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半部論語

成語故事:半部論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5K 次

成語故事:半部論語1

“半部論語”這則成語常用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

成語故事:半部論語

這個成語來源於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人言普山東人,所讀止《論譜》……太宗嘗以此問普,普略不隱,對曰:“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趙普,原先是後周當節度使的趙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趙匡胤率軍北上,部隊到達陳橋時,趙普爲趙匡胤出謀劃策,發動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國號爲宋,史稱宋太祖。接着,趙普又輔佐宋太祖東征西討,統一了全國。後來,宋太祖任命他爲宰相。

宋太祖死後,他的弟弟趙匡義繼位,史稱宋太宗。趙普仍然擔任宰相。有人對宋太宗說趙普是山東人,不學無術,所讀之書僅僅是儒家的一部經典《論語》而已,當宰相不恰當。宋太宗不以爲然地說:“趙普讀書不多,這我一向知道。但說他只讀一部《論語》,我也是不相信的。”

有一次宋太宗和趙普閒聊,宋太宗隨便問道:“有人說你只讀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

趙普老老實實地回答說:“臣所知道的,確實不超出《論語》這部分。過去臣以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現在臣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後來趙普因爲年老體衰病逝,家人打開他的書篋,裏面果真只有一部《論語》。

成語故事:半部論語2

[拼音]: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釋義]舊時用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

【出處】典出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趙普,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他說

【解釋】舊時用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

【用法】作賓語、定語;強調學習儒學的重要

【近義詞】半部論語

[成語故事]:

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趙普爲太祖出謀劃策,發動兵變,擁立太祖趙匡胤,被任命爲宰相。宋太祖死後,趙匡義當皇帝,別人認爲趙普一生只讀《論語》,不學無術,當宰相不恰當。趙匡義問是不是,趙普說我是以半部《論語》幫助治天下的。

[造句]:

(1)當真有‘半部論語治天下’麼?大聖孔子尚被兩小兒所難,何況我等愚魯之輩。

(2)我大宋半部論語治天下足以,又如何要去學那些邪術奇巧淫技!朝廷應當取消新學恢復舊制科舉!

(3)宋朝宰相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但如果你僅僅是要賺錢、買房子和娶媳婦,那對不起,我浪費了你半個小時的時間。

(4)這就是著名的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的來歷,這一點倒很像王明前世宋朝的時候。

(5)趙普這個人,年輕時雖足智多謀卻不好讀書,年紀大了,名言卻變成了半部論語治天下,你知道是爲什麼嗎?

(6)趙錚早就認出了趙普就是那日的中年文官,不過到此刻才知道,他就是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

成語故事:半部論語3

【拼音】bàn bù lún yǔ

【典故】參見“半部論語治天下”。

【釋義】舊時對儒學經典之一《論語》的誇讚之辭,掌握半部《論語》,人的能力就會提高,就能治理國家

【用法】作賓語;強調學習儒學的重要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半部論語治天下

【同韻詞】一絲半縷、一介不取、羊腸九曲、檀郎謝女、離魂倩女、班師振旅、唯纔是舉、紅男綠女、重規迭矩、三千珠履、......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趙普爲太祖出謀劃策,發動兵變,擁立太祖趙匡胤,被任命爲宰相。宋太祖死後,趙匡義當皇帝,別人認爲趙普一生只讀《論語》,不學無術,當宰相不恰當。趙匡義問是不是,趙普說我是以半部《論語》幫助治天下的

【示例】況且從前古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就是半部亦何妨。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十四回

成語故事:半部論語4

成語名稱:半部論語

成語拼音:bàn bù lún yǔ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強調學習儒學的重要

成語解釋:舊時對儒學經典之一《論語》的誇讚之辭,掌握半部《論語》,人的能力就會提高,就能治理國家。

成語來源:參見“半部論語治天下”。

成語造句:況且從前古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就是半部亦何妨。;況且從前古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就是半部亦何妨。◎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十四回

半部論語的成語故事

趙普,原先是趙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趙匡胤率軍北上,部隊到達陳橋時,趙普爲趙匡胤出謀劃策,發動陳橋兵變。趙匡胤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史稱宋太祖。接着,趙普又輔佐宋太祖統一了全國,做了宰相。宋太祖死後,他的弟弟趙匡義繼位,史稱宋太宗。

