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家鄉的風俗作文彙編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6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鄉的風俗作文彙編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1

在剛剛過完的新年中,我的家鄉有很多風俗,如:穿紅衣服,貼春聯,包餃子……不過我最喜歡放鞭炮,下面我就來講一講我到底是如何放鞭炮的吧!

小年那天中午,我和爸爸在家鄉的大街上買了許多鞭炮,如:轉碟、大地紅、飛車……但我覺得最好玩的是大地紅、魔術彈和飛天火箭。一直到除夕前一天,我都會偶爾出去放鞭炮。等到除夕晚上只剩了大地紅、魔術彈和飛天火箭了。下面我來講講除夕晚上我放鞭炮的故事吧!

那天晚上,月亮被雲彩擋住了,風也很小,正是放鞭炮的好時機。我和爸爸拿着鞭炮走到了廣場,準備開始放鞭炮。我們第一個放的是飛天火箭,爸爸把它插入雪堆,然後拿打火機把它的引火線點燃,只見它不停地向地面噴火花,突然猛的一噴,“嗖”地一聲飛得足有10米高,還噴出一大串火花,好看極了!放完飛天火箭後,我們又放了魔術彈。放它的方法和飛天火箭一樣,只見它“砰”的一聲向上噴出一串火花,足有15米高!而且一次噴的是綠色的.火花,一次是紅色的火花,我數了數,居然一共噴了30下!

爸爸一邊看放鞭炮,一邊講道:“其實放鞭炮的由來有一個傳說。從前有一隻怪物叫‘年’,它每年的除夕都來吃人!有一年一個老人在除夕的晚上等‘年’來了以後,那個老人放鞭炮把‘年’嚇跑了,從此‘年’便不敢來了。”我算了算,這是我第7次聽別人說這個傳說了!

聽完以後我改放了大地紅,因爲它的引火線很短,所以差一點炸到我!後來我發現可以先用打火機點燃一根小樹枝的尾端,再點燃引火線。所以,做任何事只有用正確的方法和好的技巧,才能把事情做好。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重要、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放鞭炮是它的風俗,可以烘托節日氛圍,但是隨着空氣質量越來越差,應該減少放鞭炮,從我做起,讓我們的家鄉每天都擁有藍天!

家鄉的風俗作文2

我的家鄉在鄂西北,照家鄉的規矩,春節早在臘月上旬就已經開始了。長輩們都在準備年貨,到了除夕好接待客人。小輩們都在準備禮品,到拜年時送給長輩們。

別以爲我們小孩子沒事幹,我們可忙了:忙着自己的新衣服;忙着買玩具;還忙着給同學們送新年祝福。算起來我們小孩子比大人們還忙呢!這一忙就忙到了臘月二十二,因爲臘月二十三按照家鄉的習俗要過小年。過小年,要放鞭炮,鞭炮一響,整個城市便有了過年的味道。這一天晚上要吃烙餅的,街上早就有很多買烙餅的。在這天晚上,他們的生意特別的`好,從午飯後就有人陸陸續續的來買烙餅,到了下午4點鐘的時候每家賣烙餅的攤位前早已排成了一條“長龍〞。當然,也有人自己做烙餅發一點面,再添上一點佐料,一烙,一張香噴噴的烙餅就做好了。自己做烙餅既省時間又省錢,不過只有老年人才這樣,因爲年輕人都很懶只會買不會做。

除夕這天,家家戶戶門前都貼上了對聯,都寫滿了迎接新年的字語。人們也都穿上了新衣服,街上到處都掛滿了燈籠。除夕的晚上是一定要吃餃子的,吃完午飯後,走在街上,都能聽到從每家每戶傳來“梆、梆、梆〞的剁餃子餡的聲音。晚上,一家人一邊吃着美味的餃子一邊“品嚐〞着一年一度的屬於中國人的年夜大餐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晚會?,同時也等待着十二點鐘的到來。

“鐺、鐺、鐺〞當十二點鐘聲被敲響時,整個天也亮了起來煙花佔滿了整個天空。有“飛天炮〞、“沖天箭〞還有“天女散花〞等煙花,讓天空變成了花的海洋。鞭炮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七幾乎天天都有人拜年,但家鄉從古至今有一個特別的規定午後不能拜年。我很奇怪,問了外婆才知道午後拜年是很不禮貌的行爲。

元宵,又一個春節的高潮。正月十五要吃湯圓,看花燈。晚飯後,吃過湯圓,拿着花燈,走出門。啊,整個城市變成了燈的海洋。有買的花燈,有自己用酒盒做成的燈籠,還有用彩紙扎的花燈。許多個各形各色的燈聚集在一起美麗極了。不光是地上,天上也“開〞滿了寄託着人們希望的“花朵〞許願燈。這一天是個美好而又歡樂的日子!

