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傳承的作文

傳承的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承的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傳承的作文

傳承的作文1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人如果沒有約束,也不會成材的。所以我認爲每個家庭來說都很重要。說到家風,我想到了我的姥爺,他的一舉一動,影響着我使我受益匪淺。小時候見姥爺在地裏幹活,他總是唱一首歌:"不靠天,不靠地不靠別人靠自己,"現在我才明白了姥爺的用意,做人要頂天立地要靠自己。

我是個貪玩的孩子,常常不認真學習數學,每次考試都不理想。到了五年級時我從來沒有考過高分,更不用說老師的表揚啦。看到別人拿到數學獎狀,我心裏不安起來,想到姥爺唱的歌,我要自己多努力呀!於是我採用笨鳥先飛的方法自己多看書,多練習,並且圍着老師問問題,漸漸的.我的成績提了上來,我也越來越明白靠自己的含義,只要自己努力了纔會有成就啊!

姥爺不僅教會我們遇到困難不要氣餒,要迎難而上。還教會我沒要多讀書的好習慣。

姥爺的愛好就是讀書,聽姥姥講姥爺每個月都要買書,導致姥爺家有一堆堆的書,姥爺還有一大堆的讀書筆記,書上也標示了好詞好句和自己的標註。姥爺常說:"多讀書纔會有知識,有知識才會開眼界。"姥爺又把愛讀書的習慣帶動了我,現在我也越來越愛讀書啦。從書中獲取許多知識,也給我的學習成績不斷提升。尤其是語文,每次的作文的高分,老師還表揚我懂得多,讀課外書多。我心裏想喝了蜜一樣甜。

遇到困難不要氣餒,要自己多努力也要多讀書,這就是姥爺教給我的。

我時時想着這家風,並且要這樣做下去。這樣的家風會使我終生受益的。

傳承的作文2

幾天前,我誦讀了《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它給我的感覺是:誦讀國學經典真好!

這本書讓我增長了許多知識,又明白了許多道理。我被《誦讀》裏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讀完這本書,我從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糧,從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和諧友善、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愛孝悌、勤儉樸實、互助互愛的傳統美德。

我知道了經典是一個民族、一個時代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著作。經典是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是直探人性本源的東西。經典書籍提出了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要求,做人的方法,讓你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誦讀國學經典真好!經典既有宇宙深層的道理,又有人生的理想;既有政治的智慧,又有歷史的教訓,還有審美的情趣。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卓越輝煌;它是整個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血脈、是浸潤華夏兒女心靈的智慧食糧。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需要我們誦讀中華文化中那些最優秀、最有價值的篇章!國學讓我們在繼承中感悟,在創新中昇華。

誦讀國學經典真好!

國學經典,您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積澱結晶,是曾經鮮活生命迸發出來的智慧之光。優秀詩詞歌賦還濃縮了漢語韻律、詞章之美,寄寓着中華民族傳統的價值追求和審美理想。我在誦讀中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浸染;我在誦讀中學到了豐富的知識,我在誦讀中理解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美德。 誦讀國學經典真好!通過誦讀國學經典,我享受到了誦讀的樂趣!

傳承的作文3

中華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讓梨”等典故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至高無上的美德,更說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文化之都。但是,中華美德在今天,彷彿早已被人們忘卻,人們對它不管不問,正所謂:此道今人棄如土。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我們國家也不例外。而中華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獨一無二的瑰寶,我們都是中國人,自然要理所應當地繼承我們祖先給予我們的一筆豐厚的禮物,就像我們是中國人,就要說中國話一樣,和諧的社會需要中華美德來構建,來填充這個空虛的世界,否則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枯燥無味,這正是中華美德給予我們的——一顆中國心。

想想這句名言吧: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如果你真的對中華美德棄而不管,你就等於背叛了中華民族的祖先,雖然這是一個愈發進步的社會,但是不是因爲進步了,就可以把中華美德像扔垃圾一樣遺棄呢?然後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國文化,而自己家鄉的文化卻遭到冷漠呢?那麼,你到底還是不是龍的傳人,還是不是一條地地道道的.中國龍?如果是的話,你又怎能甘心,做一隻外國驢呢?

