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七七事變》觀後感優秀範文(1000字以上)

《七七事變》觀後感優秀範文(1000字以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導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七事變》觀後感”優秀範文,敬請大家的閱讀和關注,希望大家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揚我國威。

《七七事變》觀後感優秀範文(1000字以上)

 【篇一:《七七事變》觀後感】

在七十六年前,宛平城外的盧溝橋上響起了一陣槍響,拉開了七七事變的序幕,也即盧溝橋事變。這個事件成爲了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的開始,是他們爲實現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蓄意製造出來的醜惡事件! 在那天晚上十點,日軍在盧溝橋附近進行軍事演習,向中國駐軍挑釁。日軍詭稱有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邊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拒絕後,就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開槍開炮。7月8日早晨,日軍包圍了宛平縣城,並向盧溝橋中國駐軍發起進攻。我國的29軍與日軍在盧溝橋展開激烈的戰鬥,29軍的戰士們懷着憤怒的心情,英勇殺敵。從這可以看到,日本早有計劃,其險惡之心人盡皆知。

影片中有幾處情景令人刻骨銘心,難以忘懷:

情景之一,29軍副軍長佟麟閣,身先士卒,親赴一線,他和趙登禹師長對話,佟說,我已準備把家中蓋房用的木料做一口棺材,決心以身殉國。趙說,我連棺木都不要,馬革裹屍,死又何憾!兩位將領心昭天日,抗日戰場倆人光榮殉國。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給其舉行追悼會,北京現仍有麟閣路、登禹路,以永遠彰揚其抗戰功勳和爲民族捐軀之英雄精神。

情景之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29軍軍長的宋哲元之母70大壽之日,日本華北駐屯軍派使者送來“國寶”級壽禮瓷瓶。宋母不悅拒納。宋勸其母,委婉應付,暫收爲妥。其母曰:“我沒當過官,不知什麼是“委婉應付”,但我信迷信,我怕死後靈魂進不了祖墳!”旋即起立,當着使者的面,把桌上的壽禮瓷瓶摔得粉碎,怒不可遏。浩然正氣,令人起敬。翌日,宋軍長召開軍事會議宣佈:堅決抗戰!

情景之三,北平南宛,中日戰酣。29軍將士大刀揮舞,日寇血肉飛濺,令人痛快。但日軍敗退,中日軍隊脫離接觸後,日機飛臨,炸得中國軍隊潰不成軍,死傷慘重。佟副軍長親自用機槍打飛機,遭飛機炸彈擊中血染沙場,情景慘烈,令人憤恨悲傷。

情景之四,中國國民黨第29軍有個叫趙登禹的師長,他慘死在日軍的轟炸之下。但他沒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獅子旁犧牲的。之前這位師長這樣對孩子說:“孩子,如果爸爸沒有把鬼子趕跑就已經倒下了,你也要參加抗日誌願軍,和我一樣殺鬼子!”這使我很感動,因爲這位師長不甘心自己倒在鬼子面前,他希望下一代能抗日勝利,趕跑侵略者。讓自己的祖國又恢復和平。

“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捱打”,這些話雖然簡短,但卻是顛簸不破的真理。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我國作爲戰勝國參加和會,卻遭到了國聯的羞辱,提出了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其中規定了把德國以前在中國的特權,轉讓給日本。

唯有強大,唯有崛起,唯有發展才能讓我們挺起腰桿站在世人面前,向世人驕傲宣稱:作爲一箇中國人,我感到驕傲、自豪!

如今中國已經強大了,我們的軍事力量也越來越強大了,沒有那個國家再來侵略我們。然而,最近菲律賓的挑釁、日本對釣魚島事件的態度卻讓我們提起了警惕,我們還沒有那麼強大,我們還必須繼續努力!

