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經典故事 > 經典哲理故事(通用15篇)

經典哲理故事(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經典哲理故事1

一羣校友,在其職業生涯中取得巨大成功,相約一起去看望他們的大學老教授。談話很快變成對工作和生活壓力的抱怨。教授要爲客人們準備咖啡,去廚房拿回一大壺咖啡和各式各樣的杯子:陶瓷,塑料,玻璃,有些杯子很不起眼,而有些則非常昂貴和精緻,教授請他們隨意喝點熱咖啡。

經典哲理故事(通用15篇)

當所有學生都有一杯咖啡在手,教授說,“是否你們注意到,所有好看而昂貴的杯子都被拿走,只剩下普通的`和便宜的。雖然你們只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這很正常,但那就是你的問題和壓力之所在”。

“你們大家真正想要的是咖啡,不是杯子,但你們有意識地去拿那些較好點的杯子並盯着別人的杯子看”。“現在,如果生活就是咖啡,那麼工作,金錢和社會地位就是那些杯子。他們只是容納和維持生活的工具,但生活質量不會因此而改變。有時,只注意杯子的好壞,我們就無法享受其中的咖啡”。

經典哲理故事2

學會附耳上來

從前,一個名叫黃喜的相國,微服出訪,路過一片農田,坐下來休息。瞧見農夫駕着兩頭牛正在耕地,便問農夫:“你這兩頭牛,哪一頭更棒呢?”

農夫看着他,一言不發。等耕到了地頭,牛到一旁吃草,農夫才附在黃喜的耳邊;低聲細語地說:“告訴你吧,邊上的那頭更好一些。”

黃喜很奇怪,問:“你怎麼用這麼小的聲音說話呢?”

農夫答道:“牛雖然是畜類,但心和人是一樣的`。我要是大聲地說這頭牛好那頭牛不好,它們就能從我的眼神手勢聲音裏分辨出我的評論,那頭雖盡了力,但仍不夠優秀的牛,心裏會很難過。

由此聯想到人,人們常常以爲只有批評才注意場合,若是表揚,在任何時機、任何情形下都是適宜的,這也是個誤區。

經典哲理故事3

不同,是爲了相愛

黑人計程車司機載了一對白人母子,小孩問:“爲什麼司機伯伯的膚色和我們不同?”

母親答:“上帝怕世上只有一種顏色太單調,所以創造很多顏色的人,讓世界繽紛,讓大家能相愛。”

到了目的`地,計程車司機堅持不收車費。他說:“我小時候曾問過母親同樣的問題,母親說我們是黑人,天生註定比別人低一等。若當時母親可以像你一樣說出愛的話語,我一定會有不同的成就。我不收你的錢,希望你能時時告訴別人,不同,是爲了相愛。”

我們面對和我們不同的人和事物,最初的態度通常都是排斥,但這隻會造成任何人之間更大的分化。

其實,接受一個人,便能學會一種新的人生態度;接受一件事,便能豐富自我的人生。試着去接受不同,所有的不同都是在教我們如何相愛。

經典哲理故事4

莫扎特與歌德

據說莫扎特7歲時在法蘭克福市舉行音樂會,一個14歲的男孩去了他那兒。

“你演奏得那麼出色!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學得這樣好!”

“爲什麼?要知道你完全可以,你試一試,如果不能成功,你再開始譜曲。”

“但是,我想寫詩……”

“要知道,這是很有意思的,寫好詩想必比寫作音樂困難些。”

“不是的,很輕鬆,你試一試……”

和莫扎特說話的是少年的歌德。

精彩哲思

根據特長設計自己

其實,“捨近求遠”的習性流傳已久,很多時候我們緊盯着別人,自己走的路總覺得崎嶇坎坷而別人走的路纔是康莊大道。固然,我們需要向別人學習,但爲什麼我們不能像羅蘭那樣追求自己的獨樹一幟,而總是亦步亦趨機械模仿別人?爲什麼總是在重塑自己完善自己的時候忘記了自己的基礎而丟失,分離自己呢?