啊!讓我們保持一顆純正的中國心吧,並且是一顆有着中華美德的中國心!要永遠記住,你是個中國人,要學習中國文化,中國美德!

登長江,誦“大江日夜流”,頓生一種鬥志。讀《滕王閣序》,吟及“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又生一種慷慨。如此厚重,如此不屈不撓,如此強健唯斯國方有也!

對於祖祖輩輩“生於斯,長於斯”的祖國,誰能不懷有最自然,最深厚的感情呢?哪個兒女不把對祖國母親的這份強烈情感融入生命,並使之成爲生命中一首激情高昂的主題歌呢?民族精神激勵着我們去努力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和鍛鍊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多爲國家做出貢獻。有了信心的支柱,就等於邁向成功,有了正確的民族精神,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文化傳承之路,任重而道遠!

傳承的作文4

“少年強則國強”。中國夢,我的夢想就是我的動力。夢想,是每個人前進的目標,夢想是人生道路上的照明燈,夢想是……

端硯的發源地:肇慶端州。肇慶是個很小的城市。而精美的端硯就誕生於此,一天,我去了端硯的收藏館—閱江樓。輕輕跨過門檻,走一步,兩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有序的陳列在兩邊的端硯。隔着玻璃的工藝品靜靜地躺在硯座裏。旁邊還有黃絲布和紅絲布相互輝映,襯托出了端硯古韻的美。

在展館慢慢的走了一圈,裏面的工藝品真是實應接不暇,多種多樣。彷彿在發出墨香。有的`端硯小巧玲瓏,工藝精美。有的寬厚朴素,顯現出穩重……仔細看,能清晰地看到端硯上的線條。流暢的線條組成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畫面。畫面中,人物的細節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衣服的皺褶,生動的表情……都表現得栩栩如生。用手輕摸,指尖感受到線條。有的深,有的淺。端硯的一點一滴,都是端硯大師的心血之作。

端硯是肇慶特有的藝術瑰寶。要把這燦爛的藝術傳承下去,一定要得經過我們一代代的努力。一塊上好的端硯,通過選材、開料、設計、雕刻、打磨、拋光等,先從硯石裏選出好的,再一一分級,接着由大師構思造型,再雕刻。就這樣一個精美的端硯就隨之誕生。

我想我自己不是要像塊硯石嗎?未經雕琢時只不過是塊普通的石頭,只要通過努力,歷盡艱辛,相信我會將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既能傳承祖輩的優秀傳統,又可以發揮自己獨特之處。

所以,我要建立自己的夢想,爲國爲家爭光。現在我就要爲自己做好計劃,努力學習,不斷用知識充實自己,改正缺點,不怕艱辛。我相信自己會像一塊精美的端硯,一顆璀璨的明珠在閃耀。

傳承的作文5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我家就存在着:尊老愛幼、團結友愛、誠實守信、樂於助人、寬容。

我們家尊老愛幼的事情有着許多,比如:“上次在公交車,我坐在座位上,慢慢變得擁擠起來。在鑫隆這站,上了一位老人,大約有七十多歲,我便把座位讓給了那位老人。但老人說:“不用了,你坐吧。”我用了很多辦法說服這位老奶奶,她才肯坐下,老人還誇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呢!”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管在家裏還是外面,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會讓着我們,而我們也要聽他們的話,所以,尊老愛幼是每個人都不可缺少的。

記得有一次,在滑沙場的時候,有兩位外國阿姨在問我爸爸什麼,爸爸聽不懂她們說的話,就把我叫去了,爸爸讓我去幫助她們,我說:“不,我不想去。”但說完,我還是鼓起勇氣說了出來意思是:“你好,我能幫助你們嗎?”她們說意思是:“你好,你說什麼?”我就又大聲的重複了一遍。可她們還是這句話我在想,他們聽不懂我說話嗎?難道她們不是英國或美國人,可是她們會說英文啊!我沒能幫助到她們,但我也很高興。爸爸說:“你已經很勇敢了,你有勇氣去幫助她們,跟她們對話,就代表你有着一顆樂於助人的心,你今天好棒啊!”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要有一顆善良、幫助他人的心,用多少錢都買不回來的,那就是金子般的心。

