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二年級上冊《狐狸和烏鴉》教學反思

二年級上冊《狐狸和烏鴉》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二年級上冊課文《狐狸和烏鴉》一篇童話故事,下面小編爲大家介紹二年級上冊《狐狸和烏鴉》教學反思,希望能幫到大家!

二年級上冊《狐狸和烏鴉》教學反思

  二年級上冊《狐狸和烏鴉》教學反思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千方百計地去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不斷地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使學生喜歡寫話、樂於寫話。在本節課的導入部分,我提出“肉被騙走之後,又發生了什麼事?”這一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的想像力被充分調動起來。在說故事的環節上,啓發和引導學生髮揮想像的空間,結合狐狸聰明、烏鴉愚鈍的特性來說;讓學生換位思考,結合烏鴉變聰明、狐狸被氣的情境來說。學生思維獨特、大膽想像,令課堂增色不少。在學生說寫的過程中,教師應肯定和鼓勵他們豐富的想像力,像愛護幼苗一樣呵護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促進他們個性的發展。新課標要求:“激發學生展開想像,鼓勵寫想像中的事物。”就小學生而言,想像越豐富,語言表達會越生動;想像越活躍,語言也就越有情趣。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夥伴,師生間是平等的對話關係。在整堂課中,教師積極地看,認真地聽,並適當點撥,參與到學生當中發表一些個人的觀點,使整個課堂氣氛輕鬆、和諧、融洽。

在教學中,還應重點體現:

1.注重教給方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做到想像有序、想得清楚、說得具體有條理。

2.突出訓練思維。思維的訓練、思維能力的培養,是說話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教學中,教師應從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運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引導學生多角度的觀察、說話,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訓練。

3.教學循序漸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逐步引導學生說一段連貫的話。

  二年級上冊《狐狸和烏鴉》教學反思2

在教學《狐狸和烏鴉》時,我按以下的教學思路組織教學,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所思考,在積極合作中有所感悟,在主動探究中有所創新,教學效果明顯。具體做法是:

一、初讀課文 自主思考

1、讀題,自主質疑。齊讀課題後,啓發學生思考:從課題上看,你想了解什麼?學生紛紛回答:我想知道狐狸和烏鴉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怎麼發生的?發生的結果是怎樣的?通過質疑,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初讀,理清條理。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理清課文條理的角度思考:⑴狐狸和烏鴉在什麼情況下相遇的呢?⑵狐狸是如何把烏鴉嘴裏的肉騙到手的?⑶狐狸騙到肉後有什麼表現?通過啓發誘導,學生不僅把握了課文思路,理清了課文條理,也爲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二、理解課文 合作感悟

《狐狸和烏鴉》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故事淺顯而寓意深刻,很適合學生自己去體會和感悟。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尊重學生,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感悟”新理念,我這樣引導學生學習:

1、抓“人物”,談感悟。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圍繞故事中狐狸和烏鴉這兩個特定的“人物”,組織學生展開討論:(1)狐狸騙肉的動機、騙肉的過程、騙肉後的表現分別是怎樣的?(2)烏鴉是怎樣上當受騙的?(3)從這個故事中,你有什麼啓發?在交流中,鼓勵學生分組評說,各抒己見。同時,引導中不僅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正確處理好教學內容中折射的價值取向,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2、抓對話,談感悟。在把握“人物”特點的基礎是,我着重圍繞狐狸和烏鴉的三次對話,引導學生反覆閱讀,細細品味,讓學生從狐狸說話的稱謂、語氣、內容等方面相互交流,深入探討,再分角色朗讀,在比較中品讀,在品讀中有所感悟,形成見解。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有效地調動了學生情感的參與,使他們的內心感悟更趨多元化。

三、啓發想像主動探究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制,而想象是無限的。”《狐狸和烏鴉》這篇課文的結尾含蓄深刻,爲學生思維的拓展留有廣闊的空間。教學中,我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獨特感受,鼓勵學生張揚個性,大膽想象,有理有據地延伸課文。爲此,我精心設計了兩道口語訓練題:《烏鴉被騙之後……》和《狐狸騙到肉之後……》,引導學生多角度地看待事物發展,多側面地認清事物發展的規律。學生有的從烏鴉被騙後終於認識到“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等方面去續說;有的結論爲誠信之道,從狐狸的“欺詐行爲不可取”方面去續說等等。這樣的教學,既拓展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時空,又讓學生的個性在課堂上得以展現和發展。

