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五年級創新作文集合6篇

五年級創新作文集合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創新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創新作文集合6篇

五年級創新作文 篇1

"踩着前人的腳印,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李可染"這句話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也是讓我明白許多道理的一句話。

有一次,上美術課的時候,老師給了我們了幾幅例畫,讓我們參考。我和同桌畫的一樣,都是一幅四格漫畫。她加了一些自己自己的小創意進去,並對我說:"你也加一些自己的創意吧,不然都畫一樣的,多沒意思啊。"我說:"一樣就一樣,你等着吧,這次美術評比,我肯定是優。"過了幾天,美術評比結果出來了,我畫的那麼好,竟只得了良好,老師在下面評到:美術,最重要的是創新,如果你和許多人畫的一樣,老師會給你良好,但如果你有自己的創意,老師就會給你優,這就是創新的重要。"

過了幾天,我把這件事告訴媽媽,媽媽笑着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女孩,她想變的像大師那麼聰明,就對大師說:"大師,把你所有的知識教給我吧。"大師吃了一口蘋果,咀嚼過後,又吐了出來,說:"你把這口蘋果吃下去,我就教你。"女孩把蘋果吃了下去,大師問:"好吃嗎?"女孩回答不好吃。大師說:"學知識也是如此,爲什麼你非要學我學過的知識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創新的重要。"

媽媽的話和親身經歷的事情讓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自己的創新,這樣長大了才能走上社會。

五年級創新作文 篇2

我國近代傑出的畫家、詩人李可染說過:“踩着前人的腳印,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亞軍”和“冠軍”只有一字之差,可是所享受的成功和榮譽卻差之千里,多少青年人想在一片領域中拼命地工作,多少學生在沒日沒夜地努力學習,不就是嚮往“冠軍”的成功嗎?

可是我們拼了命地學習前人的知識,前人的經驗,最終只能獲得“亞軍”,我們到底和那些“冠軍”差距在哪裏?我認爲是創新。

還記得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小故事,一天,發明家愛迪生把一隻燈泡交給他的助手——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系畢業生阿普頓,要他算出玻璃燈泡的容積,阿普頓拿着燈泡琢磨了好長時間,於是用皮尺在燈泡上左右、上下測量了一陣,又在紙上畫了好多的草圖,寫滿了各種尺寸,列出許多算式,算來算去還未有個結果。愛迪生見他算得滿頭大汗,就對他說:"我的上帝:你還是用這個方法算吧!"說着,他在燈泡裏倒滿了水,遞給阿普頓說:"把這些水倒進量杯裏,看一看它的體積,就是燈泡的容積了。"助手聽了頓時恍然大悟,於是照此方法很快就算了出來。

是啊,我們學到的東西越多,越容易像阿普頓一樣被學到的知識束縛住我們的思維。這個時候就需要“創新”,要換種思考方式,要把書本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學得活,才能“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學習不只是學習別人告訴我們的東西,還要在學習中創新,主動地去學習。“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的齊白石是這樣,“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的朱熹是這樣,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是這樣。我們要先學習書本上的內容,再多多開闊視野。當然,我們應多觀察,多思考,哪怕一句話,一個字,也都不能忽略,不只是學習他人告訴自己的知識,還要在學習中增加自己的想法,在學習中不斷創新。

在我們不斷尋找“冠軍”的路途中,我們唯有與創新攜手才能走向終點!

五年級創新作文 篇3

踩着前人的腳印,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李可染。

李可染告訴我們,只是一味的模仿、抄襲別人,永遠無法超越,只有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開拓思維,創造新的方法和技能,才能超越他人,獲得勝利。

歷史上通過創新獲得成就的事例數不勝數。梅蘭芳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派創始人,他的藝術繼承了前人的優點,又創造他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他本人後來被譽爲“京劇四大名旦”之一。

福特是福特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他通過幹汽車修理工作,獲得很多機械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後來他發明了高效率的流水線生產方法。福特汽車公司的汽車產量激增,福特汽車成爲汽車業的領先者。

在學習和生活中,創新無處不在:多讀書,積累各科知識,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寫成一篇好的文章,這就是創新。一道數學題,學會一種解題方法,可以在此基礎上思考另外的'解題方法,舉一反三,這也是創新。就是說平時我們多學習,將自己學會的知識進行總結,去解決新的問題,這就是創新。

我們應該響應李可染的號召,極積的創新,不斷地超越,最後達到勝利的彼岸!

