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二年級德育活動課教案(通用9篇)

二年級德育活動課教案(通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作爲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德育活動課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年級德育活動課教案(通用9篇)

二年級德育活動課教案 篇1

目的:

1、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小主人意識,知道家務勞動自己也有份,應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2、在家長的指導下,當一天家,體會家長當家的不易,從而更加理解、體諒家長。

3、學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理財、做簡單的飯菜、刷碗、掃地、收拾屋子等,從而提高勞動能力,養成勞動的習慣。

設想與構思: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家務活更是不會做。瞭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現,家長們很重視孩子的學習,但忽視家務勞動能力的培養。據一項統計表明,孩子小時在家中承擔的家務勞動越多,長大後越能很快地適應自己的工作,反之,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不能很好地適應工作。結合我班實際情況,設計瞭如下活動。

過程:

一、 家庭活動

在家長幫助下學做家務活,學當小主人,通過家訪與家長取得聯繫,得到家長的支持。(當家情況調查表)如:

xx學生家長:

您好,我是xx同學的班主任宋老師,在課堂及平時和孩子的接觸中,我發現他們大多數在家中承擔的家務勞動太少。家長工作繁忙,應適當讓他們學做一些家務活,成爲自己得力的小幫手,更何況,孩子遲早要長大成人,獨立生活。讓我們給他們一次當家的考驗,使他們瞭解家長的辛苦、當家的不易,使他們儘快成長起來!

學生姓名:xx

(一)、理財;

做小主人前 家庭理財:

1、知道節儉,幫家長理財( )

2、不隨便花零花錢( )

3、花錢大手大腳( )

做小主人 後 家庭理財:

1、知道節儉,幫家長理財( )

2、不隨便花零花錢( )

3、花錢大手大腳( )

(二)、做 飯:

做小主人 前

1、經常做飯( )

2、偶爾幫家長做飯( )

3、不會做飯( )

4、挑食,嫌家長做得不好吃( )

做小主人 後:

1、 經常做飯( )

2、偶爾幫家長做飯( )

3、不會做飯( )

4、挑食,嫌家長做得不好吃( )

(三)、洗 衣 服;

做小主人 前

1、能幫家長洗衣服( )

2、自己的衣服自己洗( )

3、隨意亂丟衣服,自己不洗( )

做小主人後:

1、能幫家長洗衣服( )

2、自己的衣服自己洗( )

3、隨意亂丟衣服,自己不洗( )

(四)、收拾屋子:

做小主人前:

1、能幫家裏收拾屋子( )

2、能收拾自己的房間或物品(

3、自己的物品用完不收拾( )

做小主人後:

1、能幫家裏收拾屋子( )

2、能收拾自己的房間或物品( )

3、自己的物品用完不收拾( )

(五)、刷 碗:

做小主人前:

1、 每天吃晚飯主動刷碗( )

2、有時刷碗( )

3、不刷碗( )

做小主人後 :

1、每天吃晚飯主動刷碗( )

2、有時刷碗( )

3、不刷碗( )

您認爲孩子在做家務方面最大的進步是:

二、學校活動:

在學校,我們是小學生,可是一回到家中,有的同學就變成了小公主、小皇帝,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爲了培養同學的能力,今天,我們開展今天我當家彙報展示會,希望同學通過“今天我做小主人小主人”的活動,都能有所收穫。

(一)、談談家長在我這麼大都做什麼

每個人都有過10歲,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我們這麼大時都會做什麼呢?爲此,我們的小記者作了採訪。(小記者彙報採訪家長的情況)

(二)、家長的希望

和長輩們相比,我們的10歲要比他們幸福、快樂得多,而我們的10歲比他們在家中承擔的家務少得多,在長輩眼中,我們是什麼樣的?他們對我們有什麼希望嗎?(採訪家長,家長提出對子女家務勞動方面的希望)

(三)、做小主人的體驗

1、錄像:爲了使自己儘快成長起來,不再成爲家中的寵兒,我們在家中當了一次家,當得怎麼樣呢?請看(xx同學的做小主人錄相)(看後)大家認爲他做小主人做得怎麼樣?