春節在正月十六結束,大人們早在正月初八去上班了,而孩子們也在正月十六這天開學。雖然春節結束了,但是到處還洋溢着年的味道。

家鄉的風俗作文3

春風吹十里,鶯啼報喜年!爆竹聲聲起,好運又一年。相信小朋友們聽見“春節”這個詞,都會興奮地跳起來。按照我們江西長江一帶的老規矩,春節前一天的晚上,也就是除夕,就開始緊張準備起來了。

除夕那天早晨,家家戶戶都給自己家所有的門窗貼上了一幅幅對聯,窗花和“福”。大傢伙一手拿刷一手按着對聯,把刷子放在膠裏揮來揮去,樣子十分專業。

到了傍晚,老家的人們都會做了雞鴨鵝肉,燒紙錢,爺爺問我知不知道爲什麼要燒紙錢嘛?我當時一無所知,爺爺看着星空癡心心地笑着,“因爲要請天上的老祖回家吃年夜飯吶”!看到爺爺眼裏含着淚水,八成是想念在天上的奶奶了……

燒完紙錢,一切準備就緒,家家戶戶家中的女人都會做蒸米粑。我認爲,這東西就像放大版的餃子,形狀和裏面的餡都挺像的,只不過比餃子大那麼三四倍,一個吃下去足以讓我們滿足了,桌子上的食材多種多樣,米粑皮、豬肉、韭菜、白菜、肉絲……一般是大姑作爲“主力隊員”,大姑的手法,是最嫺熟的,一手拿米粑皮,一手捏出了許多的新花樣,美得簡直無與倫比。包好了之後,把米粑整整齊齊放入鍋中,過一會一盤熱氣騰騰的米粑就好了,晶瑩的皮,包着鮮美的肉,香氣可以傳的很遠,更會喚起許多人對過年的期盼,蒸米粑香在舌尖蔓延,心得到了愛的填充。

臨近凌晨十二點,家家戶戶都會放煙花,漂亮的煙花、綻開、落下,一瞬間的美麗,一瞬間的光彩,那一刻,整個世界都屬於它們,整個世界隨着它們的.綻放而光彩,一瞬間,多麼美麗的煙花,彷彿寄託着美麗的希望,彷彿寄託着愛的光芒。附近的鄉親們祝我學業進步,我們大家看着煙花,相互祝福,十分美好。

在這辭舊迎新之夜,家人們相聚在一起,一起看煙花,吃上一桌熱鬧的年夜飯,成爲了我兒時最美好的回憶!

家鄉的風俗作文4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一個地方都有獨特的傳統風俗,我們四川資陽也有許多的傳統風俗。

在中秋節這天,xx的風俗就是打粑、吃麻餅、蜜餅、放孔明燈、放河燈等,隨着時間的推移,應該只有着放孔明燈、放河燈這幾個風俗得以流行。

中秋節到了,家家屋裏都存着幾箱月餅,我們家也不例外。我一邊吃着月餅,一邊問着媽媽問題,“媽媽,中秋節放河燈、孔明燈是紀念誰的啊?端牛節吃糉子是紀念屈原的,那中秋節呢?”我疑惑的說着。媽媽笑了笑,說道:“你聽過嫦娥奔月嗎?”我點了點頭,“那嫦娥是吃了一顆仙丹才奔上了月,所以在中秋節這天放河燈、孔明燈是紀念嫦娥的。”“哦,原來是這樣的`啊!”我這才恍然大悟。

中秋節的月亮是一年裏最圓的圓月,但只賞月,這不太孤獨了嗎?其實,中秋書晚上是會放河燈與孔明燈的。月亮高高懸掛在天邊,月光灑在了人們身上,可沱江河並不是安靜的。泡江河人山人海,一羣人圍着河岸邊放河燈、孔明燈。

所說的河燈就是像一個盤子的荷葉上託着粉紅色的荷花,荷花中央有着一塊小蠟燭。我拿着打火機點燃了中間的蠟燭,把河燈放進了河裏,沱江河面上全是河燈十分壯觀,而這些河燈也寄託着人們對親人的思念與祝福,在河中盪漾。