 【篇二:《七七事變》觀後感】

今天是七七事變紀念日晚上,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6套播放的電影《七七事變》。影片中有幾處情景令人刻骨銘心,難以忘懷:

情景之一,時任國民革命軍第29軍軍長的宋哲元之母70大壽之日,日本華北駐屯軍派使者送來國寶級壽禮瓷瓶。宋母不悅拒納。宋勸其母,委婉應付,暫收爲妥。其母曰:我沒當過官,不知什麼是委婉應付,但我信迷信,我怕死後靈魂進不了祖墳!旋即起立,當着使者的面,把桌上的壽禮瓷瓶摔得粉碎,怒不可遏。浩然正氣,令人起敬。翌日,宋軍長召開軍事會議宣佈:堅決抗戰!

情景之二,29軍副軍長佟麟閣,身先士卒,親赴一線,他和趙登禹師長對話,佟說,我已準備把家中蓋房用的木料做一口棺材,決心以身殉國。趙說,我連棺木都不要,馬革裹屍,死又何憾!兩位將領心昭天日,抗日戰場倆人光榮殉國。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給其舉行追悼會,北京現仍有麟閣路、登禹路,以永遠彰揚其抗戰功勳和爲民族捐軀之英雄精神。

情景之三,北平南宛,中日戰酣。29軍將士大刀揮舞,日寇血肉飛濺,令人痛快。但日軍敗退,中日軍隊脫離接觸後,日機飛臨,炸得中國軍隊潰不成軍,死傷慘重。佟副軍長親自用機槍打飛機,遭飛機炸彈擊中血染沙場,情景慘烈,令人憤恨悲傷。

看完電影,我聯想起許多。我有幸出生於抗戰勝利之後,雖未親身遭受戰爭苦難,但小時候曾多次聽到母親和年老人講述抗戰期間的事情。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半年,日寇鐵蹄便踏遍了華北,我的故鄉韓城的黃河東岸山西便被日軍侵佔。日軍經常隔河打炮,韓城禹門口附近的民房彈痕累累,可恨的日本紅頭飛機常常在韓城低空盤旋,襲擊在田野農耕的和平民衆,而中國沒有防空能力,任人狂轟濫炸。初則農民十分恐懼,沿河農民紛紛逃進西山,我的祖母、母親也逃到深山一熟人(父親的同學)家避難,父親在同州師範(今大荔師範)上學,祖父在家看家和農耕。萬惡的日本鬼子慘無人道地轟炸手無寸鐵的農民,讓現在70歲以上的老人提起那一段往事仍然咬牙切齒,恨之入骨。我小時侯經黃河岸邊去舅舅家,看見過爲抗擊日寇修築的鋼筋混凝土碉堡。當時年幼,不知叫碉堡,也不知有何用途。漸長,才知是碉堡,是國民黨軍隊築的,很堅固,大拇指粗的螺紋鋼在外裸露着。也看過黃河岸邊崖畔上挖的小洞掩體,這些遺蹟記述着那段令人心酸的往事。

爲什麼有4萬萬5千萬民衆的泱泱大國竟能任小小日本蹂躪呢?

殘酷的歷史事實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受欺。所以,現在我們一方面要不忘屈辱歷史,永遠高唱義勇軍進行曲。我以爲把該歌曲定爲國歌是一個無比英明偉大的決策。另一方面要居安思危,努力發展經濟,提高國力特別是國防實力。當今世界仍很不安寧。美帝稱霸,想打誰就打誰;日本一些人仍瘋狂,叫囂入常;臺獨勢力擡頭,圖謀不軌。我們必須提高警惕,百倍戒備,絕不能讓以前的悲劇重演,要讓所有侵略者和臺獨、藏獨分子聞風膽寒!努力建設一個富裕、強盛的現代化中國,試看天下誰敢敵!

 【篇三:《七七事變》觀後感】

遺忘歷史就是背叛!古往今來,中國大大小小的戰役數不勝數,中日關係也一直分分合合,戰爭不斷,中日本已相對平靜的關係也因近日來的釣魚島事件在此到達風口浪尖。近代以來,中國遭受的最大的、響徹中外的戰爭就是歷時八年之久的抗日戰爭,中國作爲日本侵略的太平洋戰場,遭受了難以計量的巨大損失。

昨天看了電影七七事變,感慨良深,我進一步瞭解了抗日戰爭的事發原因,那是多麼的無恥和可笑!當時的大日本帝國就像一個無賴,無理取鬧;就像一個強盜,強搶中國;就像一個竊賊,深夜行事„„可惡至極!