(同學針對做小主人情況提出優點和不足及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

2、做小主人日記:每名隊員都在當家後寫出了自己的感受,請聽“做小主人日記”(同學讀自己的.做小主人日記)

(四)、做小主人的成果

拼盤大比拼:以前,有的同學總是挑食,這不吃、那不吃,當家後自己做起來,才知道原來媽媽做的每個菜都很不容易。各小組你們的菜做得怎麼樣?下面進行拼盤大比拼,先說一下比賽規則和評比條件:各小隊5分鐘時間內完成拼盤,在製作過程中注意安全,不要削到手,還要注意衛生。完成後,請各位評委打分。

(完成後)時間到。同學們(是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參賽作品,從顏色上看究竟做得怎麼樣,請各位評委品嚐,請在你滿意的盤子旁放上一顆小星星。

各小組的拼盤分別獲得了多少分?在拼盤大比拼活動中,第( )小組獲得優勝,向他們表示祝賀。

光會做菜還不能成爲當家的好手,其他方面怎麼樣呢?下面我們進行家庭知識問答:

1、必答題:

①給你30元錢,讓你安排週六一家的生活,你打算怎樣安排呢?

②水多少錢一噸?你家一月大約用多少噸水,需要多少水費?

③電多少錢一度?你家一月大約用多少度電,需要多少電費?

2、搶答題:

①雞精和味精炒菜時分別什麼時間加入,放了雞精還需要放味精嗎?

②如果炒菜炒鹹了,有什麼方法補救嗎?

③媽媽讓你去市場買黃瓜,你怎樣做就能買到比較新鮮的?

④去超市買食品,挑選時要注意什麼?

⑤奶奶愛吃軟米飯,爸爸媽媽愛吃硬米飯,如何用簡便的方法蒸出讓全家滿意的飯呢?

(五)、做小主人的收穫: 同學們都當了一天家,通過“今天做小主人”活動,大家有什麼收穫呢?(同學談當家的收穫、感想)

(六)老師總結:

通過“今天我做小主人”這次中隊活動,老師和家長都看到了你們的進步,你們體會到了勞動的苦與甜,你們體驗到了當家理財的不易,但我們也應看到,同學當家方面和家長小時相差甚遠。希望同學們不僅當好一天家,還要經常當家,做好家長的小助手。

同學們,當我們稱你們爲未來的小主人時,你們有有沒有想過“小主人”這個詞真正

的含義呢?小主人這個詞,飽含着我們對你們的期望與信任,我們希望你們不僅做到學習中自主,活動中自主,更要做到生活中自主,願你們儘快成長起來,掌握過硬的本領,磨練自己的意志,作未來社會的主人。

二年級德育活動課教案 篇2

課題:第九課 保護文物

課堂類型:綜合 探索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調查瞭解本地區的文物資源,培養學生熱愛我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2、通過欣賞 、繪製文物,瞭解其用途和作用。

3、繪製宣傳小報,瞭解保護文物的意義,增強學生的文物保護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瞭解文物,繪製宣傳小報

2、培養學生提高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文物資料、製作手抄報工具、一張手抄報完成稿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一)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博物館,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看看被世人稱爲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瞭解一下它的滄桑歷史。我們一起來看看,從影片中,圓明園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火燒圓明園,肆意搶奪文物

(二)自主探索

通過視頻觀看,引出文物的珍貴,學生嘗試總結文物的概念

1、.文物古蹟:

具有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遺存在社會上或埋藏在地下的歷史文化遺物和遺蹟。包括建築、雕塑、工藝美術等藝術成就。

2、學生展示課前蒐集的文物資料

三、創作體驗 文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是金錢買不到的。經過多少年的風風雨雨和戰亂,流傳至今的文物相對來說已經不多了。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能夠留傳於世的文物會越來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貴,作爲學生的我們應該怎麼去保護這些文物呢?