五年級創新作文 篇4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創新。只有創新,才能使一個人取得成就,獲得成功。

無論是哪個人,要想進步,必須創新。學習前人的知識就相當於自己把自己框住,使自己只能重複前人的知識。這樣做,無論你再知識淵博,再有名氣,也只是徒有虛名。要拒絕一味模仿,做史無前例的開拓者,吸取他人的教訓,取其精華,敢於創新,突破自己。現在,讓我們認識一下古今中外敢於創新的人吧!

齊白石本是個木匠,卻靠着自學,成爲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爲此,他閉門謝客,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正他們的短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一生中曾幾次改變畫風。正因爲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爲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美國有一間生產牙膏的公司,產品優良,包裝精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每年營業額蒸蒸日上。不過,業績進入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及第十二年時,則停滯下來,每個月維持同樣的數字。董事部對此三年業績表現感到不滿,便召開全國經理級高層會議,以商討對策。會議中,有名年輕經理站起來,遞給了總裁一張寫有建議的紙。總裁接過那張紙後,閱畢,馬上籤了一張5萬元支票給那年輕經理做獎金。那張紙上只寫了一句話——將現有的牙膏開口擴大1mm。總裁馬上下令更換新的包裝。試想,每天早上,每個消費者多用1mm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倍呢?這個決定,使該公司第十四年的營業額增加了32%。由此看來,一個小小的創新,往往會引起意料不到的效果。

18世紀,一位奧地利醫生在給一個患者看病時,尚未確診,患者突然死去。經過解剖發現,其胸腔化膿並積滿了膿水。醫生看完後想:能否在解剖前診斷出胸腔是否積有膿水?積了多少?一天,在一個酒店裏,他看到夥計們正在搬酒桶,只見他們敲敲這隻桶,敲敲那隻桶,邊敲邊用耳朵聽。他忽然領悟到,夥計們是根據叩擊酒桶發出的聲音來判斷桶內還有多少酒的,那麼人體胸腔的膿水的多少是否也可利用叩擊的方法來判斷呢?他大膽的做了試驗,結果獲得了成功。這樣,一種新的診斷法——“叩診法”從此誕生了。

由此可見,科學是不斷髮現的過程,真理是不斷創新的過程。

創新,是成功的唯一捷徑。正如劇作家莎士比亞所說:“推陳出新,是我的無上訣竅。”一個人要想進步,就要創新。一個人要想成功,更要創新再創新。只有創新,才能在成長之路上勇超他人。

五年級創新作文 篇5

德國歌德說過:“要成長,你必須獨創才行。”踩着別人的腳印走,走的永遠是別人的路。在成長的道路上,只有勇於創新的人,纔是生活的強者。

東施效顰,即是盲目模仿的典例。她羨慕西施的美貌,卻無視自身條件,以手微扶胸口,便以爲可似弱柳拂風,添上幾分嬌柔的氣質,卻不知自己與西施有天差地別,盲目效仿,只能弄巧成拙,多增醜陋,徒添笑柄。人的惰性促使人們習慣於簡單的模仿,別人怎麼做,我就怎麼做,沒有壓力。模仿是偷懶人服的毒藥,讓人病入膏肓卻不自知,最後走向墳墓。而突破教人成長,是夜空閃爍的星辰,是引人前行的明燈,有突破纔有創新。

