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上冊《懶惰的智慧》教案設計

八年級上冊《懶惰的智慧》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學習重點:

八年級上冊《懶惰的智慧》教案設計

1. 進一步瞭解議論文的特點,學習閱讀議論文和寫作議論文的方法。

2. 獲取文化營養,豐富思想,發展思維能力,培養思辨的習慣,享受思辨的樂趣。

3. 培養閱讀欣賞議論文字的興趣和習慣。

4. 議論文的閱讀和寫作所帶來的思想水平的提高,對於記敘文寫作的立意、選材也具有重要意義。

 學習建議:

一.這篇議論文是對傳統思維觀念的抨擊。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創新已成爲人類進步不竭動力的21世紀,我們更有必要認識到“世界上最大的未開發的疆域,是我們兩耳之間的空間”。本文是培養創新觀念,激勵創新思維的好教材,一定要聯繫實際、社會實踐。

二.作爲一篇議論文,本文的語言風格有別於我們在課本、報刊上常見的一些議論文。建議選擇論述內容、語言風格不同的議論文,設計多角度、有創意的比較閱讀,以豐富語言積累,發展思維。

三. 在生活和學習中做個善於思考的有心人,想一些“聰明的懶辦法”——搞一些小發明、小設計、小創造(包括激勵一些尚未成熟的想法)。

 課文說明:

文章用一系列的事實說明了一個常爲習慣思維所忽視的道理:討厭吃苦受累的“懶惰”情緒,激勵了發明;想在腦力勞動中尋找捷徑的“懶漢”,促進了人類進步。

 一. 不同凡響的立意

本文不同凡響的論點是:正是懶惰激勵了發明,促進了人類的進步。在文中作者爲懶漢正名:沒有我們的這些懶漢,恐怕就沒有社會的進步;沒有我們的這些懶漢,勤勞的人面對的恐怕只會是單調乏味的勞作。最優秀的工人毫無例外地都是懶漢,稱職的領導也同樣懶惰。作者還一語中的地道出“勤勞的人”的致命弱點:他們寧願循規蹈矩,落個疲憊不堪,也不肯運用心智去偷懶取巧。綜上所述,文中所讚揚的“懶漢”是指那些討厭要吃苦受累的事,懶於付出無效勞動、重複勞動,不願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卻積極開動腦筋,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腦力勞動上尋找捷徑,不斷創新、不斷進取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講,“懶惰”的成果是多快好省幹工作,促進社會進步;“勤勞”的後果是少慢差費做事情,影響個人前程。我們正處在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面對知識經濟時代,是當“勤勞的人”呆乾死幹,僵化地以不變應萬變,還是做“懶漢”巧幹實幹,積極地以快變適應變,這是值得每一個人、每一個單位、每一個地區、乃至整個國家思考的問題。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講是否、能否、善否進行創新思維(用心智技能去偷懶取巧),進而有創新、有創造,已成爲每個人在知識經濟社會的立身之本。鑑此,我們學習本文的意義就更重大了。

 二. 別緻新穎的論證

1. 論證結構別緻

《懶惰的智慧》是美國作家凱利的一篇文章,因爲中外文化習慣的差異,論文與我們常見的國內人士寫的較爲工整的“總——分——總”的論述結構不同。

全文分成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1-5段)提出論點(正是懶惰激勵了發明,促進了人類進步),並側重論證沒有我們的這些懶漢,勤勞的人面對的恐怕只會是單調乏味的勞作。

這一部分又可以分爲兩個層次:

第一層:(l-3段)用社會普遍現象作論據論證。

第1段:開頭在正反對比(人們對“懶惰”的不同理解)中提出作者的見解:沒有我們的這些懶漢,恐怕就沒有社會的進步;沒有我們的這些懶漢,勤勞的人面對的恐怕只會是單調乏味的勞作。(即論點:正是懶惰激勵了發明,促進了人類進步。)緊接着舉家務勞動中的例子,論證沒有懶漢的思想,人們將因面對單調的勞作而忙忙碌碌。第2段:舉職業勞動中的例子,論證沒有懶漢的思想,人們將因面對單調的勞作而疲憊不堪。第3段:舉社會進步發展中,取水(詳寫)和渡水(略寫)方式變化的例子,說明沒有懶漢的思想,人們將面對單調乏味的勞作(挑着水翻山越嶺,沿着湖邊繞過去)。

這三個自然段所舉例子從範圍上看由小到大(家務勞動——職業勞動——社會進步發展),說服力也遞增;從論證角度上看也不斷變化,先側重於反面論證,再側重於正反對比論證,最後側重於正面論證。

