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98K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

家鄉的風俗作文1

在我的家鄉石塘,每到元宵節,都會辦一次盛大的扛臺閣活動。那個晚上,這個平時幽靜的面朝大海的小漁村,變得極爲熱鬧,熱烈的鼓聲鑼鳴,人們的笑聲,融在那陣陣的濤聲裏;閃爍的燈火灑在青石板路和石屋上,與屋裏的溫暖相互映襯,也映照得人們臉上一片燦爛。

扛臺閣,以前均是將八仙桌翻過來,四腳扎個頂篷,由青壯年男子用竹棍扛起,漁村的藝人用彩燈、綵帶,鮮花等把臺閣扮得花轎似的,十分豔麗。如今的臺閣用上了發電機、節日燈,其形態、色彩更勝往昔。每一扛臺閣均是一臺戲,由標緻的童男童女扮演戲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逼真生動。扛臺閣時,火鑊開道(火鑊是把木柴放在鐵鍋裏燒起來。),漁燈、臺閣在後,悠揚樂曲相伴,喜慶羅鼓壓陣。

正月十五一到,大人們很早叫醒小孩子來化妝。若她扮的是嫦娥,則兩條柳眉舒展開來,臉頰濃粉上裝還要抹上一絲金粉,額頭一點硃紅;身着一條粉白色絲帶裙,腳上一雙繡花棉布鞋。若他扮的是關公,則兩道粗眉在上方橫着,臉上塗了紅彤彤的腮紅,嘴邊掛個大鬍鬚,長長的幾乎到了腳邊。這妝化得極豔,所以,不認真看,還真認不出是誰!有好幾次,側目瞥了一眼靠近我臺閣上的`人,我愣是沒有看出來是老同學,後來下了臺閣被她認出後,她一路佯裝生氣唱着戲詞追着我回家。

晚上七點,村口的公路上,早已熱鬧起來,人們早就搶佔好觀看的好位子,端着自家做的花生糖、棗糕、芝麻糖翹首企盼着。隨着鑼鼓忽地一聲響,禮炮“啪”的一聲在天空中綻放花朵。孩子們坐在家長爲他們扛的臺閣裏,一臉神氣。一旁的衆人趕忙把那些散着香氣的甜食扔上轎子,說着甜甜的祝福,“來年甜甜蜜蜜”、“長大了一定要生活甜美”、“日子要過得甜甜美美”……也有禁不住饞的孩子,趁大家不注意,剛剛還挺得直直的背,一下子彎了下來,一撕、一塞,便開始大快朵頤了。一時間,身旁的那些“各路神仙”、“英雄好漢”都成了“貪吃鬼”了!一直跟在我臺閣旁的奶奶,笑着看着我吃,她說:“吃一點沒事,吃了這些好‘福’果,就會有個好前程!”

長長的隊伍嬉笑到夜深還不肯歇息。元宵的火把一直跳動着熱烈溫暖的火焰。這火把、這笑聲、這圖景,無不向人們展示了石塘漁民祈望豐收、過上安樂生活的美好願望。

說起這個習俗,就不得不提一提家鄉一直流傳的傳說。在石塘有座麒麟山,相傳當年有會噴火的麒麟居住在山裏,因爲它的火噴到的地方就有財富,可惜這對麒麟並不時常噴火,於是聰明的漁人便在正月十五這天,以鼓聲爲號,拿起火把,扛起臺閣,在山前熱鬧地活動,引得麒麟也跟着興奮吐出火來,沒有想到,剛吐完火,它們便化身爲了這座麒麟山。人們爲了紀念這對麒麟,也爲了讓村子世世代代日子越來越好,便漸漸形成了習慣,演化成了這種慶祝的習俗。在這一天,燦燦的火把、笑聲、樂曲,成了最美的風景,讓我們每個人心裏,都漾起濃濃的幸福,這幸福感,浸潤在每一個在外的遊子心裏……

家鄉的風俗作文2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富有特色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人們一般會祭奠祖先,除舊佈新,祈求豐年,貼春聯,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等。雖然這些習俗現在有的已經漸漸被淡化,但是一大早來到超市,門口依舊停滿了車:巴士,轎車,電瓶車,自行車……左拐右拐,穿過車羣,剛掀開超市重重的布簾,我的眼睛便使不過來了:琳琅滿目的商品應有盡有,來回攢動的人潮形態各異,橫衝直撞的購物車滿載而歸……

“年貨多多”

看着這幅熱鬧非凡景象,我也不禁心血來潮,推着購物車飛一般的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之中,瘋狂地開始搶購,“大禮包”?來一包!“茅臺酒”?來六瓶!“牛奶”?來四箱!“奶茶”?來一對……不一會兒,我的車裏已“物滿爲患”,趕緊去結賬!望着收銀臺“長龍”一點一點吃掉,又被人潮一點點加長。我一個箭步衝上前去充當起“龍尾”,“龍尾”沒當久,又逐漸變成“龍身”終於變成“龍頭”了,付完錢我拎着大包小包走一步歇三步,艱難地把我的`“戰利品”搬回家去。

“四處奔波”

第二天,大年三十。我們一家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將買來的大包小包塞進了咱車的後備箱裏,一切準備就緒,我們開始了“回家之旅”。

剛開始,車倒也不多,一路暢通無阻,直到一家超市門口,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看着那熱鬧而壯觀的景象,我也是醉了……幸虧爸爸車技還不錯,左躲右閃,左進右突,在隆隆的禮炮聲中成功突圍,到了田間小道上,車子明顯少了許多。很快便來到了外公家,“吆,又長高啦!”是啊,時間在流逝,我也在不斷成長。我自豪地回答:“因爲我又長大了一歲!”在外公家吃完了午飯,我們又馬不停蹄地去爺爺家拜年,拿完紅包,吃完團圓飯,第二天,又去了大舅、二舅家,因爲其他人都在一起,我們也不用一個個再去拜年了,可吃午飯時,人太多,不夠坐,我和表妹,表哥只好到一旁的小桌子上“打醬油”了。

“美味爽口”

碗筷準備好後,開始上菜!第一道:皮肚魚丸青菜湯!嫩綠的青菜葉兒上點綴着雪白潤滑的魚丸,兩者間忽隱忽現地飄着淡黃的皮肚,美!第二道:扣肉!一層厚而飽實的皮,一層油而不膩的肥,一層老而帶甜的瘦,一絲似斷似連的韌,香!第三道:南瓜餅!香軟的紅豆包在正中,黏滑的南瓜裹在外頭,外加一層燦燦的皮,脆!……很快,美味便端上桌來,因爲好吃,眨眼工夫這些菜便被一掃而光,摸着自己滾圓的肚皮,卻仍意猶未盡。