孔明燈是紅色的大紙用幾根木棍支撐在一起,下面託着一塊白色蠟燭。這孔明燈就是來紀念孔明先生的。也象徵着祝福,紀念。我拿着筆在孔明燈上寫下了我的祝福與心願,讓孔明燈帶着我的祝福與心願飄向天邊。我把蠟燭點燃了,雙手託着孔明燈下的木棍,將孔明燈往上拋了一下,孔明燈也歪歪斜斜飄了上去。孔明燈飄在了高空中,黑色的夜空中,一盞盞孔明燈像螢火蟲一般,我怎麼找也沒有找到自己的孔明燈。孔明燈飄得越來越高,就像一顆星星在天邊。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這首詩既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也表達了對朋友的思念,雖然不能在這一天和親人相見,但孔明燈,河燈已經替我們送到了祝福。

家鄉的風俗作文5

“餃子”大家都不陌生,每逢過年,餃子便成爲飯桌上的主角。伴隨着接二連三的煙花聲,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起天,寒冷的冬天,吃上一口熱乎的餃子,滿滿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餃子在最早以前叫“嬌耳”,是由東漢時期張仲景發明的,當時是作爲藥引子給窮人治病用。到了明朝,“嬌耳”才叫“餃子”,也由以前的藥變成了食物,端上了人們的餐桌。

包餃子是十分有講究的.。和麪時,揉的力度一定要大,這樣面纔會筋道。水和麪的比例要平均,加多了面會稀,加少了面會幹。面和完了,還要醒面,和餡的方向也要相同,力度還要大,我們家和餡都是爺爺來做。

面醒完了,接下來奶奶該出場了。奶奶會把面搓成一個長條,然後把它揪成一個個小麪糰,這就叫“揪劑子”,揪劑子必須要有一個“寸勁”,這種活只能由我們家的“全能擔當”奶奶來做,我的任務就是把小麪糰揉成圓球,再把它壓扁,這樣有助於擀麪皮。

擀皮也是個技術活,一定要擀成“小帽子”形狀,裏厚外薄,這樣包出來的餃子纔不會輕易漏餡,我媽媽擀的皮就很好。媽媽擀皮非常快,擀一下轉一下,沒兩下就擀好了一個皮兒。過年的時候,奶奶會在幾個餃子裏放上一毛和五毛硬幣,誰吃到了錢,預示着誰就會在這一年裏交到好運。

餃子下鍋了,外面也響起了熱鬧的鞭炮聲,五彩的煙花透過窗子照應在我們一家人的臉上,我感覺在綻放的煙花,不僅送走了20xx年的風雨和愁苦,同時也迎來了嶄新的一年。

餃子終於出鍋了,我們過年吃的餃子是韭菜海蔘餡的,熱騰騰的餃子端上了桌,沾着爺爺用醬油醋調製的料汁,一口咬下去,那鮮美的湯汁瞬間流入口中,再呼一口熱氣,真的是太美味了。12點的鐘聲準時響起,窗外的煙花映紅了半邊天,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熱熱鬧鬧的在一起過大年。

過新年,團團圓圓的背後,需要一個強大的國家,一個富強的國家,這樣吃餃子時才格外的香!

家鄉的風俗作文6

新興,一個人傑地靈的聖地,也是六祖慧能出生、成長、成佛之地,在古代,新興被稱爲新州,且爲歷代朝廷或流放貶滴官員之地,因此,也是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融會貫通較早較多的地區之一,這就是我的家鄉。

新興有着優厚的歷史,是一個具有20xx多歷史的嶺南古都,長久以來,新興的先民們用自己的智慧與行動去創造了無數的文化遺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我記得比較清楚的是在“六祖鎮雅岡村走大王”,這一項風俗活動是遊神,就是在每年的正月十八日當天,村民們會舉着繪有“國泰民安”等字樣的旗子爲“走大王”的隊伍搖擺、吶喊,表達對新年的願望。人們總會舉擡“一把椅子”——椅子上座着一個穿神服的人,那個人與現代人不同,會微微帶點紳士,擡頭挺胸地被人們擡着,可它卻不是真人,每次看見它,我心裏都打着一個問號——裏頭有活人嗎?

