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推薦]家鄉的風俗作文

[推薦]家鄉的風俗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家鄉的風俗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1

每個地方都有不一樣的春節風俗,正因爲它們不一樣,才讓年更有味兒。

我的老家在安徽安慶,我們家鄉的春節風俗多彩多樣。

過完小年,家家戶戶都要拿着祭品,去祭拜老祖先。這祭品可就很有講究了。要用燒了個半熟的豬頭、豬腳和豬尾巴來祭祖,當然還少不了一隻大公雞和一條連一片魚鱗也不能少的鯉魚。這個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對先輩的尊敬。

除夕晚上,關上大門,一家人品嚐着豐盛而又美味的年夜飯,享受着溫馨的時光,所有人都會忘記這一年的'傷心難過,用快樂和喜悅的心情迎來新的一年。這頓飯要吃的越慢越好,老輩說,這就是守歲。

第二天,天矇矇亮時,就聽一陣又一陣的鞭炮聲。大家用這響亮的炮聲迎來新的一年,也是對新年的祝福和期盼。初一這天拜年問好,到處熱熱鬧鬧的。

初二有一個奇特的風俗就是不掃地。很多人問,這是什麼風俗?因爲一年到頭,家家都要用掃把掃地,而這一天是掃把的生日,要讓它好好休息一天。

初五晚上還有一個有趣的風俗習慣叫“老鼠嫁女”。因爲以前在農村,到處都有老鼠的蹤跡,它們無惡不作,偷吃糧食,亂咬傢俱,而且它們繁殖能力強,祖輩們氣得怒髮衝冠。可趕又趕不走,便想到了一個“自己哄自己”的方法。這天晚上,大家把房間的燈亮着,早早上牀睡覺,生怕驚擾了老鼠嫁女兒。大人心裏想,老鼠應該把女兒嫁出去了,還偷着樂呢。其實誰也不知道老鼠到底出來沒有,到底有沒有把女兒嫁出去?或許沒有嫁出去,還偷了點東西又回洞裏去了。你猜爲什麼是老鼠嫁出去而不是結婚呢?因爲嫁出去說通俗點兒就是老鼠走了,結婚就意味着又搬來了一隻新的老鼠。哈哈,我們的祖先可真會想辦法,眼不見,心不煩,給自己一點心靈的安慰。

初七這天,大家用稻草編制一個假的黃鼠狼。在黃昏時,讓雞親眼看着村民把黃鼠狼送走了,從此雞也就不再害怕黃鼠狼了。

你瞧,我們老家的春節風俗有趣奇特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2

我的家鄉風俗很多,如清明節吃雞蛋,七月七吃小餅,八月十五吃月餅,元旦吃餃子,春節吃餃子、喝糖水……在這衆多的家鄉風俗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

“春節”,家鄉人又叫過年。在這一天還未來臨之前的十幾天裏,家裏的大人們就停下手中的活,開始準備過年用的年貨。大人們出去趕集,買雞、鴨、魚、肉,有的大人留在家裏給孩子們做過年要穿的新衣服,老人們就準備過年用的吉祥品。這些吉祥品全部是用麪食做的.,如龍、鳳凰、八角饅頭、年糕等。再過幾天,這些活都做得差不多了,就開始忙活着收拾房間,做一次徹底性的大掃除,要把家裏打掃得乾乾淨淨,每次家裏的玻璃窗總是歸我。這時候,我總是興致很高,我會使出我的巧妙方法,把玻璃擦得乾乾淨淨,明亮的玻璃照得我心裏亮堂堂的。

終於迎來春節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眼瞧出去,每家每戶門口都掛上了大紅燈籠,貼上了對聯。伴隨着“噼啪”的鞭炮聲,飯菜就端上了桌子,全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文藝聯歡會。最高興的還是初一早晨,清晨大約三四點鐘時,外面的鞭炮聲就“震耳欲聾”了。大人們忙着下餃子、放鞭炮,我們小孩子從裏到外換上了新衣服。吃飯時要先給老人們拜年,拜完了年,老人就送給小孩子壓歲錢。早晨的餃子中包着錢、栗子、糖、棗之類的東西,每次我都拼命吃,期望能吃到糖和栗子,因爲它象徵着來年能甜甜美美的,能激勵我努力學習。