影片內容大致如此1937年的北平陰雲籠罩。日本侵略者在華北擴張有恃無恐,平津危在旦夕.爲了打通盧溝橋這一軍事要道,日軍不斷在盧溝橋附近進行軍事挑釁。7月7日深夜,日軍以尋找一名士兵爲藉口,強行要求進入宛平城,被我守城部隊拒絕,日軍不斷製造事端。引起雙方交戰。日軍遂大舉進攻盧溝橋,並進一步擴大戰事,直逼北平城,華北十分危急。平津各界愛國人士,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下,紛紛奮起聲援29軍。蔣介石也發表講話“無論何人皆有抗戰守土之責任”表明了抗日的態度。 29軍軍長宋哲元,雖然上下逢源,但他有反抗日本的民族自尊,決定全面抗戰。

副軍長佟麟閣、師長趙登禹親臨戰場,指揮戰鬥,給日軍以重大打擊。日軍動用飛機、大炮,控制了中國軍人的戰鬥能力,二位將軍率軍以死相拼,先後戰死疆場,以身殉國,表現了一代中國軍人“寧爲戰死鬼,不做亡國奴”的英雄氣概和不朽的民族精神。 29軍在日軍的強攻下傷亡慘重,宋哲元爲了保存實力,決定撤出宛平城。在29軍處境最艱難之時、張自忠挺身而出,隻身留在北平,與日軍周旋。北平的各界人士紛紛奮起抗戰。

七七事變爆發後,全國人民團結一致,中華民族煥發出空前的覺醒,此等民族氣節是中國人民堅持8年抗戰,最終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根本力量。

我們以抗擊日本法西斯的輝煌戰績,一掃中國近百年盡遭侮辱、積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贏得了反對外來侵略的偉大勝利。

“七七事變”之前的中國,在分崩離析的思想中艱難跋涉。無論是社會政治還是社會心理都在從專制向民主,從帝制向共和轉型。形式上的內戰和思想上的內耗,其實遠遠沒有解決中國人民族性的弱點和心理觀的封閉。“七七事變”的發生,用最簡單也最殘酷的叢林法則告訴中國人,這個世界總有許多殘暴和血腥,不反抗就會滅亡。

在21世紀,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值得特別珍視和發揚。日本軍國主義在和平年代仍然陰魂不散,日本極右勢力極力通過各種方式企圖爲侵略戰爭翻案。中國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應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尊重和正視歷史,才能贏得未來。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拉開了中華民族八年抗日戰爭的序幕。一個以寬容、和善、仁義作爲道德標準的民族,開始在一種痛苦中學會以血還血、捍衛生命和民族的尊嚴。70年過去了,之所以還在紀念“七七事變”,並不是僅僅紀念那個打響抗日戰爭第一槍的日子,而是紀念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的八個年頭,所要懷念的英烈也不僅僅是“七七事變”中抗敵的勇士,而是整整八年抗日戰爭中死難的所有勇士和平民。因此,每一次的“七七事變”紀念日、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九一八事變”紀念日,都有充分的理由用最隆重的心態去懷念和反思。

現在,“七七事變”紀念日雖然只是一個符號,但這個符號寄託了中國人在近代和現代國際政治上太多的尊嚴和榮譽,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應奮不顧身的守護這分尊嚴和榮譽!

 【篇四:《七七事變》觀後感】

今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了《七七事變》的電影,知道了這場戰役發生的時間是1937年7月7日夜,地點是中國北平(現北京)宛平縣盧溝橋;事變真相是:日軍在盧溝橋北邊以進攻盧溝橋爲目標,舉行軍事演習。他們藉口一名士兵失蹤,無理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了中國守軍的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縣開槍開炮猛轟盧溝橋,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