吃完飯,大人們在桌子上一邊打牌,一邊拉家常,我們幾個可不想湊這個熱鬧,到房間裏去看電視去了,打牌一直持續到天黑,我們才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

這兩天雖然很累,但我們卻收穫到了濃濃年味與親情,鼓鼓的紅包與祝福,將這些帶回家中。永記這忙碌而快樂的春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3

起牀了!起牀了!回老家過年了,要是晚點鄉路會塞車的媽媽大聲叫起我和弟弟起牀。這天,我們一家人早早就吃完早餐,媽媽收拾好家裏的一切,爸爸和我貼好對聯和年畫。接着一家人拎着大包小袋的年貨上了車。我們從雷城出發到老家大概40分鐘。

一路上,美麗的景色真是讓人心曠神怡,到了我們的故鄉,村子裏的大街小巷一路掛着紅燈籠,路燈杆上掛着迎新春宣傳畫,上面寫着雷州方言過新年,識活口活、識活歡喜意思是說過新了,家家都特別快活,特別歡喜。

到家門口,爺爺奶奶、叔叔阿姨、侄子們都在門口笑盈盈地向我們招手歡迎!雖然我一進村有點兒陌生感,但是濃濃的親情使我感到家庭的溫暖與幸福!

我們放好年貨後,爸爸第一時間又安排我和堂姐貼對聯。貼對聯要注意上聯和下聯,橫幅的`讀法也決定了上下聯的左右。瞧!我貼的對不對富貴雙全人如意;財喜兩旺家和睦。堂姐爲我豎起大拇指

接近中午時分,爸爸媽媽、叔叔嬸嬸都在忙着圍爐的準備工作。圍爐我們不像閩南人每年除夕夜都要一家人圍着打邊爐吃飯、跳火羣,我們是全家人拿着豐富的供品到村子廟宇裏奉供祖神、土地神,最後奉供竈王爺,向他們表示一年來的答謝與祈求新一年的福和保平安。

媽媽正在捏米飯糰,我也湊熱鬧。爸爸在裝菜包餅我們這裏特地爲祖神做的年餅把大芥菜泡成酸菜剪下葉子包的年餅。接着裝白切雞就是把整個雞洗乾淨煮熟的整雞。最後裝香火品、鞭炮開始出發,一家人騎着電動車、摩托車排成一條龍向村子的各個廟宇奉供。此時,我是無比的開心與幸福!一家族人個個都笑逐顏開!

圍爐回來已經是午後,大家又忙着準備團圓飯,我們這裏除夕的團圓飯菜譜是很講究的。當然,主廚是我爸爸了,我給爸打下手,哥哥在切雞拼盤,嫂子在擺放桌椅,爺爺奶奶、弟弟、侄子們早已圍在餐桌邊談天論地。啊!這時真是熱鬧非凡,家家都趕做年菜,整個村子瀰漫着豐盛的香味。上菜嘍!哇!香噴噴的紅燒紅魚、風味三絲、白切雞、脆炸海蝦、清蒸花蟹開始吃飯啦!爺爺疼愛我們的老習慣就是夾菜給我們,奶奶少不了她那套傳統教育,孫女,你知不知道這道燒紅魚的意義嗎?奶奶,我記得您說的,紅紅火火,年年有餘奶奶又開始說下一道時,我打斷她的話,奶奶,三絲是團圓的,是撕不開的意思,不管我們走到哪裏,一定要思故鄉、思親情、思祖宗。奶奶,我說得對不對!大家哈哈大笑起來,奶奶笑得合不攏嘴。

晚上,一大家子圍在電視機前看春晚。我們被春晚的小品逗得開懷大笑,唯獨爺爺撇了撇嘴,說道:春晚沒有我們雷劇好看,我給你們唱兩段,‘雜子’獨唱。這可是家鄉雷劇中最搞笑的角色。表我字名叫智勇啊!人號做人五行通他邊唱,大家都笑扒在地上了。

夜深了,大家有的喝茶聊天,有的還在看電視,我和弟弟玩遊戲,凌晨一到鞭炮震耳欲聾,爆竹煙花聲一陣又陣不絕於耳。給漆黑的夜空增添了一道道五顏六色的星光。快樂、幸福、安詳、團圓進入了人們的夢香!

家鄉的風俗作文4

“快來幫幫忙,馬上就要敬月光啦!”媽媽喊着。咦,今天晚上怎麼熱鬧啊?原來,今天是中秋節,我的家鄉在廣東河源,這裏都是客家人。中秋節被我們客家人稱爲八月節,這可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呢!

大人們早早地就在庭院裏擺上一張“八仙桌”,桌上放着柚子、柿子、香蕉、楊桃、月餅等供品。這擺供品也是大學問的,我們客家人擺供品時一定要放上一盤芋頭,因爲芋頭的“芋”字在客家話中的讀音有點像“護”字,有“護頭”的意思。而且這芋頭的擺放講究“母子相連”,也就是在盤的中央放芋母,周圍擺芋仔,寓意閤家團聚。桌上還擺了一個大香爐,在香爐的一側還有一小碗茶,據說這茶的功效十分獨特,小孩子如果經常尿牀,當晚只要偷偷喝上一口,從此就不尿牀了。但前提是不能讓他人發現,否則就不靈驗,十分有意思。

天黑後,就要開始敬月光了。不過男人們可不敬月光,他們在八仙桌旁的.走廊上架一張小桌子,再泡上一壺茶,邊喝茶邊聊着天。敬月光的大多都是婦女和小孩,我學着女長輩們的樣子在八仙桌的前面,雙手合十,向月亮的方向拜了幾拜,還要默唸:“願月神祝我學業有成,考得好成績……”。儀式過後,大人們搬來了一張大圓桌,竟然把敬月光的供品全都放在了圓桌上,還叫上左鄰右舍一起吃!我疑惑極了,心想:之前拜神的時候供品是不能吃的,怎麼這次就可以吃了呢?我看向爸爸:“爸爸,這供品不是給神吃的嗎?我們怎麼也能吃呢?”爸爸放聲大笑,我更加迷糊了。他拍了拍我的頭,笑着說:“這可不是給神吃的,這是我們在感謝月神並向他求平安,讓月神把祝福賜在供品中,然後我們再吃掉供品,代表接受了月神的賜福。當然跟拜其他神不一樣啦!”