總之,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學習課文,體現了“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的要求。教學《狐狸和烏鴉》這一課,我正是通過以上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了一個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習得的學習過程,真正促進了學生自主意識、自主行爲、自主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年級上冊《狐狸和烏鴉》教學反思3

這個教學案例使我反思一個問題:在新課程下,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思維,鼓勵學生的想法多樣化。但由於小學生正處於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的發展、形成階段,還不成熟。有時候學生的想法可能會偏離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的軌道,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及時發現並給予正確引導。這就給教師的教學在增添互動的、生成的精彩的同時也增加了把握的難度。我們在傾心於學生多元化、多角度思維表現的同時,不能忽視了對學生道德觀、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要發揮好教師評價的激勵和導向的雙重作用

這是一節語文課,課文是《狐狸與烏鴉》。課上得很順利,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快下課的時候,教師問:“同學們,你們認爲這是一隻什麼樣的狐狸呀?你喜歡它嗎?”

這時,一名小男生站起來說:“老師,我不同意他們的說法。我覺得,這是隻聰明的狐狸。你看,它多有辦法啊,原來在烏鴉嘴裏的肉最後讓它得到了,它真會想辦法,真有主意。這隻狐狸多聰明啊。我喜歡這隻狐狸。”

這名學生的話讓我心裏一震,看教師怎麼處理。授課教師稍楞了一下,高興地說:“好,你說得跟大家不一樣,很有道理,說得真好,真好。”課後,我和授課教師談起了這節課,他說:“我覺得這個學生說得很好,從另一個角度說,這隻狐狸是挺聰明的。”

我反駁道:“我不同意。因爲這裏有一個道德觀的問題。這名同學能說出不同的想法,說明他認真思考了,這一點應該表揚、鼓勵。但是我們還要引導他去想一想這隻狐狸是怎樣得到這塊肉的,這塊肉是誰辛苦找來的?這隻狐狸是在騙取別人的勞動果實,是想不勞而獲。它的聰明沒用在正地方,這不是真正的聰明。”

這個教學案例使我反思一個問題:在新課程下,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思維,鼓勵學生的想法多樣化。但由於小學生正處於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的發展、形成階段,還不成熟。有時候學生的想法可能會偏離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的軌道,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及時發現並給予正確引導。這就給教師的教學在增添互動的、生成的精彩的同時也增加了把握的難度。我們在傾心於學生多元化、多角度思維表現的同時,不能忽視了對學生道德觀、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要發揮好教師評價的激勵和導向的雙重作用。

  二年級上冊《狐狸和烏鴉》教學反思4

這篇課文是一寓言故事,與《狼和小羊》一樣,都選自《伊索寓言》,但文字上作了一定的改動,更便於兒童理解。文中講的是一隻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話騙取烏鴉嘴上叼着的一塊肉的故事。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描寫狐狸騙取肉的經過是全文重點,深入理解狡猾的狐狸爲得到烏鴉叼着的肉,接連施計是課文的難點。抓住描寫狐狸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加深對語言文字內涵的理解,從而領悟世間哲理是突破本文重點和難點。