創新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有一次,我們學校舉辦了一場創新大賽,我們組同學絞盡腦汁設計拼裝一款老年陪護機器人。同學們發揮豐富的想象力,開始設計圖紙,設計了機器人的頭髮、皮膚和功能,他會唱歌還會說書。大家細心研究圖紙,一邊看圖紙,一邊動手操作,拼裝順序還不能錯,錯了就拼不上,光一隻手就有大大小小几十個零件,慢慢地越來越順利,經過一天的努力,終於拼裝好了,看着機器人,我心裏真高興啊!這次活動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懂得了創新需要勇氣,需要想象力,需要思索,更需要付出艱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只有不斷創新,纔可以支撐起整個世界。“創新驅動型”的海爾集團讓國人爲之興奮,張瑞敏對“海爾現象”的解釋只有四個字:速度、創新。海爾平均每個工作日申請兩項發明專利,在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上,海爾參與國家標準、國際標準的制定,是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最多的家電企業,成爲美國哈佛大學、南加州大學、瑞士IMD國際管理學院、日本神戶大學等商學院的研究案例,海爾“市場鏈”還被納入歐盟案例庫,創新讓海爾集團躍居中國大企業競爭力500強第一,創造了中國人自己的世界名牌,其全球化戰略使海爾向世界500強又邁進了一步。

創新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所必需的一種精神和希望所在。恩格斯說過:“人類的歷史,便是部創造史。”創新是歷史前進的動力。如果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只會被時代拋棄。莫言寫他人不敢寫,言他人不敢言,突破了寫作藩籬,最終摘獲諾貝爾獎。屠呦呦潛心研究,不爲名所擾,不爲利所惑,最終提取出青蒿素,摘獲諾獎。我在生活中也曾迷茫過,不知道自己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應該做什麼?沒有目標,沒有動力。看完這些故事,我懂得了在生活上不能安於現狀,要有目標有行動,要堅持不懈。在學習上不能一味地接受,要學會獨立思考,敢於突破,勇於創新,爲自己插上一雙創新的翅膀,搏擊長空,展翅飛翔,飛向更加廣闊的新天地。創新讓我的生活豐富多彩、幸福快樂!

五年級創新作文 篇6

李可染曾經說過:“踩着前人的腳印,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剛開始我還不信,但發生了一件事後,我的觀點改變了。

那是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我們英語班舉行了一次講英語故事比賽。從同學們紛紛踏進教室的那一刻,我就開始感受到了戰火的硝煙。比賽開始了,第一位,第二位,眼看馬上就要輪到我了,我的心像小兔子一樣怦怦亂跳。我很緊張,害怕得不了第一名。

這時,在我前面的第二個女孩上臺展示了,重點是她的故事和我的故事一模一樣!但當她的投票結果出來時,我卻鬆了一口氣,整整47票!這時,我心想:“我們倆準備的一樣,她能得47票,我應該也就是得47票左右。想到這兒,我不禁有點兒小得意。

於是,輪到我的時候,我輕鬆地登臺表演,雖然沒有排練時那麼有感情,但也不會顯得很緊張。但當我的投票結果出來時,我震驚了,24票!當時我只想問爲什麼!明明一樣的故事,她還沒我讀得流利標準,但她卻有47票,而我只有24票!憤怒,委屈,不甘,這些情緒像火山一樣在我心裏爆發。我奔跑着離開講臺,自己跑到教室外哭泣,心裏感覺真不公平!

下課了我朝老師辦公室走去,我問老師:“我們的故事講的都差不多,我讀得甚至比那個女孩讀的還要流利些呢,但爲什麼她的票數比我的多那麼多呢?”老師笑了笑,摸着我的頭說:“是啊,她的確沒有你讀得好,但是有一點,她做的比你好,你知道是什麼嗎?”我搖搖頭,老師繼續說道:“那就是創新。你們倆講的一樣是課本上的故事,而她的故事裏加入了她的想法和評價,還設計了問題來問大家,展開了互動。但是你的卻是一字不差得讀課文。區別,就在這裏。”聽完老師的一席話,我恍然大悟,心裏也不再那麼五味雜陳了。

這件事後,當我讀到李可染的那段話時,就特別有感悟:事情要想做的比別人好,就要打破常規,貴在出新。古今中外的發明創造,纔有我們現在的高質量生活。我們這一代,更要推陳出新,奇思妙想,發明創造,才能造就更加繽紛多彩的新世界,難道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