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經典故事 >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書心得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書心得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書心得1

《麥田裏的守望者》是由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所著,原名爲《The Chacter in the Rye》,於1983引入中國,正式譯名爲《麥田裏的守望者》。這是作家塞林格寫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以一個青少年的角度深刻的揭示了資本主義的腐朽的社會狀態。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書心得

書中的主人公霍爾頓是個叛逆,對身邊人和事都極其不滿的16歲男孩。他對於身邊發生的是感到迷惑,他心中找不到屬於自己的真實存在感。對於他來說,在他的世界裏,善與惡,好與壞,好像總是找不到一個固定的支點,使其平衡。因此,他內心極其痛苦,精神以及心靈都飽受摧殘。在這種痛苦達到一種飽和狀態時,他對自己最信賴的人,他妹妹說出了內心最真實想法:我要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對於主人公霍爾頓來說,就是在一片金燦燦一望無際的麥田裏,那裏有着成千上萬的孩子在奔跑,而麥田的另一頭是懸崖,孩子們不停地奔跑,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危險……於是,主人公霍爾頓想當麥田裏的守望者,這樣就可以在孩子們遇到危險時及時守住孩子,把他們帶到安全的地方。不論在什麼時代,怎樣的背景下,我們青少年都會經歷一段精神上的困惑時期。而這部小說就是描述青年人的心理狀態,並提出了一個關於“麥田裏的守望者”的美好的暢想!就讓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永存一個這樣的“守望者”並且努力成爲一個“守望者”,成爲能真正能淨化他人心靈的人吧!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書心得2

當我第一次拿起這本書時,那美麗的名字所吸引,可當我翻開書時,卻發現裏央的內容並沒有我想象中的美麗,而且還有很多骯髒的字眼。於是,我剛看沒幾頁便把書扔在了一邊。這一扔便是兩年。後來,我聽說這本書當時在美國同齡人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再次拿起了這本書。

書中的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在我看來簡直就是壞孩子的代表,抽菸、喝酒、說髒話、打架。讀完這一遍後這個男孩子並沒有給我留下什麼美好的夠印象。可我還是試圖從文字之間發現他那未泯的天性。終於,我看到了;霍爾頓被開除後,擔心母親受刺激,決定爲妹妹買唱片,怕別人產生自卑感便將自己的箱子放到牀底下以慷慨捐款。以上的種種都表明着霍爾頓的內心依然是善良的。

讀完這本書後,我的心裏並沒有往常那樣心潮澎湃,僅僅是在思考一個問題,霍爾頓爲什麼會變成那樣?書中說,霍爾頓只有十六歲,便開始抽菸喝酒,除了青春期的緣故外,難道就沒有其他的原因了嗎?我在書中努力地尋找,發現書中多次出現了一個詞——假模假式。我一下子都明白了,主人公生活在假模假式的社會,身邊都是些假模假式的人,他在假模假式中漸漸迷失了自己,成爲了當時美國中的一員。

書讀完了,可我好像並沒有懂得什麼大道理,只是暗暗地爲像霍爾頓一樣的那些少年感到惋惜,希望這樣的情況不要重演,讓“陽光自信,天天向上”永遠成爲青少年的代名詞!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書心得3

寫在最開始:這篇文原本計劃在四月的時候和《少年維特的煩惱》一起寫,後來因爲考試還有其他事情的原因就一直拖到了現在。這本書第一次被人正式推薦是高中,去年差不多這個時候突然有天發現我的小男神最喜歡這本書和《蠅王》,由於《蠅王》那類書絕對是木影打死也不會碰的痛點,所以就看了《麥田》,就是爲了看看他喜歡的。當是木影一個人住在一個巴掌大的小屋子裏,整天整體的沒人說話,拒絕吃飯,每天失眠,當是只覺得自己纔是那個最可憐最值得大家關照的人(完全狹隘),懷着這種心情看《麥田》我只看到了孤獨(什麼樣的自己感受到什麼樣的迴應)。後來我問很多人喜歡《麥田》的什麼(因爲發現很多優秀的男生都喜歡這本書),但一直沒有個定論。這次再讀,就像隔着一個距離用同樣一本書審視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有了這個距離,木影真的看到了很多的不一樣。

一個人一旦省悟了人生的底蘊和限度,他在這個世界上就很難成爲一個躊躇滿志的風雲人物。不過若他對天下事仍有一份責任心,他在這世上仍能找到適合他的位置,比如“守望者”。

有些理想來不及實現我們就已經長大,長大就意味着放棄過往美好的理想,成爲人們口中所謂的“成熟男人”,我不知道這是“成熟”,還是粉飾對現實的妥協。做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是男主的理想,他想象懸崖邊有一大塊麥田,一大羣孩子在麥田裏玩耍,而他就在懸崖邊做一個守望者,專門捉捕朝懸崖邊亂跑的孩子,防止他們掉下懸崖。麥田裏有天真有童趣,而懸崖下滿是物慾和空虛。守望者是一種人,他們於時代潮流保持着一個距離,但絕對不是冷眼旁觀。他們對潮流的來路和去處始終保持關切,他們在意精神大於物質,在他們眼中物質的極度奢靡也不能填補一絲絲精神上的平庸,這樣的靈魂終究無趣且空虛。“守望者”守護着人生那些永恆的價值,瞭望並關切着精神的走向。他們用智慧和愛心守護着世上的孩子,守護着我們的純真。

