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童話故事 > 有關黃河的神話傳說(精選10篇)

有關黃河的神話傳說(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神話傳說,是民間傳說中不可思議或超自然故事的統稱。神話傳說和民間傳說也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文學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黃河的神話傳說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有關黃河的神話傳說(精選10篇)

黃河的神話傳說 1

相傳很久以前,黃河裏有一位河神,人稱河伯。

他站在黃河岸上。望着黃河水自西向東流,興奮地說;“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

我就是最大的水神!”

有人告訴他:“你的話不對,在黃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說:“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那人說:“別說一條黃河,就是幾條黃河的水流進北海,也裝不滿它。”河伯始終不信。

那人無可奈何,告訴他:“有機會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話了。”

河伯來到黃河的入海口,眼前一亮,海神微笑地歡迎他,河伯放眼望去,只見北海汪洋一片,無邊無涯,他呆呆地看了一會兒,深有感觸地對北海若說: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爲誰都比不上自己,這話說的就是我呀。

今天要不是我親眼見到這北海,我還會以爲黃河是天下無比的呢!那樣,豈不被有見識的人永遠笑話。”

黃河的神話傳說 2

桑園峽內黃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園峽中段黃河激流中卻有一個屹立的大石。百姓稱之爲將軍柱。

傳說這個將軍柱是魯班修建的。

當年魯班周遊列國時,來到桑園峽邊上,爲方便兩岸人民的來往。魯班把橋墩的位置選在了將軍柱的這個地方。從此,魯班早出晚歸,負責施工,半年過去了,橋墩在漸漸長高。

有一天,魯班的妻子送飯到岸邊,等了一陣不見魯班,便到岸邊看個究竟,誰知她在岸邊看見一個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着巨石,一個手拿着鐵錘在幹活,他的妻子哎呀一聲驚叫。

魯班一慌,一錘砸在了自己腿上。手中的`石頭也飛到了對岸的山上,橋也就沒有建成。

至今在將軍柱上有一個十分光滑的石頭,好像是整個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間則是脊柱,把石頭一分爲二,好像是長期靠着休息時留下的。

傳說這就是魯班造橋時所留。

黃河的神話傳說 3

遠古時,在須彌山外的青澗洞裏,住着青黃二條孿生龍,他們嫉惡如仇,常常與那作惡人間的東海之濱的“魍魎”作戰。

有一年,人間大旱,山神土地紛紛告急天界,如來佛知道青黃龍深諳人間世道,便差他們倆來到人間除惡救人。

不久,青黃二龍便查知,原來是“魍魎”二妖又在人間作怪,它讓魔子魔孫分散到人間,到處放火。又使魔力讓每個人心裏藏一種“癘火”,互相作惡,攪亂人間清涼世界,於是很多人都崇拜它跟隨它。

青龍和黃龍決心替人類除去惡魔,重整人間正道。他們化裝成兩個出家人,以治病療邪爲名去除人的惡念心疾。

由於受“魍魎”的毒害,當時的人普遍患了一種叫“魘”的病,只有暗算別人,或做一些損害別人有利自己的事才暫時緩解這種病痛帶來的痛苦。化裝成和尚的青龍和黃龍,讓人們服一些硃砂、珍珠、海澡之類,教人們念一種驅除“癘火”的咒訣,經過這種調治,很多人恢復了良性,解除了痛苦,一傳十,十傳百,人們奔走相告,三個月後,便有成千上萬的人依此法而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人們也紛紛傳說來了二位活神仙

居住在東海之濱的“魍魎”,聽說有人破了它們的法術,於是便派手下二員得力干將,鱷魚精和蛤蟆精去探聽虛實。那蛤蟆精一肚子壞水,詭計多端,它說服頭腦簡單而又兇悍的鱷魚精扮成二個前去療疾的病人,混在一羣人裏面來到和尚居住的地方,已有成精千年的蛤蟆精遠遠望去,在一片樹陰下,兩位和尚頭上放出青黃兩道光,直通太虛,知道對方來頭不小,於是心生一計,它告訴鱷魚精這是倆個小毛神,不必放在心上,讓鱷魚精坐那竭息,它一個人便可以手到擒來抓回去進見主子。鱷魚精一聽大怒,這便宜不叫你蛤蟆精一個人揀了嗎?於是急忙現了原神,張開鍘刀般的大嘴直撲兩個和尚而來。

青龍和黃龍早知是兩個妖精來了,只是也不動聲色而已。這會兒見鱷魚精忽現原神直撲過來,其中一位手中打出一個彈子大小的龍珠,對準鱷魚精猛的一擊,只一下便把它打翻在地,鱷魚精見識不妙正要翻身逃跑,另一個和尚手一翻,便把它抓個腦漿崩裂。蛤蟆精卻趁此機會駕一陣風急忙跑回東海之濱,告訴“魍魎”是青龍和黃龍。