在中秋或春節這樣喜慶的日子,舞獅大哥就派上用場來了,無論什麼時間,都有舞獅大哥在大街上表演,我們有空時也會跑去看看,表演的人有些是一些店鋪主人專門請的,我想他要麼是想推銷,要麼是想祝自己的店鋪揮金如土,越來越賺錢,也有可能祝我們大家家庭幸福,國泰民安等。

我最喜歡的就是逛花會,每到新年的前幾天,花會就開始舉辦,只要爸媽去狂花會,我必定會一起去,其實我只是圖能買一些花回家,幾乎每次我都會買幾盆多肉,可總是沒養幾個月,可憐的多肉就被養死了。去了花會,我們總要逛個二、三小時,爸爸也會買許多花,買後我們就大盒小盆的載到車上滿載而歸,每次來到或回去時,有些人把花放到電動車上,這放那放,連逛了許久的自己腳都要靠邊放……

以上,“遊神”、“走大王”、“舞獅”、“逛花會”這些活動只是我家鄉風俗的一小部分,如果你感興趣,歡迎到我家鄉來旅遊、參觀、瞭解我家鄉的民俗文化。

家鄉的風俗作文7

我的家鄉在杭州,杭州人在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都會和自己的家人聚到一起,包湯圓、吃湯圓,寓意來年“團團圓圓”,永不分離。

元宵節這天清早,我們全家一起出動,準備製作湯圓的材料。有人和麪,有人準備餡心。和麪的講究可多着呢!媽媽手把手地指導我:“快把水加入糯米粉裏,水一定要適當,不多不少,然後反覆揉搓”我連忙按照指示,拿出糯米粉和水,用手不斷揉麪,加水。在“錘鍊”之下,糯米粉漸漸和水融合在一起,摸上去恰似橡皮泥,韌性十足。我家的湯圓有很多種餡心,香甜的芝麻餡兒、鮮美的肉球餡兒、鹹鹹的`蛋黃餡兒,這些都是我的愛。而我最喜歡,每年製作個數最多的還是芝麻餡兒,即使還沒包進湯圓中熟,單單是芝麻那香甜的味道早已在空氣中瀰漫開來,聞一聞,足以讓我嚥下兩三口唾沫了。

糯米麪團和好了,餡心也已備齊,終於到了我最期待的環節包湯圓!我小心翼翼地扯下一塊糯米麪團,用擀麪杖將麪糰均勻地擀薄,攤在手心上,再用勺子取出一大塊芝麻餡兒,穩穩地放在麪皮正中間。接着,最關鍵的步驟來了,將麪皮完美合攏。要知道,一個湯圓的成敗就取決於這一步,如果合攏時沒合牢,有了裂縫,那麼湯圓可就露餡兒了。合攏麪糰更要注意力氣的把握,一旦用力過猛,湯圓裏的餡兒就會被“擠”出來,這個湯圓就徹底報廢,沒有絲毫挽回的餘地。我慢慢地將攤在手心的麪皮轉移到兩手中間,再用手指輕輕捏起麪皮兩端,用一股韌勁把兩端牢牢地黏合在一起,然後是另一邊的兩端。所有邊緣都黏合後,湯圓基本上就包好了。接着,我把湯圓放置手掌中心,兩手均勻用力,輕輕揉搓,揉至球形就可以了!一個個“小圓胖子”整齊地、舒服地躺在竹篩裏,看着可愛的他們真叫我喜歡。

包完湯圓,便開始煮湯圓。我把湯圓一個個放入鍋中,湯圓在水裏一會兒漂浮,一會兒下沉,彷彿頑皮的孩童在水中玩耍,不亦樂乎。我的心情也跟着上上下下的,生怕有個調皮的“小鬼”把自己“玩”壞了!

很快湯圓就煮熟了,我把湯圓盛入碗中分給大家,所有人圍坐在桌子旁,吃着晶瑩剔透的湯圓,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此刻,湯圓真是連接親人心靈的橋樑,讓我們享受了無可替代的快樂!