在這場長達九年的抗日戰爭中爲了戰勝敵人,有許許多多將領戰士光榮地犧牲在盧溝橋的橋頭。我印象最深的其中有中國守軍第29軍吉星文率部奮起抵抗日軍的事蹟。他鼓勵部下:“盧溝橋就是我們光榮的墳墓,守土有責,我們決不放棄陣地!”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爲了收復鐵路橋,他親自挑選了身強力壯的青年士兵組成突擊隊,在午夜12時分,突擊隊祕密接近鐵路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兩頭夾擊,一陣大刀猛砍,將日軍一箇中隊幾乎全殲在鐵路橋上。吉星文在指揮時,頭部被彈片擊傷。他略事包紮,便又立即召集各營、連幹部,研究收復盧溝橋事宜。之後,他又組織了150人的敢死隊,每人手槍一支,大刀一把,手榴彈四枚。戰鬥中,吉星文親身站立在橋頭上督軍奮戰,將橋頭及附近陣地上的日軍幾乎全部殲滅。

在此,我深深地被吉星文捨身爲國,面對豺狼般的日寇的瘋狂進攻毫無懼色,反而率領部下,奮起還擊,英勇無懼的精神折服。當他頭部受傷時,依然堅持指揮戰鬥,並且親自站立在橋頭上督軍奮戰,直到將橋頭及附近陣地上的日軍幾乎全部殲滅。

二十九軍副師長佟麟閣和二十九軍師長趙登禹也是我非常敬佩的抗日英雄,他們爲了保衛祖國領土和尊嚴而光榮犧牲。他們之間有一次對話讓我感到非常震撼,佟麟閣說:“我已準備把家中蓋房用的木料做了一口棺材,決心以身殉國”。趙登禹說: “我連棺木都不要,馬革裹屍,死又何憾! ”他們身先士卒,親赴一線,視死如歸。

七七事變爆發後,佟麟閣以副軍長之職負責軍事指揮,以軍部名義向全軍官司兵發出命令:凡是日軍進犯,堅決抵抗,誓與盧溝橋共存亡,不得後退一步。1937年7月28日,日軍向北平發動總攻擊,進犯南苑,佟麟閣與132師師長趙登禹指揮29軍死守南苑,佟麟閣被機槍射中腿部,部下勸其退下,他執意不肯,仍帶傷率部激戰。與日軍從拂曉戰至中午,頭部又再受重傷,終因流血過多壯烈殉國,時年45歲。

132師將士在趙登禹的率領下,不畏日寇40餘架飛機輪番轟炸陣地,並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動的猛烈攻擊,死堅守陣地,拼死抗擊。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軍伏擊,壯烈殉國,犧牲時年僅39歲。 佟麟閣、趙登禹,吉星文等許許多多的中國將領戰士——抗日先烈爲祖國抗日戰爭的勝利,爲保衛國家的領土不被侵犯,團結一致,不屈不撓,前赴後繼,視死如歸,爲國家抗日戰爭的勝利搭起了一座跨越死亡的生命之橋。他們這種爲國捐軀不怕犧牲的精神真讓我敬佩。也鞭策着我,現在我們的幸福生活……

我們不忘國恥,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要刻苦學習,爲保祖國的主權不受侵犯,爲祖國的繁榮富強,在經濟與軍事不斷加強,使祖國強大,外國不敢侵犯。

今天我們勿忘國恥,讓祖國成爲世界上一顆璀璨明珠。

 【篇五:《七七事變》觀後感】

1937年,一個讓華夏兒女悲憤的一年;1937年,一個讓中國財物盡失的一年;1937年,一個讓中國充滿血腥味的一年......

1937年,日軍進犯了北平豐臺鎮。在一個路口,我國國民黨的二十九軍與日軍相遇在了一起,兩國軍隊都不讓路,只是整齊有力的踏步着,似乎在比哪一國的氣勢強大。許久,日軍有人發話了,說要談判,不過,二十九軍堅貞不屈地說不談要判。似乎經過了一場口舌戰後,日軍終究讓路,二十九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走了過去。

......

在1937年7月7日,日本鬼子侵犯了中國的領土——兩國軍隊在蘆溝橋上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爭。死的死,傷的傷,蘆溝橋上瞬時淌滿了血。槍聲、喊殺聲、呻吟聲頓時震響了天空。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在了蘆溝橋上,橋上的屍體可謂堆積如山,而且還有不少人掉入了滔滔大江裏。值得慶幸的是死的大多數爲日本人,因此,蘆溝橋事變便是我國勝利。雖然勝利了,但二十九軍的戰士們一個個倒下了......