原來是這樣啊!我點了點頭。這時媽媽丟給我了一個沙田柚,並說:“快點殺柚子嘍!”意思是讓我剝柚子皮,帶有驅邪的意思在裏面。也有說剝柚子皮是‘剝鬼皮’,寄寓了驅邪消災。外婆端來了一盤五仁月餅,天啊,這麼大個五仁月餅,佔了桌子的三分之一,怎麼吃得下呀(而且說實話我真的不喜歡吃五仁月餅)?眼看外婆就要讓我吃了,得開溜啊!我和弟弟趕緊嚷嚷着要讓媽媽帶我們去大街上看燈籠,媽媽拗不過我們,只好拉着我和弟弟去看燈籠。

來到街上,這裏可真漂亮!整條街都掛滿了燈籠,紅的、綠的、黃的、紫的、藍的、粉的……五彩斑斕,有木頭做的,有竹子做的,有紙做的,還有用玻璃做的。我們客家的這種風俗叫“樹中秋”。樹亦作豎,即將燈綵高豎起來之意,所以也叫“豎中秋”。每逢中秋,到了夜裏,就在燈內燃燭,下面再聯結許多小燈、彩旗、銀鈴等,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如平臺、屋頂或高樹之上,還可以掛在大街專門用來掛燈籠的地方,入夜,滿城燈火,如繁星點點,和天上明月爭輝。中秋節的天上本來只有月亮,而沒有星星的,但這燈籠就像是星星一樣,和月亮一起照亮每一個人的心。

這就是我家鄉中秋節的風俗,你們的家鄉風俗又是哪些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5

除夕,在中國,是一年中紅火的日子、熱鬧的日子、團圓的日子。這麼重要的日子,在不同的地方,卻有很多同樣的風俗:貼對聯、放鞭炮、吃年夜飯……而我的家鄉東北吉林,除夕風俗亦有些不同。

今年除夕,我和爸爸、媽媽帶着禮物,早早地乘車趕回家鄉,爺爺、奶奶也早早地就在大門口等候。一陣問候之後,我們一家人就開始準備過年了。貼對聯,每年必不可少。爺爺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對聯,讓我幫忙貼好。而我最感興趣的是貼窗花,這是我們家鄉特有的風俗。“爺爺,貼窗花嗎?”我着急地問爺爺。“當然,你看,都準備好了,在桌子上呢!”爺爺的目光轉向桌子。

我走近一看,果然,桌子上已在擺滿了窗花。啊!太漂亮了!有傳統的鯉魚送福、金玉滿堂、喜鵲登梅,還有應時的牛年窗花,金牛送福、牛年大吉、牛年好運……爺爺指着一副精美的窗花,認真地說:“孫女,這是專門給你貼的!”我仔細一看,嗬!一頭小牛擡着頭,豎起牛角,奮起牛蹄,威風凜凜,真是“牛氣沖天”!且不說那工藝有多精美,只看寓意,就足以令人振奮!我笑着拍手叫好!我和爺爺一起貼好了窗花,陽光照在紅色的窗花上,鮮豔得喜人,火紅得耀眼。整個屋子裏,立刻洋溢着一種過年的'氣氛。

貼完窗花,爺爺在自我欣賞着窗花,我跑到廚房,和奶奶、媽媽一起忙活年夜飯,當然少不了包餃子。其實,我早就學會包餃子了,只不過比起奶奶包的餃子,我還差一點兒。奶奶包的餃子一個個很“精神”,而我包的餃子有的都“趴下”了。媽媽笑我,我不好意思地撓撓頭,結果又搞了一頭面粉……年夜飯上桌了,有紅燒肉、燉鯉魚、烤大蝦,還有新鮮的蔬菜……然後是美味的餃子。一家人推杯換盞,談笑風生,新年的祝福、新年的企盼,盡在其中。

年夜飯之後,家家戶戶的小孩子都跑出來了。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我們一起在外面滾雪球、打雪仗、堆雪人。我們拿來好多鞭炮煙花,躲得遠遠兒的,看着大人們放。雖然我們躲得遠遠兒的,但是眼睛卻直勾勾地盯着煙花,生怕一眨眼的功夫,美麗的煙花就消失了。那煙花一個一個飛向天空,然後在半空中綻放,好似孔雀開屏,宛如天女散花,又像一把把五彩繽紛的花傘……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玩“仙女棒”了,那是一種拿在手裏玩的小煙花。點燃之後,就像許多“螢火蟲”在飛舞,還可以甩出各種各樣的圖案。我們滿院子地跑着、跳着、鬧着、叫着,無數的“螢火蟲”跟在我們的身邊,映照着我們的笑臉。

在家鄉的除夕夜中,在我們的歡笑聲中,在響亮的鞭炮聲中,在熱情的祝福聲中,充滿希望的新的一年向我們走來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6

雖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但我相信,各地的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習俗——祭祀祖先,一般都在清明節和農曆年的末尾。而我的家鄉,對先祖的祭祀尤爲隆重。

我的家鄉祭祀祖先的大型活動一年就有四次,分別在清明節、七月半、冬至、農曆年前。

每到這樣的日子,爸爸媽媽總將這一習俗,發揮到淋漓盡致。通常祭祀祖先時用菜是七道,但在清明和年三十的時候會增加到九道,菜更是多種多樣,有雞、魚、豬肉、牛肉、筍,青菜,芹菜……祭祀前幾天,不管是奶奶,還是外婆,總會親手用錫紙折很多的金銀元寶,並且放在太陽底下曬曬,據說這樣老祖宗用起來會更值錢。

祭祀那一天,爸爸媽媽早早就出門買菜了,我在家中排椅子,放盤子,分工明確。爸爸媽媽把菜燒好之後,挑選一個吉時,把酒菜按順擺上,同時也會擺上六個蘋果和六個橘子加兩杯白茶,讓祖宗們吃好喝好。

一切準備就緒,可以給祖宗燒紙錢了,爸爸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各種紙錢和元寶點燃放入盆中。我和爸爸都要給祖先燒紙錢,據說這樣老祖宗會在陰間保佑家人。燒完紙錢要輪流給祖先磕頭。爸爸最先磕頭,只見他雙目緊閉將雙手併攏靠在額頭上拜了三拜,嘴裏輕聲的禱告着,然後畢恭畢敬地彎下身子鞠了三個躬,連續三次後站了起來。看到爸爸恭恭敬敬虔誠拜磕的樣子,我也學着爸爸樣子地拜磕了起來,媽媽則在我磕頭的時候站在我旁邊爲我說好話:“老祖宗,保佑我們顏安,健康聰明,學習進步,爭取考上清華北大。”聽了媽媽的好話,我更加虔誠的磕拜起來,但是我知道要實現這個美好的願望,除了祖宗保佑還是要自己認真努力學習的。

