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藍色的樹葉》經典教學案例及評析

《藍色的樹葉》經典教學案例及評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教材分析

《藍色的樹葉》經典教學案例及評析

《藍色的樹葉》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的是發生在兩個小學生之間的事,李麗在美術課上畫樹葉時,藍鉛筆不見了,她向同桌林園園借,但沒有借到。李麗只好用藍筆畫樹葉,林園園看了之後很難爲情。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中的九個生字及新詞,會寫“沿”、“吐”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教學重點:理解李麗和林園園的四次對話的意思,仔細體會人物的語言,瞭解人物的內心活動。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對話。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能學會幫助他人。

教具準備:1、朗讀錄音;2、生字、詞語卡片;3、掛圖;4、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出示一片藍色的樹葉,然後問學生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樹葉,並要求學生用一個完整的句子表達出來。(學生回答是一片藍色的樹葉。)

2、教師再引導學生提問,要學生說說看到這片樹葉有什麼問題要問的。(學生會問樹葉怎麼會是藍色的呢……)

3、教師師張貼藍樹葉,並告訴學生今天我們一起學習19課《藍色的樹葉》。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自然導入。

評析:

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導入,此設計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符合二年級的學習要求。並啓發學生提問,變教師提問爲學生質疑,喚起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和好奇心,爲下文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初讀感知

1、聽朗讀錄音,把生字、新詞在文中圈出來,認讀一遍;思考:書中哪兒告訴我們了樹葉是藍色的原因,把相關句子劃上橫線。

2、做摘蘋果遊戲,識記生字,誰會給生字注音、組詞,誰就摘下這個蘋果。

術、鉛、惹、吐、桌、盒、注、削、皺

3、連詞成句,貼在黑板上。

(1)師出示詞語卡片,請同學們認讀詞語。(生一個一個地認讀。)

(2)教師要求學生給這些詞語排個序,並加上標點,連成一句話,師適時評價。

  評析:

借用錄音朗讀,可以規範語音;聽讀的過程中目標明確。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蘋果形生字卡貼在小黑板上,讓學生自由上臺摘蘋果識字、組詞,教師適當引導、糾正。通過遊戲識字,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自主識字的過程中,更加牢記了該課生字。先讓學生讀詞語再連成句,將初讀感知課文內容的難度大大降低,這也是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實際的。教師的評價鼓勵,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三、細讀品味

1、師出示掛圖1,請同學們在圖中找到哪個是李麗,哪個是林園園,李麗的畫上還缺什麼,並說說你從中明白了什麼。(生仔細觀察插圖而後回答。)

2、學習第2-4段

⑴用筆劃出李麗和林園園的四次對話;

⑵指導讀對話的部分,理解詞語。

第一次借:小聲地(請求)

吞吞吐吐 沒畫完(找藉口)

(教師提示)同桌試着分角色讀一讀,並試着有禮貌地向同桌借物品,注意說話的語氣。完成課後的“讀讀說說”。

(3)運用第一次讀對話的方法,自己朗讀、理解後三次對話的內容,

(4)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準備交流

第二次借:只好 現在 小心一點(商量)

筆尖弄斷(捨不得)

(學學李麗的樣子,體會一下她當時的心情。)

第三次借:“你要注意,不要……不要……不要……”(弄壞、太費、捨不得)

連忙 只畫(誠墾)

皺着眉頭 還要畫(太多了,太費了)

(師指幾名學生有表情地讀林園園說的話,大家評,誰讀得好)

3、師出示第二幅掛圖,引導學生學習第五段。

(1)師提問林園園看見了李麗畫的藍樹葉,爲什麼臉紅了。

(2)要求學生認真看圖,說說李麗和林園園各在想什麼。

4、教師再引導學生走進課文人物,讓學生談談讀完課文後覺得李麗和林園園是兩個怎樣的孩子。

5、再次引導學生感悟課文主題,讓學生說說你如果在李麗和林園園的身邊,你會對他們說些什麼?我們今後應該怎樣對待有困難的同學?並板書:互相幫助

 評析:

教師利用掛圖資源,更加形象直觀地讓學生感知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找出該故事的起因,可以說是水到渠成。此環節中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朗讀第一次對話:先自讀,再同桌分角色讀,體會一下人物的心理活動,然後男女生分讀,模仿證據讀,帶着表情讀等,讀的形式多樣,真正做到了讀中悟,悟中讀,達到了理想效果。此環節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大膽放手讓學生運用已有方法自己讀書感悟,並在交流中適時引導、啓發。這樣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加讀邊思考中,在相互討論中,在小組交流中,在合作學習中動口、動腦、動手去學習。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不同形式地練讀,讓學生體驗到一種成就意識。學到最後,教師一連串的問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思維,重視了學生的主觀感受,關注了學生的獨特感受與想法,巧妙的設計恰當地滲透了德育,培養了學生樂於助人的美好情感,也達到了本課時的預期目標,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四、書寫指導

1、認真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吐、沿

2、教師範寫

3、學生在書後的田字格中書寫。

  評析:

識字、寫字環節符合二年級學段要求,先讀準字間,再認請字形,然後正確書寫。通過教師耐心細緻地指導,學生能按筆順規則寫字,書寫規範、端正、整潔,也初步感受到了漢字的一種形體美。

  總評:

本節課教師教態自然,語言親切,注重朗讀訓練與指導,緊扣課後思考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有條不紊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是一節很成功的二年級閱讀教學觀摩課。

一、目標明確。不管是課時目標,還是環節目標都很明朗清晰。

二、程序設計合理,環環相扣。“激趣導入—初讀感知—細讀感悟—主題昇華”,特別自然。

三、讀書有層次,形式多樣。初讀、細讀、悟讀;自讀、同桌分角色讀、男女生分讀、教師引讀、模仿語氣讀、有表情地演讀等,注重了讀中悟,司中讀,符合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

四、充分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思維。課堂導入的啓發提問,質疑,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又喚起了學生的情趣及好奇心;摘蘋果識字遊戲及連詞成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教師引導學生很輕鬆地感知了課文大意;合理運用掛圖資源,形象直觀地讓學生感知課文內容;多種形式地朗讀也激起了學生讀書的慾望。

五、發揮學生主體性,鼓勵自主學習。識字環節,學生自由選擇生字寶寶自認讀自組詞,教師適當引導、糾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小主人;連詞成句,教師讓學生自由排序,再將排好的句子讀幾遍,又一次巧妙地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教師重點引導學生朗讀了第一次對話,後三次對話讓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自讀,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六、注重德育滲透,昇華主題。上到最後,教師以“學完本文,你明白了什麼道理”一問來考查學生對課文的領悟程度;以“今後我們該怎麼做”一問,引導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培養學生樂於助人的良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