每個家,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如果你多一份愛心,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善良,多一份尊敬、謙讓、團結。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尊老愛幼、團結友愛、誠實守信、樂於助人、寬容。這就是我家的五大家風,我會把好家風傳承下去。

傳承的作文6

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家庭也有淳樸的家風。

記得還是我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天媽媽做了很多好吃的,我盛了很多飯菜在碗裏,還沒有吃完就急急忙忙跑下樓和小朋友們玩去了,爸爸知道後把我叫上樓,讓我必須把飯吃完並告訴我農民伯伯種地很辛苦一定要勤儉節約。還教會我背《憫農》。這首詩我到現在還朗朗上口呢!

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坐出租車,在後排的座位上居然發現了一部手機,顯然是別的客人丟下的,司機也不知道,我心裏一陣竊喜,悄悄和媽媽說,“我們家就我沒有手機,這部手機就歸我了。”哪知媽媽卻嚴肅地對我說,“這是別人丟的東西,現在別人一定很着急在找它,我們不能要。”說完就請司機把它交到出租車公司去。並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我們一定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不是自己的東西堅決不能要。自己想要的`東西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和付出才能得到它。

還有一次,爸爸媽媽因爲有事出去了,讓我吃完早餐了自己洗碗,可我洗的時候不小心把碗打碎了,我心裏害怕極了,心想媽媽一定要狠狠地揍我一頓,千萬不要讓媽媽知道。我麻利的藏起碎片,坐在椅子上等媽媽回來。可我一想上次手機的事……算了,還是告訴媽媽吧,出人意料的是媽媽知道了不僅沒有打我,還誇我是個誠實的孩子。只是告訴我以後做事要細心點。

在一次次的“事故”中。父母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記住我們家的家規,誠實守信、正直善良、尊老敬賢、勤學向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媽媽還特別告誡我作爲女孩子要端莊大方,潔身自愛。

寒門家風好,少年早成才。平凡的我一定要把我們家好的家風傳承下去。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傳承的作文7

永遠的傳承很重要 一考生

古老的記憶,傳統的習俗,永遠的傳承很重要。——題記

已近農曆五月,心兒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悄然萌動,那是濃濃的糉香在牽動着我的思緒。

翻開記憶的書籤,往事便如潮水般涌上心頭……

午後的小院裏,我坐在外婆家的木凳上,看着外婆包糉子。一盆已經泡過的糯米,一把已經煮過的糉葉和線繩,擺在外婆的面前。只見外婆熟練地拿起一片糉葉,在水中涮過後捲成漏斗的形狀,然後將糯米放入其中輕輕壓實,又拿起一顆蜜棗放入其中,再將糉葉包好,接着用一根細細的線繩,三下兩下,繞來轉去,一個糉子便包好了。

看着,看着,我爲外婆包糉子的姿勢折服,這哪裏是在包糉子,在我的眼中,分明是在製作一個個精美的工藝品。那優美的姿勢已經定格在我的記憶中。

“外婆,爲什麼要包糉子呀?”

“端午節吃呀!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啊!”外婆一邊忙碌着,一邊回答我的問題。

等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濃郁的糉香飄滿小院的時候,外婆已經將一盤香噴噴的糯米糉端到了我的面前。輕輕剝開糉葉,香甜的糉香沁入我的心脾,吃上一口,瞬間脣齒留香。

猛然間,腦海中浮現出外婆給我講過的.屈原的故事,一首唐詩迴盪在耳邊:“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當年楚國大夫屈原的一腔愛國熱情無人理解,他只能飲恨抱石投入汨羅江,那一天正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兩岸百姓爲了不讓魚蝦損傷他的身體,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後來便沿襲成了端午包糉子的習俗,代代相傳。

看着手腕上的五彩線繩,撫摸着脖子上外婆親手縫製的香草荷包,猜想這也許是外婆的外婆教會了她,而我也應該向外婆學會這些,在未來的端午佳節清晨,我會把這五彩線繩和香草荷包留給我的子孫,再爲他們包出一個個如工藝品般的糯米香糉,讓那糉香流傳久遠、久遠。

