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二年級下語文所見的教學反思大綱

二年級下語文所見的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篇一:二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1所見-人教版2

二年級下語文所見的教學反思

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學史上,古代詩歌是五彩繽紛的文學殿堂裏最耀眼的瑰寶,是燦爛的中華文明的象徵之一。從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怏怏大國的詩風詞韻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詩歌短小精悍,字字珠璣,常常是一字驚人,一字道破天機。錘鍊的語句包含着豐富的內容,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一段精彩的敘述。讀者在誦讀過程中,大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神遊萬仞。學習積極健康的古詩,不僅能夠提高個人的文學素養,對於人類的高尚情操的培養也大爲裨益。新教材選編的古詩,集思想美、語言美、藝術美、形式美於一體,同時,在課後又編了小學生古詩教學70首。可見在課改的今天,古詩文學習的重要性。那麼,如何進行古詩文的教學呢?

雖然,我個人對古詩是情有獨鍾的,但是我始終認爲古詩教學教師本身應該有深厚的功底,而我自己還好象欠缺了許多,加上古詩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韻味,更是無法將自己的理解準確地傳遞給學生。而且,我認爲,小學生誦讀古詩應該有一定的文化、語言積澱。因此,我雖然喜歡古詩卻不感輕易嘗試。這次之所以選擇上古詩,源於幾個原因。一是去年在網上看到全國第五屆閱讀教學大賽上,王自文的古詩教學課堂實錄,雖然,我沒有親臨現場,但也看得心潮澎湃,網上更是好評如潮。於是,有一種想嘗試的衝動。其二是因爲去年的平湖雙高課選了許多古詩,難度很大,我也想挑戰一回自己,最後是因爲,我覺得教材選擇這麼多古詩肯定有它的道理,作爲教材,我們肯定要教,而且要教好,於是,我就大膽的嘗試了一回,因爲女兒生病了,

所以偷了點懶,選擇了去年備好的一份一年級的教案。由於自己的水平和一年級學生的底蘊還不夠,所以,嘗試可能不是很成功。下面,我就把自己的教學意圖和大家商討一下。

  一、誦讀──縱情地渲染詩味

讀書百遍,熟讀成誦,是語文教學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許多有識之士認爲,要搶救兒童記憶的黃金時代,摒棄繁鎖的講解,在青少年中實施中華古詩文的誦讀工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蔡玉琴老師在關於人教版小語教材中特別提到:低年級的古詩教學,要順應兒童喜讀好背,記憶力強的特點,鼓勵學生多讀多背,教學重點放在讀、背和識字寫字上。古詩內容教師一般不要主動講,生字詞稍加解釋,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作簡要回答,要把時間放在熟讀成誦和識字寫字上,切不可逐字逐句講解。新課標也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大量事實證明:低年級學生學古詩,靠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地藉助讀,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低年級古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始終以學生讀書爲本。於是,在初讀古詩時,我要求學生自己對照拼音,劃出生字,做到讀準音,不丟字添字,把詩讀正確流利。自讀後,又指名個別學生大聲朗讀,讓學生相互評議,讓他們糾正指導讀錯的字詞。接着變換多種朗讀形式,如個別讀、同桌讀、齊讀。爲了激發讀的興趣,我又建議舉行朗讀比賽,組內朗讀後推薦比賽讀,分男女生讀、全體讀等,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

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短短10分中左右的時間,學生讀詩不下八遍,學生讀得不累,而且越讀興致越高,他們的朗讀一次比一次讀得有味,大多學生能夠熟讀成誦,當堂背誦是根本不成問題。

“詩是有聲的畫”。在安排充裕的時間給學生反覆朗讀,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我又以配樂吟誦做示範,學生吟誦的熱情更高了,吟誦的效果也更好了。學生就是在熟讀成誦的過程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美的滋養和藝術美的薰陶。同時我又圍繞詩的題眼“所見“,請學生說說,讀着讀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你聽到了什麼?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感受和體驗詩的優美意境。使學生與詩人產生共鳴,用朗讀表現了牧童活潑機靈的性格。學生讀熟了,背會了,記牢了,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這樣的誦讀,猶如動聽優美的音樂融入於耳,愉悅於心,何樂而不爲?

  二、想象──入情地再現意趣

古詩文中異彩紛呈地閃耀着美的光華,令人爲之心熱,爲之神往。其描景記事寫人表意,無不悅人目、動人心、觸人思、怡人情。一首詩就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詩的意境是詩人匠心經營的心靈王國。雖然,我們屏棄支離破碎地分析理解,但是讀了以後,我們也要讓學生明白詩中寫了什麼,這個明白的要求是能借助插圖、情景,明白大意即可。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前一階段學生反覆讀文的基礎上,學生是可以憑藉自己的知識經驗對古詩有所感悟、有所理解的。原來的設想是讓學生交流你讀懂了什麼,但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特點

和水平,我還是不敢放手,於是通過情景的再現來讓學生了解大意,通過想象來感受意趣。

如:片段一

1、情景導入:

一天,詩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腳步,他看到了什麼呢?