紅紅火火的春節一過,人們就要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我喜歡春節,春節是晚霞,是歲末的最後一道風景;春節是朝霞,預示着紅紅火火的一年又要開始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3

照福建閩南那一帶的老規矩,春節一般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是過小年,同樣也是祭竈日。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的老人長輩都忙着做各種特色糕點。

紅龜粿就是其中一種。它扁平約巴掌大小,紅色外壓龜印內包餡,閩南人作爲節日祭祀之供品。一些廟宇也會用之爲祭祀品。紅龜粿的口感軟糯,香香甜甜,小孩子們尤其愛吃。長輩們做完,便放在蒸爐裏蒸,不一會兒,冒着熱氣的紅龜粿就出爐了。一人捧一個在手上,吃的歡。但它最重要的作用還是拿來祭奉竈神,在家中供上豬、羊、雞、鴨、魚之類禽畜海鮮,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燒香放鞭炮,爲竈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

過春節,自是少不了貼春聯,不僅增添過年的氣氛,還寓意着鎮邪驅鬼,祈福納祥。在閩南,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

除夕的前一天,在村中心搭上戲臺,通過投影,播放電影,俗稱“做戲”。還記得小的時候,一到晚上,我就拉着爸爸媽媽跑到臺前,已是人山人海,運氣好時,就有座位,運氣差點,就自己搬來小板凳,光看圖畫,也看得津津有味。

大年初一,按福建的'習俗,不能掃地。這是迷信的說法,人們認爲掃地會招來“掃把星”,帶來黴運。除此之外,還不能倒垃圾,洗碗,剪頭髮,用剪刀,吃葷食。

過了元宵,春節結束了,人們紛紛散去,地上沒有了鞭炮紙屑,鄉鎮又安靜了下來……

家鄉的風俗作文4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我的家鄉就用隆重的儀式迎接着這個端午節的到來。家鄉的風俗有不少,不過在家鄉的這些風俗之中,家鄉的端午節是最爲隆重,也是最受人們歡迎的。

端午節,清晨河面上的水霧還在盪漾着,不過隨着人羣的集中,這些水霧悄然的散去。等到一陣陣的鼓聲響起,家鄉的那一條河流上已經停放了不少的龍舟,河兩岸也都擠滿了前來觀看划龍舟比賽的人羣。

在鼓聲中,換龍舟比賽的所有準備全都齊全,所有的`划龍舟的選手也都上了船。等到時辰一到,三聲鼓聲響起,隨後一聲尖銳的槍聲響起,河道里所有的龍舟一時間全都爭先恐後的向前追逐起來。家鄉熱鬧的端午節,隨着划龍舟比賽開始漸漸進入到高潮階段。

在整個划龍舟比賽的過程中,在場的所有人都顯得無比的激動,口號聲,歡呼聲,驚叫聲在同一時間響起。讓整個場面都熱鬧至極,所有人的臉上都充滿着興奮與激動,大家都在等待着划龍舟比賽結束,然後看到今年划龍舟比賽的冠軍。

每一年家鄉的端午節都會爲划龍舟比賽的冠軍送給上一份大禮,這份大禮可是不少人都想爭奪的。

隨着划龍舟比賽結束,人們等來了冠軍,接着河兩邊的人羣也就都一一散去。你們可不要以爲我家鄉的端午節就此結束了,當然還沒有的,在家鄉的晚上,街道兩旁都亮着彩燈,不少的商鋪上擺着大大小小的糉子,整個街道上都熱鬧極了。晚上的人們也都從家裏出來,都置身在這條熱鬧又繁華的街道,在這一天結束的最後時刻感受着端午的精彩。