單說清明節,上午供完祖宗後,下午一家人都要去上墳掃墓。所謂掃墓,除了祭拜祖先,還需清掃墳地,添加新土,敬獻鮮花。我們先是把墳地周圍的一些雜草雜樹去掉,把墳邊的落葉掃到旁邊去。記得有一次爸爸爬到了墳頭上去,把墳上的雜樹都給砍掉,可我問爸爸爲什麼要整理的這麼幹淨,爸爸說:“子孫後代發達的人家都非常重視祖墳的環境和風水,這樣老祖宗才能保佑子孫後代興旺發達。”接着爸爸將買來剪好的白色錢紙放在了墳頭上,用一頂土帽子壓着,風吹着白色的錢紙就像老人的`白髮一樣飄飄然。之後在墓碑的前面擺上兩盆鮮花,有的人家也會擺上兩盆鮮果。最後我們將燒冥鈔送給老祖宗,讓老祖宗在天堂享福安樂。我磕頭時爸爸便在旁邊給我講各位老祖宗活着時平凡事蹟。

望着那縷縷青煙繚繞,我彷彿看到了我的先輩們不辭辛勞努力培育後代的景象,沒有他們的辛苦付出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們要時常懷念我們的先輩,把他們銘記在心中

百善孝爲先,這種祭祀祖宗的風俗傳統,要世世流傳下去。

家鄉的風俗作文7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封凍的河面,肅殺的寒冷,炊煙裊裊的村舍。一張大案板,一瓢糯米粉,一盆芝麻餡料,一屋子滿滿的幸福。奶奶樸實的雙手很擅長創造驚喜,她好似掛帥的巾幗英雄穆桂英,彈指之間,變換不斷,那雙手一粘、一翻、一捏,一個個可愛的湯圓便似列陣般,整整齊齊地排成方形。湯圓下鍋啦!雪白的小精靈隨着水溫的升高在鍋中蒸騰,昇華,完成了徹底的脫胎換骨。一股香味,隨着朦朧的霧氣氤氳開來,浸潤心田。湯圓滑到了我的碗裏還依舊蠢蠢欲動,在碗裏不停滑動,很是可愛。輕輕咀嚼,芝麻餡緩緩溢出,渾厚的香甜溢滿了每一顆味蕾,好吃到連煮元宵的湯都不能放過。

湯圓的餘味久久沒有消散,夕陽向人間投下最後的驚鴻一瞥,夜幕很快籠罩了下來,此時,已經可以聽見稀疏的煙花聲。天空中,朵朵銀花綻放,五光十色,賞心悅目。煙花雖美,但依然是轉瞬即逝,在漫漫長夜中,它留下了至美的一霎那,看着煙火漸漸與黑夜融爲一體,綻放的生命,是希冀或是孤獨?我的眼前景物開始變得模糊,我的思緒流轉到了兒時的元宵節我在老家拿着煙花棒,在竈臺點燃後蹦蹦跳跳地衝出家門,彷彿我就是那腳踏風火輪的小哪吒,將煙花高高舉起,我看着飛濺的火精靈,臉上是藏不住的笑容,經不住寒風,我打了一個噴嚏,門內傳出長輩的呼喚,我卻沉浸於這燦爛世界,兒時的快樂是如此的簡單,心情是如此的單純,一塊偶然間得到的糖果,一碗香甜而溫熱的湯圓,一朵絢麗的煙花,都能使我的'心情愉悅好久。

夜深了,可元宵節的重頭戲,纔剛剛上演。暖暖的月光灑在人間,廣場華燈初上,一片絢爛的燈火。人羣熙熙攘攘,一排搖曳的花燈連成一條長長的金龍,縱橫過喧囂的街頭,與霓虹燈火輝映相接,又在燈謎處結尾,爲廣場平添了幾分祥和。燈火闌珊處,歡欣雀躍的稚童爭搶燈謎,拿到謎語後眉頭又皺成一線,苦苦思索後又高高躍起,眉開眼笑地跑向燈謎處。看向廣場的中心,很多人放飛了孔明燈,一盞,兩盞,點點微光,匯成星河,元宵節的一盞盞明燈,將夜空盡染,帶走的是不幸與悲涼,迎接的是美好與希望。

一聲,兩聲,幾朵銀花在空中綻放,成團成簇的煙火倏然綻放,漆黑夜空,瞬間被錦繡上了無邊的芳華。沒有什麼可以阻止明天的到來,良辰美景終會消逝如風,五更鐘動笙歌散,十里月明燈火稀。煙花,用短暫的美麗完成了其一生的使命照亮人間。耳邊似乎傳來了呢喃聲。

抱怨人世間的黑暗,我們就要更加努力的發光,以自身,溫暖無邊的黑暗。

家鄉的風俗作文8

我的家鄉是湖北,那裏有許多獨特的風俗。我最喜歡的是春節的習俗。

在我們那邊除夕之夜12點的時候,各家要把一個做好的金元寶模型送到門外,代表在新的一年裏會招財進寶。這雖然看起來沒什麼用,但你做了還是希望會招財進寶,給自己一個美好的寓意和祝願。做這個金元寶還是挺難的,有一次我製作了4次才做好,不過做完了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年初一,必須要早起,人們先拜天地、家尊長,然後出門拜年。拜年是不問親疏的,稱爲“拜年無大小”。我特別喜歡拜年中的不問親疏,因爲有些時候成績沒考好,鄰居家問起來難免會有些尷尬。家中來的拜客,必定再三挽留,以餈粑相待。俗語有“拜年拜節,餈粑發裂。”我當時看到這句俗語其實我是感覺有點奇怪的,因爲拜年爲啥和餈粑有關係呢?