(課件演示:牧童騎黃牛的情景。)

2、引導學生髮揮想象說具體說生動。

3、是呀,小牧童騎在牛背上,多麼自在呀,他看到藍藍的天、綠綠的樹、青青的草,紅紅的花,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就唱起歌來了。(播放音樂)他的歌聲怎麼樣?(你的聲音也很響亮)

4、袁枚看到這麼活潑可愛的牧童,聽到這麼嘹亮動聽的歌聲,脫口就吟出兩行詩。

出示: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5、自己讀讀:

試着想想這兩行詩是什麼意思呀,然後跟同桌交流一下,有不懂的字詞把他圈出來,等會兒請大家幫忙。

交流理解:

有不理解的詞嗎?重點理解“振”、“林樾”。

6、看看圖上牧童的神態,聽聽他的歌聲,想象一下他的心情,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7、他正唱得高興呢,忽然聽到了──(放蟬鳴聲)於是,他就??(想象他會幹什麼)隨機出示圖片。

學生猜測牧童“下牛、閉口、捕蟬”的情景。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藉助課件,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將整首詩以“袁枚出遊所見”的故事形式貫穿始終,讓學生形象感知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從而讓學生進入詩所描繪的情境中。強調學生的自悟自得,互助交流,重視朗讀的指導。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體會到的詩意,從而積澱語感。最後,我又讓學生做一個小牧童,邊表演,邊誦讀,相信古詩的大意學生是可以明白的。

  三、拓展──積極地閱讀和創造

由於古詩語言精煉、意境深邃,往往突破時空的限制,詩意跳躍性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維擴展、想象的空間,讓他們盡情地在思緒的太空中翱翔。教師可讓學生藉助畫筆,將詩中描繪的情境簡單地勾勒出來,或將古詩改寫成小故事等等。由於這首詩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於是,我佈置的一個作業是把這首詩編成一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詩從自然中來,從勞動中、從生活中來。在教學活動中,爲了讓學生受到直觀的薰陶感染,我們還可以開展一些有創意的活動,如帶學生走出來,下鄉村欣賞“一去二三裏”,上田頭體驗“汗滴禾下土”,臨池畔傾聽“曲項向天歌”,在夜晚模仿“舉頭望明月”??這樣,詩與意相印證,情與景相交融,使學生在真切的體驗中怡情、悟性、開智、明理。

篇二:《所見》教學反思

《所見》這首詩,簡單明瞭的語句展示了“意欲捕鳴蟬”的樂趣:那天真爛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坐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時候,是那樣自在神氣!想去捉蟬的時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麼專注啊!整首詩童趣橫生,情趣盎然。下面是《所見》這首詩的教學反思:我在《所見》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這樣做的:

在學習生字的環節中,我請同學們看“蟬”字。讓學生理解蟬是一種昆蟲,所以有蟲字旁。同時讓學生結合《金蟬脫殼》這篇文章,讓學生如體會那小牧童想捕蟬時的神態。學生們對於接下來的學習更有興趣了。

由於《所見》這首古詩比較淺顯,所以我告訴學生們說:“這首古詩給我們講了一則有趣的小故事,誰能試着把它用自己的語言講給大家聽聽呢?”學生們大都能理解,在圍繞“意欲”一詞的商討後,就用自己的語言把《所見》的意思快速地講述了出來。而且發現經過學生自己的理解後再記憶,學生背誦古詩的勁頭更大了,速度也快了很多。

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所見》的教學片斷中,我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這種教學方式符合新課程提倡的教學理念,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篇三:《所見》教學反思

周 宏

《所見》這首詩,簡單明瞭的語句展示了“意欲捕鳴蟬”的樂趣:那天真爛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坐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時候,是那樣自在神氣!想去捉蟬的時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麼專注啊!整首詩童趣橫生,情趣盎然。下面是《所見》這首詩的教學反思:我在《所見》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這樣做的:

在學習生字的環節中,我請同學們看“蟬”字。讓學生理解蟬是一種昆蟲,所以有蟲字旁。同時讓學生結合《金蟬脫殼》這篇文章,讓學生如體會那小牧童想捕蟬時的神態。學生們對於接下來的學習更有興趣了。

由於《所見》這首古詩比較淺顯,所以我告訴學生們說:“這首古詩給我們講了一則有趣的小故事,誰能試着把它用自己的語言講給大家聽聽呢?”學生們大都能理解,在圍繞“意欲”一詞的商討後,就用自己的語言把《所見》的意思快速地講述了出來。而且發現經過學生自己的理解後再記憶,學生背誦古詩的勁頭更大了,速度也快了很多。

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所見》的教學片斷中,我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這種教學方式符合新課程提倡的教學理念,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