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底色優秀作文

底色優秀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底色優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底色優秀作文

底色優秀作文1

老師常常教導我們看待事物要透其表象,看其本質,也就是事物的底色。

就拿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人生”來說,它的底色是什麼呢?

人生的底色是充滿汗水和拼搏的金色。人生是一條每個人都有病且想爲之奮鬥的路。每個人都想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爲此便離不開努力。這是二十歲時的人生,考驗人的意志。

人生的底色是思想提升的過程。美國偉大的總統林肯也是這樣認爲的“我的一生中,在每一個思想能夠開花的角落,都試圖拔出荊棘,種上鮮花”。人生之初,一切空白,需要自己裝飾,輝煌的人生由自己打造。古今中外,那些有名思想家,都是在自己人生的每個角落都種滿了“思想之花”,待到花開之際,便是你綻放光彩之時,前提是你要用汗水澆灌,讓花兒在。這可以說是三十歲的人生,考驗人的智慧。

人生底色是一條分叉路口。“我寧願做一顆華麗的隕石,完完全全的燃燒自己,發出光熱,也不要做一顆永遠沉睡的星球”,這時傑克·倫敦的選擇,“捨生而取義者也”這是孟子的選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海子的.選擇······不同的人選擇不同的路給人生裝點上不同的底色。只有選對了路才能走出光彩,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這應該可以說是四十歲的人生,考驗人的判斷力。

本傑明·富蘭克林對人生底色的見解更加簡潔“二十歲時,主導人的是意志,三十歲時是智慧,四十歲時是判斷力。”

人生苦短,韶華易逝。不要以爲站在原地,不在路上前行就不會到達終點,你錯了。你不行,路就會逐漸坍塌,直至你腳下。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你今天的頹廢會成爲歷史,但莫因此放棄,想着反正都會成爲歷史就不去努力,雖然結果都一樣但重在過程,要不枉此生這才能讓人生的底色真正綻放出光彩。

老師教導的沒錯,只有看透了事物的表象,才能看到人生的底色,讓黯淡的生活充滿光彩!

底色優秀作文2

清冷的月光照耀在黑土地上,投射在我心裏;寒風撕扯着一切,老樹承受不住,發出“嘎吱嘎吱”的呻吟。身處異鄉的愁苦如同潮水一般涌上我的心頭,無法釋懷。

17支整齊劃一的蠟燭,忽明忽暗的火焰,如同我的思緒,起伏不定。

又是一年過去,思念的愁苦代替了成長的喜悅。跳躍閃爍的燭光,幻化成那些熟悉的人,熟悉的地方。屋檐下嘰嘰喳喳的燕子是否安好?爺爺奶奶是否依舊健康?外婆的身子是否硬朗?看着那淌下的燭淚,淚水已模糊了我的'雙眼,想要寫一封信的念頭如同一粒種子突然發芽。打個電話?不,那種充滿現代金屬感的東西怎能代表我對親人的思念?只怕太輕了,承載不住遊子之悲啊!

打開信紙,將其鋪開,感受着書卷和油墨混合着的馨香,提筆卻難以落下,只恨信紙太薄,要說的話太多。客居的寂寞在筆尖宣泄,對親人的問候在紙面凝聚,一條又一條的橫線怎麼也填不滿我的思念。

走到牀頭,我小心地捧起埋在枕頭下被揉皺的家信,縱使看了千萬次,它依然是我只身在外最寶貴的財富。樸素的話語,帶着泥土香味的親情,眼前浮現出一張略帶皺紋的笑臉,常年在太陽底下勞作的爺爺,皮膚已經變得黝黑,乾瘦的身軀有幾分佝僂,粗糙的雙手,慈祥的笑容,讓我感到特別溫暖而踏實。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我終於體會到那種別樣的愁緒了。書信,作爲承載親情的工具,在如今物慾橫流、紙醉金迷的社會,愈發顯得珍貴。

月亮升到高空,夜已深,人卻未眠。眼裏心中全是故鄉,那熟悉的黑土地,那醉人的稻花香,還有長輩們的家常,都化爲了一首歌,縈繞在我的耳邊,沉浸於我的血脈。

夜半,夢醒時分,我突然被驚醒,只見衣襟被淚水打溼,信紙依舊空白。

底色優秀作文3

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人之底色有着與生俱來的成分,也不乏在成長過程中受紛繁世界的影響、

底色,非一朝一夕即可沾染永固,經一番精心加工方可愈加絢麗多姿。

李健,十年隱沒於人流,將人生慢慢醞釀。正如他的歌詞一樣“生命的河從身旁流過,將回憶慢慢淹沒,那年春天燃起的篝火,多少年以後泛着淚光閃爍”,看過一年又一年的流水,讓火焰點亮最純真的自我,十年後的一舉成名也就將他的人生抹上最美的底色。