家鄉的風俗作文8

夜空中幾顆星星眨巴着眼,月光透過薄雲,像是剛從水裏淘洗過一般,皎潔乾淨。

今天是團圓的元宵節,我曾想過元宵節吃各種餡,各種樣子的湯圓,但我萬萬沒想到今年的元宵節在外婆家包元宵,興許是因爲我的好奇,我和家人一大早便來到外婆家,我小聲地走進外婆家,又躡手躡腳地來到廚房,正準備給外婆一個驚喜,但我卻沒見到外婆的.人影,嗯?外婆呢!我正納悶,客廳便傳來外婆的聲音,“你們咋這麼早就來了,我還沒和麪呢。”我急忙飛奔到客廳,外婆見了我摸着我的頭,這小皮蛋也來了,我嘿嘿地笑起來。

外婆從廚房裏端來一個盆,“外婆,這是什麼?不像是麪粉。”外婆笑着回答:“這是糯米粉,包湯圓用的。”我點點頭,又學到了一個知識,外婆朝糯米粉里加了些水,像平時揉麪一樣,外婆嫺熟的動作看得我是眼花繚亂,不一會兒面揉好,外婆把面切段,擀成皮,我跟隨媽媽洗完手和外婆一起包元宵,我擼起袖子,繫好圍裙,拿起一個皮兒,學着外婆的樣子捏起來,“哎呀!”我大聲叫到,皮撐破了個洞,餡兒掉到地上了。

外婆說:“這裏餡兒放太多了,少放一點皮就不會爛了。”我又嘗試了一次,成功了,雖然有點不圓,媽媽看了我一眼笑出了聲:“等會那個湯圓你自己吃,你捏的不行!”我賭氣一定要捏好,我一下子捏了一大堆,一個比一個圓,從剛開始扶不上牆的爛泥巴到圓圓白白的湯圓,我的胳膊又酸又疼,都快到晚上的時候我們才包完。

爸爸走到廚房,吆喝着要給我們下湯圓,我高興地跑到客廳裏等待,不一會兒湯圓就好了,爸爸端着湯圓來到客廳,王忠誠這湯圓我咬了一大口下去,又軟又甜,飽滿的餡兒像流水一樣流了出來。我一口氣吃了兩個,媽媽拍拍我的背,說:“慢慢吃,鍋裏還有。”我舉起筷子“我要吃三碗!”

我靠在陽臺邊挺着肚子,果然只有努力的果實才最可口。

家鄉的風俗作文9

在這期間,大家老家人最看重的食物就是——“茶果”。它雖然不如外面那些零七八碎惹人青睞,也不如那些可以調製出來的糕點好瞧,但是卻有一股濃濃的情誼包含在裏面。

它長得千奇百怪,有平凡醜陋,但是在我的老家確堪稱“美味點心”這一代號,它的香味,讓人聞了食慾就會活生生的被調起來。不過,在重大的節日,“茶果”可就不可以再這麼相貌平庸的上臺了。大家多數會將他們從鍋裏燒好,拿出來盛在印有梅花印等之類的白瓷盤裏,然後再在他們的周圍點綴一些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新鮮果子,切成小塊小塊的,再放到指定的梅花印盤子裏。這樣一來,這“茶果”不僅色味雙美,還微微透着別具一格的`風情。

孩子們籌備回家過年,第一件大事兒就是幫人家搗麪糰兒。那白溜溜的麪糰兒家攪在手裏,一直怪好玩兒的。而激昂麪糰揉好之後,便將麪糰兒交給長輩們,讓他們做東西給自身吃。第二件大事便是買些小玩意兒,然後大大小小的聚在一起,展示自身手中的能力。恐怕第三件是纔是保護我們的新服裝,以免他們新年還沒過便糟蹋的不成樣了。

等到出席來了,便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穿起新衣,門貼紅對聯,在大街小巷賀新年,也是必不可少的事情。除夕夜鞭炮聲連綿不斷,無論是誰都精神抖擻的。

當然,春節那日來時,就截然不一樣了大夥兒聚子一個大堂裏,聊天、喝酒、看錶演、耍戲子……樣樣都有。原本分在四處的桌子此時也拼成幾個大桌子,每一個桌上都有自家做的“茶果”與新鮮玩意兒,以及自家兒女在外地帶回來的小食,特別熱鬧。晚上,大夥便在自家亭院白起桌子,賞景聊天;孩子子們則在則在一旁地安置等、財迷,玩躲貓貓。這的確是美好開心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尾聲,老家的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學生做作業,大人麼照常做事。一切又恢復平時,可喜氣卻還盪漾在空中揮之不去。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汕頭市的一個小鄉村,那裏雖沒有大都市的繁華,卻有着自己獨特的風俗,尤其是家鄉的元宵節走會活動,更是村裏的一道亮麗風景。

