知道出於何種考慮,竟然想到要去討好各諸侯王。她從衆宮女中挑選出一批送給各王,每王各五個。竇姓宮女恰好被選上了。從入宮到高祖駕崩,年輕貌美的竇宮女從未被臨幸。她早就泄氣了,思量着留在這深宮還不如到近自己家的諸侯王那去。於是她就去找負責這件事的遣官,把自己積累的財物盡數送出去,請求他通融通融,把她派到離家近的趙國去。遣官答應了她的請求,可是這個遣官的人品卻不怎麼樣,受人財物卻沒幫人辦成事情。由於太忙,遣官忘了這個小宮女微不足道的請求,把她分到代國了。於是,竇小宮女只有含淚去了代國。

代國王劉恆挺喜歡她的,她先後生下了長公主劉嫖,劉啓和劉武。在竇宮女進代王府之前,代國王劉恆已經有王后,並且王后還爲他生有幾個兒女。有時候人的命途走順了時,所有擋在前面的東西幾乎都自動靠邊站。代王后偏命不長,生了一場病然後一命嗚呼。之後竇小宮女被劉恆扶正了,立爲王妃。更不可思議的是,劉恆做皇帝之前,前往後所生的幾個兒女都追隨其母去了。

呂后專政4年之後,外姓叛亂,朝臣們一舉消滅了呂家勢力。

朝臣們經過各種權衡,決定迎請代王劉恆入宮登基。他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文景之治”的其中一位,孝文帝。劉恆即位後次年,朝臣請求冊立太子。正月時,劉恆的長子劉啓被立爲太子。而此時的竇王后已貴爲皇妃了,真實版的麻雀變鳳凰。又因爲劉啓被立爲太子的緣故,母憑子貴,在其長子劉啓成爲太子的同年三月份,孝文帝封立竇姓皇妃爲皇后。後來劉恆駕崩,她便是尊貴的竇太后。因爲漢朝是以孝治天下着稱的,她兒子景帝對她極盡孝心。再後來孫子劉徹即位時,她已是權撼朝野的太皇太后了。

聰明的她,處理後宮,她一直拿捏得很好,要不然不會登上權力的巔峯,就算曾經逼迫薄太后蓋印,也是爲國家,爲劉恆,爲周亞夫,她無錯,薄太后也知道,只是,她到死也說了,她是嫉妒竇漪房又得地位有得愛情。

她也很幸福,劉恆對她許下了永遠不相問的諾言,劉盈爲她放棄了自由,那一句爲你保駕護航把我感動的淚奔~~·

她芳留觀津名留汗青,幫助劉恆成就了文景之治,爲大汗寫下了上承漢高祖偉業下啓武帝雄風的漪房時代,卻只留文景在人間。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3

採菊南山之樂

淨土何在,污濁喧囂人世間。

隨遇而安,家旁五柳。陶淵明不受塵俗煩擾,住在車馬來往的喧鬧之地卻因心靈的與世無爭坦然淡定。遠離了齷齪的官場,過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生活自然處處皆趣。悠哉悠哉籬下采菊,飛鳥相伴歸往山林,萬物自由自在,南山之景實謂佳好。陶潛心中自是愉悅,於是脫口而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你那超凡脫俗的牧歌生活,令我怦然心動。在衆人爭先恐後追逐名利的年代裏,你不像他人詞藻堆砌造作。你的詩詞更多的是自然的本真,不粉飾,不浮誇,清新樸素卻寄情深長。我曾想,如若有機會像你那般生活——看自己喜歡的書,吃自己種植的蔬菜,賞自己獨愛的菊,與知己盡興言歡,豈不快哉。感謝你,陶淵明,你的純樸簡單讓我安寧,像在炎熱難耐的夏季裏感受到的絲絲清涼之意。

水調歌頭之愁

月明如水,皓月當空銀光瀉。

團圓節裏無團圓,一人一月一壺酒。蘇軾醉意微薰,把酒問天,瀟灑之中又帶鬱憤。遙望月宮他心生羨意,想那無暇的明月寒宮會比這混世好上百般,可月常圓缺,又恰如人間,時也缺憾。無眠的孤清更加釀深了思念之情,千里外的弟兄是否安好,只聞他念“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以解心中之愁。

蘇軾,你的詞曾被人稱須關西大漢,鐵板銅琶,唱大江東去。不想向來豪情萬丈睥睨天下的你,也總有寂寞一刻。正因落拓與憂愁的共存,演繹了一個精彩真實的你。我曾想,生活亦是如此,時而一馬平川直指東去,時而蛇形北斗朝向難分。感謝你,蘇軾,你的灑脫與哀愁領我走向了更加遼遠開闊的一方天地。