反觀當下,底色似乎成爲了大衆眼中可有可無的存在。碌碌無爲者從不在乎自己的底色暗淡無光,也不在乎成功者的光芒萬丈。殊不知“細雨溼衣看不見”,一點一滴的累積方使那底色逐漸光鮮亮麗,不受雜塵的玷污。

蘇子自成一派,非歐公慧眼識才,盡力提舉,而是飽讀詩書,腹有豪氣的壯志底色;仲永失才,非年少之禍害,而是不思進取,固步自封的陰暗底色;紅樓驚世,非詞藻華麗,而是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絕美底色。

對於每個人來說,底色是屬於自己的顏色,不要指望你生來就是快樂的、幸福的`;人生底色需要你自己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加以渲染,就像在你的人生畫布上努力地塗抹其他色彩。

柏柆圖在《理想國》中寫道:“有時我們所期待的,往往是我們所得到的,我們總是東張西望,卻忽略了我們所想要的。”誠然,我們總是想將人生步入最輝煌的一瞬,然而過分的渲染讓底色嬌豔,卻不免讓人感到一絲厭惡與不安。因此無需刻意,只要做好一點一滴,便是給底色最好的一絲渲染。

程銀彥曾說過:“你真的讀懂人生了嗎?你真的瞭解什麼是安好麼?那是一種平和的感受,是無論何時何地、睡夢中醒來,都十分確定的安適。這種安適就是人生的底色。”

踏花歸來馬蹄香,縱馬,過花,讓最美的底色留在的你腳下,留在你的生命中。

底色優秀作文4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每每讀到這段文字,感嘆於生活在幾千年前的莊子,竟有如此一番生活大智。莊子所在追求的,正是這生命的灑脫、達觀。

生命的底色,便是這一份無拘無束的達觀。

井底之蛙的故事,人人都已心知肚明。井中的青蛙自以爲是,認爲自己眼中的咫尺天涯便是整一個世界。“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者。”缺少對這世界有一分清醒的認識。於是只能屈居一隅,自然算不上達觀。

人的一生,便一直需要保持着這一份達觀。世界紛亂和複雜。便需要一顆懂得得失的達觀之心。蘇軾,豪放派詩人的代表人物,正用他的一一言一行描繪這生命的底色。從“烏臺詩案”開始,蘇東坡慘遭貶謫,人生看似蕭索,前路一片迷濛。殊不知,被貶黃州後,經歷了人生種種不舒心的蘇東坡,在此時完成了生命的突圍。在《記承天寺夜遊》中,他那一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無不透露着一個飽經風霜的人對世界大徹大悟後流露出的豁然開朗。

在逆境中達觀,是一種勇往直前的態度。對待挫折要保持一份本真的得失心。正視自己,砥礪前行;在順境中達觀,更需要寬廣的胸襟。

居里夫人,則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這一位一生名譽滿身的著名科學家。當年在獲得了諾貝爾獎之後,便把獎章送給了自己的小女兒當玩具,自己卻繼續於潛心研究。這難道不是一種淡泊、達觀嗎?

然而,在這個利慾薰心的時代,人們大多失了這一分達觀之心。大家都在爲自己所追求的功名利祿而不懈追求。忽視了那最質樸無華的達觀之心。

《莊子》如是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願人人都有這一分底色。不被外界所困擾,真正達到從容,讓生命在其達觀的底色上綻放出絢麗的耀眼的光芒。

底色優秀作文5

他帶着朝廷潑給他的一身髒水,拖着疲憊的步伐來到陌生的遠方。

烏臺詩案之前他日日呼朋引伴吟詩作賦,烏臺詩案之後所謂好友唯恐避之不及;事發之前他是政壇上的一幟,文壇上最耀眼的一顆明星,事發之後卻被狠狠踩在腳底,昔日最引以爲豪的詩文俱成了累累罪證。

他怨,他悲。他怨那些被嫉妒衝昏頭腦的小人,悲他飄零無依的現狀;他怨上天無端安排的一次致命的挫折,悲他令無數士人歎爲觀止的`詩文如今卻被打上叛逆忤上的烙印。

可他的心中卻極少有過恨。豁達與寬容是他的底色,他的心胸如同一片沉靜的大海,包容了所有的河川,卻依舊保持着最初的蔚藍。黃州是他流放所至之地,偏遠而荒涼。他在暫居的寺廟中靜坐終日,豁達與寬容的底色漸漸顯現,淨化着周遭的骯髒。

難道就讓自己這麼一味悲怨下去嗎?不!他是蘇東坡,是感慨“人生如夢”卻仍能以“一樽還醇江月”面對的蘇東坡,是感嘆“物與我皆無盡也”的蘇東坡,是以寬容和豁達的底色的蘇東坡,怎麼任政壇的髒水將自己的心徹底澆滅?