據村裏的老人說,每到元宵,天上的神仙會下凡,爲凡人送福氣、送運氣,所以我們這兒的.走會活動也稱“營老爺”。因爲每隔四年才舉辦一次,所以全村人都會準時參加,非常看重。還有五里八鄉來看熱鬧的,人潮把大街小巷捂得嚴嚴實實,那場面蔚爲壯觀。

爲了這個活動,在臘月的初旬,村民們便開始張羅着製作各式各樣的花燈,準備懸掛街旁渲染氣氛。

眨眼間,到了正月十五。天剛泛起一絲亮光,廣場上已是人山人海。小販們也湊熱鬧擺攤營業——有賣小吃的,有賣玩具的,有賣日雜品的,小孩兒則在人縫裏穿梭嬉戲……

八點整,走會活動便正式開始了。各排大鼓聚在一塊,鼓手們個個精神抖擻;再往後是表演隊,隊員們身着五顏六色的服裝,煞是好看。隨着一聲哨子響,鞭炮、鑼鼓齊鳴,響徹雲霄,隊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鑼鼓所到之處,都會有羣衆前來觀看英歌舞,沒有加入遊神隊伍的,大都尾隨而行,自動組成一個方陣,歡笑着一路走去,不圖看精彩的節目,只圖熱鬧歡騰。

遊神完畢後,大家各回各家。孩子們匆匆飯畢,便飛奔到廣場上瘋玩。大人們也不閒着,把家中打掃得一塵不染,又張羅着在前庭後院掛上一個又一個小燈籠。

夜幕降臨,人們紛紛到街上賞花燈。那一盞盞精緻的花燈,在夜景的襯托下,格外璀璨,照亮了村裏的每一個角落。不知是哪些人家在放煙花,看哪,朵朵絢麗的花兒在空中綻放,交相輝映,真是美不勝收!

我愛家鄉的元宵節,那獨特的“營老爺”活動,承載着村民們的美好願望,願這太平盛世,年年歲歲,長長久久!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我們國家有着許許多多的節日,比如:重陽節,清明節,端午節,春節……這些節日在每個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風俗。

春節,在我們這裏的習俗可有着一大筐!大年三十的時候,我們家的親朋好友都會紛紛來到我們家吃上一頓上好的年夜飯。吃完了年夜飯以後,我們小孩子便會拿着鞭炮自由自在的玩,大人冷着在家聊天,大牌,或者看電視節目,愛做什麼就做什麼,直到很晚我們才睡覺,臨走時還依依不捨的告別呢!

大年初一,我們一家人早早的便起了牀,然後便喝上一碗我最喜歡的雞蛋棗子湯,再搭配一碗香噴噴的水蒸蛋,一個早餐就這樣被我們吃光了,在一聲聲的爆竹聲中,新的一年便隨之開始了。我和爸爸就去親戚家拜年了,拜年是我最喜歡的一件事,因爲可以收到大人們的壓歲錢,用來買我最喜歡的東西,這也是我最喜歡的環節,你想知道爲什麼嗎?因爲我的腰包也會隨時變得鼓鼓囊囊的,哈哈,相信你已經猜到了。因爲大人們都給我壓歲錢,每人給兩百元,腰包就鼓鼓的吧!到了傍晚時分,夕陽隨着天空中那一朵朵五彩繽紛的煙花,慢慢的下垂下落,那一刻真是太美麗,太開心了!

我們家一般是臘月二十四開始打掃屋子,然後給竈王爺上好香,保佑我們一家人一年平平安安的,被上香的`時候,要非常的嚴肅,要誠心誠意,這樣竈爺就會在玉帝面前說好話,保佑我們家平平安安。二十五開始做臘肉,奶奶做的可香了,我們狼吞虎嚥地吃,才五分鐘,一排五斤的臘肉就被我們吃光了,我們戰鬥力可是很驚人的!臘月二十七開始貼對聯,媽媽說貼福字要倒着貼,這樣就代表福到家了。大年初一下午,一人託個盤子,盤子上再放一個“平安”——蘋果,寓意着平平安安。大年初一走一走最親的家人家裏,初二開始走親戚家,一直走到元宵節才能結束。

這就是我家鄉過春節的風俗,你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上街買菜,突然我看見今天理髮店的人似乎異常的多,有些人寧願排着隊也不願意離去。我有些奇怪了:“爲什麼這些人要在今天理髮呢?今天不理就不行了嗎?”爸爸聽了我的話笑着說:“今天是二月二龍擡頭,所以都要理龍頭,我一下子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纏着爸爸問個不停,最後爸爸被我問得實在有些不耐煩了便對我說:“回去以後你問你奶奶去吧”。