不同的行業,需要的素質與才能也不同。比如:做一個傑出的臨牀醫生,必須具有很好的記憶力;研究理論物理學,抽象思維能力不可少;一個數學家沒有必要一定具備實際操作、設計和做實驗的能力,雖然這種能力對於一個化學研究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而天文學主要是一門觀察科學,需要很好的觀察能力,濃厚的興趣和長久細緻進行觀察的毅力。人的興趣、才能、素質也是不同的。如果你不瞭解這一點,沒有能把自己的所長利用起來,你所從事的行業需要的素質和才能正是你所缺乏的,那麼,你將會自我埋沒。反之,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於設計自己,從事你最擅長的工作;你就會獲得成功。

這方面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達爾文學數學、醫學呆頭呆腦,一摸到動植物卻靈光煥發……

阿西莫夫是一個科普作家的同時也是一個自然科學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機前打字的時候,突然意識到:“我不能成爲一個第一流的科學家,卻能夠成爲一個第一流的科普作家。”於是,他幾乎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創作上,終於成了當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倫琴原來學的是工程科學,他在老師孔特的影響下,做了一些物理實驗,逐漸體會到,這就是最適合自己乾的行業,後來果然成了一個有成就的物理學家。

一些遺傳學家經過研究認爲:人的'正常的、中等的智力由一對基因所決定。另外還有5對次要的修飾基因,它們決定着人的特殊天賦,起着降低智力或升高智力的作用。一般說來,人的這五對次要基因總有一兩對是“好”的。也就是說,一般人總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賦與素質。

湯姆遜由於“那雙笨拙的手”,在處理實驗工具方面感到很煩惱,因此他的早年研究工作偏重於理論物理,較少涉及實驗物理,並且他找了一位在做實驗及處理實驗故障方面有驚人的能力的年輕助手,這樣他就避免了自己的缺陷,努力發揮了自己的特長。?珍妮?古多爾清楚地知道,她並沒有過人的才智,但在研究野生動物方面,她有超人的毅力、濃厚的興趣,而這正是幹這一行所需要的。所以她沒有去攻數學、物理學,而是進到非洲深林裏考察黑猩猩,終於成了一個有成就的科學家。

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根據自己的特長來設計自己、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環境、條件,才能素質、興趣等,確定進攻方向。不要埋怨環境與條件,應努力尋找有利條件;不能坐等機會,要自己創造條件;拿出成果來,獲得了社會的承認,事情就會好辦一些。做一個成功者不僅要善於觀察世界,善於觀察事物,也要善於觀察自己,瞭解自己。

慧語箴言

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根據自己的特長來設計自己、量力而行。

經典哲理故事5

一個心理學教授到瘋人院參觀,瞭解瘋子的生活狀態。一天下來,覺得這些人瘋瘋癲

癲,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開眼界。

想不到準備返回時,發現自己的車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個瘋子乾的!”教授這

樣憤憤地想道,動手拿備胎準備裝上。

事情嚴重了。下車胎的人居然將螺絲也都下掉。沒有螺絲有備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籌莫展。在他着急萬分的時候,一個瘋子蹦蹦跳跳地過來了,嘴裏唱着不知名的歡樂歌曲。他發現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來問發生了什麼事。

教授懶得理他,但出於禮貌還是告訴了他。

瘋子哈哈大笑說:“我有辦法!”他從每個輪胎上面下了一個螺絲,這樣就拿到三個

螺絲將備胎裝了上去。

教授驚奇感激之餘,大爲好奇:“請問你是怎麼想到這個辦法的?”