“魍魎”大怒,親點魔兵五萬前來挑戰。青龍和黃龍讓人吩囑所有醫好的人們,隱藏起來千萬不要出來,於是駕雲佈陣,在空中迎戰“魍魎”。青龍和黃龍各施法力,與魔兵大戰了七天七夜。

自古以來邪不勝正,“魍魎”二妖也逃不出此一天理。只見青龍和黃龍贏了一場又一場,“魍魎”二妖接二連三敗兵折將。

“魍魎”二眼看自己的魔兵越來越少,不甘失敗,於是商量了一個歹毒的.主意:“魍魎”二妖各施魔法招集所有中了魔毒死心踏地跟隨它們的人,由自已駕馭分南北排成兩條長蛇陣,遠遠望去妖霧繚繞,像盤踞在大地上的兩條滾滾噴火的巨蛇,緩緩向中間擠來,所過之處,萬物皆爲焦土。它們企圖把青黃二龍和已經掙脫它控制的人一起同歸於盡。

青龍和黃龍已經和魔兵苦戰幾天幾夜,身疲力竭,當他們看到“魍魎”二妖妄圖毀掉自已救出的人時,決心保護他們。於是青龍和黃龍不顧安危,化成青黃兩條冰涼的大河,分別迎着兩條火龍而去。當大河與“火蛇”接觸時,魔子魔孫紛紛被巨大的漩渦捲入河中,那些死心踏地跟隨“魍魎”二妖的人也難以倖免。經過三天三夜,兩條“火蛇”趕出一千多裏外。

青龍和黃龍又用巨大的身軀漸漸的把“火蛇”壓在身體之下。兩條龍因付出太大,傷了元氣,漸漸嵌入地下,形成了現在的長江與黃河。

直到今天,長江和黃河兩岸的炎黃子孫,仍靠兩條大江大河養育生生不息地繁延着。

黃河的神話傳說 4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爲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裏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裏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達成自己成仙的心願 。成爲一名河伯。

黃河的神話傳說 5

龍門位於壺口瀑布南面約65公里處,在晉陝峽谷的最南端。龍門之南,就是開闊平坦的關中平原。黃河之水從狹窄的龍門口突然進入寬闊的河牀之中,河性發生很大變化。龍門的形成,是其東面的龍門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攏,形成一個只有100米寬的`狹窄的口門,好像巨鉗,束縛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當洪水季節,由於峽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峽谷後,河谷突然變寬,水位則驟然下降,於是在龍門形成明顯的水位差,故有“龍門三跌水”之說。

沿襲相傳的“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就是指跳躍此處的跌水。

該故事說的是小鯉魚不畏險阻,紛紛跳躍這道通向成龍道路上的門關,能躍過去者,便能成龍。只有那些百折不撓的小鯉魚,最終才能成龍。這個故事千百年來也激勵着炎黃子孫頑強拼搏,奮鬥不息。古代人們對龍門峽這種自然奇觀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議,便想象爲大禹所鑿開的一條峽口,因而龍門又被稱爲“禹門口”。

黃河的神話傳說 6

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河圖;二開山斧;三是避水劍。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流到中原,沒有固定的河道,經常氾濫成災。河伯對於之水,束手無策,自己道行淺,沒什麼法寶仙術,只好又去向玉帝討教辦法。玉帝讓他先畫河圖,有黃河的水情河圖爲依據,治理黃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點,一心要畫個河圖,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鄉親們幫幫忙。他找到村裏的`老漢。後老漢見他如今成了仙,要給百姓們辦點好事,就答應幫幫他。從此,河伯和後老漢風裏來雨裏去,跋山涉水,察看黃河水情。兩個人一跑就是好幾年,硬是把後老漢累病了。後老漢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繼續沿黃河察看水情。分手時,後老漢再三囑咐河伯,千萬不要中途而廢,畫好圖就動手治理黃河,他說服鄉親們幫忙。查水情,畫河圖,是個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圖畫好,已年老體弱了。河伯看着河圖,畫得一清二楚。只可嘆自己沒有氣力去照圖治理黃河了,很傷心。

河伯想想,總有一天會有能人來治理黃河的,那時,把河圖授給他,也算自己沒有白操心。河伯從此就在黃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沒有露面。不料,黃河,屢屢氾濫。百姓們知道玉帝派河伯來治水,卻不見他的面,都罵河伯不盡職盡責,不管百姓死活。老漢兒子叫后羿,射箭百發百中。羿不讓他去找河伯。老漢不聽兒子勸阻,結果黃河決口,被沖走淹死,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說,早晚要把河伯射死。後來,到了大禹出來治水的時候,河伯決定把黃河河圖授給他。