課文剛開始我以小導遊的身份帶領學生在電腦畫面中走進一片樹林,看到地上五顏六色的花朵,聽到頭上有清脆悅耳的鳥叫聲,這樣有利於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然後大屏幕顯示畫眉、百靈鳥、珍珠鳥的圖片,讓學生從外形和羽毛的顏色中感知這些鳥的漂亮,再顯示烏鴉(黑色)的圖片,經過對比,學生很容易就可以認識到烏鴉的外表並不美麗;用同樣的方法把百靈鳥、黃鸝和烏鴉的叫聲對比,讓孩子從聽覺上感知烏鴉的嗓音並不悅耳。通過這樣的對比能讓學生真實的瞭解烏鴉,方便學生在學習時能分辨狐狸的第三次謊言。在讀課題方面,我採用了指導學生用歡快的語氣來朗讀課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個比較閃光的地方就是,我讓學生看課題,讓他們找出課題中的字在讀音和字形上要求大家注意的,這點比較符合二年級語文中重點指導字詞方面的教學要求。有效指導朗讀,讓學生從閱讀中感悟狐狸對烏鴉三次欺騙。尤其是抓重點的字詞,讓學生理解,在理解中去讀,這樣效果更好。教學中我還用了換詞的方法,例如:課文中的“非常得意”可換成哪些詞,學生說出了“十分得意,特別得意,格外得意,很得意……”可以看出學生很理解“非常得意”這一次。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第一,在狐狸第一次騙烏鴉的時候,我沒引導學生理解狐狸問候烏鴉是真還是假,這樣就不能讓學生容易感受狐狸騙烏鴉是早有預謀的,只能讓學生感知狐狸在對烏鴉說好聽的話,最後一次騙不能讓學生豁然開朗的理解狐狸是說假話;第二,趣味性不夠,這是二年級的課文,學生的年齡還小,他們對那些死扳的課堂教學沒有太大興趣,這樣就不能完全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我想如果讓學生自己去分角色表演狐狸和烏鴉,那樣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課堂的語文氣氛會更濃;第三,我在用“()”標出狐狸的動作,用“—”標出狐狸的語言,用“~~~”標出烏鴉的反應,這樣要求太多,學生會一時記不住,我應該把這些要求出示在大屏幕上,或者探索更簡單的方法,用“—”標出狐狸的話,用“~~~”標出烏鴉的反應,這樣相對會更好些。

在課堂的最後一個環節,我出示了《狐狸和烏鴉》的續寫,“肉被叼走以後,狐狸和烏鴉第二次碰面了……”啓發和引導學生髮揮想象能力,讓學生換位思考,結合烏鴉變聰明瞭、狐狸被氣和烏鴉還是被狡猾的狐狸騙的兩種情境來想。學生的思維獨特、大膽想像讓課堂增色不少。在學生說、寫過程中,我注意到促進他們個性的發展。新課標要求:“激發學生展開想像,鼓勵寫想像中的事物。”就小學生而言,想像力越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就越生動;想像力越活躍,語言也就越有豐富多彩。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成爲學生學習的夥伴,師生間是平等的對話關係。在整堂課中,我積極地看,認真地聽,並適當點撥,參與到學生當中發表一些個人的觀點,使整個課堂氛圍輕鬆、和諧、融洽。學生們在自由暢想的同時更加感悟到愛聽奉承話是多麼的容易上當受騙這一生活哲理。

  二年級上冊《狐狸和烏鴉》教學反思5

語文教學一直以來倡導“文道結合”,對本則寓言故事,傳統的解讀一直就是“愛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這是站在烏鴉的立場上來講的。而我們都知道,有時候,一則故事也不僅僅蘊含一個道理。

在教學中,老師說:“我認爲狐狸很聰明”,在這裏,老師並沒有要爲狐狸“申冤平反”的意思,而是欲擒故縱,引導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得出這則寓言故事中蘊含的另一道理: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去獲取食物,而不是靠欺騙。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讓別人受到傷害,也是不可取的。這個道理隱含在課文這中,老師挖掘了教材中的空白點,把它寓於教學之中,於無形之中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另外,當老師這個看法說出來的時候,也有幾個同學舉手表示贊同,說明老師的看法代表了一部分孩子的看法,這又涉及到另一個價值取向的問題。新課標提倡個性化閱讀,“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但“個性化閱讀”也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不能背離正確的價值觀。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很多的是非觀念並不是很明晰,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狐狸爲了這塊肉,的確是想盡了辦法,動足了腦筋,抓住了烏鴉愛聽奉承話的特點,想出了這麼一個好辦法吃到了這快肉。但老師要讓孩子明白:這樣一來,烏鴉受到了傷害,她的孩子受到了傷害,狐狸爲了自己卻傷害了別人,這也是不對的,這種“聰明”不可取,不能學習。