原先,我國國民黨蔣芥石叛變了,宣兵退北平,可是二十九軍的戰士們依然說:“爲國捐軀,重如泰山!”

在戰爭期間,日本軍隊居然還用飛機盤旋在中國的天空下,還投下數百張紙,上面寫着“日軍猶如天上的太陽,打敗日軍,就等於打下天上的太陽!”看到這裏,我強壓着心中的怒火,可恨的日本人啊!

如今,這件事已成了歷史,歷史,是不能改變的,我們能改變,僅是未來。所以,爲了我的父母,爲了曾經教過我的老師,爲了我的祖國,同時也爲了我自己,我一定要奮筆勤書,長大後報效祖國,不再讓祖國受到欺壓,爭取讓中國成爲在世界最前方騰飛的一條巨龍!

73年前的七七,日本鬼子的炮火向我盧溝橋的守兵猛撲,天地玄黃。哪個時候還沒有我的母親,我的外公還是一個被抓的壯丁,迎着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敵人是誰,並不重要。我的母親也許不會想到,在日本鬼子撲向盧溝橋的42年之後,這個日子令她比日本侵華更難忘。疼痛可以令人刻骨銘心,我想她永生不能忘記這個日子,儘管她不知道這一天的42年前是盧溝橋事變——她只知道這一天是農曆6月14。

我也不知道我出生的這一天是盧溝橋事變爆發的日子,我還不知道42年前的這一天直到後來的每一個這一天多少人刻骨銘心,直到有一天朋友問我的星座,我纔開始翻閱萬年曆知道7月7日。我直覺這一天是農曆的七夕——中國的情人節,我的朋友也是這個直覺並因此記住了我的生日,但當我理性的思考我知道這一天已不是農曆,是陽曆的七月七日,是七七事變爆發的這一天。

這一天日本鬼子發了多少發炮彈,開了多少槍?這一天中國守軍開了多少發炮彈,回擊了多少槍?中國守軍犧牲了多少,日本鬼子又犧牲了多少?這一天,中國人是羣情激憤還是滿心悲哀?我無從知曉。我只知道這一天如果是農曆是中國的七夕,如果是陽曆就是盧溝橋事變,也稱爲七七事變。

我就是這樣的膚淺。

我後來知道,在1937年的七月七日之後,中國的文藝界團結一心,集體創作出《保衛盧溝橋》,只用了三天的時間就上演,創造了中國出版演出上的奇蹟;我後來知道,有個叫穆旦的詩人寫出了《讚美》的詩歌,他說:

一樣的是這悠久的年代的風,

一樣的是從這傾圮的屋檐下散開的

無盡的呻吟和寒冷,

它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樹頂上,

它吹過了荒蕪的沼澤,蘆葦和蟲鳴,

一樣的是這飛過的烏鴉的聲音。

當我走過,站在路上踟躕,

我踟躕着爲了多年恥辱的歷史

仍在這廣大的山河中等待,

等待着,我們無言的痛苦是太多了,

然而一個民族已經起來,

然而一個民族已經起來。

我後來知道,在這個日子的前一天,艾青已準確的預測了這一天的到來。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着中國呀……

中國,

我的在沒有燈光的晚上

所寫的無力的詩句

能給你些許的溫暖麼?

我瞭解這些的時候,已經不再年青。這忽然讓我觸目驚心,是否這一天預示這寒冷與苦難;寂寞與抗爭,是否預示着不停的事變。詩人的思維遠遠要比歷史學家更形象。37的七七,抗戰開始,38年日本已經佔領了武漢,知道43、44,中國人才開始反攻。多漫長的8年啊!,屈辱的八年,如果放在一個完整的人生當中,我此刻何在?

我知道我的膚淺。總是將偉大的命題縮小到一個人的世界當中。但我可以辯解,七七因爲我自己而可以在我的世界裏刻骨。我不知道這一天的炮火——永遠也無從體驗,但我可以記住我自己世界裏的七七,多麼的不可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