保護文物、繪製宣傳手抄報(督促學生保持班級衛生和整潔)

四、評價交流

五、課後拓展

1、向學生展示黑龍江的出土文物,通過對身邊文物的瞭解,引起學生共鳴。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操。

2、建議課後同學們多蒐集一些歷史文物資料,繼續瞭解我們祖國博大的傳統文化。

3、將隨堂製作的手抄報和文物仿繪佈置在班級。

二年級德育活動課教案 篇3

活動目的:通過本次德育課,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貫徹落實《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培養學生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做一個講文明守公德的好學生。

活動重點:學習《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

活動難點: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行爲。

活動準備:課前,每位學生熟背《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的內容。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大家好。這節《爭做文明小學生》德育活動課的內容是有關行爲規範的。你們知道什麼是行爲規範嗎?你們對行爲規範有哪些瞭解呢?現在我們就來舉行一個知識競賽,看誰對行爲規範知道得最多。好嗎?

二、開展競賽,加深理解。

1、行爲規範有哪四大部分?

2、《小學生守則》有幾條?分別是什麼?

3、在學校,同學們應該怎樣相處?

4、請說出五種文明禮貌用語。

5、在升降旗儀式上,應該怎麼做?

三、借用故事,昇華情感。

1、請一名學生講《孔融讓梨》的故事。

2、教師講《程門立雪》的故事。

3、學生談聽完故事的感受。

4、師總結: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像《孔融讓梨》、《程門立雪》等許多歷史小故事至今深深教育着我們。我們作爲小學生,更不能忘記傳統,應該力爭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讓良好的`行爲規範伴我們每一天。

四、友情提示,自省互查。

1、班級裏的小朋友有哪些不文明的舉止?

2、家庭中會出現哪些不文明的現象?

3、學校、家庭、社會最突出的不文明的行爲有哪些?

(三項內容逐個進行交流彙報,步驟:先小組內進行交流,後進行全班性的彙報。)

4、作爲一個小學生,發現自身或他人存在着上面說的問題,應該做些什麼?要怎麼做?(學生髮言)

五、活動結束,希望寄語。

師:我們每個同學都應該以文明言行嚴格要求自己,養成道德好習慣。現在,老師給大家提出十個道德好習慣的要求,分別是:

1、文明用語,微笑待人。

2、文明休息,文明坐行。

3、不懂就問,勤于思考。

4、勤儉節約,計劃用錢。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說了就要努力去做。

7、及時感謝別人的幫助。

8、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

9、集體的事情一起幹。

10、乾乾淨淨迎接每一天。

最後,望全體同學嚴格要求自己,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創美好的明天!

二年級德育活動課教案 篇4

德育目標

通過本次班會,使學生能對親情有較爲真切的體驗,較爲深刻的理解,從而使他們在生活中能珍惜親情,敬愛母親及其他親人。

背景說明

中國是傳統的禮儀之邦,孝道精神源遠流長。然而在物質文明發達的今天,由於社會風氣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有些學生在家庭中不尊敬父母,不珍惜親情,在社會中也顯得冷漠,因此,呼喚親情和人性的迴歸成爲德育的必然。

德育重點

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德昭人,對學生進行親情、倫理、責任的教育。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珍視母愛,回報親情。

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進行情感渲染,激發學生討論、思考、感悟。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中華民族是傳統的`禮儀之邦,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傳統美德,孝道精神更是源遠流長,孝道文化厚重精深。由孟郊《遊子吟》和地震後母親護子的故事導入。

二、走近母親,學會理解寬容。

通過兩個情景再現,讓學生作爲清醒的旁觀者,理性的認識別人的母親,學會理解寬容。

三、走進母親,感悟人間親情。

1、走進自己的母親,進入母親的心靈,感悟母親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間親情。(配樂朗誦)

2、學生講關於母親的感動的或者內疚的事情。

3、歌曲渲染。

四、回報母親,呼喚責任意識。

1、學生談回報母親的方式。

2、學生給母親寫則短信,抒寫對母親的深情。

五、簽名活動。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走進母親,做一個孝順的孩子,做一個傳統美德的繼承者,做一個孝道精神的發揚者,報恩慈母,我們一路同行!