瘋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瘋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實,世上有許多的人,由於他們發現了工作中的`樂趣,總會表現出與常人不一樣的狂熱,讓人難以理解。許多人在笑話他們是瘋子的時候,別人說不定還在笑他呆子呢。

做人呆呆,處事聰明,在中國尤其不失爲一種上佳做人姿態。

經典哲理故事6

雞生蛋,雞也拉屎,但你肯定只吃蛋。對雞如此,對人亦然。每個出色的人,都會生蛋,也會拉屎。例如他很會開公司,那你就買他家股票來賺錢;至於他亂說話,你就不用學。

最要緊是多吃雞蛋,少理雞糞,吸取營養,壯大自己。

經典哲理故事7

課時,講師突然拿起一杯水:“各位認爲這杯水有多重?”有人說200克,也有人說300克。

“是的,它只有200克。那麼,你們可以將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講師又問。

很多人都笑了:200克而已,拿多久又會怎麼樣!

講師沒有笑,他接着說:“拿1分鐘,各位一定覺得沒問題;拿1小時,可能覺得手痠;拿1天呢?1個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護車了。”大家又笑了,不過這回是贊同的笑。

講師繼續說道:“在準確無誤的同樣重量下,隨着我所拿時間的延長,它的重量也在發生變化。其實這杯水很輕,但你拿得越久,就覺得越沉重。這就像把壓力放在身上,不管壓力是不是很重,時間長了都會覺得越來越無法承擔。我們要做的`是放下這杯水,休息一會兒後再拿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拿得更久。所以,我們所承擔的壓力,也應該在適當的時候放下,好好地休息一下,然後再重新拿起來,如此才能承擔更久。”

說完,教室裏一片掌聲。

壓力誰都會有,我們該如何面對呢?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也許最好的辦法是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或者,就像拿這杯水一樣,適時地放一放,別讓它越積越重。

經典哲理故事8

在日本有家拉麪館,它的員工手冊上有一條特殊的規定:客人逃單,員工不準跑出店外追客人。

有個新來的員工不理解,一次他當班時,發現有客人吃霸王餐,員工放下碗就想追出門,老闆攔住了他。過後,老闆耐心地給員工解釋:不追逃單,一是因爲追逃單的人工成本太高,即使追回一點拉麪錢,也會浪費很多時間,這些時間本可以用來招待更多客人。二是追逃單會影響小店的形象,無論你的.態度多麼平和,穿着員工服裝在大街上與人爭執,總是不雅。三是因爲,有的人並不是故意逃單,只是忘記帶錢;還有些逃單的是窮人,需要一碗保命飯填飽肚皮。

就這樣,“歡迎逃單”拉麪館開了近二十年,店裏逃單的客人反而越來越少,生意也越做越好。

有些事情,看似吃虧了,實際上卻能得到更多。

經典哲理故事9

以前有個小男孩,有一天媽媽帶着他到雜貨店去買東西,老闆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就打開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這個男孩卻沒有任何動作。幾次的邀請之後,老闆親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進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親好奇地問小男孩,爲什麼沒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闆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爲我的手比較小呀!而老闆的'手比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啓示: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別人比自己強。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學會適時地依靠他人,是一種謙卑,更是一種聰明。

經典哲理故事10

從前佛在世時,波斯匿王王后末利夫人生了一個女兒,名叫金剛,長相很醜,皮膚粗糙,好像蛇皮,頭髮粗硬,好像馬尾。王看了很不喜歡,命令讓她住在深宮之中,不準出去。

後來女子漸漸長人、應當結婚了。國王就派人臣,尋找一位本是富家而現在貧窮的人,如果找到了,就帶他來見國王。人臣找到後就帶他來,國王領他到隱蔽的地方,私下對他說:聽說你原是富豪,現在貧窮了。我有一個女兒,面貌很醜,你如果接受,我會供給你錢財。當時這位窮人跪下對王說:就算大王賜狗給我,我也不敢違抗,何況是國王的女兒,王后親生的呢!國王就把女兒許配給他,併爲他造房子,門戶共有七層,國王囑咐他自己帶著鑰匙,出入要關緊門戶,不要讓人看見。國王拿了不少財物供給女婿,而且派作大臣。