今年的端午節又過去了,我的心裏立即期待起了明年的端午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5

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的風俗都不一樣,但我相信,有件事兒人們回老家過年時都要做串門!每到春節,絡繹不絕的串門人總在水泥路上留下一串串腳印

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到親戚家拜年串門。因爲每家每戶的茶几上都擺滿了糖果和零食,我總能撈點糖吃,但最重要的.還是能領紅包,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一到親戚家,首先要想長輩們問好。可我們老家人特別多,一見到七大姑八大姨我就“臉盲”,我一時半會兒不知該如何稱呼,只能拋個眼神給媽媽,讓她告訴我該怎麼叫。之後,大家圍在一起看電視,我一邊吃糖一邊聽阿姨們嘮家常,好不熱鬧!

比起串門去別人家,我更喜歡親戚們起來我家串門。

“丁零”門鈴響了,舅公舅婆來了。媽媽趕緊迎上去,互相問候。媽媽給他們作了介紹了以後,大家坐下來,吃着瓜子,聊起了天。

菜上來了,於是你請我讓,大家一一入座,爸爸舉着酒杯笑容滿面地說:“來,今天我們齊聚一堂,祝大家新年快樂!鼠年心想事成,萬事如意!”我們也歡笑着,“嘭”十多隻酒杯碰在了一起。

大家邊吃邊說着新年裏要大吉大利的話。媽媽又爲大家倒上了酒,笑着說:“我在這兒祝大家家庭和美、財源廣進!”“好”隨着歡呼聲,酒杯又碰在了一起。媽媽招呼着:“別光喝酒,吃菜呀!這粉蒸肉可糯了!”大家紛紛夾起粉蒸肉,慢慢地嚼着,不住地發出“嘖嘖”的讚歎聲,好像有一股暖流,流過了大家的心田。

我趁機站起來說:“我祝舅舅、舅媽、姨姨,姨夫工作順利、身體健康、鴻運當頭、牙齒天天曬太陽!”“好!”大家鼓起了掌。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大家的話匣子打開了。外婆說起小時候我的糗事,大家聽了都笑起來,弄得我很不好意思,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吃飽喝足,娛樂節目必不可少!我和哥哥姐姐下起了五子棋,大人們打起了撲克,其樂融融。

可惜今年疫情緣故,國家不允許串門拜年了。我心裏有點失落,不過風雨過後見彩虹,我期待着明年過節的串門!

家鄉的風俗作文6

按我們家鄉的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中旬就開始了。每當要到春節時,氣氛就會變得格外熱鬧。

在臘月十幾的時候就要到每家自己儲存食物的地方把之前儲存的大米,臘肉,什麼的都預備充足。整理好過年吃的,用的,就把屋子裏裏外外都打掃一遍。

到了臘月二十一,我們村裏每家每戶都陸續開始做“餈粑”酒什麼的,我老家過年時一些要吃的東西一般都是自己做的,要買些水果,糖之類的。有時家裏打餈粑不夠人手的`,可以去找幾個鄰居或是親朋好友來幫忙。每當到打餈粑那天,爺爺就會找三兩個親戚來幫忙。不過,在那天之前,先要把糯米給煮熟,然後把煮熟的糯米放在一個大竹籃裏晾涼,有時我會抓幾把來吃,不過那飯很燙,所以我每次都會讓奶奶幫我揉成一個球,那樣又美味又不燙。不過不能吃太多,因爲這些美味還要用來做餈粑和酒呢!