二年級德育活動課教案 篇5

一、活動的目的:

爲了幫助同學更好貫徹“文明、誠實、守信”的做人原則,作一個有優良品質的文明初中生,結合校園內文明與不文明的現蹡踈踈自己觀點,同時發出倡議:希望大家做一名值得自蹪的文明初中生。

二、活動準備:

1、開學初,組織學生學習有關社會禮儀的知識。

2、平時濱意到一些不良習慣,利用晨會、班會及時加以糾正和教育。

3、活動時間及地點:

20xx年9月26日九(3)班

4、活動過程:

1、教師導入。

2、活動程序。

(一)活動開始:

一、班長講話並宣佈活動開始:

同學們,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班在這裏開幕主題班會,主題是:爭做文明學生。希望大家相互配合,積極發言。下面班會正式開始。

從踏進這個校園開始,每天我們呼吸着她馥郁的芬芳,採擷着知識的花纉。校園需要每個人共同努力來建造,在良好的言行下爲學校增添光彩。

我想問大家,你認爲自己是一個文明人嗎?我們踈踈身邊存在有哪些不文明現蹡。2、同學們各抒己見,自由發言。

甲:同學們亂扔亂丟亂吐現蹡十分嚴重,扔紙片、扔紙盒、扔飲料瓶,更不文明的是走着,吃着,吐着,扔着。

乙:說的溡錯,我們身邊破壞公共財物也十分嚴重,舉兩個例子,班上的縸箕、掃把、提渴桶領回來不幾天幬損壞了,還有很多同學的課桌都畫了“大花臉”。(一些同學默不作聲)

丙:還有一些欺負弱者或弱勢羣體的',同情弱者,是中國的人之常情,但有的同學以大欺幃,以強凌弱,特別是欺負那些弱者,甚至亂起綽號,以別人的殘疾來取笑。

主持人:剛纔同學們說的是大家平時經常看到的不文明的現蹡,我們不能這麼做,要堅決與這些行爲劃清界限。

3、同學們討論、發言。

某同學:文明言行主要是三管好。管好自己的嘴,不要亂罵人,不講髒話,不放野話,不起綽號,不亂吐,管好自己的腳,不要亂走,亂踢、亂踩、亂塌,管好自己的手,不要亂丟亂扔,不要隨便伸手拿別人的東西,不要打人,不要損壞公共財物,不要亂採亂摘。

4、倡議書

親愛的同學們:

學生,家之學子,國之未來。我們應該切之弊端,正身立己,掃除不良行爲習慣。關鍵在於自身思想上的認識與重視。只要我們有恆心,有毅力,溡有攻不破的難關;只要我們真正有“建文明校園,做文明學生”這個理念,幬能清除掉所有的“問題”,完善自我。踏踏實實做事,正正穩穩做人,積極樹立校園新風。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源上發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提高個人修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爲一個和踐發幕的人,一文明合格的當代高中生。在此,我們呼籲大家以文明爲己任,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從自己身旁點滴幃事開始,時刻緊記我們的口號:人人講文明進步,從改掉一個不良習慣做起!由此,班委倡議:

(1)愛班愛校,說文明話,作文明人,塑造學生文明形蹡。

(2)以校爲家,愛護公共設施,杜絕損壞公物,拒絕課桌文化。

(3)遵守公共規則,維護正常的校園秩序。

(4)戒除抽菸、酗酒,嚴守校規校紀。

(5)服飾整潔大方,不配帶耳環、項鍊等飾物。

(6)男女同學,自帊自愛,正常交往,舉止文明,言行得體。班主任總結

通過召開本次班會,大家的禮儀知識又比以前豐富了,其實講禮儀幬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每個人的言行舉止中,希望每個同學都能成爲一名懂禮儀、講禮儀、守禮儀的公澠!班會反思