我深知,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唯有傳承最重要。

傳承的作文8

說到傳承,我就想到了我家前輩們對圍棋的熱愛,這種狂熱比任何珍奇的珠寶都要崇高。

很小的時候,父親便經常拉着我一起坐在電視機前看圍棋,將棋盤放在桌子上,擺好棋子爲我講長、虎、飛、間、做眼等基本技術以及各種定式。他總是愛在講棋的空當給我說前輩們的故事,每當這時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當我得知前輩中有人的棋術遠近無人可敵時,我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自豪與責任,父母的期盼與對傳承的延續使我更加努力。

父親總是樂此不疲地陪同我一起去棋院學棋,在我對弈時,他經常在一旁觀看,指點我該如何佈陣,如何封堵。當我錯過轉瞬即逝的.進攻機會時,他會拍着大腿懊惱地嘆息,彷彿世界上最最重要的事情被耽擱。我本來以爲這是對我浪費機會和防守失誤的遺憾,後來我才明白父親是對我技術不精和運用不熟練的失望。每當這時他總會拿出一個小本記錄下此時的棋局。回家後,我常見他熬夜分析我的失誤。第二天爲我講解正確的步驟病讓我看高手對決時出現類似狀況的應對辦法。“快,快,看這一步,如果用‘虎’的話不僅可以加強兩塊棋的聯繫還能威脅對手,你的‘常’很可能會被對手打穿!”父親的講解總是能幫助我更好地體會到棋手的意圖,對我的棋技提高幫助很大。

隨着與圍棋相處的日子越來越長,我越發能感受到圍棋的魅力,爲了更好繼承圍棋我經常在網上找一些棋手下棋來提升實戰經驗。當我孤軍深入深陷重圍時,我緊皺眉頭,心中一片焦急;當我拼死殺出重圍,我會鬆一口氣,體會劫後餘生的欣喜;當我趁敵不備發動突然襲擊時,我心中一陣激動;但當我計策失敗大勢已去時,我又會傷心不已。圍棋之美並不在於它本身,而在於它的內涵,圍棋嚴謹而又充滿策略性,一步走錯滿盤皆輸在圍棋中屢見不鮮。只有運用自己全部的智慧纔有可能取勝!

我與父親之間正是對圍棋的傳承,圍棋之美已經融入我的靈魂之中。這種對傳統的癡迷由祖輩傳到我,我也要將他傳承下去。

傳承的作文9

金色的餘暉下,我坐在樓前的草坪中,精心地爲我種的植物澆水。這時,鄰居走了過來,對我說:“你的‘小菜園’可真整潔,植物長得茂盛,你爲什麼這麼有種植天賦呢?”我笑了笑說:“可能是因爲家庭的緣故吧。”

我的父親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每天清晨,藉着曙光,就開始打理菜地。但他和別的農民,又有些不一樣。

我的父親對泥土有着崇高的敬意。他每天都會到地裏去撿拾垃圾,而且一撿就是一整天。很多人都覺得他着麼做很怪,說他總是做一些無用功,父親卻笑笑說:“這些垃圾,就像是泥土身上的污垢,只有把它清理乾淨,作物纔會願意在其上生長。”別人聽了,也就沒什麼話可說的了。

有的時候,父親的臉上會有泥土留下的污垢,母親會一邊嘲笑父親,一邊準備爲父親擦去泥土,父親卻一臉嚴肅的'樣子,拒絕了母親的好意,說道:“身爲一個農民,臉上留有泥土的痕跡,怎能不爲此而驕傲,泥土,就像是勤勞人民特有的勳章,是大地給予我的殊榮怎能被擦去呢!”父親甩開母親伸來的手,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己的房間。

每每秋收時節,父親總不願意動用自己的收割機,而是組織全家人,拿上鐮刀,一個一個的去收割。家人都爲此不解,父親卻認爲動用收割機怕是驚擾了大地。只有用最綠色的方法去迎接大地對咱們一年辛勤的回報,纔是對大地最好的尊重。

