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水滸傳》讀後感3篇

《水滸傳》讀後感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導語:《水滸傳》作爲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隱含着中國古代深厚的民族文化、歷史背景和社會思想。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水滸傳》讀後感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滸傳》讀後感3篇

  《水滸傳》讀後感1

暑假裏,我讀完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北宋農民大起義而寫成的一部偉大的小說。小說傾向鮮明地描寫了人民羣衆反抗壓迫的行動,概括了當時不同階層的人們從覺醒到反抗的鬥爭道路。

這本書塑造了一百零八單好漢,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能在水裏行走自如的張順,宋公明還是在張順與硬漢李逵的.吵架中找到了他,當時的張順,長着一身雪練似的白肉,在水裏能一氣遊四五十里,水底下伏得七天七夜,遊在水裏像一根白條,更有一身好武藝,故人稱“浪裏白條”,後來經宋公明的再三邀請,終於決定加入梁山泊好漢,於是,他便成了梁山泊好漢的水下將軍。

張順有智有謀,神勇無比,有一次,山寨爲了去救牢裏面的兄弟,可是燕城易守難攻,只有走水路了,張順與一個習水性的小嘍羅一同前去打探情報回來,路上雪花飄飛,很快就到了人的大腿處,張順在寒冷的水裏頂風遊着,爲了救出兄弟們,一有情況馬上向三位首領彙報。還有一次,宋江因被人陷害而被抓入牢內,患了一身疾病,只有名醫安道全才能治這種病,張順又連夜趕路,途中又結識了“活閃婆”王定六,請到名醫,急速趕回梁山泊爲宋江治病。

《水滸傳》不僅是中國長篇史詩的開創者,也是此後繼之而起的描寫歷代農民起義的光輝典範。

  《水滸傳》讀後感2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名著《水滸傳》。這是一本描寫梁山好漢人物形象,熱情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義行動的書。

書中描繪了衆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機靈的魯智深、勇猛的林沖、爲民除害的武松。這一百零八位英雄爲了除掉朝庭敗類,與他們展開了一場又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這些戰鬥不論勝利或失敗都很精彩。他們一個個都很厲害:吳用的超人智慧,宋江的領導才能,還有大家的英勇表現,讓梁山這支隊伍逐漸壯大起來,可是因爲宋江的一次招安,讓這支隊伍變得七零八落。如果沒有那次招安,那他們就能除掉奸細,大獲全勝了。

一百零八位好漢中,我最喜歡的是李廣。在《水滸傳》裏寫到:李廣說:“這支箭要射雁行內第三隻大雁的頭上,射不中時,衆頭領休要見笑。”李廣搭上箭,拽滿弓,看得仔細,望着天空一箭射去,果然正中雁行內第三隻,墜落山坡下,真射在大雁的頭上,衆人無不佩服他高超的技藝。這高超的技藝不是憑空得來,沒有持之以恆的練習就不能達到如此高的境界。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地的被水滸英雄的精神所感動。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書。《水滸傳》這本書的故事引人入勝。大大小小的故事,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有有機的聯繫,從而深深地吸引着讀者。

  《水滸傳》讀後感3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爲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爲兄弟,爲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爲了一個“義”字;爲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爲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爲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這種精神誰能媲美,當今世界誰能與之相比較。忠和義兩個字是對於水滸傳這本書最好的詮釋。正因爲這兩個字。人們才深深喜愛這本書。

書中一個黑色大漢相信有很多人都知道。他就是花和尚魯智深。他性情急暴,爲人很豪爽。他行俠仗義,幫助一對父女,三拳就打死了鄭關西。在逃離官府的追捕中,他又認識了楊志,林沖等英雄好漢。他這一生既有忠情,又有義氣,稱得上是《水滸傳》中的頭號人物。

書中最後以悲劇收場,不得不讓人回味無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