過零丁洋之嘆

驟雨打萍,疾風捲絮山河碎。

學而入仕歷經苦幸,一心報國壯志不屈。爲扶正國家傾倒之勢,文天祥在荒涼冷落的戰火中煎熬四年,怎奈卻未能扭轉乾坤,僅而淪爲階下囚。國家的仇恨與個人的屈辱讓他受盡折磨,但歷史卻記下了他那刻骨銘心的一聲千古嘆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你是正義凜然的鬥士。你勇敢地接過那些苟且偷生的人不敢擔起的責任,奮勇迎戰,誓死保衛自己的家園不受侵略與踐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僅是這一點就強過其他千萬只爲安身立命的奉迎小人。我曾想,你最終的無奈抱憾怎樣一種鬱結?怎樣一種不甘?感謝你,文天祥,你用自己的一腔熱血教會我懂得什麼是國,什麼是家。

品味陶淵明,樂在素人心;閱讀蘇東坡,愁于思家親;感受文天祥,嘆因爲國屈。當你們輕輕走過我的身邊,答案昭然若揭。

中華三千,古人,不遠。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4

大家看過《三國》嗎?你喜歡哪個人物啊?我最喜歡的是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他們可謂是肝膽相照,忠義兩全。

劉備,深得民心,百姓對他讚賞有加,《三國志》裏說過:“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爲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可見劉備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袁紹對他也是讚賞有加:“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可見他不僅“仁”,而且“義”。

他爲“仁”而幫助百姓,劫富濟貧,望百姓安康。他爲“義”而東征西戰,願幫舊主奪回皇權,終止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惡行。

呂蒙評價過一個人:“今東西雖爲一家,而此人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大家知道這說的是誰嗎?沒錯,是關羽。他被曹操所看好,曹操倍贊關羽的勇武,對他重加賞賜,封他爲漢壽亭侯。關羽斬殺顏良後,曹操知其必去,遂重加賞賜。關羽把曹操屢次給他的賞賜都封存妥當,給曹操寫了封告辭信,保護着劉備的家小,離開曹營,到袁紹軍中尋找劉備。曹操將士聞後,要去追趕,曹操勸阻說:“彼各爲其主,勿追也”。

關羽曾被亂箭射中,箭穿透其右臂。後傷口雖然癒合,但一到陰雨天氣,骨頭就常常疼痛。華佗說:“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關羽便伸臂讓醫生切開傷口。當時關羽正在宴請諸將,“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飲酒,言笑自若”。但這樣一個忠義兩全的人還是被叛徒所害,最終被呂蒙斬殺。

大家一提起張飛,就會聯想到“有勇無謀”,其實不然,他也有智慧的一面,他的智慧也救了劉備很多次,劉備視他爲“賢弟”。當劉備從襄率10萬百姓南逃時,曹操的騎兵也日夜追趕,在長阪遭遇時,劉備帶百姓逃去,張飛帶20名騎兵斷後,張飛名人在林中揚起塵土,曹軍無人敢上前去,使劉備成功逃離。

劉關張的另一件事蹟也早已傳爲佳話,話說18路諸侯討伐董卓,一路沒有什麼困難,可眼看就要到虎牢關下了,卻被一名叫呂布的人擋住了去路,衆人十分憤怒,便派兵討伐呂布,但誰知呂布以一當百,是衆人無法前進。

眼看衆人即將放棄,劉備三人便請求出戰,在城門口遇到了呂布,大戰幾回合之後,呂布已力不從心,關羽和張飛幾次都想將呂布殺死,但都被劉備擋下了,這件事很能體現出劉備的仁義。

“劉關張”的故事很多很多,但使我感觸最深的是他們以“仁”爲本,以“義”爲根的精神,這種精神使我的敬意油然而生。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5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陽原山野不隨流年更迭,西北風悲壯矣,聞訴稼軒河山之志。

“挑釁而起,以紓君父所共戴天之憤。”他生長於金疆,卻深知遍體大宋熱血。自幼無數次地目睹金朝對漢人殘酷的欺壓,這些畫面早已刺痛他的雙眼,他的拳在默默地握緊、握緊……雪洗國恥、還民山河,凜然是他生命至高的追求,他絕不卸載的抱負!

“燕兵夜娖銀胡錄,漢箭朝飛金僕姑。”時年二十餘二,他率家鄉二千父老兄弟毅然起兵抗金,二十載的金戈鐵馬,他氣吞萬里如虎。他的軍政雄才、報國壯志,流灑在塞下明晃的利刃尖槍,傾瀉在《九議》、《美芹十論》的字裏行間。無奈朝廷昏庸無道,投降派操掌大權,他屢遭掣肘被迫中止滅金大業。但他心中的烈火又何曾熄滅了?重重複復的閒職流轉,即使革職賦閒長達二十年之久,即使被放逐到南方作個手無實權的小官,他也依舊兢兢業業,整軍練兵無疑是他生命的全部!

“秋江上,看驚鴻雁避,駭浪船回。”既光復大宋無施展,則一腔豪情注詩詞。賦閒年間,他遊靈山賞帶湖,鵝湖山上抒逸興,博山小徑覽幽境,揮毫墨成千古芳。他的文風清爽灑脫,質樸而大氣的文字彙聚成他心中波瀾壯闊的大江,澎湃不息地流淌、流淌!若他從來如此詩詞一生,又何嘗不是一個完美的結局?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賦閒的他道是遊山玩水,盡享怡然之樂,心中抱負又何曾擱置在旁了?他的一生矛盾錯綜,時而心潮澎湃,爲理想橫溢激情;時而捶胸頓足,爲現實就此頹然;時而又強自寬慰,重新描摹褪色的追求…..