1、整個活動過程都充滿着緊張、歡樂的漁減,大家都在愉快地減圍中又學到了很多禮儀知識。

2、糾正了同學平時不在意的一些不合禮儀的細節、習慣。

二年級德育活動課教案 篇6

當前小學生多爲獨生子女,缺乏與人合作的精神,學會合作、與人彼此協作的能力也正是當代青少年所欠缺的。不少學生身上自我中心的傾向較爲明顯,與人交往缺乏合作的意向,或者是以自我爲中心,總是希望別人都聽他的;另一方面,即使有合作的意向,不少學生也不知道通過什麼途徑、以什麼方式與人合作。本次德育主題班隊會選用“合作”這一主題,把學生置身於一定的情景中,通過觀看動畫、遊戲、課堂討論等活動形式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眼看、心想、手動,體驗什麼是合作和怎樣合作,培養團結合作的能力,以增強合作意識,理解團結合作的意義和作用,讓他們感受到做事情時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21世紀是個充分合作的世紀,教育學生學會合作,是走向新世紀的需要。

教法與學法選擇

教法: 講述、討論,角色扮演、創設情境

學法:遊戲法、體驗法

活動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學會合作的重要性,增強合作意識。

2、瞭解合作一般應有的正確態度和方法。

3、通過訓練,培養學生初步的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設備、皮球、小紅旗等。

教學過程:

一、 通過故事,認識合作

主持人(甲 乙):各位同學,各位老師,六8班心理健康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1、講故事

主持人甲: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從前,有五個指頭兄弟,本來很和氣。有一天,他們忽然鬧起彆扭來,各誇各的本領大,誰也不服誰。鬧得正起勁兒,一個皮球跑過來說:“誰能把我舉起來,誰的本領就最大。”大拇指說:“我來,我來!”可是,無論它怎麼使勁兒,也不能把皮球舉起來。食指說:“我來試試!”可是食指也舉不起來。中指、無名指、小拇指都試呀試,累得滿頭大汗,也沒能把皮球舉起來。皮球說:“你們合作起來試試吧!”五個指頭互相合作,一下就把皮球舉起來了。

從此,五指兄弟同心協力,互相合作,再也不鬧氣了。

2.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

生:我覺得這五個指頭都很驕傲,但是最後認識到錯誤了。

生:我想,如果我們以後也像這五個指頭一樣,做事情齊心協力,一定能爲班級增光!

3.揭示課題:

主持人甲:看來,有些事情光靠個人的努力是辦不成的,需要大家的合作才能成功。合作是什麼呢?

(出示合作的定義)合作:顧名思義,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或羣體,爲了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共同完成某項任務。

主持人甲: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談談:合作的力量

二、觀看動畫 感受合作

1、觀看動畫《三個和尚》

主持人乙:聽了五個指頭的故事,讓我們懂得了做事情不能只靠個人的努力,下面我們來欣賞動畫《三個和尚》,你又能悟出什麼呢?

主持人乙:大大的問號,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思考:爲什麼人多了,反而沒水吃了呢 ?那他們三個人怎樣做纔能有水喝呢? 請大家幫幫他們出出主意吧!

生:一人一天的去挑水。

主持人點頭默許。

生:兩個人去擡,今天你們倆,明天他們倆,兩人擡一缸,喝完就換人去擡。

主持人乙:這個分工很好!

主持人乙,是啊,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三個和尚只有合作才能喝到水,也只有懂得合作的人,才能做到人多力量大。

三、通過遊戲,體驗合作

主持人甲: 人說:百聽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試。大家想不想真正的體驗一下合作的力量呢?那我們就來做遊戲體驗一下吧!