後來這人常和富貴人家相聚,人家約定帶着妻子同去,其地的人都帶着妻子,只有這位大臣單獨前去。人家覺得奇怪,心想:他的妻子可能是很端正,也許很醜,所以不能露面。

又有一次聚會,人家祕密決定一起勸酒,使他喝醉,然後拿了鑰匙,派五人到他家去看,到家中正開門時,妻子懷疑可能不是自己的.丈夫,心裏責備自己,又懊惱地說:我從前造了什麼罪?被丈夫幽禁家中,不能見天日。就誠心禮拜世尊,願佛慈悲到我面前,暫時解救我的災難。佛知道了,就在女子面前,從地中涌現出來、青發顯現,這女子擡頭,看到佛的青發相,恭敬歡喜,自己的頭髮也自然像青色;佛漸現出臉來,女子心裏更歡喜,面容又端正了,醜相粗皮自然消滅;佛身完全顯現,讓他都看見,更加歡喜;身體端正好像仙女,佛就爲他說種種法要,得須陀洹果。

當佛去了之後,五人進來見了讚歎:端正少有。看完了,又關了門戶,把鑰匙放在原處。那人回家,看到妻子面貌端正,很高興地問說:妳是什麼人?妻子回答:我是你的妻子。丈夫就說:妳以前很醜,爲什麼變成這樣端正?妻子便把經過情形告訴他,又向他的丈夫說:我要見國王,你去爲我通報。丈夫去報告國王:您女兒要來見您。國王說:不要說這事,應該把門關緊,不要讓他出來。那丈夫說:您女兒現在得佛威神力,面容端莊,和天女沒有不同。王聽完,就派人去接,看女兒端正,很是歡喜,就到佛那裏,對佛說:不知道我女兒,以前種什麼因?竟然生在富貴家中,而面貌又醜陋?

佛告訴國王說:在過去世,波羅奈國有一位富貴、有智慧,德行的老人,經常供養一辟支佛,他身體醜陋,那人家中有一小女兒,見辟支佛,惡口罵說:面貌醜陋,皮膚粗糙,怎麼這樣討厭?當時辟支佛要入涅槃(通稱圓寂),便顯神通,作十八變,那女子見了,立刻自己責備,求佛哀憐,懺悔業障。由於過去罵辟支佛的緣故,出生常醜陋,又由於迴心懺悔,現在能夠端正,因爲供養佛,所以出生的地方豪富尊貴,快樂無窮。

波斯匿王的女兒,原來面貌醜陋,卻變成面貌端正,如果不是佛說出過去因緣,凡夫必然不能明白。其實佛經上也說得很清楚。佛爲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復有十業能命衆生得醜陋報…六者於賢聖所不生恭敬,…九者見醜陋毀諮輕賤。…得端正報…四者尊直賢聖…九者見醜陋者不生輕賤起恭敬心。分別善惡業報應經:云何業獲報醜陋…五毀諮聖賢。何業得豪族富貴…七懺悔業障。由此可知因果絲毫不爽。

修持佛法全在三業清淨,而其中口業更是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可不謹慎嗎?

經典哲理故事11

她,一個出身平民的女子,成爲英國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連續三次當選。她在重大國際、國內問題上,思路清晰,觀點鮮明,立場強硬,做事果斷,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影響了整個英國乃至歐洲,被譽爲歐洲政壇上的“鐵娘子”。

然而,她絕非政治天才,她的性格、氣質、興趣等都深受父親的影響,她的人生之路的成就都源於父親培養起來的`高度自信!