第二天上午把要用的東西準備好,下午就開始了。等把餈粑打好,就要把還不成形的餈粑給捏好,一般都奶奶來捏,我們一般只是在一旁看着,有時“捏”幾個試試。等餈粑捏好後就放到一個裝滿冷水的盆子裏,蓋上蓋子儲存起來。

到了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早已貼好了各色的年畫,差不多6點7點時,再放幾串鞭炮。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都燈火通宵,有的小孩子嘴上說着一定要守歲,可是到了最後凌晨1點多太困了,又自己乖乖睡去了。

春節到了,天還沒完全亮的時候,爺爺就已經拿着鞭炮到門口去放了,說實話我還是被鞭炮吵醒的呢!吃完早餐,爸爸他們給了我們壓歲錢,爸爸就帶着弟弟出去拜年啦。我和姐姐就待在家裏。等我弟弟回來時,他就和奶奶一起去買花炮之類的炮去了,這可是他每年都要做的事。

春節過後,我們又在老家待了幾天就回那邊了。走的時候還帶了一些奶奶他們做的臘肉,還有幾袋家裏種的米,爺爺還拿了一些酒給爸爸,那些酒可都是我爺爺自己釀的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7

冬至,也叫冬節。在我們福清家家戶戶在冬至前一天晚上都要搓圓,福清人叫“搓米時”。搓圓代表團圓,在民間還有“吃了冬節圓多一歲”的俗諺。

冬至前夕,家裏就備好了福桔、筷子、蠟燭、圓簸箕和糯米粉。晚上,吃完團圓飯,家裏人圍坐在一起,準備搓圓了。

媽媽在桌上擺好圓簸箕,圓簸箕前方好一對紅蠟燭,寓意欣欣向榮,點上蠟燭,爲了祈求平安。在簸箕裏擺上十個福桔,“福”代表吉利。福桔堆裏插上兩朵搓圓花,擺上十雙筷子。大概中國人都喜歡成雙成對、十全十美,這些喜慶的紅色把家裏烘托的祥和而又溫暖。

“搓湯圓嘍!”媽媽笑着喊道。

大家開始忙活開來。先在糯米粉里加上水,放在盆裏揉搓,鬆鬆乾乾的糯米粉變成粘粘溼溼的一團。我很好奇,用手就揪一小塊,捏一捏,咦!現在米粉團就如同橡皮泥一樣,軟軟的。

我掰了一塊放在手心裏團圓成一個球,再把它壓扁。傳統的湯圓裏沒有餡,爲了讓湯圓更美味,這次我精心準備的“料”是另具一格的:QQ糖、葡萄乾、草莓幹……把“料”放進壓扁的團裏,再搓圓,一個湯圓就搓好了。我心裏充滿了期待:我搓的圓煮完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會不會和外面賣的果味湯圓一樣?如果真成了,那就是我的獨家祕方。帶着滿腦子新奇,我期待第二天的`冬至快點到來。

冬至一大早,我一起牀就衝進廚房,看見媽媽在煮湯圓。媽媽在鍋中裝滿水,等水燒開將湯圓放進鍋裏,一個個小湯圓服服帖帖地挨個兒貼在鍋底,不知它們爲何這樣親熱。

“噗……”鍋內嘆了口氣,熱氣從鍋蓋邊沿冒出來。掀開鍋蓋,呀!一顆顆湯圓變得胖乎乎,圓溜溜,晶瑩剔透,如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娃娃臉,有時還會有幾個調皮地咧着嘴巴,衝我笑,笑得餡都流淌出來,讓人看了直流口水。

湯圓也有各種吃法,煮好的湯圓裝上湯或裹上黃豆粉,都是頂美味的。鬆軟甜糯的湯圓,幾分鐘時間就被一掃而光,好似秋風掃落葉一般。而甜美的味道,卻讓人回味無窮啊!