句號畫在開禧三年,他裹挾着未酬的大志,溘然睡去了。

他是宋金戰場上的辛棄疾將軍,也是帶湖莊園裏的稼軒居士。

我喜歡他的才能,他熟稔軍事、勇冠三軍,是沙場真英雄;我喜歡他的天賦,他予筆下文字大志之勢、豪情之魄、至真之情,他是文學天生才;我喜歡他的愛國,他從未訴說過他多愛大宋,卻用一生去力書這“愛國”二字,他是真正的大宋子民;我喜歡他的執着,世道的黑暗阻止不了他一輩子行走在光明的崎路上,他的一生是真真正正的有意義!……

辛棄疾,他在華夏文明的扉頁閃耀永恆的光輝,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訴世人,一個人生命的價值是什麼,一箇中國人生命的價值是什麼!

合了《稼軒長短句》,我坐望祖國大好河山,耳畔分明傳來一男子雄渾的聲音,他念着我最喜歡的詩詞,道:“大聲鏜鞳,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所未見…..”

驀然回首,恍惚中我見稼軒他就在我身後,會心地微笑。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6

易安,一代才女。遊弋沉醉於她的詩詞中,你找不出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縱酒狂歌,找不出蘇軾“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樂觀豁達,更找不出孟浩然“氣蒸雲夢澤”的雄渾氣勢。但,易安卻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才情 ? 清新淡雅之蘭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泛舟藕花深處,遊戲蓮葉之間,易安心中蕩起的快樂、閒適流露無疑。那時,她的天空,多麼風輕雲淡、寧靜和諧。可是,命運弄人,金軍入侵的戰火讓她的天空支離破碎,讓她流離失所與丈夫離散。從此,她不再是那個快樂天真的少女了。飽嘗相思之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似這般悽婉哀怨的詞句淡淡滑過嘴脣,化作晶瑩剔透的淚珠,於眼角滑落。多少個不眠之夜,她徘徊於清冷的月光下,覽盡那螢火點點。獨上西樓,纖纖玉手撫過杆欄,撫出“雲中誰寄錦書來”的一抹渴望……

易安,她靈魂深處揮之不去的愁傷擠壓於讀者心頭,讓人掩卷長嘆。她的才情,她的詞風宛若一枝清新淡雅之蘭,羣芳之豔亦黯然失色精神? 毅然傲雪之梅

有人說她,整日爲情所困,哭哭啼啼,作兒女情長之態。而我笑道:不,是你們不瞭解她。

後來,易安選擇了改嫁。可天無情,改嫁並沒有讓她擺脫夢魘。相反,歷經無數痛苦折磨之後她毅然選擇了告發丈夫。在當時的封建思想下,這是多麼的不易啊。儘管被人指指點點,成爲庸人的笑柄,易安沒有低頭,她是不會屈於封建禮教的。我恍然看到,易安立於瑟瑟西風之中,堅毅地昂起頭,任西風把青絲吹得更加凌亂。不僅如此,她看着搖搖欲墜的大宋河山,恨不能像辛棄疾那樣馳騁沙場,像岳飛那樣仰天長嘯怒髮衝冠。但她懷着一顆愛國之心,道出“欲將血淚寄河山”報國之意力透紙背,她的熾熱之心與“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譚嗣同,“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以及千千萬萬保家衛國的男兒有何異呢?

易安,她那不屈的精神,熾熱的愛國心,就像那毅然傲雪之梅,縱然命運多舛,卻始終保持一貫的精神與氣節,在惡劣的環境中,愈開愈烈!

易安,她的才情,風骨,精神和氣節,我永遠景仰!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她永遠是我最喜歡的人!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7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關羽,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住民將領,自劉備於鄉里聚衆起兵開始追隨劉備,是劉備最爲信任的將領之一。在關於去世後,其形象逐漸被後人神化,一直是歷來民間祭祀的對象,被尊稱爲“關公”,又經歷代朝廷藵封,清代時被奉爲“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爲“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關於被描寫爲“五虎大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爲“《三國演義》”中的“義絕”。另外,古代有地名關羽,但其確切位置不明。關羽在涿郡,遇上東漢政府動員各地豪強地主組織武裝,共同正壓黃巾起義,他在這裏結識了當地正在聚衆起兵的劉備(劉備自稱是西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六省的後代)和張飛三人志同道合,一見傾心,友愛異常,親如兄弟,後市傳說,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曾在桃園結義。《三國演義》則“演義”出他們的誓詞:“雖然異姓,既結爲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危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這雖然是小說家言,但由於符合了動亂瀕仍的時代中下層百姓的心態,影響