這一天,河伯聽說大禹帶着開山斧、避水劍來到黃河邊,他就帶着河圖從水底出來,尋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沒見過面,誰也不認誰。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見河對岸走着一個年輕人想必是大禹,對岸的年輕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擡頭一看,河對岸的老人在喊,問他是誰河伯高聲說:“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嗎?”后羿一聽是河伯,冷笑一聲,說:“我就是大禹。”說着張弓搭箭,不問青紅皁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他越想越異常疼痛,氣的就去撕那幅水情圖。正在這時,傳來一聲大喊:“河伯!不要撕圖。”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對岸一個頭戴斗笠的人,攔住了后羿。這個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畫了幅黃河河圖,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開大禹,又要搭箭張弓。

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畫圖的艱辛講了,后羿才後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后羿隨大禹一同趟過河。后羿向河伯承認了過錯。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後老漢的兒子,也沒多怪罪。大禹對河伯說:“我是大禹,特地來找你求教治理黃河的辦法哩。”河伯傾囊相授。大禹高興。他要謝謝河伯,一擡頭,河伯躍進黃河早沒影了。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終於治住了黃河。

黃河的神話傳說 7

大禹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動人故事有口皆碑,從而他成了我國曆史上的第一個治水英雄。然而,他的分流治黃方案,卻來自他少年時代的膽識和勤奮。

據說在舜做部落首領的時候,黃河氾濫成災,淹沒了莊稼,沖塌了房屋。爲此舜心中很是憂慮,便任命一個叫鯀的人做治水官。由於鯀治水不得要領,九年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毫無成就,被舜處死。禹的故事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的。

禹,是鯀的兒子,幼而聰慧,善動腦子。鯀被處死前,其屬下就曾多次議論鯀只堵不疏的治水方法不對,禹聽到後,感到有道理,便去勸說父親改變治水方法。他說:“大家都說治水應修河道,把水引走,您光堵不疏,方法不對。”

但鯀固執己見,就是不聽,並對禹大加訓斥:“你一個小孩子懂得什麼?自古以來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結果造成了更大的水患,於是鯀被處死了。

鯀死後,禹自告奮勇要求舜把治水的任務交給他。舜見禹只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就如此有志氣,很爲感動;但又覺得他年齡幼小,擔負不起治水重任,便讓衆大臣討論決定。參加討論的四嶽(即分管四方的官員)認爲,禹年齡雖小,卻膽識非凡,對治水的設想也很有道理,建議讓禹去試一試。舜一時找不到更合適的人選,也就同意了。

禹接受治水任務以後,沒有急於動手,而是帶領幾個人,沿着黃河經過的地方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廣泛聽取當地民衆的意見,認真分析他父親治水時的'經驗教訓,終於找到了黃河氾濫成災的原因,這就是:黃河發源地很高,水流很急,水量又大,故多次漫過堤岸或沖決河堤成災。於是,一個新的治水方案在禹的腦海中形成了,這就是修築堤壩和疏通河道相結合的治水方法。這年,禹只有十五歲。

治水方案形成後,經報舜批准,禹便帶領大軍,在沿黃河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按方案開始治水了。經過十三年的艱苦奮鬥,“三過家門而不入”,禹在下游將黃河分流,一條經山東博興附近的清河入海,另一條從河南浚縣、範縣,途經山東臨沂、濱縣等地入海,水患終於被治服了。

由於治水成功,禹受到了人民羣衆的擁護,被稱爲“大禹”,並被推薦爲舜的繼承人。舜死後,禹擔任了部落首領,並逐步大權獨攬,行使了王權,後來史家稱其爲“禹王”。

黃河的神話傳說 8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一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個齜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萬頃良田。咬齧着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只能在山尖、溝底過着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寧夏不是一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一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一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傳說,牛首山上住着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曖,天長日久,誰也受不了這種折磨。

有一年,一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一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裏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着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一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着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一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一個白鬍子阿訇,抖動着銀色的鬍鬚,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一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你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爾德老漢驚醒一看,不見了白鬍子阿訇,卻見北面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老漢細細瞅着黃瓜,果然一個個蔫了,他心裏非常難過,一年的血汗白費了,可一想起白鬍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後晌,一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一層又一層。爾德老漢一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一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一條線。像神仙用刀切過一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譁”地一下又併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鬍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種一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你揀最大的一個扔進黃河裏。那時,你走進河底洞裏,珠寶由你挑,糧種由你拿,還有一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你指哪裏,黃河水就流向哪裏。”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一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裏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裏結了一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一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裏,一直等到瓜熟。