我們從一出生便開始得到,我們得到生命,得到爸爸媽媽,又從爸爸媽媽那裏得到愛,我們從時間那裏得到成長,我們從學校社會得到教育,我們得到錢得到職稱得到地位,彷彿我們的一生的外貌都是得到勾畫出來的,但是有得必有失。失去在我們眼中是一種失常,總會帶來委屈,失去得越多就會越委屈,但心中得慾望卻會越豐滿,試圖用再一次的得到來彌補這個失去。讀書筆記.但是,看人生最終得結果,失去比得到更爲深刻並靠近本質,因爲終有一刻我們要失去承載一切繁榮得生命,而那些往西得到的,頃刻間灰飛煙滅蕩然無存。生而爲人,也許我們就該做好失去的準備。一個只求得到而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看是充滿了進取之心,但實際極有可能脆弱到不堪一擊,一個重大的失去就有可能擊垮他們的全部。“佈施”被佛教列爲六度之首,應該是想教化人們不執着於一切身外之物,乃至於這個凡俗肉身中的生命,佛教還是一種太悲觀的哲學。但仍希望能保持一種超脫,不講超然物外,不談遺世獨立,只是隔着距離,守望自己。

關於真本書能說的還有很多,木影只選了這次再讀讓自己感悟比較深的方面寫的(真的不是因爲木影懶),親故們有需要電子書的可以聯繫木影,想和木影討論的也各種歡迎呀。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書心得4

《麥田裏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塞林格將故事的起止侷限於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曼哈頓遊蕩的三天時間內,並借鑑了意識流天馬行空的寫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憤怒與焦慮是此書的兩大主題,主人公的經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

這本書雖然篇幅不大,只十幾萬字,卻在美國社會和文學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今天的當代美國文學中,有兩部小說經過三十多年時間的考驗,已被人們認爲是“現代經典”,其中一本就是這本《麥田裏的.守望者》。1951年,這部小說一問世,立即引起轟動。主人公的經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別是大中學生的熱烈歡迎。校園裏到處模仿小說主人公霍爾頓——他們在大冬天身穿風衣,例戴着紅色鴨色帽,講着“霍爾頓式”的語言,因爲這部小說道出了他們的心聲,反映了他們的理想、苦悶的願望。甚至到六十年代初期,外國學者只要跟美國學生一談到文學,他們就馬上提出了《麥田裏的守望者》。

《麥田裏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重視,不僅是由於作者創造了一種新穎的藝術風格,通過第一人稱以青少年的說話口吻敘述全書,更重要的是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精神文明的實質。人活着除了物質生活外,還要有精神生活,而且在一個比較富裕的社會裏,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質生活更爲重要。

霍爾頓是個孩子,的確是個孩子,不虛僞也厭惡虛僞,而他愛裝大人,希望成熟卻厭惡虛僞,內心矛盾。他一面在厭惡着那些人那些事,自己卻跟着這樣的世界潮流,嚮往着某種簡單純美的生活,卻無法在現實中兌現,矛盾是可以把人逼瘋的。霍爾頓的形象代表了美國五十年代部分青少年的精神狀況,他在現實中處處碰壁,與現實格格不入,精神上極度苦悶彷徨,於是他以自己的方式開始消極地反抗現實,他從家裏、從學校逃開,隻身在紐約遊蕩了一天兩夜,卻發現自己無處可去,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真正能做些什麼,最後,他只想逃離這個現實的世界。

正如書中有句話這樣說“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乾的就是這個。 ”

在現實生活中,或許每個人心中也都存在着這樣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的美好願望,或許是你對現實的生活有着種種的不滿,又或者是遭遇的挫折讓你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又或者所謂的“機遇”沒能給你實現價值的機會,總之,每個人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每當這時,我們也都會在腦中幻想,想着在那麼一個遙遠的地方,一切都如理想般美好,沒有讓我們煩心的人和事,沒有讓我們厭惡的不公平,甚至沒有許多需要我們操心的學習和工作,遠離塵世,遠離芳華,只有我們自己,做着想做的事,念着想念的人,實現着簡單而又充實的人生價值,既不虛度,又無煩憂,是如此的美好。夢裏,我們常常在夢裏這樣構建着,像霍爾頓對着妹妹菲比念着的一般。可那畢竟是夢,當我們醒來,一切如舊,生活還是周而復始的繼續,絲毫沒有改變。

也許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改變,一種對於自己嚮往生活的構建,一種把夢想變成現實的努力,我們更應該相信,純淨而美麗的“麥田”不是隻有夢裏纔有,眼前沒有“麥田”是因爲我們從沒撒下希望的種子,一味的自怨自艾毫無任何意義,所以,我們該做的,不是期盼,不是等待,不是埋怨,而是從現在起,從自己的努力出發,真誠的撒下一粒粒希望的種子,用自己的雙手打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想,到那時,我們就真的會變成一個守望者,一個守望着自己的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