他重又站了起來,這次多了豁達與寬容的底色。無處可居,他便在村民的幫助下搭建幾所平房;無物可食,他就親手開墾荒地種植瓜果蔬菜……他向遠方眺望,那裏赤壁如血,赤壁湖上泛起粼粼金光,已是另一番天地。

黃州之前的蘇東坡以詩聞名,黃州之後的蘇東坡更多了令人敬佩的底色。若他就此沉湎過去不再朝前,那麼他的名字將逐漸被人淡忘,一代文學巨星就此隕落,湮滅在滾滾歷史長河中。

所幸,他走出了籠罩着他的陰霾,多了份常人不可及的底色。他泛舟赤壁湖上,一一撫過赤壁上的點點斑駁,心中俱是重生後的寧靜。

此時,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的絕唱已經響起,蘇東坡的底色逐漸化爲華美的翼,助他飛越衆人,從此站在文壇之巔。

底色優秀作文6

人們常說,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張白紙,純潔而無瑕。但,人生的底色不應只是單調的白,而應更加絢麗,如同四季一般多姿多彩。

初春,嫩綠

綠色的活力,如同初春的萬物復甦,大地披上新襖,枯樹抽出新芽,花苞綻放出生機的力量,整個世界充斥着生機的嫩綠。如同這個世界,人生之中也不可缺少生機。即使是著名科學家霍金也一樣擁有着無窮的活力,他以癱瘓的身軀登上物理的巔峯,以頑強的生機與病魔做着鬥爭,爲人類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擁抱活力,重獲新生。

炎夏,天藍

藍色的自由,如同炎夏的晴空萬里,一望無際的藍天和碧海練成一線,遼闊無垠。廣闊的空間總有海鳥在自由的翱翔,沒有翅膀的人類也應有自由的底色。東晉五柳先生不屈服於世俗的喧囂,爲了追尋自由甘願隱居於“世外桃源”,過着簡單而樸素的生活,但他卻樂在其中,以山爲伴、與水爲鄰,自由自在、好不痛快。人生也應如此不被禁錮於封閉的'牢籠,而是着眼於世界,自由地追逐夢想。

晚秋,暖橙

橙色的熱情,如同晚秋的萬物豐收,世界換上了暖色的面紗,秋季的楓樹林如熊熊燃燒的烈火,引得杜牧寫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人生也應以熱情相待,摘下冷酷的面罩,熱情地對待每個人,每件事,嚮明天展開熱情的雙臂。

寒冬,純白

白色的純潔,它不同於其他色彩,它只屬於冬天的皚皚白雪,空中紛紛飄落的雪花,悄悄地染白了一切,該讓世界安靜會兒了,沉浸於美好的靜謐之中。人生的底色,不正缺少一份沉靜的純潔,安撫下躁動的內心,靜靜地走向夢想。

底色,人生的根基,從降臨於世就將陪伴着我們走向終結,堅定人生的底色,擁抱美好的明天。

底色優秀作文7

厚重的筆鋒輕輕停頓在宣紙上,順着峯向,向後拉去。霎時,黝黑的墨汁在潔白的宣紙上綻放開來。隨後,又用筆尖隨性地上面勾勒幾筆,一幅畫慢慢呈現出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老師在落款前添上這句詩。一朵墨荷就這麼在紙上悄然綻放着。沒有所謂的清水,更沒有什麼雕飾,只有那純淨無瑕的芙蓉,這或許就是國畫的魅力吧。重墨配上潔白的宣紙,無需過多表達,便是一紙荷香。

不由得想起西方的'油畫,從美學的角度看,色彩,明暗,構造,都是經過縝密推敲的。不得不說,的確很美。但又總覺得其中少了些什麼。較之中國的水墨畫,西方油畫總是喜歡用大量油墨去渲染事物周圍的環境,用各種各樣的底色去填充一幅畫,如此一來,那麼要畫的物體便是顯得有些侷促了。

人們常說國畫的留白,但爲什麼要留下那一片白呢?就像畫上的荷花“清水出芙蓉”,方纔能體現荷花之清美。那一片白是爲了更好地襯托出紙上的濃墨重彩。那麼,最好的底色便是一片清白了吧。如同齊白石畫蝦,鄭板橋畫竹,徐悲鴻畫馬,大都留下一大片白底。正是如此,齊白石畫出了他“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淡泊,鄭燮則顯出了他“千磨萬擊還堅勁”的任性,徐悲鴻道出了他“乘騏驥以馳騁兮”的氣魄。

每一個人,都被這個時代染上了花哨的底色,於是乎纔有了勾心鬥角,慾望紛爭。反觀人類的歷史,最爲純淨的時候,或許就是亞當與夏娃的誕生,他們秉承自然而生,他們的世界是在無暇的自然之上,附着一層白紙,最爲單純,清澈。

倘若把人生比作一張宣紙,毛筆一絲一毫的點綴,便是在勾勒出生命中的至美荷花。當然,留白的底色更是必不可少,清白便是池中的清水,在出水芙蓉之間盪漾穿梭,洗滌人在凡塵中的污穢。於是,人生紙上,便是最最真實的自己,無須過多底色去表達,只留一片清白。

既然如此,何不活出一身清白,溢出一生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