她的家教十分嚴格。小的時候父親就要求她幫忙做家務,10歲時就在雜貨店站櫃檯。在父親看來,他給孩子安排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不允許女兒說“我幹不了”或“太難了”之類的話,藉此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父親常諄諄告誡她千萬不要盲目迎合他人,並 經常把“自己要有主見,不要人云亦云”的道理灌輸給她。因此,她從小就學到了很多關於自信和獨立主見的道理。當看到同學們自由地玩耍和嬉戲時,她覺得小夥伴們有着比自己更爲自由和豐富的生活。她開始羨慕朋友們一起在街上游玩,一起做遊戲、騎自行車;也開始嚮往週末能和小夥伴兒們去春意盎然的山坡上野餐。終於有一天,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親,期待能得到父親的同意。然而,父親卻沉着臉並嚴厲地對她說:“孩子,你必須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因爲你的朋友在做什麼事情你就也去做同樣的事情。你要自己決定你該做什麼,千萬不能隨波逐流。”聽完父親的話,撒切爾夫人默默地低下了頭,不吭聲。見到女兒不說話,父親緩和了語氣,繼續勸導女兒:“寶貝,不是爸爸限制你的自由。而是你應該要有自己的判斷力,有自己的思想。現在是你學習知識的大好時光,如果你想和一般人一樣,沉迷於遊樂,那日後將會一事無成。我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斷力,你自己做決定吧。”

“凡事要有主見,有自己的理想,特立獨行、與衆不同最能顯示一個人的個性,隨波逐流只能使個性的光輝淹沒在芸芸衆生之中。”在父親的教育下,她在上中學時開始表現出自己獨特的個性,從而成就了自己的輝煌。

她就是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

經典哲理故事12

田力合爲男,女子合爲好。男人——難人也;女人——亦好人!

七畫是"男",三畫是"女","七"加"三"纔是十全十美。於是,男人拿走七分權利,女人只有三分的反抗!

體力上男人是七,女人是三。但耐力上女人是七,男人是三。所以面對情敵,男人們通常都是短兵相接,武力解決;女人則更喜歡明徵暗鬥的拉鋸戰!

男人們聊天,七分談理想,三分談女人;女人們則七分談男人,三分談理想。於是,男人征服世界贏得女人;女人征服男人贏得世界。

男人的誓言,七分是假,三分是真。於是,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女人的外貌,三分靠長相,七分靠打扮,於是,男人膽大去經商,女人膽大不化妝。

女人都有七分的自信,三分的不確定,所以女人總是問男人"我穿這件衣服好看嗎?"男人則是七分的不耐煩加三分的敷衍,看都不看就道:真好看!女人把自己的七分給了家,剩下三分給父母;男人的七分給事業,妻子,兒女,父母,情人分剩下的三分……於是,離婚時女人能得到七分的財產,而男人卻得到十分的自由。

在五彩繽紛的外部世界,女人佔去七分色彩,只留下三分給男人,於是有"花姑娘";在同樣絢爛的內心世界,男人花七分去欣賞別的女人,只留給愛人三分的忠誠。於是有"花花公子"。

男人希望女人三分嫵媚,七分苗條;女人則希望男人三頂烏紗,七根金條。於是,男人常讚歎:"她真美!"女人常感慨:"他可真有錢!"男人對感情三分情愛七分性愛,而女人則相反!所以,男人三分是人,七分是畜牲!

男人可以七分是男人,三分是女人;女人則不能七分是女人,三分是男人。

男人不喜歡七分精明的女人,就像女人不喜歡七分老實的男人!

男人一生,七分的時間用來思考,三分的時間去表達,女人則相反!所以,有些話男人想想就不說了,女人不想就說!

女人的肌膚七分是天生,三分靠保養。所以男人怕女人曬黑常讓她們躲在自己的身後!

男人七分愛數學,三分愛文學。於是,男人就用三分的浪漫征服女人,又用七分的理智掌握。

其實最甜美的愛情是三分得到,七分想要;而最穩固的婚姻是七分得到,三分想要。所以,婚姻不甜蜜是因爲女人讓男人得到的太多了!

我說的這些七分是真理,三分是兒戲!

