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讀書徵​文範文

讀書徵​文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讀書,充實了我的生活,使我活得更精彩,使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讀書,給我帶了莫大的樂趣,每當翻開書,我總會情不自禁地涌出一種感覺:讀書,真好!” 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關於讀書徵文,大家一起來閱讀吧!

讀書徵​文範文

  篇一:讀書徵文

一顆沙裏一個世界,一朵野花裏一座天堂,把無限放在手掌,永恆在裏剎那收藏。

——題記

夜,靜得有點愜意,幽藍如幕的夜空下,沒有皎潔的明月,也沒有明亮的星星。牆上,那一盞淡定的燈,靜靜地照着我,在文字壘出的羣山中跋涉,腳下發出的,是隱匿的天籟,我獨自享受,默默前行。

讀書,是最樸素的朝拜方式,通往天國的路上不需要太多,也不會有太多。一盞燈,一扇窗,一把木質的椅子,一杯淡淡的茶。如果說奢侈,就是要有一摞摞的書,最好是紙業泛黃、彷彿沉澱了人類一切思想和情愫的那種。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一首詩,就是一座天堂。有時甚至一句話,就讓人蕩氣迴腸!淨化靈魂,又何須那麼多的繁瑣塵俗,只要在靜謐的夜裏,捧一本書,叩開心扉,讓那淡淡的書香橫溢在自己的世界,寧靜而志遠……

今夜無月,我卻被滿眼的“月”充斥着。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思念的滋味被蔓延到了天邊,人遠在天涯,心近在咫尺,那一輪月是張九齡的。“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零落的花瓣順着水飄流而去,月圓之夜上西樓,月圓人未圓,雁兒空回,不見錦書,思念之情綿綿不絕,那一輪明月是李清照的。“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蘇東坡的淒冷染遍了整片天空,黯然銷魂,誰還忍心漠視一個偉大詩人的寂寞!那一輪明月,是屬於蘇軾的,一個曠達孤傲卻又細膩的詞人!

夜風掀動窗簾,擦掛木質窗櫺的呼呼聲,似乎訴說着古老的故事,幾代紅塵,幾多英魂在歷史長河漂泊着,也許永遠沒有靠岸的一天,是因爲蒼天認爲有必要讓後人知道過去所有的輝煌與悽美吧!

柳如是的剛強與脫俗,李香君的俠骨芳心,董小婉的聰慧靈秀,秦淮八豔多少年來點綴着斷魂秦淮,千古絕唱在煙雨秦淮中悠悠迴響,那麼醉人、那麼讓人無法忘懷……捧着手裏的書,竟感覺到雙手無法承受她們靈魂的重量!

寧靜的夜空忽然飄起細雨來,絲絲縷縷,灑在髮際、脣邊。

夜涼如水,我讀楊絳。楊絳女士說:“人家掛者窗簾呢,別去窺望。寧可自己也掛上一個,華麗的也好,樸素的也好。如果你不屑掛,或懶得掛,不妨就敞着個赤裸裸的窗口。不過,你總得尊重別人家的窗簾。”這段溫婉中不失剛強、淳樸中不失靈秀的文字,充滿着對人生的理解和尊重,涵蘊着楊絳所特有的那種淡泊、寧靜的文化情懷。我想,錢先生是一個潔白素淨的窗簾,楊絳卻是與之相得益彰的窗簾。這窗簾以天真爲質,以樸素着色,垂着透明的軟紗,在風裏飄曳……

翻閱完沈從文《邊城》的最後一頁,心頭,竟掠過一絲長長的嘆息——沈先生是枚陳年的玉,因爲年代久了,倒越發顯得珍貴。

蕭紅死時說:“我將與長天碧水共處,留得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這句話究竟包含了蕭紅多少的憂傷?多少的淒涼?多少的不甘?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在那樣的一個年代裏,以蕭紅桀驁不訓的性格,又怨得了誰呢? 好一個蕭紅!狂妄而那麼與衆不同!《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它更像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當今世上,誰敢拿自己的作品和紅樓相比?蕭紅,也只有蕭紅!

八千里路雲和月,仗劍江湖載酒行。古龍老先生用生命爲我們演繹了一場琴心劍膽的江湖夢境。古大俠留給我的又何止是一段段石破天驚的情節和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

書,又翻了一遍,燈光在書頁上留下痕跡,指尖觸摸過的地方似乎還有淚的蹤影。流淚,往往不是因爲憂傷,而是因爲感動。

晚歸的路人,驚了樓下的大黃狗,一陣外強中乾的犬吠,沒有打斷我的吟誦。

樹影婆娑,萬籟俱寂,沉睡的夜空隨微風的韻調,淺詠低吟,枕着這一夜風聲,我在晨曦微露時分,安然睡去。

  篇二:讀書徵文

書像一陣風,把你輕輕托起來,在空中游蕩。採下一片雲彩,細細品讀上面的文字,或優美,或飄逸,或憂傷,或激昂,讓你沉醉,不忍放下。

總覺得讀書是要一定環境的,嘈雜喧囂,煩悶浮躁都不適合,因爲讀書,是一種愜意的享受,就像春天的花享受陽光的沐浴,夏天干燥的土地接收雨的滋潤,悄無聲息的落入你的心裏,卻讓你感受到無限的舒適。