這一天,天氣晴得沒一點子云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唸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裏。這時只聽黃河一聲咆哮,裂開了一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着河岸有個洞,洞裏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一陣暴風狂吼,一時河面上波濤滾滾,一浪高過一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一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鬍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裏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樑。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長城,只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只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寧夏,變成了一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着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黃河的神話傳說 9

黃河和她的兒女們,是如何從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時代的門檻的,要揭開這個謎底,除了依靠考古文物資料外,還要利用古籍記載的許多遠古神話傳說。炎黃二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便可幫助我們探明黃河及其兒女從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時代的某些軌跡。

黃帝和炎帝其實並不是皇帝,而是古書中記載黃河流域遠古時代的兩個部落首領。黃帝和炎帝都出生於黃河的支流渭河流域,當時已是父系氏族公社時代。傳說他們都是“有熊國君”少典氏的後裔,“昔少典娶於有氏,生皇(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爲姬,炎帝爲姜”。這裏所說的“生”,並非說黃帝和炎帝是少典氏親生,而是說他們都是少典氏的後裔。“黃帝以姬水成”,是說他在姬水岸邊長大,因而以姬爲姓。姬水當即古漆水,發源於今陝西麟遊縣西部偏北的杜林,在今武功縣匯入渭河。姜水爲渭河支流歧水下游的一段,即今之清姜河,在陝西寶雞匯入渭河。這就是說,炎黃兩個部落,最初的'活動地區都在黃河的支流渭河的上游地區。

傳說黃帝原姓公孫,因長於姬水,才改姓姬;曾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因是有熊國君之苗裔,又稱有熊氏。他“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伶俐),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後來被推舉爲部落首領,率部遷徙到陝西北部定居。隨着農業生產的發展,爲了尋找更加平坦、開闊、肥沃的土地,又沿北洛河南下,到達今陝西的大荔、朝邑一帶。那裏的黃土地給了他們發展農業的便利條件,但不時出現的乾旱又困擾着他們,迫使他們去繼續尋找理想之所。於是,黃帝又率領族人從大荔、朝邑東渡黃河,順着中條山和太行山麓進入汾河谷地,再向東北遷移,到達今河北涿鹿附近。那裏有由桑乾河、洋河沖積而成的適宜農耕的寬闊谷地,附近還有可供狩獵的山林,他們覺得環境非常優越,就定居了下來。

黃河的神話傳說 10

華夏堯帝時期,天下洪水氾濫,在鯀治水不成功的情況下,堯派鯀的兒子禹去治理洪水。大禹領着百姓治水,一直將黃河治理到邙山東頭,再向東的河道就不好治了,因爲有共工在作怪搗亂。共工是個壞水神,性情兇狠,處事蠻橫,專與華夏之民作對。它經常在心血來潮時,施展神力,呼風喚雨,用洪水傷害天下的百姓,把一個好端端的華夏大地弄的一片汪洋。百姓們哭天叫地,苦熬日月。大禹找到共工,勸說其不要再呼風喚雨,發洪水禍害百姓,給華夏之民留條生路,積些德行。

共工根本不聽大禹的好言相勸,說:“我發我的洪水,和你有啥關係?” 大禹不願再理這號靈魂低劣之壞神,只好風裏來,水裏去,頂風冒雨,察看地形,尋找黃河向東的出路。共工一看大禹一心要治住洪水,疏導黃河,讓華夏之民過上正常的生活,頓時火冒三丈,幾乎將自己的全部神力都使了出來,中原一帶的洪水於是四處漫溢,到處橫流,洪水更大了。大禹東奔西跑,費盡了力氣,地上的水卻越聚越多,黃河水也是四面八方亂竄。有共工搗亂,黃河沒法疏導,大禹忍無可忍,決心帶領華夏之民驅逐共工。大禹把隨他治水的'應龍、黃龍、白龍、蒼龍都叫來,並鼓勵華夏之民一起出戰。共工由於四處作惡,早就聲名狼藉,百姓聽說大禹要趕走共工,紛紛前來參戰。大禹帶着大家在水中攔住共工,雙方廝殺起來。整整大戰了一個月,大禹帶華夏之民輪流上陣。共工漸漸疲憊不堪,敗下陣後,倉惶而逃,大禹窮追不捨。共工看着自己在劫難逃,便向大禹下跪,發誓永遠不再侵犯華夏,再不發水行惡了。大禹心一軟,放走了共工。大禹率華夏之民趕走共工後,一鼓作氣,把洪水排完,又馬不停蹄的把黃河疏導到東海,並用太行山的石頭,在黃河兩邊築起又高又厚,十分堅固的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