大地,我們腳下踩着的大地,孕育了多少人民,服務了多少人民!大地爲我們提供食物,提供給我們生活的必需品,提供給我們美好的風景,提供給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大地爲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能做的,只有用自己的一生去感謝大地,回報大地。

有時,父親會到樓下看我的“菜地”,給我們指出一些毛病:“雜草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和植物搶養份,所以必須除乾淨;你看,又不聽我的話,薄荷要多澆水;土豆怎麼能種在陽面。

傳承的作文10

愛是不需要表白的。被愛的人只可意會,愛你的人不可言傳。只要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留心體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原來你都沐浴在愛的.陽光下,原來愛是一種傳承與回報。

在我的記憶裏,自從我能獨自行走的時候,媽媽就再也沒有抱過我了,每次出門,媽媽總是牽着我的手,讓我的小腳丫與大地親密接觸,說是這樣才能讓我儘快長高長大。時間長了,我逐漸發現一個小問題,每次媽媽帶我過馬路時,總是把我牽在她的右邊,在過了中間線後,又調轉位置,讓我走她的左邊,我十分疑惑,每次總是趁媽媽不注意時,溜到媽媽的另外一邊,可是媽媽總是轉着轉着又把我拽到她所想要的一邊,我忍不住了,天真地問媽媽:“怎麼總是換來換去啊?”媽媽慈祥地告訴我:“因爲順手啊!”我知道媽媽答非所問,我心裏總認爲並不是這樣,媽媽在騙我。

隨着年齡的增長,媽媽也不再跟着我,每次過馬路總想起兒時媽媽牽着我過馬路的情景,那是多麼的無憂無懼,充滿了安全感。但兒時的疑惑一直未能得到答案。直到有一天,我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則車禍新聞才明白了其中緣由。新聞說,有一個媽媽和孩子在橫穿馬路時候,一輛車失控了,徑直撞上了她們倆,結果,在孩子左邊的媽媽受了重傷,而媽媽右邊的孩子毫髮未損。原來,在過馬路時,媽媽總是走在車子來的方向,這樣才能保護好孩子的安全。看完新聞,我的眼睛溼潤了,我終於知道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前不久,在紅綠燈處過馬路時,我發現一個年輕叔叔扶着一個老太婆過馬路的情景跟小時候媽媽牽我過馬路時一模一樣。看着老太婆蒼老而安詳的面容,我似乎一下子懂得了什麼,這就是愛,這就是愛的傳承與愛的回報。

傳承的作文11

家是我們成長的第一空間,在我的成長過程中,身上無一不是家風烙下的印記。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

家風是一個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不可缺的部分,而我們家的家風就是樂於助人,寬以待人。

記得,小時候,爸爸告訴我,做人,在看到他人需要幫助時,應要做到義不容辭地樂於助人。"遇到有困難的人,儘量伸手幫一把"。

那是個星期天的上午,我和媽媽去超市,在超市門口有個乞丐討錢,媽媽說"把一些零錢給他"我對媽媽說:"媽媽,不要理那些乞丐,現在很多乞丐都是這樣騙錢的"。"如果人家是真的需要錢呢?如果換做你是那個乞丐,也給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吧!"。媽媽反駁道。我拗不過媽媽,只好把零錢給了乞丐。"謝謝"那個乞丐灰白的頭髮下,烏黑的眼睛充滿感激,他伸出雙手,激動的接過錢。這時我覺得自己錯了,媽媽是對的.,我想我知道以後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做了。

寬以待人,爸爸在生活中交際廣泛,人緣很好,我爸爸一直在用行動告訴我,什麼叫寬容。有一次,鄰居的孩子把我家魚缸裏的魚玩死了,我本以爲爸爸會大發雷霆,要知道爸爸十分喜歡那些金魚,每天定時餵養它們,每週定時給魚缸換水,這些金魚在爸爸的精心照料下,在我家生活多年,沒想到他卻和顏悅色地對那小孩說話,教育他,讓鄰居對他的爲人十分欽佩。

我家的家風,對我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它教我做人的道理,讓我成爲社會的有用之材。家風就是道德的力量和成長過程中的信仰,是一個成長的指南針,家風是一個家幸福美滿的見證,家風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根本,家風是一個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礎,家風是我們不可缺少的信仰。

