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生命之舟》教案精選兩篇大綱

《生命之舟》教案精選兩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生命之舟》教案第一篇

  一、教學目標

《生命之舟》教案精選兩篇

(一)體會解放軍、武警官兵捨己救人的精神及羣衆對他們的感激和熱愛之情。

(二)通過本課的學習,瞭解電視新聞的特點。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兩篇消息,今天先請大家來看一則電視新聞:學生分角色表演本則電視新聞(一個同學解說,幾個同學模擬電視中的畫面,聲音)

  (二)交代背景:

大家在剛纔的“電視”中看到了什麼情況?解放軍和武警戰士勇敢營救被困羣衆的故事。對,大家看到的是98年抗洪救災的一個片段 。當時,突如其來的水災襲擊了長江中下游的廣大地區,解放軍和武警戰士聞風而動,奮不顧身加入到這場轟轟烈烈的抗洪搶險中。本則電視新聞報道用簡潔的語言概述了湖北簰洲灣潰口事件中的冒死營救的動人事蹟,播出後,社會反響強烈,受到中央領導和各大媒體好評。

  (三)正音:

我們來看看本課涉及的新詞:簰洲 肆虐 仔細看字形並把每個詞語讀3遍。

 (四)問題設疑請大家自讀《生命之舟》。(板書標題)思考:

1、標題《生命之舟》有何含義?

2、本文是採用什麼順序的?嘗試梳理這則電視新聞的脈落。

3、救援行動可能遇到哪些困難4、文章中最緊張、最典型的情節是什麼??

  (五)集體研討:

1、用課文中的話說“一百五十多艘各式輕舟”“共救起被困羣衆一萬七千多人,當地羣衆親切地稱這些舟船爲‘生命之舟’” 在危急時刻,是這些舟延續了生的希望。

教師設計情境:設身處地地想一下,如果如果我們像那個女孩一樣,在肆虐的洪水長久地抱住樹幹,雙手早已僵硬,雙腿浸泡在水裏,口渴、飢餓、疼痛吞噬着我們,我們已經徘徊在生與死的邊緣。這時遠處向我們駛來了幾艘救生船,那一身身的國防綠穿梭於樹叢之中,那一聲聲親切的“有人嗎”“使勁”“慢點”迴響在夜空,最終我們被救上船。請問你是否已感受到生命的寶貴,是否會有千言萬語對他們講呢?是否真正地感受到了“生命之舟”的深刻含義呢?

由學生總結全文的中心:對解放軍、武警官兵的感激和熱愛,對他們捨己救人精神的肯定。用生命之舟來做標題,更生動形象感人。

2、本文以時間爲順序展開報道:

時間 營救情況

凌晨1點多 二號衝鋒舟 奉命展開營救

凌晨3點多 二號衝鋒舟營救戰士苟峯

凌晨5點多 二號衝鋒舟已營救12人後,發現小女孩

艱難營救

上午10點多 二號衝鋒舟共救起64人

截止下午 150多艘各式輕舟救起17000多人

文章結構緊湊,能給人以危急關頭“時間就是生命”的緊迫感,更好地突出了“生命之舟”的巨大作用。

3、文中所救小女孩江珊的細節:

處於離潰口處很近的一棵小樹,水流很急,小舟無法停靠。如果小舟直接駛向小樹會將小孩撞傷或脫手。如果將繩索套在小樹上固定衝鋒舟,又怕折斷小樹。營救工作十分困難和危險。惟一的辦法是駕駛衝鋒舟在行駛過程中將小孩迅速抱起。這就要求施救人員膽子要大,身體要穩,動作要快。隗德芳命令:衝鋒舟在樹的左右行駛,誰最靠近小孩,就立即動手。小舟3次從樹兩旁駛過,由於流速太快,小舟起伏太大,施救均未成功。“別怕,我們一定救你上來!”官兵們一邊安慰小孩,一邊繼續組織營救。第四次,駕駛員杜志敏操舟逆流而上。當舟頭右側剛剛靠近小樹時,王明華迅速彎腰一把將小孩抱起,放在船上。此時小女孩四肢僵硬,半晌說不出話來。彭軍給她換下溼衣,脫下自己的衣服將她包住。慢慢地,小女孩才哭出聲來。

4、救援行動可能遇到:夜晚,能見度差,危險性強;猝然淹沒的地面,水體形勢複雜,各種各樣的障礙物可能存在,險象環生;有的地方水勢急,救援難度很大,比如救江珊

束語:

獲救羣衆是幸福的,生在我們這個國度是快樂的,即使有點風浪我們也會平安渡過,因爲有最可愛的人爲我們載起了“生命之舟”。

  (六)文體比較:

電視新聞和消息比較有電視新聞是利用電視傳播工具傳播新近發生、發現和變動的事實,以供觀衆視聽的報道。這則電視新聞除了具有一般新聞所具有的迅速、真實、簡明的基本特徵外,還有以下特徵: 1.聲畫合一。電視新聞是以畫面和聲音爲主要傳播手段的新聞,畫面是它的視覺形象,解說詞、音響則是它的聽覺形象,畫面是“畫龍”,解說詞可以說是“點睛”。所以,解說詞不是獨立文本,它和畫面、音響一起,爲表現同一主題,各盡其能、互相配合。這則“解說詞”巧妙地與“電視畫面”緊密配合,不僅體現出電視新聞視聽合一、聲畫對位的特點,而且對畫面進行補充、提高、延伸,賦予畫面更深刻的思想,幫助畫面正確、完整地表達事實,使畫面的藝術感染力更強。

2. 採用時間順序來展開報道。按時間順序寫,結構緊湊,能給人以危急關頭“時間就是生命”的緊迫感,從而引起人們對事件的極大關注,更好地表現瞭解放軍和武警戰士奮不顧身、把羣衆的生命看得高於一切的崇高精神。

3. 大衆化、口語化的聽覺語言。電視新聞的解說詞是播給各種觀衆聽的,它的用詞造句必須清楚明瞭,使觀衆一聽就懂。這則新聞中的“解說詞”就是大衆化、口語化構成的播音稿。

4. 語言高度概括,言簡意賅。電視新聞解說詞的長短受畫面長短的限制,按正常構播音速度計算,每秒播出3~4個字。在很短的篇幅中,既要向觀衆說明“六何”(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如何),還要服從畫面的需要,遣辭造句就顯得尤爲重要。這則新聞用高度概括的語言,其中包括許多傳神的詞語及一系列準確的數字,“縮龍成寸”,有效地表達了思想內容和作者的情感態度。

 (七)模擬電視主播,要求生動再現情境,及時傳達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事件。

  (八)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