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培養,是新課標大力提倡的。課堂不僅是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殿堂。我們要在課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種道德因素,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從而使教學演變成爲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二年級上冊《狐狸和烏鴉》教學反思6

《狐狸和烏鴉》教學反思在教學中,我說:“我認爲狐狸挺聰明的”,在這裏,我並沒有要爲狐狸“申冤平反”的意思,而是欲擒故縱,引導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得出這則寓言

故事中蘊含的另一道理: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去獲取食物,而不是欺騙。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讓別人受到傷害,也是不可取的。這個道理隱含在課文這中,我挖掘了教材中的空白點,把它寓於教學之中,於無形之中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另外,當我把這個看法說出來的時候,也有幾個同學舉手表示贊同,說明我的看法代表了一部分孩子的看法,這又涉及到另一個價值取向的問題。新課標提倡個性化閱讀,“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但“個性化閱讀”也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不能背離正確的價值觀。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很多的是非觀念並不是很明晰,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狐狸爲了這塊肉,的確是想盡了辦法,動足了腦筋,抓住了烏鴉愛聽奉承話的特點,想出了這麼一個好辦法吃到了這快肉。但老師要讓孩子明白:這樣一來,烏鴉受到了傷害,她的孩子受到了傷害,狐狸爲了自己卻傷害了別人,這也是不對的,這種“聰明”不可取,不能學習。

  二年級上冊《狐狸和烏鴉》教學反思7

《烏鴉和狐狸》是一篇童話故事,童話故事很適宜低年級兒童閱讀,他們充滿好奇、充滿幻想、充滿童趣。以下是我對本課案例設計的一些教學反思:

1、注意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倡導新的學習方式。

在設計本教學案例時,我能夠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想,尊重每個學生的發展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去做引導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去表現自我。

2、注意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本教學案例,我注重讓學生通過想象當時情景,深入理解角色思想,體會不同的情感;續編故事,放飛學生的思想,任他們在自由創造的廣闊天地裏振翅翱翔,盡顯風采。

3、注意以讀爲主的訓練主線,培養和發展學生語感。

以讀爲主是本教學案例所體現的又一要點。堅持以“讀”爲主線,在教學中採取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思考,並在小組交流、師生互動、合作學習中動口、動腦、動情地去學習朗讀、默讀,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培養和發展語感,同時受到情感的薰陶。

4、不足之處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注重了小組學習,但往往會出現形式化,收效率不能達到優良。比如有個別小組在交流過程中,只把自己所劃的句子讀一讀,簡單地說一說這是一隻怎樣的狐狸(烏鴉)就算完成任務了,缺乏深入的交流。如何讓學生都參與到其中,讓每個人都暢所欲言,特別是一些學習較困難的學生. 我以後在教學中還需進一步研究。

  二年級上冊《狐狸和烏鴉》教學反思8

《狐狸和烏鴉》是一篇童話,講的是一隻狐狸用奉承話騙取烏鴉一片肉的故事,說明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爲了指導孩子們更好地進行分角色朗讀和理解課文內容,我採用了板書演示和揣摩人物心理的方式,有效引導孩子們學會用此類方法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下面主要說說揣摩人物心理這一做法:

1、狐狸的心理。當狐狸來到樹下看到烏鴉嘴裏叼着一塊肉時,我問孩子們:狐狸會想些什麼?接下去的問題:狐狸眼珠一轉,他會想些什麼?當第一次烏鴉沒有回答,狐狸會想些什麼?當第二次烏鴉還是沒有回答,狐狸又會想些什麼?當狐狸叼到肉之後,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2、烏鴉的心理。當狐狸第一次套近乎,我問孩子們:烏鴉會想些什麼?接下去的問題:當第二次狐狸問候烏鴉的孩子時,烏鴉會想些什麼呢?當第三次狐狸讚美烏鴉的羽毛和嗓子時,烏鴉心情如何?會想些什麼?當肉落入狐狸的嘴之後,烏鴉會想些什麼?會有什麼舉動?

通過這樣的問題追問,孩子們會在老師的引導下自覺進入角色,設身處地想人物之所想,從而更深地瞭解課文內容,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更好地進行角色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