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人們不掃地、不動火,飯菜都是先弄熟了,稱爲“壓歲”。我在想如果不掃地的話,家裏來的人會吃很多東西。在老家,很少人會扔在垃圾桶裏,大部分都是扔在地上。如果不掃地的.話,那豈不是垃圾要堆成山了呀!但是我覺得可能是我家還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吧,不會發生垃圾堆成山的這種情況。初三才能開始挑水,並在井池旁邊燒紙錢說是“買水”。門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燒掉,俗諺說:“初三燒了門神紙,各人尋生理。”

新年伊始,舉筆寫字時,在過去要先用紅紙寫一幅“新正舉動蛇筆,萬事大吉利”地話貼在牆上。原來在過去人們都是自己寫對聯的,但現在都是買的。我非常喜歡看對聯,因爲對聯上的字都是繁體字。雖然看不懂,但我覺得很好玩,而且我會慢慢地看,總會有一點細節是與楷體是差不多的。但每次我看的時候,總有些字我認不出來。我會去找我媽媽請教一下,也會問一下這個字是怎樣演變過來的。我覺得認對聯是非常有意思的。

正月十五是春節地的高潮,鑼鼓敲得震天響。沒有鑼鼓或鑼鼓少的時候,人們會把鐵罐子也當成鑼鼓敲。我們這邊把這個習俗叫做“正月班半敲鐵罐”。每當正月十五,我都會戴上我的耳機,因爲那時候會非常的吵。如果說你融不進去,會覺得非常的煩。有些時候我會因爲這個一個人在那生悶氣,想着:怎麼這麼吵,要是沒有這個活動該有多好呀!特別是他敲什麼都好,偏偏敲到鑼鼓。本來鑼鼓聲就大,現在剛好又敲這個,天吶!

我還是很喜歡我家的春節的,每當春節來臨的時候我都過得非常充實。每天都有不同的事等着我去做。雖然爸爸媽媽在春節的時候很辛苦,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爲所有的麻煩習俗都是爲了給新的一年開個好頭。

家鄉的風俗作文9

又逢一年七月七,天上的雲彩也格外綺麗,佈滿了老南京的天空。都說七夕這天要觀巧雲,我在小院裏漫步,看漫天晚霞。

“巧妹巧妹,我們來做巧果了!”

“來了,來了!”我答應着,臉上是藏不住的喜悅。在我們南京,每逢七夕,家家都要做乞巧果子,俗稱巧果。人們說做了果子的人,心靈手巧;吃了果子的人,聰明無雙。我跑進堂屋裏,食材已備好,滿屋面粉的香味。

個個雪白的麪糰,孃親早已備好。這可有講究,麪糰好不好,全憑主人揉的多有力,多長久。顏色越白,做出的巧果越美味。

作爲南京小厭蛋頭(小孩子),壓巧餅這種活兒我很是熟練。在可愛的花葉模具裏灑上薄薄的一層面粉,輕輕抹開。我小心地把一個個小麪糰按進裏面,用力壓緊。多出來的.麪皮,用剪子剪掉,保證造型的美觀。白白的小糰子臥在磨具裏,乖巧溫順。可別被它們的模樣騙住了,這些小傢伙們頑固着呢。

麪糰變硬,大家都磕巧果了。我拿着模具,輕輕地請小糰子下來。它們傲嬌不理,我不由得大力往桌上磕。小傢伙們仍舊頑皮,不肯下來。我無可奈何,只好請孃親大人出馬。孃親在一邊看着可樂了,倒騰幾下,就把果子磕出來了。我把果子放入烤箱,就衝出屋子,趕着賞最後一抹晚霞。街坊裏炊煙四起,晃晃悠悠連着大團大團的彩雲,常言道“雲出無心”,倒也自在,似仙女翩翩的裙。

不到一刻,巧果的香味在院裏散開。我自然高興,要來一個透明的紗袋,裝上大把大把的巧果,趕着送巧和討巧。送巧和討巧就是街坊鄰居互贈巧果和糖果,互贈巧意。

叫上幾個小夥伴,小厭蛋頭們在小巷裏跑開了。此時已入夜,暮色長空溫柔地裹着南京,有了絲絲涼意。我們一戶一戶串門,不多久,袋裏就裝滿了琳琅滿目的各色果子。你瞧,趙奶奶家是中國結式的,溫四孃家是蝴蝶結式的……夏夜的風,把溫熱的果子吹得恰好,隨意夾起一個,香酥在嘴裏一點點融化,清涼也在身邊散開。

夜已經深了,我們都還不想睡,半臥在竹躺椅上,看天階夜色。墨色的天空星光燦爛,羣星中一條光帶時隱時現,那便是銀河。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螢火蟲星星點點,與遠處銀河相疊,像牛郎織女一般。我央求阿婆再講講牛郎織女的故事。阿婆說:“很久很久以前……”故事從古老的歲月走來,穿過深深的夜色,來到我的耳畔:

“然後呢?”“然後呢?”我不斷地問着。

阿婆不緊不慢地說着,雖然在書上讀過這個故事,但是,在七夕的星空下聽這個故事,別有一番久遠的神韻。

聽着聽着,耳邊恍惚有玉石之聲,是星星,還是牛郎織女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每逢除夕的下午,我便沉浸在一片其樂融融中;每逢除夕的晚上,我便沉溺於餃子的飄香中;每逢除夕的深夜,我便沐浴在人間煙火中……家鄉的除夕,沒有城市的繁華喧囂,卻處處飽含着樸素的靜好祥和。

除夕的下午,可謂是這個洛陽小縣城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街巷上,老舊得有些落魄的白牆黑瓦被紅紅的對聯所裝飾;超市裏、肉鋪那兒,總是排着長隊;細細一聽每家院子裏,總是傳來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嗓子。外婆把幾斤重的餃子肉餡放進鐵缸子裏,一股腦兒放上許多豆瓣醬,撒上幾把佐料,不僅要放蔥,還要放蒜,嫌味兒還不夠重,再把堆成小山似的姜混進去。這可不只是洛陽人的口味重,其實也是他們與衆不同的豪邁,就和流經洛陽的黃河一樣,他們並不清澈見底,混雜着泥土黃沙,但也是這紅塵中的煙火紛亂、魚龍混雜讓他們有了獨一無二的豪爽、包容與開放。

餡料已做好,廚房裏的濃郁的香味再也困不住,整個院子都是香味。把一大袋麪粉倒進另一個大鐵缸,放入適量溫水,直接下手,把面柔和成型,一大盆軟軟的、糯糯的面就展現在眼前,隨之而來的是一股醇厚的面香。麪糰白得像瓷,兩種香味在空氣中相擁相撞,最樸素的食材,在鄉里人手中跟變戲法一樣,用手一揉,就成功詮釋了什麼是色香味俱全。