巨大。後市好多農民起義,都效法起義的形式,來鞏固隊伍,加強團結。三人組織了一支武裝力量,參與了進攻農民起義的行列。關於也就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從中平元年(184年)一直到死,關羽始終忠心耿耿的追隨劉備,“隨其周旋,不避艱險”。我喜歡他因爲他驍勇善戰。在與董卓的戰爭中關羽長提刀清戰,曹操說喝完酒再去,雲長說回來再喝,當把華雄的人頭提回來時酒還是

溫的。這就是著名的溫酒斬華雄的故事。他文武雙全,一次與曹操作戰,關羽用了水淹的計謀,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裏,命人放水淹了魏將於禁的七軍。他義薄雲天,在於自己的兄弟劉備張飛失散後,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奔曹操,但得知自己大哥的下落後,他在三次別曹操,曹操迴避不見。關羽只得掛印封金,留下美女和書信,只帶原有隨從和行李,離開曹營立即去找劉備。但是,人無完人,他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驕傲自大,過於傲慢,東吳陸遜利用這一點,假意讚許關羽功勞,讓其對自己放鬆警惕。果然關羽中計,撇下荊州北區抗曹,結果呂蒙藉機白衣渡江,火速奪取荊州只落得關雲長最後敗速麥城。之後又敗於江東呂蒙,招來殺身之禍。在關於失敗的例子中,讓我瞭解到,不驕不躁才能取得徹底的勝利。所以,我們做人要謙虛,做事要謹慎。

我喜歡關羽的忠義,黨曹操爲了讓他降曹,封官賜寶,還打最愛心的赤兔馬賜給他,但關於卻始終忠於劉備,沒有絲毫降曹之意。最後,關羽得知劉備所在之處,丟下曹操所賜的高官厚祿,金銀珠寶,毅然棄曹而尋劉備。從這舉動中,讓我感受到了關於終於蜀國,重義輕利的品質。

我喜歡關羽,雖然他沒有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他的大仁大勇,重情重義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8

記得有一位思想家、文學家,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當中,他的思想和論著可能不是最出色的,卻以自己的成仁取義讓後人景仰。這就是方孝孺,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最初瞭解他是因爲六百年前的那場殺戮,那時便認爲他是一個殺身殉道的了不起的人物,可之後又讀了一些書,才拼湊出一個完整的他。

唐代的韓愈“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寫得很好,而方孝孺,卻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家鄉人稱爲“小韓子”,可見其天資聰穎。父親方克勤對他一生的爲人立世有着深遠影響。父親清廉簡樸,體恤百姓,言傳身教在方孝孺的人生觀形成過程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父親死後,方孝孺又遵照父親生前的安排,師從“開國之臣之首”的宋濂學習。宋濂稱讚他是百鳥之中的鳳凰,認爲他才思敏捷、端莊凝重,以後所取得的成就必然會超過自己。

一介書生,一代才子。在我看來,他應該在自己的家鄉過着閒適的生活,著書立說,教書育人;與名人隱士談古論今,寄情于山水。可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又渴望着有所作爲。正是這樣的想法,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記得他在洪武朝就想爲國家盡一份力,不料兩次碰壁,最終也只落得一個漢中府學教授的小官。“三十知未老,已難同少年,功名謝時輩,心事愧前賢”便是他當時心境的真實寫照。到了建文朝,他終於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可這卻是一條不歸路。

我時常在想,如果他當初沒有步入仕途,或許我們現在就能讀到他更多的學術著作。退一萬步來講,如果他當初安心在漢中府學教書,或許一切的一切就不會發生。

在六百年前的那場血雨腥風中,明成祖朱棣從他的侄子建文帝手中成功奪取了皇位,可這畢竟名不正言不順,所以朱棣就想讓德高望重的方孝孺給他寫即位詔書以裝點門面。方孝孺對建文帝忠心耿耿,自然對於朱棣的篡權很是不滿。他沒有理會朱棣,存心要爲建文帝鳴不平。他在要寫詔書的紙上寫下了“燕王篡位”四個大字,說:“你就是殺了我,我也不會給你起草詔書的”,朱棣問他怕不怕誅九族,方孝孺卻說誅十族也不怕。朱棣本身就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聽到方孝孺這麼說也很生氣,就把方孝孺的門生故舊也算作一族,全部殺掉,造成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十族之誅。

誅方孝孺十族,死者達八百多人,行刑七日方止。

“降亂離兮孰知其由?三綱易位兮四維不修。骨肉相殘兮至親爲仇,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猷。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這是他臨行前的《絕命詞》,詩中悲憤的心緒令人不忍細讀。曾經聽到過這樣一種說法,認爲方孝孺是中國封建社會愚忠思想的代表。我卻認爲他是一個英雄,一介書生爲了正義和自己的信念,無懼殘暴的統治者,坦然走向死亡。他死時只有46歲。生命的長度無法掌握,但生命的寬度卻可以擴展。滿腹經綸的才子,成仁取義的英雄,這就是一個完整的方孝孺,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9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悠悠歷史長河中,你是否有一個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歷史在時間的面前越走越遠,但是歷史中那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卻依舊銘刻於每一個人心中。感動你我的,可能是他們的精神,可能是他們的事蹟,也可能僅僅是他們的一句話,但是他們都在用自己生活經歷教育着我們。