家鄉的風俗作文8

前不久,我學了韓翃寫的《寒食》,詩裏提到的“寒食東風御柳斜”一說,使我對“插柳”這一習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通過查閱資料,我知道插柳是寒食節的習俗,一般是把植物的莖進行切除,經過處理之後,插在土壤裏,每一段枝條都可以生根發芽,長出一個新的植株。爲什麼寒食節會有插柳這一習俗呢?這還要從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說起。

當時,有一位名叫重耳的君主,他有一個忠心的臣子,叫介子推。重耳年輕的`時候爲躲避禍亂,流亡到他國長達十五年,介子推不離不棄。有一回,因爲多日未找到食物,兩人都飢腸轆轆,介子情急之下,一狠心,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重耳果腹,這才度過了難關。後來重耳順利歸國,繼承君位,封賞有功之臣。介子推不願意受賞,帶着自己的老母親到綿山隱居。重耳親自到綿山請介子推出山,介子推躲在山裏,不願意相見。無奈之下,重耳放火燒山,想逼他露面。結果介子推抱着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重耳十分後悔,爲了紀念他,便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許生火做飯,吃冷食,插柳枝,稱爲寒食節。

後來,寒食的冷食已經沒有有強令必須要吃了,但是插柳的習俗卻在民間煥發生機,流傳至今,甚至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有的地方把柳條插在屋檐下,以用來預報天氣,叫做:“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又有人發現柳插在哪裏,就活到哪裏,便有詩裏的“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插柳,曾經只是一個陌生的字眼,而如今,它在我眼前逐漸變得清晰。我也期待着有一日能感懷着寒食節的故事,親自體會插柳的樂趣……

家鄉的風俗作文9

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題記

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地域特色,所以會有那麼多的風俗,我的家鄉武漢的風俗也數不勝數。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黃陂區的僵獅子。

一次元宵節時,我來到黃陂那裏正在舉行僵獅子的活動,那裏人山人海,圍着一大羣人,看不到人的邊際我的人羣中小心地穿梭着。鞭響越來越近,越向前越是震耳欲聾,夾着鑼響,終於到了前面。舞獅人身穿紅色的衣服,頭戴一個獅頭,獅頭的樣子很猙獰:白色的獠牙,黑色的巨大眼睛,像銅鈴一般,黃色的鼻子,臉畫着各色的圖案,有些小孩子差點嚇哭了,一個人在裏面操作,時而跳動舞獅人身穿紅色的衣服,頭戴一個獅頭,獅頭的樣子很猙獰:白色的獠牙,黑色的巨大眼睛,像銅鈴一般,黃色的鼻子,臉畫着各色的圖案,有些小孩子差點嚇哭了,一個人在裏面操作,時而跳動,時而俯身。鑼敲的.越響,舞獅的人們越看越熱鬧,聚來的人越來越多,一陣接一陣的人潮涌動與那獅子遙見輝映。有的人在人羣中上下跳動,彷彿自己也在表演,還有人一陣陣的鼓掌喝彩,有人高舉相機,有的人露出開心的笑容。獅子在背後有一條披風般的絲帶,獅子邊跳絲帶就舞動,有時一隻獅子在你面前張牙舞爪彷彿展示自己有多威風,鑼聲不絕人們的心情越發激動了。僵獅子也叫將獅子,實際叫將軍石獅,子發源於武漢地域,也代表一種祭祀啓平安的願望,僵獅子在傳統舞獅中加入了神的色彩,那獅子的表現怪異,其他地區的舞獅非常有精神,僵獅子也叫將獅子,實際叫將軍石獅,子發源於武漢地域,也代表一種祭祀啓平安的願望,僵獅子在傳統舞獅中加入了神的色彩,那獅子的表現怪異,其他地區的舞獅非常有精神,獅子仍舞着,人的心情高興到了極點。

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習俗,這麼多的習俗組成了中國燦爛的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繁華依舊。

鑼聲喧天,炮聲不斷,我看着舞動的僵獅子許下美好的願望。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快點起牀,快點,要吃早飯了。”

每當過年,我都會聽到這樣的話,他們就像星星,一直在我的耳邊打轉。也許你們認爲,是我賴牀,大清早了還不起牀。

在我的家鄉,一直有這樣的一個風俗,初一必須要早起,也就是我們那邊說的“趕早”那天,我們都要在六點鐘之前起牀,並且還要儘早吃完早飯,在大約八點的時候就要出去拜年了。而在初一的前一天早上,也同樣的要“趕早”,但是不去拜年,這天的“趕早”似乎是在爲春節準備。