要說什麼最有技術含量,那就是包餃子了。因爲要做夠一家人吃的,所以外婆通常都要找好幾個幫手哩!一個小廚房,黑壓壓的擠了五六個人,跟上街趕集似的,每個人邊包餃子,邊聊天,咋咋呼呼,好不熱鬧。外婆把一大缸子的餡料分了家,放到三個大碗裏,做成了蘿蔔餡的、韭菜餡的、蝦仁餡的;外公在用擀麪杖擀餃子皮,每一塊麪皮都是又大又薄;媽媽、大姨二姨都在包餃子,挑起餡放在餃子皮中間,還不忘撈一勺辣子油,手指一動,餡與餃子皮相融合,麪皮變得有了顏色,就像一位隱士,落入凡塵,就體會到了人間疾苦,也嚐到了甘甜。也是同理,再不近人情的異鄉客,來到這個小城鎮,也會沉浸在那紅紅火火的辣椒油的香味中,被它如火般的熱情俘虜了真心,你一定會深深地愛上這煙火人間。經歷了寒風的人,總喜歡這樣的光明熾熱。

冒着白煙的一盤盤餃子端上了桌,輕輕一吹,一咬,一咽,那種美味,迎合着白煙嫋嫋,恐怕是分不清夢境與現實,但味蕾感受到的.滿足卻是肯定的答案——這是真實,要相信餃子的美味,人間的美好。

除夕的最後一刻,也是壓軸之時。提前來到房頂上,看到的是黑夜作幕布,萬家燈火爲點綴的喧囂人間。最後的一秒,煙花在空中接二連三地綻放,五彩斑斕。即使一片漆黑,也仍會有每家的燈火充數,和煙火照亮這個小城鎮,把黑夜充作白天。

生活依舊如此循環,除夕的白天依然忙碌,夜晚仍舊明亮。月亮與落霞親吻,來到人間漫步,得以見證這個小城鎮豪放、熾熱、溫暖的除夕。我便如此淪陷於家鄉的除夕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黃海之濱,蘇北平原,有一座鹽城。那裏歷史悠久,盛產海鹽,因此得名鹽城,我的老家就在那裏。要說鹽城過年的風俗真是不少,除了貼對聯、貼福字、放煙花,還有那年夜飯上的一道食品,就與衆不同。

記得那年,回老家過春節,我剛記事。爺爺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邀請很多親戚朋友到家,一起吃團圓飯。上菜了!紅燒肉、燉魚、烤蝦、炒青菜……嗬!不一會兒就擺滿了一大桌。還有一道菜!我靜靜地等着,只見奶奶端上來一大盤熱氣騰騰的大饅頭。我奇怪地問奶奶:“爲什麼上饅頭呀?”奶奶笑着說:“咱們蘇北有個傳統,過年蒸饅頭,象徵新的一年蒸蒸日上,飛黃騰達!”啊!原來如此。我看見在座的賓客都在吃饅頭,我也趕緊拿了一個吃起來。大饅頭又白又軟,真香啊!這是我第一次聽說蘇北年夜飯要吃大饅頭!

在印象中,我和奶奶做過一次大饅頭。那年,回老家過春節,我已上小學了。農曆臘月二十九的早晨,奶奶帶着我來到石磨邊,一起來磨麥子。只見奶奶把半袋小麥,一股腦兒倒進石磨頂上的小孔裏面,然後開始推石磨。不一會兒,我就看見從石磨的出口,涌出了白花花的麪粉。奶奶看了我一眼,說道:“大品啊,快來幫奶奶磨麥子啊!”我趕緊小跑過去,與奶奶一起推起小磨來。很快,我就累得筋疲力盡,可是小麥還沒磨完。奶奶看見我的樣子,笑了:“大品啊,你累了就休息會兒吧。”當時,我很想休息一會兒,可是看到奶奶累得滿頭大汗,實在不好意思停下,於是回答:“奶奶,不用,我還好,我們繼續吧!”奶奶誇獎我:“好孩子,真能幹!”

大約一小時後,我們終於把小麥磨完了。奶奶將磨好的麪粉裝進袋子裏,捆緊袋口,準備離開。我趕緊接過麪粉袋,扛在身上,跟在奶奶後面。回到家,奶奶將麪粉倒在盆裏,用涼水和成麪糊,然後倒在面板上,使勁地將麪糊揉成麪糰,再放進一個大盆裏。我見奶奶沒有做饅頭,好奇地問;“奶奶,爲什麼不做饅頭啊?”奶奶回答:“現在需要醒面,否則蒸出來的就是面坨,不是饅頭了!”我恍然大悟:“哦,就是讓麪糰發酵呀!那我有一個法寶——發酵粉。”說着,我找出媽媽帶來的一袋發酵粉,遞給奶奶。奶奶看了一下說明,拿出一些發酵粉撒到麪糰上,重新揉了一遍麪糰,在盆口鋪了一層薄薄的布,對我說:“好了,晚上,我們就可以做饅頭吃了!”

傍晚,奶奶掀開盆上的布:“乖乖,發酵粉的效果真的.厲害啊!這麪糰發得足足比原來大了一倍!現在可以開始做饅頭了。”奶奶先把麪糰分成小份,然後再把每一小份揉成球,放在面板上。我也學着奶奶的樣子,一起揉饅頭。最後,將饅頭裝在籠屜放進鍋裏,點火蒸起來。這是我第一次學習磨面、蒸饅頭。

每次年夜飯,奶奶都把白饅頭擺在桌子中心,其他菜品圍繞着饅頭,形成“一朵花”。可見,傳統的白饅頭,是永遠的C位擺臺。大饅頭平淡無奇,且又樸實無華,但是人人都愛吃,人人爭着吃。過年蒸饅頭,日子蒸蒸日上有奔頭!原來,蒸饅頭有如此美好的寓意啊!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春節是中國的農曆歲首,也是中國民間最熱鬧的古老傳統節日。俗話說的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我們過春節也有自己的風俗習慣。今天就讓我來介紹介紹我的家鄉——浙江餘姚的春節吧!

家鄉的春節差不多在臘月初旬就開始了。家家戶戶都開始打掃衛生,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撣拂塵垢蛛網等。我們家也不例外,全家總動員,經過大家的努力,家裏瞬間變得煥然一新。另外大街上也人山人海,各家店鋪門口張燈結綵,促銷廣告五花八門,一派熱鬧喜慶的景象。大家都忙着準備年貨,必不可少的年貨是瓜子、花生、糕點、水果等等。有的在買家裏裝飾用的年畫、燈籠、春聯,有的在買新衣、新褲……講價聲和買到後的歡笑聲在街上不斷迴盪,真是熱鬧非凡啊!