他,一生壯志未酬,卻依舊開朗樂觀;他,被人誣陷,卻依舊豁達從容;他,被貶黃州,卻依舊倔強泰然。是的,他就是蘇軾。

你的樂觀,令人奮發

第一次讀你的詩是在《唐詩三百首》中。當時看到的是你的《浣溪沙》。粗略的看了一遍就被詩中描繪的景色所吸引。整首詩動靜結合,相得益彰。上闕中的蘭芽浸溪、沙路無泥、蕭蕭暮雨、子規聲啼無疑都是生活中細小的景物,但它們構成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春光,令人心馳神往。而下闕卻筆鋒一轉,寫起了心態的“動”,抒發了你的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情懷。體現了你的坦蕩、樂觀,令人奮發。蘇軾,你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因爲你的樂觀,因爲你的進取,你是我學習道路上的動力。

你的倔強,赫然在目

“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便是你對生活的態度。記得那時的你已被貶到黃州。而你彷彿早已習慣了這褒褒貶貶,在風雨之中閒庭信步,寫下了這首《定風波》。“吟嘯”、“徐行”,你那從容的態度躍然紙上。雖然條件簡陋,但是一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使你的豁達風度宛然在目。而區區兩字“誰怕”更寫盡了你的倔強。是啊,人的一生自然會有風風雨雨。誰不是呢?但是你用你的泰然處之給我做出了榜樣。蘇軾,你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因爲你的從容應變,因爲你的沉着履險,是你教會了我對待人生的態度。

你的豪放,氣勢磅礴

你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這樣描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你爲整首詩佈置了一個極爲廣闊而悠遠的背景。一下便使人心胸爲之開闊,精神爲之振奮。壯志未酬的你兀立江岸憑弔着英才。詞中你把周瑜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同時也流露出你的感概和人生如夢的遺憾,你是否也想像周瑜般施展自己的才華?這首詞抒發了你的壯志和豪邁的英雄氣概。蘇軾,你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因爲你的豪放,因爲你的氣魄,你讓我認識到了磅礴之勢是何等的令人動容。

蘇軾的一生都不是很順利,可是他仍然樂觀自信,豪放灑脫。那麼,我們有什麼理由面對生活中、學習上的不如意而氣餒呢?古人不遠,因爲他們的精神影響着我們;古人不遠,因爲他們的事蹟震撼着我們;古人不遠,因爲他們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10

歷史的車輪碾過公元前771年的時候,開始變得沉重,刀光劍影中。一羣兇蠻的犬戎人圍住了鎬京,鎬京淪陷,西周滅亡。“禮樂征伐天子出”的狀況一去不復返。諸侯們征戰不絕,整個社會演繹着“武君五十二,亡國三十六,諸侯奔走,不得不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的鬧劇。於是此起彼伏的戰鼓顫慄着華夏,四起的狼煙籠罩了大江南北。一個還未成熟的社會在戰火中開始迷茫—拯救它的將是哲學。

於是衣帶飄飄的孔子帶着他的弟子們緩緩走來,帶着一種神聖的憫世情懷,帶着一種似乎是上天賜予的責任感開始關注這個世界——惱人的戰鼓,恢復它的一片寧靜;驅散吃人的狼煙,還原它的一片透明。

從此神州大地上便出現這樣一個忙碌的身影。他一遍一遍地教導他的學生諸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方法,“不恥下問”的道理,“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精神,不厭其煩地說服他們,他還身體力行,以自身爲典範,向廣大民衆表演他的“食不言,寢不語”,坐在車上則不張望,不大聲說話等有着衆多規範的行爲,然而在繁縟的禮儀下,他卻如同戴着腳鐐的舞者般自由而灑脫,因爲這一切只爲了心中的“烏托邦”。

那裏沒有戰爭和苛稅,那裏一片祥和安寧。人們自覺的用道德規範着自己,因此就無所謂偷盜、搶劫。君主用自己高尚的道德讓大家信服,因此就無所謂征伐、權謀,人們的生活必定是幸福的。

還是這個理想的世外桃源,讓他做着這一切,成爲他一心的信念,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差異並未使他沮喪,反而使他對理想更加渴望,他的原始的人道主義與博愛精神告訴他實現這種理想不能靠武力,只能靠“仁政”。

於是,這個倔強的老人便開始了無休無止的講學與說服。他沒有莊子持竿而不顧的不屑與灑脫,他同下大夫說話,溫暖而快樂,同上大夫說話,正直而恭敬,他沒有阮籍的放蕩不羈,他喝酒從來都適可而止,生活有規律,他甚至衣着打扮都很講究,不用深青色的布鑲邊黑色的罩衣配黑色的羊皮襖,白色的罩衣套白色的鹿皮襖,他的禮儀與規範數不勝數。