所以,當我爸爸在叫我起牀的時候,還不到六點鐘,這大冬天的,怎麼起得來。可能有人又要說了,我每天都是六點起牀啊。那也沒錯,我上學的時候,也是六點多就起來了。

可是不一樣的是,在二十九和三十的晚上,幾乎是睡不着的,深夜時一直會有鞭炮在響。特別是十二點的時候,放鞭炮的聲音簡直都可以把屋頂掀翻了。在那樣的環境中怎麼還睡得着。沒有辦法,最後我都是會被拉起來,不過吃完早飯後還是可以再睡一覺的,距離拜年的時間還是有一個多小時的。每次我就趁着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繼續睡覺,真不知道他們大人哪裏來的精神。

在這之後,我們將會出去四處拜年,同時家裏還會留下一兩個大人來迎接別人來拜年。四處拜年收紅包是常見的習俗了。這裏我也就不多說了,不過在我們家鄉,拜年是有些講究的,首先需要在拜年對象的家們口放鞭炮,幾家有時候碰在一起,當然就一起放鞭炮。等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完之後,就可以進入別人的'家裏去拜年了。每當去別人家裏拜年,收紅包,我都會覺得我的早起沒有白費,我的努力換來了紅包,總是會感覺心裏十分開心。

春節雖然要遭遇“噼噼啪啪”的鞭炮的折磨,還要“趕早”弄得我沒有一點精神,不過能收到那麼多的紅包,也能夠彌補我心中的那種不快啊!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俗話說:“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俗。”我們的組員遼闊,民族衆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獨特的風俗習慣。我的家鄉中也有不一樣的風俗習慣。五十六個民族經歷五千多年的繁衍生息,歲月的年輪,我們周圍積攢出許多獨特的風俗。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春節就是每年中的'第一天,家人們稱爲“大年出初一”。這一天有着“開門爆竹”一說。

家家戶戶中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感受到歡說我在燃放爆竹的時候。看她姐姐在玩,我感覺姐姐好幸福。我興沖沖的跑去媽媽那說:“媽媽,我也想要燃放爆竹。”媽媽卻說:“你還太小,現在不能玩。”我傷心的撇了撇嘴。

春節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也就是除夕。大年三十除夕吃年夜飯,家家餐桌上少不了幾道菜。一條魚,魚與餘同音,年年有“魚”,圖個吉祥,圖個喜慶。一道煮水餃,爲驅鴉惡,求個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必須剩一些,因爲年年有餘,所以要剩一些。

春節我最喜歡的環節是包餃子。媽媽把剛絞好的肉放進盆裏,攪了攪,放了兩顆雞蛋。我興沖沖的跑到媽媽那邊說:“媽媽,你去忙別的活吧,把攪肉的事放心交給我。”我一直攪啊攪,知道媽媽走過來,手裏拿着鹽、香油、十三香等調味料。把香料放進去,媽媽又讓我攪,知道我全都攪勻了,媽媽在我絞肉的時候,把面也和好了。然後媽媽就把麪糰拿出來,揉啊揉。把麪糰都揉的不怎麼軟了,媽媽才把麪糰搓成一個個的小球,在拿手掌一壓,小球球變扁了。然後把麪糰擀一擀,改成一個小麪皮,我拿了一張麪皮,把麪皮中間放上攪好的肉,再捏就成型了。捏出來的樣子很像元寶。

春節是一年裏最美好的節日!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一聲聲爆竹響徹雲際,一盞盞燈籠映紅臉頰,一幅幅對聯口耳相傳,在這喜慶的氣氛裏,春節,這位老朋友再次如約而至了。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地方,都會有自己與衆不同的春節習俗,我們的春節自然也不例外,大街上到處都洋溢着大家的歡聲笑語。