半字開頭的成語

半部論語 半老徐娘

包含有半字的成語

半老徐娘 事半功倍 半部論語 涼了半截

成語故事:半部論語5

【注音】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成語故事】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趙普爲太祖出謀劃策,發動兵變,擁立太祖趙匡胤,被任命爲宰相。宋太祖死後,趙匡義當皇帝,別人認爲趙普一生只讀《論語》,不學無術,當宰相不恰當。趙匡義問是不是,趙普說我是以半部《論語》幫助治天下的。

【出處】:典出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趙普爲太祖出謀劃策,發動兵變,擁立太祖趙匡胤,被任命爲宰相。宋太祖死後,趙匡義當皇帝,別人認爲趙普一生只讀《論語》,不學無術,當宰相不恰當。趙匡義問是不是,趙普說我是以半部《論語》幫助治天下的

每決大事,啓文觀書,乃《論語》也,此時稱小官以半部論語治天下。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

【解釋】舊時用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

【用法】作賓語、定語;強調學習儒學的重要

【近義詞】半部論語

【示例】每決大事,啓文觀書,乃《論語》也,此時稱小官以半部論語治天下。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

成語辨析:

"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最早出自於南宋朱熹(1130-1200年)謝世之後,首先是一個叫林駧(dòng)(具體生卒年未詳)的人所撰《古今源流至論》前集卷八《儒吏》所記:"趙普,一代勳臣也,東征西討,無不如意,求其所學,自《論語》之外無餘業。"趙普所學的書籍,除了《論語》之外,沒有別的了。在這段話下面,有個小注,寫着這樣的話:"趙普曰:《論語》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與這個典故有關的另一位人物是,與林駧生活在同一時代的人羅大經(約1196-1252年)。在其所撰《鶴林玉露》中有這樣的記載:"杜少陵詩云:'小兒學問止《論語》,大兒結束隨商賈。'蓋以《論語》爲兒童之書也。趙普再相,人言普山東人,所讀者止《論語》……太宗嘗以此語問普,普略不隱,對曰:'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這個記載說明《論語》在當時"爲兒童之書",當過私塾先生的趙普自然熟悉。羅大經在此比林駧在《儒吏》中所記載的'話,除了前半句的文字有所不同外,還多了後半句"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並且說明了具體時間,是"趙普再相"後,聽到人們說趙普所讀的書就只有《論語》,於是宋太宗就此問趙普,趙普毫不隱瞞,並說出上面的話。

但是,羅大經並沒有直接說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將羅大經話的意思敷衍成"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的,則始自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高文秀(具體生卒年未詳)。他在其所著《好酒遇上皇》的雜劇曲文中的第三折,有這樣一句話:"每決大事,啓文觀書,乃《論語》也,此時稱小官以半部《論語》治天下。"但是,《好酒遇上皇》寫的並非趙普的事蹟,而且作爲雜劇曲文,本不該作爲討論歷史問題的依據,然而"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不但成爲羅大經上述話語的衍生品,與趙普聯繫在一起,而且藉助雜劇這一大衆化的文藝形式,硬是廣泛流傳開來,以至於使得當今迷信《論語》的人們,競相對此津津樂道。

成語故事:半部論語6

[成語拼音] bàn bù lún yǔ

[成語解釋] 舊時對儒學經典之一《論語》的誇讚之辭,掌握半部《論語》,人的能力就會提高,就能治理國家。

[典故出處] 參見“半部論語治天下”。

成語故事

趙普,原先是趙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趙匡胤率軍北上,部隊到達陳橋時,趙普爲趙匡胤出謀劃策,發動陳橋兵變。趙匡胤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史稱宋太祖。接着,趙普又輔佐宋太祖統一了全國,做了宰相。宋太祖死後,他的弟弟趙匡義繼位,史稱宋太宗。

宋太宗時,趙普仍然是宰相。有人對宋太宗說趙普學識淺,所讀之書只是儒家的一部經典《論語》,當宰相不恰當。

有一次,宋太宗問趙普:“有人說你只讀過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

趙普老老實實地回答說:“我所知道的,確實不超出《論語》這部分。過去我用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現在我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天下太平。”

後來趙普病逝,家人打開他的書箱,裏面果真只有《論語》二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