他自信一片陽光可以照亮哪怕再黑暗的角落,他也自信每人都是一片樹葉,對道德的渴求如綠葉之下的陽光,他以爲整個世界就是暫時進入了黑暗的一片土地,道德的恩澤將使它生機勃勃,容光煥發,於是他盡力發光,然而他換來的卻是其他學派的冷眼相看,國君們的一笑了之,就連勞苦大衆對他的理論頂多也只是擡頭仰望,但他從未放棄。

這個執着的老人又一次揮鞭驅車前行,下一站將在哪裏?或是永無盡頭?一切都是如此迷茫,然而老人毫不在意,黃昏中,他微笑着遠望,或許他以看到理想中的聖地……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11

踏着青石路,我追尋着當年你留下的氣息,水墨丹青,我依舊沉浸在你的過往之中。

——題記

家庭背景的優越使你從小就飽覽羣書,書籍是你清新的詩詞來源,也讓愛國情懷在你的心裏深深地紮下了根。幼年時期,你隨父母遷至東京汴梁。雖然你不能像男子一樣走出家門,接觸整個社會,但你可以划着小舟,嬉戲於藕花深處;可以跟着家人觀賞奇巧的花燈和繁華的街景……你看到了那個時代的大多數女子所不能欣賞到的風景,這爲你的詩詞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你的詞,你的思想,衝破了那個時代令人窒息的禮教。你用細膩的筆尖將風景繪於詩詞之中,你大膽地歌頌愛情。“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滿懷至情,連篇癡語,自然率真地體現出女性純誠細膩的靈性;你在詞中流露出的感情,貴得其真。“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些詞句,在紙上暈開了淡雅的色彩,繪出了你的如花姿容——似是那空谷絕美的蘭,又似是那多愁善感的秋棠。

你的人格和你的詞一樣令人崇敬。你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鬚眉之剛毅。那一年,金兵攻破了汴梁,你流落江南,漂流異地,多年蒐集來的金石字畫喪失殆盡。你心力憔悴,曾經語新意雋,清俊疏朗的詞風也被留在了回憶中那個繁華一夢的汴梁。淒涼、低沉之音漸漸瀰漫了你的詞句。你的心緒在“瑞腦消金獸”的煙霧裏消失殆盡。同樣的事物,一個隱逝在繁華之中,另一個卻處亂世動盪之中,你的心境可想而知。“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不必更多言語,心碎不思則明。

目睹了國破家亡的你“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你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橫行肆虐激起你強烈的愛國情感,你積極主張北伐收復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無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爲幻影。你在南渡初期,還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做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你是那麼深愛着自己的國家,無奈國破家亡,你憤恨卻無力挽回,於是滿腔的憂國之心化作了短短二十字的精華。《武陵春》、《聲聲慢》,字字血淚,聲聲嗚咽,一派悽楚,動魄驚心,這“載不動”的“許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淚”,“悽悽慘慘”的情懷,元地傾訴的“萬千心事”,全是發自肺腑的心聲,沒有半點雕琢矯飾。最終,你還是在這樣憂愁中離去,再也無法將思緒宣泄,可是你留下的不只是千古佳句,還有你不朽的精神。

這就是我喜歡你的原因。踏着青石板路,淋着江南的小雨,你留下的文字之香若有若無,我在聆聽你依舊在傳遞的心聲,體會你溫婉而偉大的胸襟……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12

"記得有一位思想家、文學家,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當中,他的思想和論著可能不是最出色的,卻以自己的成仁取義讓後人景仰。這就是方孝孺,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最初瞭解他是因爲六百年前的那場,那時便認爲他是一個殺身殉道的了不起的人物,可之後又讀了一些書,纔出一個完整的他。

唐代的韓愈“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寫得很好,而方孝孺,卻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家鄉人稱爲“小韓子”,可見其天資聰穎。父親方克勤對他一生的爲人立世有着深遠影響。父親簡樸,體恤百姓,言傳身教在方孝孺的人生觀形成過程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父親死後,方孝孺又遵照父親生前的安排,師從“開國之臣之首”的宋濂學習。宋濂稱讚他是百鳥之中的,認爲他才思敏捷、端莊凝重,以後所取得的成就必然會超過自己。

一介書生,一代才子。在我看來,他應該在自己的家鄉過着閒適的生活,著書立說,教書育人;與名人隱士談古論今,寄情于山水。可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又渴望着有所作爲。正是這樣的想法,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記得他在洪武朝就想爲國家盡一份力,不料兩次碰壁,最終也只落得一個漢中府學教授的小官。“三十知未老,已難同少年,謝時輩,心事愧前賢”便是他當時的真實寫照。到了建文朝,他終於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可這卻是一條不歸。

我時常在想,如果他當初沒有步入,或許我們現在就能讀到他更多的學術著作。退一萬步來講,如果他當初在漢中府學教書,或許一切的一切就不會發生。

在六百年前的那場中,明成祖朱棣從他的侄子建文帝手中成功奪取了皇位,可這畢竟名不正言不順,所以朱棣就想讓德高望重的方孝孺給他寫即位詔書以裝點門面。方孝孺對建文帝忠心耿耿,自然對於朱棣的篡權很是不滿。他沒有理會朱棣,存心要爲建文帝鳴不平。他在要寫詔書的紙上寫下了“燕王”四個大字,說:“你就是殺了我,我也不會給你起草詔書的”,朱棣問他怕不怕誅九族,方孝孺卻說誅十族也不怕。朱棣本身就是一個的人,聽到方孝孺這麼說也很生氣,就把方孝孺的門生故舊也算作一族,全部殺掉,造成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十族之誅。