除夕,也就是春節的前一天。我們全家都沒閒着,作爲家裏最小的我也忙着寫春聯,寫“福”字。每年爺爺都要挑一幅稱心如意的春聯讓我寫,今年選的上聯是:天地和順家添財,下聯是:平安如意人多福,橫批:四季平安。寫好後,在爸爸的幫助下,貼到了大門上,紅紅的春聯,透着喜慶,寄託着我們對新生活的美好願望。我們還把兩個大紅燈籠高高地掛在大門口,準備迎接新年。下午,重要的祭祀開始了。點上蠟燭、香火,全家人都要在桌前拜三拜,以表示對祖先的尊敬,並各自許了一個願望。我許的願望是:希望在新的一年裏,全家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我能在升學考中取得好成績,考入理想中的學校。晚上的年夜飯可算是一年中最豐盛的晚飯,雞、鴨、魚、肉樣樣有,滿滿一大桌,看着就讓人垂涎三尺。還要吃上一大碗湯糰,預示着團團圓圓,美美滿滿。飯後我們圍坐在一起聊天吃瓜子,奶奶忙着送竈君,完事後也加入了我們的隊伍,一家人其樂融融。我還收到了爺爺奶奶的壓歲錢,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年。等到晚上八點整,我們準時收看《春節聯歡晚會》,這是每年雷都打不動的`必看節目。當晚上十二點的鐘聲響起時,整個城市沸騰了,鞭炮聲此起彼伏,人們迎接着新年的到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大年初一,穿上媽媽給我準備的新衣、新鞋,給爺爺奶奶拜了個早年。早餐是奶奶準備的湯糰赤豆年糕,每年的大年初一都吃這個,預意着新的一年團圓、節節高。我們家初一不走親訪友,在家休息。奶奶還說:初一不花錢,不拿菜刀,不掃地等等。

大年初二開始,挨家挨戶去拜年,每戶親戚家吃一天。大人們天南地北地聊起來,有的說去年的收成如何如何,有的說新的一年打算如何如何······我們小屁孩們看電視,吃零食,玩遊戲也忙得不亦樂乎!我們家到大年初七親戚拜訪得也差不多了。初八開始,大多數店鋪開張了,人們的生活也陸續恢復正常。我也快要開學了。

我的家鄉雖然不是一個繁華的大都市,但春節同樣過得熱熱鬧鬧,紅紅火火。過年的喜悅同樣在我們心中盪漾,久久不能散去。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窗戶外天越發黑了許多,天似乎被一張黑布罩住了,空氣中散發着一股淡淡的蠟燭味。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都要送竈王爺上天,在我們朝東埭也不例外。

爺爺在廚房裏發出喊聲:“小寶,來幫我一下!”

“來了,來了,急什麼急!”我從二樓像一樓廚房奔去。

此時,爺爺把插放蠟燭的蠟燭釺放在桌上,他的旁側還有被黑夜映襯下格外乾淨的空盆。我手裏拿着一把香,近距離一聞,那種香氣似一陣清涼的微風,把我的煩惱一吹而散。這時有人推了推我說:“幹什麼呢?把香先放桌上,你先去拿幾樣水果和一把糖果。”我好像打開了馬達似的,一路跑都帶着風。把已準備好放在桌上的幾樣物品拿入廚房,將它分好類別,裝入空盤中。看着盆中美味的食物,我的口水似一條糖絲從嘴中流出。

“爲什麼要送竈王爺上天要用水果和食品敬他呢?”我發出了提問。

“這你要聽我慢慢講。”爸爸邊說邊打開手機。

“不帶你這麼玩的!”我雙手插在腰上,裝出生氣的樣子。

“我又沒查,只寫了一份稿子而已!”爸爸開始耍帥。

“哦,今天怎麼這麼勤奮啊!腦子好使啦?”我語氣中帶着一絲嘲笑。

爸爸拍了拍我的腦袋說:“別耍貧嘴了!聽我講:傳說在古代,一對老夫婦僅有一個兒子,兩人十分疼愛這個兒子。但因家中太過於貧困,只得讓兒子去挖煤。兒子久而不歸,可把老人給嚇壞了。”挖煤有沒有什麼困難的?“我疑惑地望着爸爸。爸爸一口否決:“不,挖煤可危險啦!一個不小心就會送命的,你們這個年代的.孩子不知道。”爸爸繼續講:“這天老太婆不放心,叫老漢到煤礦地去看看。路上,老漢遇到了一個光腳片的同路人,兩人邊走邊聊,聊得十分熱鬧。閒談之中,老漢得知光腳片是受閻王指使,來礦地收一百名礦工,老漢很着急,祈求光腳片留下自己的兒子。光腳片答應了。老漢見了兒子故裝生病,要兒子侍奉左右。他兒子一時無法下井,便跟老人回了家。轉眼三年過去了,這年臘月二十四夜裏,老漢想起三年前的事情,忍不住跟老伴說了,誰知被竈王爺聽見了。二十四夜裏,竈王爺把這些事情告訴了玉帝,玉帝惱羞成怒,懲罰了光腳片,又收走了老漢的兒子。爲此,人們在臘月二十四這天給竈王爺吃糖,希望他吃糖時嘴巴被糖黏住,無法去天上與玉帝告狀。”爸爸拍了拍手說:“故事結束了,你們快去弄吧……”

爺爺將火柴點燃,把蠟燭粘上火種。我輕輕拿着香,把頭放在蠟燭上,左右轉動。火苗是一位活蹦亂跳的孩子,用他的身體溫度來溫暖香那冰冷的內心,將香蠟燭上拿走,香還上還帶着火。輕吹一口氣,將香上的火吹滅,插入香爐裏,我雙手合一一臉嚴肅的站在竈王爺面前說:“竈王爺,上天把我家好事告訴玉帝。也需要竈王爺讓玉帝把我這學期學習棒。”然後我把竈王爺的畫像弄火燃燒掉,送他上天。

雖說這只是一種形式,但家家戶戶都要做。這一天我不僅學到了如何送竈王爺,還聽到了一些關於他的故事。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哇!”隨着一聲清亮的哭聲,我的小表弟降生了,外公外婆看着這麼個大胖孫子,笑得都合不攏嘴,舅舅手忙腳亂的照顧着小表弟和舅媽。

報喜

外婆突然想起了什麼大事,笑眯眯地對舅舅、外公說:“哎呀,我把這事兒給忘記了,你們趕快上街去買三十份雞蛋和三十份喜餅。”舅舅馬不停蹄的趕向批發市場。一會兒提回了大包小包的喜餅和雞蛋。

我好奇地湊過去看了看,發現每份雞蛋都是十個,喜餅也都是每份十個,我疑惑地問外婆:“爲什麼每份都是十個呢?”外婆耐心地回答道:“十意味着十全十美。”我還在疑惑不解時,外婆又催促舅舅:“你帶上喜餅和雞蛋先到你岳父岳母家報喜,再到其他親戚家報喜!”

