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國學常識:“紈絝子弟”指什麼樣的人?

國學常識:“紈絝子弟”指什麼樣的人?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紈絝子弟是指衣着華美的年輕人,舊時指官僚、地主等有錢有勢人家成天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子弟。古稱精細有光的單色絲織物(絹)爲紈,是一種珍貴的衣料,所謂“白縠之衣,薄紈之裏”的名貴衣料即是。漢代宮廷以紈素爲冬服,輕綃爲夏服;而以細絹製成的團扇,稱紈扇,常爲古代女子所持。

國學常識:“紈絝子弟”指什麼樣的人?

宋代婦女的開襠褲絝,通“袴”,是褲子形成過程中的一種稱法,其義爲脛衣、套褲。《釋名·釋衣服》雲:“袴,跨也,兩股各跨別也。”早在春秋時期,人們的'下體已穿着褲,不過那時的褲子不分男女,都只有兩隻褲管,其形制和後世的套褲相似,無腰無襠,穿時套在脛上,即膝蓋以下的小腿部分,所以這種褲子又被稱爲“脛衣”。古人在絝的外面,往往着有一條圍裙狀的服飾,那就是裳。衣、裳、絝三者並用,就可以將身體全部遮覆。由於絝都被穿在裏面,所以常用質地較次的布製成,而到了六朝時,那些世家子弟居然用白色的絲綢來做褲子,如此之奢靡,所以被稱爲“紈絝子弟”。《宋史·魯宗道傳》中說:“館閣育天下英才,豈紈絝子弟得以恩澤處耶?”

北方民族的滿襠之褲,在漢代爲百姓所採用。唐代男子平常穿着以袍衫爲主,袍衫之內有褲。婦女雖然喜歡穿裙,但褲子並沒有被廢棄,尤其在“胡服”盛行之時,皆以穿褲爲尚。宋代以後流行的膝褲,也是一種脛衣。只是先秦時期的脛衣多貼體穿着,而宋明時期的膝褲還可加罩在長褲之外。明清男女穿膝褲者十分普遍。明代膝褲多製成平口,上達於膝,下及於踝,穿時以帶繫縛於脛。清代稱膝褲爲“套褲”,因爲它的長度已不限於膝下,也有遮覆住大腿的,所用質料有緞、紗、綢、呢等,也有做成夾褲或在夾褲中蓄以棉絮的,後者多用於冬季。除套褲以外,普通的長褲在明清兩代仍然被使用,既可襯在袍衫長裙之內,也可和襦襖等配用,穿着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