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籠子裏的畫眉鳥材料作文

籠子裏的畫眉鳥材料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籠子裏的畫眉鳥材料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籠子裏的畫眉鳥材料作文

籠子裏的畫眉鳥材料作文1

主人給畫眉鳥了自由,畫眉卻說:“我住在籠子裏,吃喝不愁,每天還可以唱唱歌,曬曬太陽。”我們嘲笑這隻被囚禁的傻鳥明明脫離了籠子的束縛,卻又有多少人想到束縛它的不僅僅是這一個牢籠。

當我們抱着電視機,聽着音樂,看着漫畫書過着滿足的生活時,有多少人發現我們的身上也多了這樣的一個牢籠?

有這樣一則笑話,一個日本人來浙江旅遊,他找到一個導遊,說“我爺爺二戰時死在中國,想去那場戰爭打的最慘烈的地方去看看。”於是導遊帶他來到了橫店影視城——這裏每天都要死去兩億個鬼子。笑過之後,我們有沒有發現,現在有太氾濫的抗日片,而且爲了收視率,劇情往往粗製濫造。還有《宮》,當《宮》熱播時,人們,指責它顛覆歷史,胡編造亂,抄襲的同時,又十分樂呵地去成爲收視力創新高的貢獻者中的一分子。大衆審美的低下,限制在一個牢籠內,那麼還有多少自由遨遊的空間自由的空間?

如果光去指責受衆,那未免會慣壞了文化囚禁的始作俑者。公衆的文化是需要引導的,那麼少數的“文化精英”就顯得至關重要。《明朝那些事》是一本好書,但他卻開啓了娛樂化的先河,於是閱讀變成了“悅讀”,更多的人安於這種精神“按摩”,雖然看起來文化繁榮了,但是,這樣的被戲說了的文史圖書還能承載多少有意義的'文化,以史爲鑑的效果又何在呢?當這些文化被戲說被惡搞時,失去的不僅是對文化的尊重,還有生命的質量到底又是什麼囚禁了我們的文化呢?究其原因,被經濟利益所迷惑的人們,爲了利益他們注重形象與包裝,而忽視了文化本身。而他們不知道,他們正是文化傳播第一線。他們的一舉一動,深深地影響着社會和人民。如果用粗製濫造對待人民,那麼我們的文化都將遭難,羣衆也會像那隻畫眉鳥一樣僵化了內心,套上無形的牢籠。

所以,在這繁雜的文化面前,我們要學會甄別對錯,在這些文化中尋找到自己需要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那些文化的傳播者也應該少利益的迷惑,多一些對文化本身的重視。只有做到這些,我們纔不會被束縛住思想,才能突破文化的牢籠。

臺灣著名作家李敖有一首詩:“我本來就是那樣,所以你認爲我永遠都是那樣,可這回你錯了,我已變得讓你無法想象。”突破心中僵化的文化的牢籠,讓我們自由飛翔。

籠子裏的畫眉鳥材料作文2

畫眉鳥在籠子中悠閒自得,被放到野外去卻認爲自己處於一個更大的籠子中,雖然畫眉鳥飛出了那個小籠子,但是心靈這個籠子,想必這畫眉鳥是定飛不出去的。

畫眉鳥貪圖安逸,對於它而言需要的就只是一個不讓它餓死的小籠子,但是我們又怎麼可以就拘束於此呢?當今社會物質的追求越來越平凡,但是對於心靈的挖掘卻彌足珍貴起來。當我們擁有了數不盡的財富和巨大的權利,我們可能會感到滿足,但是如果我們就沉迷於此的'話,那我們就永遠會困在其中,無法自拔,我們應該要的,是擺脫安逸生活的誘惑,早日飛出心靈的牢籠。