傳承的作文12

每當雙手撫過這平滑如鏡的表面,心中的敬意又何時停過。當我凝視着這位一代匠人的雙眸,心中就涌起了一份情懷,叫作傳承。

老師傅的店藏在這條山腳下的小巷盡頭。生意並不是太好,店內只有幾件半成品和一個堆滿火灰的工作臺。老師傅正坐在一張搖晃的竹椅上,眼中滿是擔憂。我讓老師傅幫我用鐵打一塊匣子,沒想到,他滿是擔憂的雙眸中竟又重新迸濺出了熱情。連聲應道:“好的!好的!”

他熟練地生起了火,火光一下子照亮了潮溼的小屋。老師傅用布擦了擦手,隨後舉起火鉗,將一塊生鐵小心翼翼地放入火中。時間一下子被放慢了。火光的映照下,他的臉也越發清晰。蒼老的臉上因爲歲月的無情折磨而留下了一道道皺紋,臉上一塊刀疤也將原來成熟穩重的他顯得有些猙獰。老師傅微微嘆了口氣,隨後夾出已經通紅的鐵塊,放在了鐵砧上。

他戴上頭巾,順手握起了鍛造錘。一下,兩下,三下,連思考與喘息的時間都沒有。他十分熟練地敲擊着鐵塊的四周,發出了“叮叮咚咚”的響聲。兩塊鐵碰撞的每一瞬間,就有火花濺起。即使跳到了老師傅的手背上,他也沒有哼一聲,專注地像是要撲了上去。

一下又一下,整個屋內又重新煥發出生機與熱情。霎時間,這位匠人展現了中華的豪放與細緻,剛柔並濟。血液中,似乎也有什麼與之呼應。那鐵錘的每一次下落,都在講述一個生動的故事,還有老師傅的那份傳承。

在不斷敲擊下,一塊生鐵訴說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與文化,成爲了展示中國人民的`熱血的象徵。每一次下落都帶動了一顆匠人的心。

鐵塊成了匣子狀,他小心地將完成品浸入水中又撈起,隨後滿是自豪地給了我。那份情懷又一次涌上心頭,傳承下去,纔是對它的尊重!

我想到了那些被置身幽谷又不斷奮鬥的事例,而這小小的匣子,關着一代匠人的中華之美,其所不變的,是那份傳承。

傳承的作文13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擔負起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責任,我們中國必將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古典詩詞是寶貴的文化瑰寶,我不盡到傳承的責任,上對不起古人,後對不起來者。”89歲的葉嘉瑩教授,爲了傳承責任,仍然在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她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着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熱愛,恪守着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

由葉嘉瑩教授,我想到了“漢字危機”。

隨着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使用鍵盤書寫,而他們手寫漢字的能力卻在不斷下降。智能輸入法的廣泛運用,讓越來越多的炎黃子孫提筆忘字,流傳了幾千年的漢字在人們的筆尖下變得生疏和躊躇起來。我們中國人這是怎麼了?“漢字危機”時代來臨了!就在人們驚呼“漢字危機”到來的時候,河南電視臺《漢字英雄》在喧囂中突圍而出,毅然承擔起傳承中華漢字書寫的偉大使命。之後,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推出《漢字聽寫大會》,更是以一種非常簡單、純樸的方式,吸引觀衆在電視機前同步參與,在遊戲中學習知識、領略漢字之美。此後,各家電視臺也紛紛承擔起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責任!

更令人叫絕的是《中國成語大會》。不必說每期節目選手們對中國成語的精彩演繹,也不必說觀衆在每一期節目的.欣賞過程中所感受到的中國成語的悠久歷史,單單是每期節目請來的嘉賓們的評論,就讓觀衆們受益匪淺。著名作家畢淑敏曾就《中國成語大會》這個節目闡釋自己的觀點:從根本的正道滄桑講,要準確地把握成語的內在含義,纔是繼承和使用成語最好的方式。

我們都是普通的中學生,也許我們沒有機會去參加《漢字聽寫大會》,沒有能力去參加《中國成語大會》,但我們可以在課堂上認認真真地書寫每一個漢字,我們可以在讀書看報時仔仔細細積累每一個成語,我們可以在老師講授時精心背誦每一首古詩詞……這也是一種力所能及的傳承啊!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不只是葉嘉瑩教授的責任,不只是某家電視臺的責任,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責任!讓我們行動起來!