洗三朝

小表弟是在醫院出生的,出生的第二天,舅媽就抱着小表弟回家去了,剛走到樓下,外公就在樓下放起了鞭炮,“噼哩啪啦”的鞭炮聲把街坊鄰居都給吸引來了,大家都樂呵呵的.,都向外婆討喜糖。外婆連忙把事先準備好的喜糖拿出來,分給大家,大家一邊吃喜糖,一邊恭喜外婆家添丁了,外婆臉上的每一條皺紋裏都盪漾着笑容。

小表弟出生的第三天,我看見外婆早早地起牀在廚房燒開水,水燒好後,只見外婆又端來把椅子搭腳,拉扯端午節插在門上的艾葉,外婆把幹艾葉洗乾淨,然後把艾葉放進洗澡盆裏,倒入剛燒開的熱水,不一會兒清澈無比的水一下變成了淡黃色,外婆又找來幾枚銅錢放進澡盆內,不停地攪拌,等溫度適中就把小表弟放進去。小表弟洗完後,外婆把事先準備好的雞蛋,剝了殼,在小表弟身上滾來滾去,嘴裏還唸唸有詞地說:“滾滾手,樣樣有,滾滾腰,步步高……”小表弟穿上新衣服後,甜甜地睡着了。

洗九朝

洗九朝這一天,是最熱鬧的。所有的親朋好友都提着肉、蛋、面等上門來道喜。特別是小表弟的外公、外婆更是帶來了許多新衣服和新鞋子,還有嬰兒睡的嬰兒牀、學步車、自行車、摩托車等等,真是應有盡有,讓人目不暇接。外婆還請來了兩個年長的婆婆爲小表弟洗澡。邊洗邊吟唱,諸如:“洗洗頭,做王候;洗洗身,變富翁;洗洗手,榮華富貴全都有;洗洗腰,一輩更比一輩高;洗洗腳,身體健康不呷藥……”外婆還給嬰兒的嘴脣上塗丁點黃蓮,意味着小孩將來的日子先苦後甜,小表弟洗完澡後,外婆爲他換上了嶄新的衣裳,帶上銀鐲子和銀鎖,抱着小表弟去見親朋好友。親朋好友在客廳裏吃着麪條,看見小表弟來了,趕緊起身把事先準備好的紅包塞給了小表弟,這紅包又名“百歲包”,保佑小孩子長命百歲。在一陣嘻鬧聲中,慶祝小表弟出生的儀式結束了,客人們臨走時還不忘留下祝福……

各地有各地的風俗習慣,如果你來到我的家鄉,你一定也會被這些風俗迷住。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你聽說過拗九節嗎?這可是福州特有的一個節日哦!

相傳拗九屆芳辰,各煮飴糜雜棗榛。從清代史學家林祖熹的這句拗九小詩裏,你是不是嗅到了這個節日裏的甜粥香呢?跟我一起來看看這粥爲什麼能讓詩人們難以忘懷吧!

過年回老家時,正是臨近正月廿九,總聽得家家戶戶都在說要準備拗九粥了。我當時很好奇,這拗九粥是什麼呢?便去問了爸爸。爸爸說這是福州老家的一種習俗,到了正月廿九的時候,就要過拗九節、吃拗九粥啦!相傳農曆正月廿九又稱後九節、孝順節,是福州獨有的地區節日,福州方言中後與拗諧音。福州人認爲,逢九不順利,因此每年這天,歲數逢九或九的倍數的人都要過九。家裏要爲其煮拗九粥與太平面,祈禱其逢凶化吉,除去晦氣,遇上好運,平安地跨過九的門檻。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送回孃家,孝敬父母。

聽了這麼有情義的傳說,我不禁怦然心動。雖說我是個小姑娘,但是爲了表達孝順之情,我好想給爸爸媽媽熬上一碗拗九粥,給他們一個大驚喜!聽姑姑說,煮拗九粥可有講究了,要經過四道工序呢!需要備齊糯米、紅棗、葡萄乾、桂圓乾、蓮子、花生、紅糖等8種材料。桂圓,圓了我的感恩夢;蓮子,象徵母親培養我的鏈子苦心;糯米,表達了母子濃濃親情;紅棗,代表我的'一顆紅心;芝麻,蘊含着母親的希望:願我的成長如芝麻開花--節節高;紅糖,讓我們泛起甜蜜綿長的思緒……這樣煮出來的粥,纔會色、香、味、營養一應俱全。

雖然工序有些複雜,但我還是硬着頭皮開始啦!首先,要將糯米浸泡30分鐘,蓮子、花生各用清水浸泡1小時。浸泡過的糯米不僅煮得透也香;而蓮子、花生由於比較硬,必須浸泡1小時後,煮起來才容易爛。蓮子中間要沒心,煮的粥纔不會有苦味;花生浸泡後應把上層皮脫去,粥吃起來口感纔不會澀。這是第一道工序:浸泡。

將浸泡過的糯米用手撈起,重新淘洗後放置小蒸籠裏,用小火蒸10分鐘後起鍋,加上適量的水,並將事先準備好的紅棗、葡萄乾、桂圓乾、蓮子、花生一起放進去,用飯勺攪拌,再用大火煮五分鐘。這是第二道工序:蒸煮。

等到糯米開始變黏,放入一定數量的紅糖,此時再用小火煮3分鐘。這是第三道工序:加糖。

紅糖在糯米飯裏全部溶解後,用飯勺輕輕攪拌,糯米飯顏色變紅,就成功了!這是第四道工序:攪拌--完成了!

我小心翼翼盛好兩碗粥,端到爸爸媽媽面前,道一聲: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他們趕忙接過我手中的拗九粥,會心地笑了。我看到爸爸媽媽的眼角似乎泛出了晶瑩的淚花。

一個小小的節日,一碗濃濃的甜粥,承載着福州人對親情最深的牽掛。看到爸爸媽媽淚珠的那一刻,我也被家鄉這個風俗--拗九粥所承載的孝文化感動到了。我承諾:爸爸媽媽,我今後一定要繼續孝敬你們,做我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