誅方孝孺十族,死者達八百多人,七日方止。

“降亂離兮孰知其由?三綱易位兮四維不修。骨肉相殘兮至親爲仇,得計兮謀國用猷。發憤兮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這是他臨行前的《絕命詞》,詩中悲憤的心緒令人不細讀。曾經聽到過這樣一種說法,認爲方孝孺是中國封建愚忠思想的代表。我卻認爲他是一個英雄,一介書生爲了和自己的,無懼的者,坦然死亡。他死時只有46歲。生命的長度無法掌握,但生命的寬度卻可以擴展。滿腹經綸的才子,成仁取義的英雄,這就是一個完整的方孝孺,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13

"跨過歷史,轉身回望,浮華散盡,漢宵蒼茫,一切沉寂。——題記

曾經,歷史被時光的細沙掩埋,當我們回首時,一切依舊。抹去覆蓋在上的細沙,抖落飄落在上的塵埃,再一次翻開這本放置許久的史書,這個熟悉的名字仍在。

縱身歷史,孰能無過。他的功與過,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個答案。他六國,他是我國第一位封建帝王,他是上的天才,他名垂青史。他,就是爭議的帝王——贏政。

他年僅三十就已登基即位,他嫪氏叛亂,掃除呂不韋,連殺帶流放上萬人!有人說他,沒錯,可是這也顯示出了他果斷的大略。

他僅僅花了九年的時間將戰國六雄打敗,他的豐功偉績無人能超越。由此可見,他非常有才智和策略。

在六國後,他又了文字、貨幣,這些成就,又有誰可以超越?

他自誇自己是“始皇”,有人說他,驕傲,敢將自己的功績蓋過三皇五帝。然而,敢如此誇耀自己的,我想也只此贏政一人。正因爲他的霸氣,成就了他在上無人可敵的地位。

他開始修築長城,每年徵發民夫四十餘萬,當時千里之地盡是屍骨,百姓生活並不如意。也反映出了當時贏政的。然而,若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如果當時沒有贏政這個,那麼哪裏來如今的歷史,哪裏來這世界獨一無二的長城?如果當時沒有修築長城,那麼之後的朝代又是如何抵抗外敵的?

他即位不久,便有人爲他設計秦始皇陵。正因爲如此,纔會有如今這世界的“兵馬俑”。

他曾經爲了國民的思想,做出了的舉動。這又成了後人爭議他的功與過的依據。是的,他是曾經毀了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可是又有誰理解他真正這麼做的目的?他也許只希望鞏固自己的地位,他也許只希望能夠國民的思想。你可以說他只是爲了地位,可是又有哪位不這麼希望呢?

我說這些並不是要說秦始皇的功績有多偉大,只是秦始皇的功與過,在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不同的定義,你可以說秦始皇是,就連當時的百姓也秦始皇,“秦始皇,奪俺糧,開吾戶,據吾牀,飲吾酒,喝吾漿,食吾飯,以爲糧,張吾弓,射東牆,前至沙丘當。”這些足以證明他的“過”。

但是人無,秦始皇贏政也是如此。我們無法用好與壞去斷定一個人。李白的詩《古風》:“秦王掃,虎視何雄哉!”,也曾評論贏政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他爲中國屹立於古代東方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若是沒有他,中國的史書上將會有多大的一片空白。

沒有人可以完全地詮釋他的好與壞,那麼就用每個中的答案來回答他的功與過吧。"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14

我常常在想,李易安究竟是怎樣的女子,是“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細緻善感,是“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的婉約輕愁,還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的灑脫酣然。亦或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東江。”的豪邁沉靜……

我與她時隔將近千年,本應是西風不相識的人。可每每讀到她的詞卻恍惚間能看到她從風花雪月中走出來,淡雅柔婉靜靜站立,含蓄而自然的笑容從她的嘴角氤氳開來,那樣淡雅脫俗。

她出身貴族,擁有美好的童年,受過良好的教育。十八歲嫁爲人婦,與丈夫趙明誠又琴瑟和諧。但我不知道是不是老天嫉妒了,還是非要給她個美好的開始,又扔給她一個國破家亡的淒涼收場。在他們成親二十六年後,丈夫去世,也是李清照流離顛沛的開始。

殘花落,幾人憐;聞人語,何處見?幽幽小舟泛漣漪,楚楚悽歌醉蠟顏。思君碧葉間,燭影淚連綿。亂世中,懷才不遇,顛沛流離的遭際,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我再不忍看,怕又想到她是如何悽苦的度日。

想必她晚年在讀到早年那些簡單快樂的詞也會不由自主的落淚吧,只有離別,才更令人憂傷。當年的餘花漫天舟清泛,一楫碧波水凌亂。最終卻也變成了香沉落絮人長嘆,曲終人散終成憾。然而這兒女情長的離別之愁,怎能與她南渡後那些淒涼的詞作對比?