傳承的作文14

中國是一個擁有幾千年文化歷史的古老的國家,一代一代的人相繼繼承並擴展上一代人的才藝與知識,將中國的文化永遠的傳承下去。可看看現在的中國人,一切都要追求潮流、時尚,將中國人以前的習俗、習慣通通拋之於腦後。在他們追求那些所謂的時尚的過程中,逐漸就迷失了中國人的本性。

西遊記,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在以前,西遊記幾乎可以說是人人皆知,不論是三歲孩童到70歲的老人,提起西遊記,沒有一個搖頭說不知道的。可現在呢?曾經老少皆愛、膾炙人口的西遊記退位了,一個個他過制的影視出現在中國人電視的熒屏上。問問現在的小孩子,孫悟空是誰,十個裏面至少有七個是不知道的`。

京劇是我國三大國粹之一。現在只有年紀比較大的老人偶爾會聽聽京劇,而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年輕人都不會“浪費時間”去聽那些對於他們來說是無聊的京劇。他們覺得,只有那些節奏感很強的流行音樂纔是現代人該聽的音樂,可現代人不是中國人嗎?中國人該做的事情不是將中國文化傳承下去嗎?可是,越來越少的人去學習京劇,京劇的許多戲種也被慢慢的遺棄、丟失,等中國人覺悟、後悔,再回過頭再去找那些戲種時才發現,那些文化的瑰寶早已在他們追求時尚之時,遺失在他們自己的手中。等到那個時候再後悔,就遲了啊。

有的人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知道自己應該愛國,但卻從來去做中國人該做的事,從來不去保護祖先留給後代的珍貴的文化財產,那他知道自己是中國人有什麼用?只不過是掛着愛國的名號欺騙自己罷了。

和他國相互溝通,相互取進固然重要,可千萬不要在這取進中丟失了中國人的本性!

傳承的作文15

凡是傳承下來的傳統,便有它存在的理由——題記

古以家天下,天下爲家。千年前我們是世界上的“禮儀之邦”,邦即國,國爲家。數千年,我們傳承着自己的家風。

風起《詩經》,真正的家風始自孔孟。古代我們以禮治國,儒道天下,故有四書五經傳著於世。《論語》中主張人應有孝、義、仁、忠。孝字爲首,這便是家風的核心意義。現在看來,又何嘗不是?十月懷胎,二十載照料,我們時刻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我們,又怎能報還這份養育之恩?人之常理,人性之現。

《弟子規》開篇寫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仁禮之道,是對朋友誠,對陌生人仁。不少家長都說過:“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坦誠,不虛假,不做作“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於是,我們和陌生人成爲朋友,生活變得更加和諧。晉商當時爲何能富甲天下,就是因爲廣泛交友,講誠信,守道義,作爲山西人的我們,更該踐行這古老而淳樸的誠信仁義家風。

《朱子家訓》中寫道:勿忘先輩創業之艱辛,勿奢侈淫佚,勿將基業揮霍一空。勤儉,作爲我們傳統的美德,父母從我們兒時開始教導我們不剩飯,不浪費,戒奢以儉,方累萬貫家財。

爲人清白,不收非仁不義之財。我們先做人,後做事,古人兩袖清風,但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我們也不應該被金錢矇蔽雙眼。取之有道,生財有方,這纔是我們想要的。

家風,其實就是我們的`傳統,將中華民族文明精神融鑄於其中,是傳統文化的直接表現,而我們,也就是靠着這樣一種方式來將文化、文明傳承下來,在一代又一代的實踐中,改善,摒棄,從而使我們的民族,社會,國家不喪失原本的內涵並且穩步發展,繼續流傳着千年炎黃華夏文明。

家風與傳統踏過歷史長河,走過時空的煙塵,帶着古老的意志,來到現在。 ——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