回到了家我急忙跑去奶奶家,奶奶一邊摸着我的.頭一邊說:“二月二,可是一個重要的日子,農家人會找來長竿敲房把龍喚醒,然後用草灰向井臺引一條灰龍,再用穀糠從井臺向水缸引一條灰龍,早餐要吃年糕和豬頭肉,午餐吃春餅,還要吃炒豆子,天近黃昏時,家家要用竈膛裏的灰圍着院子撒一圈,是爲了辟邪。”不知不覺中奶奶講完了,我只好走回了家。

回到了家我又問爸爸:“除了關於二月二的風俗,還有沒有的呢?”爸爸說:“關於二月二龍擡頭的傳說你想不想聽呀?”我說道:“我當然想聽了。”於是爸爸開個繪生繪色的講到:“武則天稱帝的時候,玉皇大帝大怒,於是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大地上的人就快死完了,龍王實在不願意看到百姓受苦,於是偷偷下了一場雨,被玉皇大帝壓到山底下,山前面還寫了幾個字:要想龍王出,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爲了報答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可一找三年卻沒有找到。有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走在路上,卻沒有紮緊口袋,於是將黃燦燦的玉米掉了一地,人們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不就開花了嗎?於是人們就這樣救出了龍王。”

雖然這個習俗只是一個傳說,但是卻代表着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對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今天我不僅瞭解到了風俗習慣,而且還知道了,這就是我們的二月二,你願意來這裏感受一下嗎?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我的家鄉在河北蠡(li)縣,地處華北平原中部。這裏沒有什麼好的景緻,只有挺拔的白楊懷抱着小小的村莊。但是,這裏的地是親的,因爲我的童年就是在這裏度過;這裏的人是親的,因爲這裏有我的爺爺、奶奶、大叔、大嬸、表哥、表姐們……雖然我的家鄉並不美,但是我愛我的家鄉。

近年來,隨着改革開放,家鄉的人們也富起來了。家家戶戶有了彩電、冰箱、摩托車,有的還蓋起了二層樓,生活簡直是芝麻花開節節高。 然而,伴隨着這大好形勢,出現了許多讓人驚訝、不解的事。

去年寒假,我們一家回老家過年,剛到家住下,就趕上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病逝了。她的兒女們爲她操辦喪事,可真夠忙乎的。出殯那天好不氣派,光送葬隊伍就拉了500多米長。隊伍前面的吹鼓手們,個個搖頭晃腦吹奏着哀樂,“入情入景”,可起勁了!接着是八個壯漢擡着一個刻着花紋的木棺材。棺後面是頭戴白帽、身穿白衣、腰繫麻繩——披麻戴孝的'孝子們,他們舉着靈牌。撒着紙錢,還一步三磕頭,那哭聲、哀樂聲、炮聲匯合在一起,幾裏外都聽得到。

着,又一羣人過來,又一件“新鮮”映入眼簾。只見幾個着用彩紙糊起來的“童男童女”、“金山銀山”、“肥豬肥牛肥羊”,還有現代化的“彩電”、“冰箱”。聽媽媽說。這些是供死者在陰間用的,都要在墳頭燒掉。我感到納悶:死人還用得着這個?

送葬的隊伍走過去了。這儀式還沒有完。晚上,又擺了二十桌酒席,請來弔孝的人享用。這樣一連鬧了三天三夜。

那天我問媽媽:“那老人活着的時候怎佯呢?”媽媽告訴我,老人家在世上時可受了許多罪,她辛辛苦苦把兒女養大,她的兒女卻都不孝順她,她一個人獨住一處無人照顧。我聽了更不理解:這麼一次葬禮,少說也得花幾千元.怎麼這麼揮霍?與其這樣,不如在老人生前好好侍候。 更令人不解的是,現在農村紅白喜事家家都這樣辦,有時還互相攀比,看誰家最闊氣。難道大家富了,錢就可以大肆揮霍嗎?

