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所見》教學片斷及反思

《所見》教學片斷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W 次

  【情景說明】

《所見》教學片斷及反思

回顧古詩傳統的教學模式:讀古詩──解詞義──釋詩意──背古詩。看起來,雖然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學生缺乏主動性,只是被動地、機械地感受,時間長了,就會忘記。學習了新課程理念,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我在教學古詩《所見》時,嘗試着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積極地探究,生動活潑地發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學片斷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大屏幕上出示一幅精美畫面)

師:小朋友們,你們發現了圖上有什麼?

生:我發現圖上有一頭牛。

生:我發現圖上有一頭黃牛

(故意把黃字讀重些)

師:你的眼睛真亮,看圖看得很仔細,看看還有沒有小朋友觀察得更仔細。

生:老師,我發現圖上有一個小孩子騎在黃牛的背上。

生:我看見黃牛兩邊的路上有許多樹。

生:我發現一棵高高的樹上有一隻知了……

 〖教學反思〗

學習是學生的自主行爲:

我們教學更重要的是喚醒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產生學習需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年級的小朋友年齡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上課一開始就出示一幅精美的畫面讓學生髮現問題,學生的注意力不由自主的地被吸引住了,並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自主地學習狀態。這樣,就激活了學生的內驅力,變“要我學”爲“我要學”,由被動地學轉爲主動地學。真正體現了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統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教學片斷二】

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大屏幕上出示古詩《所見》)

師:你會讀這首古詩嗎?如果會讀就大聲地讀給大家聽一聽,好嗎?

(生自由地讀古詩《所見》)

師:好,剛纔大家讀得很認真,那麼,你讀懂了什麼?告訴大家,好不好?

生:我讀懂了,“牧童”:就是那個放牛的小孩。

生:我知道了,“牧童騎黃牛”:就是那個小孩騎在黃牛的背上,你看,圖上就是那個樣子。

生:我讀懂了,“歌聲”:就是那個小孩子在唱着歡樂的歌聲,但我不明白,他爲什麼“忽然閉口立?”

師:這個同學遇到了困難,大家來幫幫他。

生:我知道那個小孩子爲什麼忽然閉上嘴巴站在那裏,因爲他想捕捉那樹上的知了。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我是從圖中知道的,因爲那個小孩眼睛望着樹上的知了,嘴巴閉上了,所以我想:他想捉那隻知了,就不敢唱歌了,怕歌聲會把知了嚇跑了。

師:哇!你說得太好了,大家給他掌聲,表揚他。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我是從“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中知道的,“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就是想捉到那隻知了,就閉上嘴站立在那兒。

〖教學反思〗

現代教學論認爲,民主、和諧、寬鬆課堂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關鍵所在。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的民主合作性。課堂上把學生當朋友,平待相處,笑臉相對,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張揚自己的個性,學生們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輕鬆愉快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老師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你讀懂了什麼?”、“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說說你有什麼不同想法?”一個一個地問題,就像一根看不見的繩子引着學生去探究,學生在自讀,自悟中找到答案。

  【教學片斷三】

品嚐成功的喜悅:

師:剛纔我們看了圖片,也讀了古詩,並且明白了詩意,下面,我們能不能把這首詩編成一個小故事,講一講,或者演一演。好,下面分四人小組編故事,或者合演小品。

(生分四人小組合編故事,合演小品。)

師:哪個小組來把合作的結果,給大家講一講或者演一演。

生:我來講,從前,有一個放牛的小孩坐在黃牛的背上,他非常地高興,就唱着歡樂的歌兒,唱着唱着,他不唱啦,因爲他看見一棵高高的樹上有一隻知了,他想捉住知了,就連忙閉上嘴站在那兒。

生:我們小組來演一演,好嗎?

師:當然可以,大家掌聲有請。

(生演一演古詩的內容。)

師:大家來當評委,評一評怎麼樣?

生:我覺得第一小組講得好,因爲他的聲音很響亮。

生:我也覺得第一小組故事講得好,因爲聽了那個故事,大家就知道了那首古詩的意思是什麼。其實,我也會講,放暑假的一天……

生:我認爲第二小組演得也可以。不過還要努力。

師:《所見》這首詩,大家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生:(所見)這首詩,大家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生:(異口同聲地說)沒有!

生:(搖頭晃腦地齊背)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一節課在琅琅的讀書聲中結束了。)

 〖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要想學生主動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創設使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條件和情境,纔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合編故事、合演詩意,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加深了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同時,也讓學生髮展了能力,獲得了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