我們過春節一般都會有打餈粑這一個習俗。

打餈粑,是孩子們十分喜歡的一個習俗,每次春節到來時,大家都會打餈粑。首先和附近的鄰居約好在哪一天打餈粑,我們選擇了星期六上午。約定好時間後,人們會在打餈粑的前一天,將糯米浸泡在一個又大又圓的水缸裏,只見伯伯端起一個裝滿了糯米的盆子,“唰”的一聲潔白無瑕的糯米被倒進了水缸裏,妹妹看着那一水缸的大米,欣喜若狂,激動到不行。

第二天早晨,孩子們早早的.起來看糯米,身強力壯的叔叔輕輕鬆鬆地把滿水缸的糯米放進一個大蒸籠裏,然後點燃了柴火,火把柴燒得噼裏啪啦的響個不停,不一會兒糯米被蒸熟了,叔叔一個人抱起蒸籠,人們紛紛退到一旁,叔叔把糯米扣入一個又大又深的木質的碗裏,緊接着由伯伯、叔叔和爸爸用一根又粗又長的木棍使勁的搗着碗裏的糯米。一個人打累了換另一個人打,有的孩子也嚷嚷着要打餈粑,幾十分鐘後原本顆顆分明的糯米被打成了黏糊狀,孩子們聞到了香味,不約而同的圍過來成一圈,把手洗淨以後一人拿一點餈粑接着去旁邊站一點白糖,最後塞進嘴裏。這餈粑吃起來又軟又糯,白糖被嚼碎的聲音也聽得見,甜絲絲的,可好吃了,我們吃了一個又一個,簡直不亦樂乎。

春節,來得快,去得自然也很快,餈粑,是我從小到大都會吃的春節美食,我至今也能記得餈粑甜甜蜜蜜的味道。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俗話說“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地方東有自己獨特的民俗風情。而我的家鄉——河南的一個小縣城裏,每年的元宵節都要上演一場十分熱鬧,盛大的民俗表演。

元宵節這天,我們中原人既要吃元宵,又要吃餃子,不僅寓意團團圓圓,還寓意招財進寶。

元宵節這天早上一大早,我們就開始煮元宵,一個個元宵像一個個又白又胖的小精靈,在鍋裏游來游去。吃元宵要趁熱吃,不然涼了也就寓意團團圓圓“涼了”。

吃完元宵,就是整個元宵節的高潮了,雖然比春節晚上了十五天,但人們的興趣依然不減,毫不遜色於春節。人們早早的來到觀看民俗表演的.指定地點,等待着隊伍的來臨。

民俗表演裏的隊伍有舞龍的、舞獅的、踩高蹺的、扭秧歌的等等。人們邊走邊表演,舞龍的在空中變換着各種姿態,猶如一條真龍在騰雲駕霧,更有“雙龍戲珠”等等;舞獅的一會兒翻個跟頭,一會兒逗着兩邊行人,一會兒眨眨眼,儼然一個真獅子,威風凜凜;踩高蹺的腳踩半人多高的高蹺,就像平常人一樣行走自如,還能翻跟頭,踩高蹺的臉上還畫着各色的臉譜,紅色的是關公,手裏拿着一把青龍偃月刀,白色的是曹操手裏拿一把補刀。

還有花車表演,人們把車裝扮成各種神話故事裏的場景,上面站着相對應的神話人物,比如西遊記、八仙過海等等。

看錶演的人更是人山人海,放眼望去,到處人頭攢動,從天上看,到處黑壓壓的一大片,就像是一條巨龍,盤踞在小縣城裏。

看完了民俗表演,還沒完呢。到了晚上,人們開始賞花燈,雖然比不上大城市裏的花燈,但也有它獨特的魅力。一個一個的小燈纏繞在樹上,好似一顆長滿了小星星的數;一根根管狀燈管懸掛在半空中,就像是流星似的。更有猜燈謎活動,每一個燈上都有一張紙條,讓人們猜。