一天早上,一位貧困的牧師,爲了轉移哭鬧不止的兒子的`注意力,將一幅色彩繽紛的世界地圖,撕成許多細小的碎片,丟在地上,許諾說:“小約翰,你如果能拼起這些碎片,我就給你二角五分錢。”

牧師以爲這件事會使約翰花費上午的大部分時間,但沒有十分鐘,小約翰便拼好了。

牧師:“孩子,你怎麼拼得這麼快?”

小約翰很輕鬆的答道:“在地圖的另一面是一個人的照片,我把這個人的照片拼在一起,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這個‘世界’也就是正確的。”

牧師微笑着給了兒子二角五分錢。

經典哲理故事13

那張牀,追根究底,只是個從來就想擁有,卻未曾真正獲得的夢。

小時,那張八角牀在上屋祖母幽暗的房間裏,房間在四合院廂房的最後一角。

那牀是個瑰麗的夢鄉,終年罩着蚊帳,白天八字對開垂掛兩旁,牀前是長形腳墊櫃,踩上去之後,攀着光滑細膩的紅漆牀沿,爬進牀裏邊,三面鑲着寶藍彩色玻璃的牀緣,玻璃上繪着鮮豔的花鳥彩蝶,透進來後窗隱約的天光,牀頂裏邊還有一排抽屜櫃子,裏邊高高藏着我拿不到的糖果餅乾。

小時總夢想能躲進那牀裏,一個隱蔽而安全的綺麗空間。因爲愛戀那牀,很小就跟大人說:祖母死後,要把牀留給我。

祖母活得很長,病得很久,最後的日子,已經都不住在自己房裏,那房曾經收容過她的青春與寂寞,曾經也有過兒孫繞膝的短暫歡樂與幸福。在她久病無醫的晚年,祖母被移置外面的廳堂,等待終老,家人在她房間的牀底下,發現一條丈把長的錦蛇。好久以來,祖母不時納悶:每天后院裏母雞生的蛋,總是不翼而飛,以爲哪個人家小孩偷去,原來,那偷兒是長年伴着她睡在牀底下做大夢的蟒蛇。

我已經是城裏上學的高中生,回去聽家人說那蛇與祖母和雞蛋的事,心裏震驚而酸楚:兒孫長大,紛紛離家,一個老人可以孤寂到了夜夜與蛇共眠而無所知覺的境地。

祖母慢慢衰竭枯萎,癌細胞逐步侵蝕,和她的意志對抗。多少年了,村裏溪邊洗衣的婦道人家,早傳聞祖母經常等所有洗衣人家走光,才一個人悄悄來到溪邊,小心翼翼清洗她帶血的底褲。癌,在那個時代的鄉村,是一個邪惡陰暗恐怖的詛咒與忌諱。

祖母祕密清洗自己的不潔,直到她的腰直不起來,身體蹲不下去,痛得走不了路,躺下牀去就無法再起身,她才說出自己的.病,才讓醫生來問診。十幾年的沉默與隱忍,任癌細胞在她孱弱的身體裏侵蝕,她一點都不出聲響。

祖母留下她的倔強與固執走了!那牀留給了我。

高中住宿在外,沒有自己的空間擺置那張牀。之後,大學畢業開始獨立生活,也沒安定到足以給那牀一個容身處。

牀在鄉下。鄉下的日子一天天現代化,就丟掉了陳舊暗淡的木器、竹編、藤製傢俱。祖母的八角牀,呆板笨重而堅硬,人們對過去沒有太多的眷戀與懷想。嫂子便替我把那張八角牀安置在她空下的豬舍裏。

往後十年,畢業、就業,從山上搬到城裏,從城裏又搬到海邊,從海邊又過了彼岸大洋,終究不曾擁有一個足以稱家的安定住所,安放那一張被擱置在豬舍裏的牀。

之後,嫂子買了新房,舊屋租給外來的生客。我的牀,由娘繼續接管。娘和我一樣散漫不經心。她把我那寶貝的牀放在後院樹林中的雞寮裏。牀之外,雞寮裏還有一個我早年收容的風鼓,以及一些已經不斷流失的從小收集的大甕小甕,一個人天涯海角浪遊不歸,留着一堆破爛,帶不走又不肯丟,一一都成了我孃的累贅。