帶着這個疑問,我回到了家。不久就聽說縣裏已成立了“風俗改革委員會”。是啊,家鄉這個風俗是應該改一改了。我多麼望家鄉人民都能夠富裕不忘“勤儉節約”呀!這樣,我將更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人們。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春節到了,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習俗,而我的家鄉也有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家鄉有句俗語叫:“年二八、洗邋遢”,意思是,到了臘月二十八這天,要把家裏大掃除一遍,爲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到了除夕,大家可就忙了,女人就爲了團圓飯做準備,男人則幫忙殺雞、殺鵝、貼對聯、貼門畫、買花、買年橘、盆景……

晚上可就熱鬧了,有些大人在茶餘飯後就等着看萬衆矚目的`《春晚》了,小孩子們就穿着一身新衣服挨家挨戶地去得壓歲錢,俗稱“利是”。而有些大人們則帶着小朋友去逛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說到迎春花市,這可得詳細介紹介紹:每年的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景,各大公園都在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都搭起綵樓,紮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花市,售花賞花,人潮涌動,十里長街,繁華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纔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半夜十二點來敲門時,每家每戶都響起喜慶的鞭炮聲,大家都沉浸在漫天飛舞的鞭炮紙上了。鞭炮一過,就是五彩繽紛的煙花點綴在無暇的天空上了,人們望着飛上天的煙花,一起期望着新的一年、新的氣象。

到了初一,大家都非常有空,大人們就會去打麻將,而小孩子們則用自己的壓歲錢案買各種零食玩意兒。到了晚上,天空中還是閃爍着五光十色的煙花,有條件的則特地乘車去琶洲等地看煙花。

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又是尾聲——元宵。我們這裏並不是每條村都過春節的,有些人就會過正月十三、十四、二月初二……而我們這條村正好就是過元宵的。我們要準備好各種菜餚迎接客人,讓客人吃得開心,會得慰心。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你家鄉的春節習俗又是什麼樣的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瑞雪兆豐年,今年我來到哈爾濱,略帶思鄉的小情懷,過了一個東北風情的傳統小年。

先說雪,只有去過中國東北才懂。美麗怪異的雪讓東北名揚中外,不似南方雪的嬌羞溫婉,它的遼闊深遠令人蕩氣迴腸,雪域蒼茫彷彿是飄在山間的水墨畫卷,真是爽得無以言表。我和妹妹坐着雪橇玩得停不下來,因爲雪本身厚度,妹妹總需要媽媽的幫助才行。

到小年夜那天,我們驅車60公里來到哈爾濱郊外的牧雪山村,這是一個寧靜的度假小村莊,積雪層層疊疊,一座座木屋連成雪屋,屋前高高掛起大紅燈籠,喜氣洋洋,年味十足。一進屋,暖暖的,身着紅綠花棉襖店家大娘十分熱情迎接我們,她端出了各種小吃:凍梨、凍柿子、冰糖葫蘆、油炸冰淇淋……“都嚐嚐,多吃點!我們的特色小吃。”她扯着嗓門說,臉上笑開了花。我迫不及待的嚐了個遍,冰冰的甜甜的,直到心裏。

不一會兒好幾個房車團的遊客們相繼到來,有深圳的、北京的、蘇州的、還有一團是杭州的。我幸喜萬分,立馬與一個杭州小朋友聊起來,竟有幾分“他鄉遇故知”感受。店家大堂滿滿當當的坐了6桌,穿着皮襖的店小哥們端上了正宗的東北六大碗,舉杯幹了農家自釀的米酒,開始了小年夜的晚餐。大家十分熱情,不同的方言似乎相通,一起把年過。肥瘦相間的五花肉,沾上一點蒜泥,還未入口,肉香已撲鼻而來;咕嘟咕嘟翻滾的酸菜,偶爾帶出幾根晶瑩的粉條;硬挺的白菜,在肉湯裏盡情吸收湯汁,輕輕咬上一口,湯汁四溢;還有那團圓吉慶的`餃子。大家吃着喝着,唱起了歌,相互舉杯,相互祝願,臉上漾出了幸福的笑容。看此情此景,我拿起了媽媽的手機,忍不住給遠在家的外公打去電話,送去祝福。“外公,你飯吃了沒?“”我希望你能身體健康!等我回來過大年哦“今天我們沒在一起過小年,但我想我們的心是相通的。在這片天空下,到處洋溢着愛和溫暖的味道,年的味道。

夜晚村落景色越發美麗,大紅燈籠照耀整個村落,篝火印着人兒紅彤彤的。東北的年,有獨特的味道和情懷,讓不認識的人們能夠串在一起,讓我體驗到一次與衆不同春節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