看完花燈,元宵節才正式結束。怎麼樣?經過我的一番介紹,是不是特想感受一下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上街買菜,突然我看見今天理髮店的人似乎異常的多,有些人寧願排着隊也不願意離去。我有些奇怪了:“爲什麼這些人要在今天理髮呢?今天不理就不行了嗎?”爸爸聽了我的話笑着說:“今天是二月二龍擡頭,所以都要理龍頭,我一下子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纏着爸爸問個不停,最後爸爸被我問得實在有些不耐煩了便對我說:“回去以後你問你奶奶去吧”。

回到了家我急忙跑去奶奶家,奶奶一邊摸着我的頭一邊說:“二月二,可是一個重要的日子,農家人會找來長竿敲房把龍喚醒,然後用草灰向井臺引一條灰龍,再用穀糠從井臺向水缸引一條灰龍,早餐要吃年糕和豬頭肉,午餐吃春餅,還要吃炒豆子,天近黃昏時,家家要用竈膛裏的灰圍着院子撒一圈,傳說是爲了辟邪。”不知不覺中奶奶講完了,我只好走回了家。

回到了家我又問爸爸:“除了關於二月二的風俗,還有沒有其它的故事呢?”爸爸說:“關於二月二龍擡頭的.傳說你想不想聽呀?”我說道:“我當然想聽了。”於是爸爸開個繪生繪色的講到:“武則天稱帝的時候,玉皇大帝大怒,於是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大地上的人就快死完了,龍王實在不願意看到百姓受苦,於是偷偷下了一場雨,被玉皇大帝壓到山底下,山前面還寫了幾個字:要想龍王出,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爲了報答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可一找三年卻沒有找到。有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走在路上,卻沒有紮緊口袋,於是將黃燦燦的玉米掉了一地,人們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不就開花了嗎?於是人們就這樣救出了龍王。”

雖然這個習俗只是一個傳說,但是卻代表着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對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今天我不僅瞭解到了風俗習慣,而且還知道了神話故事,這就是我們的二月二,你願意來這裏感受一下嗎?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那天是我國的節日——元宵節,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這一天我無比的激動。

元宵節這一天家家戶戶吃元宵。元宵味道各式各樣,五花八門,有黑芝麻餡的、有菠蘿餡的、有紅豆餡的……當媽媽把元宵煮熟,並且盛到碗裏的時候,我立馬跑到廚房對媽媽說:“媽媽,這一碗先給我吃吧!”媽媽答應後,我把碗端到桌上,用筷子夾起一個,吹了吹,放到嘴裏,咬開後,滿滿的'芝麻餡太好吃了。我還挺媽媽說過元宵寓意着團團圓圓。

吃過晚飯後,我們一家人穿起新衣,到郭莊去賞花燈。

到了郭莊以後,到處人山人海,完全看不到尾巴。往裏走便是一大堆紅紅的燈,燈裏掛着字謎,而人們就可以一邊觀看各式各樣的燈,一遍猜字謎,其中有一個是“頭戴紅纓帽,身穿綠戰袍,說話音清脆,時是呱呱叫。”正確答案是鸚鵡,而哥哥卻以爲是青蛙。

在往裏走,旁邊有買零食的,有買飲料的,再向裏走,便是處處懸燈結彩的地方。

那裏的花燈,琳琅滿目,五彩繽紛,有的都是紗燈,有的是小豬的,有的是小兔的,有的清一色是玻璃的,有的一律是五彩斑斕的紙燈,有的則在旁邊的草叢或懸掛的樹枝上掛上閃閃發亮的彩燈,有的則圖案各式各樣。

這些燈只要一掛起,整條街道都會擠滿人羣。

在這一天晚上,過去人們還會買菸花、花炮燃放,煙花升上天空,散開的時候會特別美麗。

元宵節可真是“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元宵節這一天我真開心啊!

元宵節的元宵,賞花燈更讓我們瞭解了美好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