八角牀就在雞舍裏等待它最後的歸宿。我娘豢養在後院的雞仔們逐漸就以牀當家,在那裏瞌睡、休息、大小便。我那寶貝的八角牀,等我有心安置它時,光華已逝,紅顏盡失,牀角已經腐蝕,牀頭潰爛。我是如此眼睜睜看着一張華麗的古牀如此糟蹋了!

三十年間,雖未曾真正背棄遺忘那牀,但也無能負起收容維護的責任,徒然愛戀一場,空留餘恨,還不如當初陪着祖母火化,還能在記憶裏留下燦爛輝煌。

經典哲理故事14

山上有二間和尚廟,甲廟的和尚經常吵架,互相敵視,生活痛苦;乙廟的和尚,卻一團和氣,個個笑臉滿面,生活歡快。

於是,甲廟的方丈便好奇的前來請教乙廟的小和尚:“你們爲什麼能讓廟裏永遠保持愉快的氣氛呢?”

小和尚回答:“由於我們經常做錯事”。

甲廟方丈正感迷惑時,忽見一名和尚匆匆由外回來,走進大廳時不慎滑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即跑了過往,扶起他說:“都是我的錯,把地擦的太溼了!”

站在大門口的和尚,也隨着進來懊惱的說:“都是我的錯,沒告訴你大廳正在擦地。”

被扶起的和尚則愧疚自責的說:“不!不!是我的錯,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前來請教的甲廟方丈看了這一幕,心領神會,他已經知道答案了。您知道了嗎?

通常,我們爲了保護自己而推卸責任或與人爭吵,殊不知認錯未必是輸,由於認錯不但能表現出個人修養,反省自己激勵向上,甚至可以化暴戾爲祥和。朋友間發生衝突,如有一方能先認錯,戰火必然馬上平息一半。假如沒有一個人先認錯,那麼兩個人再見面就誰也不理誰了,實際上兩個人的心裏都是非常不舒服。假如確實是自己錯了,又沒有認錯,是不是心裏覺得有些內疚呢?

人的一生,總會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家庭中,當子女不肖時,我們應該檢討自己是否未盡教養之責;

公司裏,當屬下績效不佳時,我們應該檢討自己在教導治理方法上,是否出了題目;社會上,當大家責怪環境惡劣時,我們應該檢討自己是否就是那個破壞環境的`人。轉換一下角色,本日的你或許是來日的臥冬設身處地爲對方着想也反省自己,那麼,處理事情的模式將會是另外一番風采。

渺小的你我或許並無能力爲世局扭轉乾坤,但若每個生命個體能培養勇於認錯丶對自己的行爲負責的態度,相信那股內心的平安與喜樂,將會不斷的擴散。

這個世界上沒有多少人願意承認自己錯了。在很多小事情上,假如你學會了“敢於認錯”這個技巧,在人際關係上能得到很多的主動。

經典哲理故事15

一個考古學家舉辦講座,臺下聽衆提問:“發掘出原始部落的遺址後,怎麼判斷這部落是否已進入文明階段了?”大家聽後議論紛紛,有人說,看遺址中有沒有陶罐,有人說,看遺址中有沒有魚鉤。而考古學家的回答是:“看受傷後又癒合的股骨。”

考古學家解釋說,野蠻部落奉行“優勝劣汰”的叢林守則,大多數受傷者都無法生存下去。如果在一個部落的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癒合的.股骨,就說明這些原始人在受傷後得到了同伴的照料,有人跟他們分享火堆、水和食物,直到他們的骨傷癒合。

最後,考古學家意味深長地說:“這標誌着原始人類開始懂得‘憐憫’,而‘憐憫’正是文明與野蠻之間最根本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