在西湖園區放養了很多的天鵝,細心的遊客會發現這些天鵝一般就不會飛,平時都是大腹便便的在路上走,天鵝不會飛,這確實很難讓人相信,但確實發生了,究其原因,還是因爲天鵝在西湖受到保護,根本就沒有什麼天敵,而遊園的人們又十分的喜歡它們,每次都會在小販那裏買東西喂天鵝,久而久之,天鵝就過慣了安逸的日子,也變得懶惰,終於就忘記了飛的本能。如果有一隻天鵝,它沒有依賴於遊人的食物生存,而是自己每天去捕魚,自己生活,那想必它在西湖天空翱翔的身影又可以成爲一道風景線。

現在的學生似乎已經過慣了舒適的日子,所以一件件的事被披露了出來,大學裏決定取消了學生的長跑活動,衆多學校每個教室都基本會配備一臺空調,而現在快要面臨新一輪的軍訓,各大網站上都在爆出如何可以不去“受苦”,可以開病假證明的醫院已經開出各種假證明。這無一不透露着現在的學生的嬌慣,都說現在的學生是溫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我們應該推翻這個說法,貪圖安逸只是弱者的行爲,我們更應該的是直面挑戰,以後,我們不應該就因爲太熱而抱怨紛紛,不應該就因爲懶惰就出門打車,不應該一遇到困難就想着那裏可以躲避。我們這一代人承接着上一代的希望,他們想要看到的並不是一隻貪圖安逸的畫眉鳥,而是一隻敢於和風浪做鬥爭的海燕。

擺脫安逸的生活,直面困難,我們就能飛出心靈的牢籠,在藍天下自由翱翔。

籠子裏的畫眉鳥材料作文3

畫眉鳥習慣了籠中的生活,舒適、安心,沒有天敵的威脅。可一旦習慣成自然,即使獲得了自由,畫眉也一直以爲自己只是換了個大籠子,始終擺脫不了心的束縛。

籠中的畫眉鳥已經習慣了定時的餵養,而缺乏了獵食的本能;它已經習慣了衣食無憂的快樂,而缺乏了風餐露宿的勇氣;它已經習慣了別人對它歌聲的讚揚,而缺乏了對自己整體的認識。就像小白鼠一旦習慣了籠中間接性的電擊,就不會再跳起躲避它,久而久之,隨着電伏的`增大,它們就觸電死亡。相同的放入沸水的青蛙會拼命的跳起救自己,而放入逐漸升高溫度的溫水中時,它們只會自由地鳧水,直到被活活地煮死。這種可怕的“籠子”關住了它們的思維的擴散,最終成爲“井底之蛙”式的盲目。

這種安於現狀在現實生活的映射就是當今的孩子。父母對他們的過分的溺愛就是那一道道堅不可摧的牢籠。溺愛之下他們也快樂開心的成長着,然而一旦放手之後,各種不適應的症狀顯漏無疑。從前的神童,學習極棒,而自理能力卻是驚人的“弱智化”。家長對他的溺愛,就是將神童與弱智捆綁在一起的“良方”。

古人之作《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所言的就是用現狀把自己關在生活的牢籠。人一旦習慣了享樂後就再也無法承受貧苦無依的生活。“罪犯爲重回到監獄而不惜在出獄不久後犯下累累罪行”的事已不在少數,他們一方面對自己失去了譜寫人生新篇章的信心,另一方面,他們已經習慣了監獄裏的生活,不需要爲住所、食物等的問題而傷透腦筋。殊不知,這些已經成爲茶餘飯後的笑料。

把自己的心置於牢籠,只會讓人束縛在沒有發展的小空間中。若是打破牢籠,情況就反其道而行之。

亞里士多德延續幾百年的悖論“質量越重,下落越快”被伽利略成功打破。谷歌打破慣有搜索引擎的規則牢籠,創制了獨具一格的谷歌系統……這些無一不說明着打破心靈的牢籠的重要性。

世界很大,沒有盡頭,宇宙很大,沒有邊界。請不要把你的心置於牢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