彼時的宋朝早已是搖搖欲墜,幾近滅亡。徽宗父子等人的決定卻更令大宋雪上加霜,他們的腐朽無能,令李清照的愛國感情最終落空,她主張收復中原的希望成爲泡影。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將對宋王朝的憤恨表達的暢快淋漓,那些在燈紅酒綠中度日的統治者還不及一個弱女子。而爲什麼易安身爲女子卻又這樣勇敢。

難道就是爲了讓她的詞變得雄渾奔放,憂國憂民,就一定要讓這個女人,隨着朝廷南渡,在人間顛沛流離,流徙飄泊,直至孤老死去?我不解

然而雖然丈夫故去,親人離散;即使國破山河破,任是自身窮困潦倒,仍念念不忘國恨。寫下《永遇樂。元宵》一面懷念昔日風光,一面因末世繁華感到悲傷。塵世的驚濤駭浪沒有將她湮滅,國破家亡的哀痛不會將她摧毀;浮生浮世,終是還要踏碎這場盛事煙花,待到枯藤長出枝椏,她最終也拔節而出。這樣出色的女文人,再沒第二個了。

楊柳依依依幾株?慘絮悽悽,只覺秋盡苦。冷風切切寒蟬噎,思愁迢迢梨花月。羣芳過後空笙歌,簾卷窗攏,彼岸夕陽散。索飄蓬蓬不止,留雲不住雲已換。

時光依舊,任思緒穿越千年。亂世中,易安仿若有恨無人省,在蕭索飄蓬中黯然消逝,而今生今世希望她能做一個快樂自在的人,在江南的淡煙輕雨中,盛開如花。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50字_初一作文15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每當聽到這首詞,我總不能壓抑自己沸騰的熱血,項羽——中國千年史上最爲勇猛的戰將,雖垓下戰敗,但你的氣概令我神往。

對你首先了解於彼可取而代之這千古名句,你不畏強權,敢於向當時不可一世的秦始皇發出不屑的言論,證明了你胸懷大略、不忘國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諍言在你的身上得以實現。年少時的你呀,就有如此的抱負,霸王的膽知怎不令我神往?其次瞭解你於鉅鹿之戰,力斬畏縮不前,屯兵四十六日的主將宋義,破釜沉舟使軍士們個個以命相抵,士氣振而大破秦軍。秦朝大廈倒塌之快,其內在外在有各種問題,但是給予大秦最沉重一擊,使強悍的大秦再無能力開動其戰爭機器,無疑是你的天才之作——鉅鹿之戰。秦之戰將不可謂不強,出身於文官的章邯,在名將如雲的大秦帝國猶如一顆耀眼的流星劃過黑暗的天空。在陳勝發難於野,諸侯並起,幾十萬大軍齊聚函谷關時,承擔起大秦最後的命運!靠臨時組織起驪山囚徒,一敗周文之數十萬大軍,再破齊楚之聯軍,三勝楚軍統帥項梁,殺之定陶。可謂是戰績累累,似乎再建大秦之軍威,重鑄大秦之軍魂!但就是這樣的一名戰將敗在了你的勇氣和決心之下,霸王的威名怎不令我神往?再次瞭解你於大戰彭城。劉邦不甘偏封,起兵彭城來毀你主城,當時的你雙線作戰,但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的瘋狂戰略又爲你在中華千年戰爭史上書寫了重重的一筆——首次以騎兵獨立作戰,並以三萬鐵騎大勝劉邦五十六萬人馬,你勝在了技術的革新上,你成就了以後騎兵的輝煌。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只有在危機和劣勢的情況下創造的奇蹟才更讓人難忘,霸王的智慧怎不令我神往?

垓下戰前範曾對你說:如果你想永遠稱爲大王,就必須殺死劉邦。但你卻想:曾經是朋友,爲什麼一定要成爲敵人?在鴻門宴上你一再推延不願意殺死劉邦,還把劉邦封爲漢王,可誰又能知道英雄相惜的情義呢?你敗了,敗得一塌糊塗。儘管你力拔山兮氣蓋世,但你也只能突圍而逃,留下虞姬,香消玉損。

對面,就是你日夜思念的家鄉——江東。烏江江心有一條船,渡過去你便可以重整旗鼓。但你不願意渡過烏江,認爲無顏見江東父老,認爲大勢已去,難有回天之力了。你倒下了,帶着遺恨,也留給後世許多思考。項羽,你的勇猛和情義令我神往!儘管你力拔山兮氣蓋世,但你也只能突圍而逃,留下虞姬,香消玉損。

對面,就是你日夜思念的家鄉——江東。烏江江心有一條船,渡過去你便可以重整旗鼓。但你不願意渡過烏江,認爲無顏見江東父老,認爲大勢已去,難有回天之力了。你倒下了,帶着遺恨,也留給後世許多思考。項羽,你的勇猛和情義令我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