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有關網絡謠言的危害議論文

有關網絡謠言的危害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網絡謠言的危害議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網絡謠言的危害議論文

嚴懲“網絡大謠”,是民心所向,民意所指。“謠言止於下一個謠言”,這是“秦火火”等“網絡大謠”們的“法寶”,他們混淆是非、顛倒黑白,蓄意炮製虛假新聞,惡意詆譭公衆人物,不斷製造事端,非法牟取暴利,把網絡空間攪得烏煙瘴氣。他們一次次突破道德底線,一次次觸碰法律紅線,擾亂了社會秩序,威脅社會安全穩定,損害百姓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嚴懲“網絡大謠”,法律威懾必不可少。網絡謠言等網絡亂象,已成爲社會“毒瘤”,公安機關及時亮劍、果斷出擊,集中開展整治網絡謠言專項行動,是順應民心之舉。同時,相關司法解釋也在緊鑼密鼓制定中,相信隨着法律的完善、打擊的深入,隱匿網絡的違法犯罪分子終究會受到法律的嚴懲。

嚴懲“網絡大謠”,行業監管必須嚴格到位。互聯網的監管涉及部門衆多,相關監管部門要主動擔當,各司其職,形成合力。作爲第一道防線的網站經營方,更不能推卸公共使命,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摒棄一味追求“眼球”經濟、忽視社會效益的短視行爲,從強化法律意識和提高技術水平層面,雙管齊下,加強對各類信息的甄別和監測,真正把好淨化網絡空間的第一道關口。

網絡空間是公共空間,是現實空間,決不是可以不負責任的什麼“虛擬空間”。廣大網民在網上暢遊時,要與在現實社會一樣,自覺接受法律和道德的約束,承擔起共同淨化網絡空間的責任。對於未經證實或難以證實的信息要保持理性,不過度依賴、不輕信盲從,更不隨意傳播,這是截斷謠言擴散途徑、壓縮謠言滋生空間的有效方法。

維護網絡秩序,人人都是參與者。廣大網民要積極向公安機關舉報線索,使“網絡大謠”們成爲“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還網絡一個晴朗的天空。當前,我國互聯網正在由“商用互聯網”走向“全民互聯網”時代,網絡的虛實界限逐漸消失。數據顯示,截至20xx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91億,接近6億,換言之,相當於每兩個國人中就有一個是網民。

如果說,以前互聯網還只是一種工具或技術,那麼,現在的互聯網已經與社會全面融合、難分彼此。這既體現在網民與民衆身份標籤區別的淡化,也體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已全部映射在互聯網。互聯網既反映着社會的各個方面,還逐漸影響着社會的.發展和治理。可以說,現在已經是網絡即是社會,社會亦是網絡。

隨着互聯網全面融入現實社會,傳統社會中的一些痼疾也在互聯網上日漸凸顯,首先就是“信任缺失”。這種“缺失”既體現於網民對網站的交易信任不足,也存在於網站之間的商務信任欠缺,還體現在網民之間的交流信任短板。

根據《20xx年中國網站可信驗證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xx年上半年,31.8%的網民本人曾在網購過程中直接碰到釣魚網站或詐騙網站。30%的受訪網站曾遭遇過惡意仿冒網站的侵擾。相當於每三個購物網民中就有一個曾被騙,每三個知名網站就有一個曾被惡意仿冒。此外,微博、微信等新興互聯網應用的崛起,極大地方便了網民分享和發佈各類信息,也加大了不實信息、詐騙信息傳播的力度,新型網絡釣魚形式的出現,讓網民對互聯網的信任感持續走低。

因而,構建可信網絡環境一直是無可爭議的社會共識,從政府主管部門,到行業協會,再到互聯網從業者,都很關切如何構建更加安全、可信的互聯網環境,衆多互聯網廠商都在身體力行地推行可信互聯網構建。隨着構建可信網絡環境認識的發展,當前核心議題已經從“怎麼看”轉向“怎麼辦”。

目前,由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技術支持,中網推出的“可信網站”驗證日漸成爲我國網絡身份驗證領域的中堅力量。通過這些成功的經驗,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而言,從管理模式上,建議應施行“政府倡導、協會支持、民間運作”的原則,也就是發揮市場主體的基礎作用;從可信內容上,應逐步形成“網站身份驗證、網站安全掃描、網站信用評價、網站內容鑑別”等網站驗證分級體系;從運行機制上,打造“驗證服務—驗證管理—查驗平臺—舉報糾錯”可信生態鏈條,藉助可信驗證把網民和網站兩大羣體連接起來,消除網民對網站的信任隔閡,更大限度激發互聯網的正能量和商業價值。

而針對整個網絡環境的完善以及社會各界如何分工推進來說,最終需要整個互聯網生態鏈聯動起來,合力共建可信網絡環境,讓互聯網成爲一個真實可信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