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使至塞上》教案與反思

《使至塞上》教案與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教學目標

《使至塞上》教案與反思

1、深人體會古詩詞的韻律。

2、記憶名句,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理,爭取做到學以致用。

3、領略古詩詞的凝練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教學重點】

熟讀、背誦這首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整體感知,仔細品味。

1.藉助課下注釋、工具書,掃除文字、詞語障礙。

單車,一輛車,形容這次出使時隨從不多;屬國,這裏指吐蕃的軍隊;徵蓬,飄飛的蓬草,這裏指唐朝出征的軍隊;長河,黃河;候騎,騎馬的偵察兵;子規,杜鵑鳥,又稱布穀鳥;抵,值,相當;渾,簡直;簪,古人用來別發連冠的首飾。

2.教師出示輔助資料,幫助學生了解作者寫作時的背景或心境。

王維《使至塞上》,737年,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訪軍情,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本詩是出塞途中所作。

(二)理解詩的意境、內容。

“單車欲問邊”,輕車前往,向哪裏去呢?“屬國過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關邊塞。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翅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遊子,這裏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鬱,與首句的“單車”相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沙漠上沒有山巒樹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用一個“圓”字,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描寫。“直”和“圓”構造出的畫面,有一種無限開闊的空間,一種蒼涼宏大的視野。

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最後兩句寫到達邊塞:“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意思是,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將正在燕然前線。

(三)小結。

  【教學反思】

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長的寫景上。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喻,用歸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爲“千古壯觀”的名句。

1、整體感知環節的設計,一方面讓學生掌握詩歌朗讀背誦的技巧,另一方面,通過背誦讓學生初步瞭解詩歌的內容。

2、研讀與賞析讓學生通過對詩句的品析來掌握詩歌賞析的方法,學會從遣詞、用句、修辭等方面來揣摩、理解作者煉字達意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