我一直覺得,午後是讀書的好時候。特別是春秋的午後,陽光從乾淨的玻璃窗裏斜射進來,在陽臺的地板上盪漾着黃暈暈的光,溫暖卻不灼人。拿一把搖晃的藤椅,坐在上面,有節奏的前後搖擺,手握一本冰心的詩集,默默品讀,細細回味。空氣中彷彿瀰漫清新的味道,詩中那絲絲溫情在這午後淡淡的溫度中愈顯0濃郁,只讓人感覺到生活的美好在慢慢覆蓋在整個心上。所以,不自覺的,嘴角上翹,勾勒出好看的弧度。於是,一整個溫暖的下午都充斥着陽光,心底慢慢滋長出一種美好的感覺。

下雨天令人煩躁,讓人感到悽迷,頹廢。到處都是潮潮的,但那潮溼好像能滲進人心裏一樣,慢慢地開始發黴,就更加討厭這灰濛濛的雨天了。但是,這卻是看憂傷故事的好時候。翻翻郁達夫的散文,就更有蕭瑟悽清之感了。或者,一個人窩在牀上,捲進被裏,在牀頭開一盞泛着黃暈光芒的燈,心情隨主人公的心情而變化,爲他的幸福而歡喜悅,爲他的悲傷而心痛,把自己想象成那裏面的一個人,在這個安靜的雨天,跳進那個不屬於自己的故事裏給自己編造一些荒謬的情節,任想象馳騁,心就彷彿能衝出這雨做的簾,在晴朗的天空下自由飛翔。在書裏,和憂鬱的小王子一起周遊宇宙,看看那朵“獨一無二”的玫瑰花,然後在一天裏看43次日落,在淺淺的憂傷和淡淡的心疼中合上書。

還有一種讀書,需要熱鬧,這是個例外。和朋友一起,分享一本自己珍藏的書,書上的語言輕鬆幽默,詼諧有趣。兩人捱得緊緊的,讀到喜歡的句子,停下來和對方交流交流,並由此引發出許多有趣的話題,然後再回來繼續看書,相互一邊打趣,一邊調侃,將書從頭讀到尾,在嘻嘻哈哈中接受心靈的洗禮,那友誼的花也就開的更加鮮豔明亮了。

古人說:開卷有益。一本好書,愛上了,讀透了,就比千萬句的說教還要有用。常翻常看,每一次回味都會嚐出不同的味道,久而久之,心變得細膩,望見天邊蓬鬆潔白的雲,看見路邊新長出的草的芽,發現一隻藍色的鳥飛過樹梢,也感到很感動。是讀書讓我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也是讀書讓我在美好中享受生活。

手捧一本書,我從容上路。

  篇三:讀書徵文

有人說:讀書有何樂?即使有,也只不過是黃連樹下唱小曲,苦中作樂罷了!有人乾脆說:讀書太苦!如果讀書只是爲了分數讀,那便陷入了題海,只會一再的背誦,不會去探求,那便是件苦差事。若讀書是爲了探求真理,那麼離真理越近,就越發現真理的迷人,那便是:讀書樂,樂在其中。

猶太人將讀書置於很高的地位,孩子一出生,他們便會在書上塗上一層蜂蜜,讓孩子去舔,所以孩子從小就知道書是甜的,他們也會將書放在枕邊和過道上,可供隨時翻閱。在猶太人眼裏,書如同蜂蜜,讀書就好像蜜蜂在採擷花粉一樣;打開一本書,就好像打開一個快樂爛漫的樂園。可以這樣說,每4500個猶太人就擁有一座圖書館,以讀書爲樂已經深深融入了猶太人的血液裏,也使他們在人類發展的長河中光芒四射,據統計,從1901年至今,全世界共有800多人獲得諾貝爾獎,這其中猶太人就佔了近1/4,而猶太人的人口數量不到世界人口的萬分之三。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最好的營養品。不錯,書中的知識彷彿一道道美味佳餚,有着享不盡的酥脆口感。《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被作者表現的淋漓盡致,有股酸酸甜甜的味道,讓人回味,那淡淡的甜香輕柔地滑過鼻子,給人以無限遐想;《西遊記》中本領高強,急性子的孫悟空就像一道香辣的川菜,給人以香味濃郁,烈辣入口的感覺。這一部部好書,如牛奶般醇香,如咖啡般濃郁讓人咂嘴不已,給忙碌的人生增添了無限的樂趣。

讀書,其實大可不必講究。古人三上(馬上,枕上,廁上)讀書法看似不雅,實則領略到了讀書的真諦。而今,公園裏的晨讀,公交車上的走讀,倚牀點燈的夜讀,又是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這正如有人所說的:先要把讀書看的很平常,纔可以讀書,真正意義上的讀書是指隨性而讀,是與生命相伴始終。只有把讀書看作是平常之事,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才能真正領略到樂讀書的意境。

在我看來,品一杯清茶,看一本充滿哲理的書,是一件浪漫的事,我很喜歡文字與文字之間那跳躍的韻味,就像茶一樣,雖然味道不如果汁般甜美,但它卻有自己獨特的茶香。每一個文字,每一個段落都展示着自己獨特的韻意,它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樂在其中,流連忘返。

讀書苦不苦,樂不樂關鍵在於爲誰而讀,爲何而讀。《左傳》說:有德則樂,樂則能久,讀書亦如此,幹一切事情也是如此。讓我們以讀書爲樂,去快樂地閱讀,一起領略人生真正的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