第二層:(4—5段)用個別典型事例作論據論證。

第4段:以少年波特發明閥門的初衷是爲了能“偷懶”,論證 “正是懶惰激勵了發明”。

第5段:人類動機研究者弗蘭克•b•吉爾布萊思的研究證實:最優秀的工人毫無例外地都是懶漢(詳寫),並推斷稱職的領導也同樣懶惰(略寫)。

第二部分(6一7段)論證懶惰促進了人類進步。(即第一自然段中論點中分號前的部分)

第6段:以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及數學規則說明“精神的懶惰也同樣促進了人類的進步”。 [附註:這裏的“精神的懶惰”是指“基礎科學的理論研究”。

第7段:進一步指出:懶漢過去承擔了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重任,未來寄託着人類的希望,應重視懶惰的智慧。

2. 論據敘述新穎

我們常見的國內人士寫的議論文,敘述事實論據一般較簡略,對所引事例的評述也往往是用評論性語言。本文敘述事實論據較詳盡,且巧妙地在記敘、描寫中表達作者的觀點,體現評述。如,第1自然段所舉家務勞動方面的例子,在敘述時甚至插入了媽媽責備的話:“真是懶漢幹活兒!”對這樣做造成後果的評述,則巧妙地蘊含在“等她長大了,就會總是忙忙碌碌,一副倦容”的敘述和描寫中。再如,第2自然段所舉職業勞動方面的例子,敘述也很詳盡:有“懶惰的飯店服務員”與“勤快的夥計”的對比,有“懶惰的飯店服務員”善用心智技能的細節描寫,也有“勤快的夥計”“端上咖啡不帶方糖和勺子”的細節交代。作者的觀點和評述也是巧妙地體現在這段末句的記述中:讓“結果咖啡都已經涼了”的事實說話,而沒有作者對這段的小結,不給評述而評述盡在其中。

三. 幽默傳神的語言

本文主要是選用令人信服的事例作論據,用歸納法推理,展開論述。這一掃某些議論文連篇累犢引用名人名言,板着臉說教,卻少有個性和見解的寫法。全篇以一系列事實的敘述,推出作者與衆不同的觀點。由於作者對事例細緻、獨到的觀察,敘例語言不僅生動形象,且幽默傳神,不乏機敏的俏皮。如第四自然段舉了漢弗萊•波特發明閥門的事例,以“人家僱他整天坐在一臺討厭的蒸汽機旁邊”寫波特發明前工作的無奈;以“他是個懶漢,覺得這活太累人”寫他萌發發明念頭的初衷;以“不但他可以脫身走人、玩個痛快,而且發動機的功率也提高了一倍”寫他發明後的瀟灑;以“他就這樣懶洋洋地發現了往復式發動機活塞的原理”總結他的成果。在敘例中,“懶漢”波特其人,簡直呼之欲出!

這種語言風格,貫穿全文,娓娓道來,如話家常,如說俏皮話,親切動人,又充滿睿智。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生活智慧含在對生活的敏銳觀察和思考中。如第1自然段中的“她小心翼翼地把碗摞得高高的。這時媽媽冷言冷語地責備說:‘真是懶漢幹活兒”’;第2自然段中“他(懶惰的飯店服務員)總是一次就把餐具都送到餐桌上,他討厭哪怕多走半步路”;第3自然段中“人類的一切進步想必都出自懶漢們想少走幾步路的良苦用心”;第5自然段中“最優秀的工人毫無例外地都是懶漢,他們懶得連一個多餘的動作都不肯做”;第6自然段中“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人準是懶漢”“想想看,如果某些懶漢不曾建立‘2+2=4’的規則,我們的生活將會遇到多複雜的局面,將會碰到多少令人筋疲力盡的麻煩”;第7自然段中“現在是認真看待我們的這些懶漢的時候了”等都是較典型的例句。

一點說明:關於“懶惰”的含義可以從多個角度理解:

“懶惰”是指討厭吃苦受累,想在腦力勞動上尋找捷徑。

“懶惰”即不滿足於悉心操作技能,而潛心於心智技能提高。

“懶惰”是指勤於動腦想主意,懶於動手出力氣。

“懶惰”指不滿足現狀,不因循守舊;不懈進取,不斷創新。

“懶惰”指不斷迸發省時省力的願望,尋求聰明的“懶”辦法,追求科技進步與創新。

“懶惰”是“智博”而非“拼搏”。

“懶惰”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有問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