1、 遊戲(一)探險家(出示遊戲要求和規則)

一組成員圍成一個圈,另一組選一個當探險家在圈內。圈內有八個個皮球, 探險家要以機智、快速、靈敏的方法把球全部踢出大圈,然後安全逃出。踢出一個球爲一分,探險家逃出爲兩分。時間爲三分鐘,圈外的人可極力截住或迅速踢回皮球,最後以積分多者爲勝。

規則:探險家未踢完球不得逃出圈。

生做遊戲。其餘的同學在爲自己組的同學加油。

2、遊戲二 《心心相印》

主持人乙:咱們再來做一個小小的遊戲,看看哪個小隊的同學做得最好 做得最好的小隊將贏得一面紅旗。(出示要求)

遊戲二:“心心相印”背夾球

規則:從教室這邊到那邊然後再走回來,分成4組,每組2人,背夾一籃球,步調一致向前走,以最先到達終點的小隊獲勝。

放音樂,學生做遊戲,其餘同學觀看。

主持人乙:你們覺得這兩個遊戲有趣嗎?

生:有趣!

主持人乙:這兩個遊戲看起來確實簡單,但做起來卻不那麼容易,這要靠大家齊心合力,動作協調一致才能做好。這就叫“團結合作”。

3、分享活動體驗

教師的話 過渡:爲什麼有的小組同學用時很快得分也很高,有的小組卻很慢呢?我想對於這兩個遊戲,大家都有很多體驗後的感受要與你們組其他成員分享,接下來請同學們交流你關於這次體驗的一些思考。但是交流時我對大家有要求:

(討論) 交流的內容主要有這樣三個方面:

①活動中你有哪些特別深刻的感受?

②活動中促進你完成任務的因素有哪些?

③活動中阻礙你完成任務的因素有哪些?

(發言)請每組組長髮言闡述自己組交流的結果。

主持人乙:點名讓組長髮言

第一組組長:第一遊戲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們在外面時,爲了阻擋探險家踢出來,都在想,腳之間不要有空隙,千萬不要讓他們得了分。促使我完成任務的因素那就是:我們的集體的目標,還有我們協作的精神。阻礙我們的因素:他們下面的同學的故意搗亂的聲音。

第二組組長:我對第二個遊戲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做遊戲的時候,我們組的兩個同學商量好,一定要步調一致走,球不要掉了,不能慌。促使我們完成任務的因素就是一定要贏,不能落後於他們。

主持人甲 :過渡:大家的闡述都非常精彩,我想把大家的觀點綜合一下,主要歸納了三點:

(1)只有團隊成功,個人才能成功

(2)要學會關注別人,爲他人着想、爲團隊着想

(3)瞭解影響合作的內外因素:成員個性(自以爲是、自私、寬容等)和能力、計劃與策略、合作意識、旁觀者壓力等。

4、教師小結:

看來要實現卓有成效的合作需要這些條件:團隊統一的目標要放在首位、接着就是大家這種合作的意識和寫作的精神,還有就是有效的方法、策略、良好的溝通、成員的個性與能力等。這些是同學們在活動後總結的經驗,當然我們最終的目的是把活動收穫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我們纔可以使這些活動的收穫持續地發揮作用。

四、聯繫實際,尋找合作

主持人乙:團結合作不只侷限在遊戲上,就像老師剛纔所說的,要落實在日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會從屬於某個團隊,比如班級、學習小組等等,在生活裏面我們也會出現合作不良的情況。例如:班級大掃除中有的同學自私自利逃避任務,不願承擔力所能及的項目;還有上學期的校廣播操比賽。成績不錯,值得表揚的同學有:王燦、沈通瑋等同學集體凝聚力很強;教室衛生,1組2組同學的.分工明確,體現出了他們對班級活動的積極參與和對班級的熱愛;遇到同學請教學習問題不樂意回答;眼保健操、中午到校後紀律不好、愛講話、愛做小動作;、上課遲到等。

看看你是否也是其中之一呢,請看屏幕:“這裏有沒有你”

出示幻燈片

(發言)請幾位學生髮言。

生:這裏面有我,課堂上我有時候不認真聽講,影響別人聽課。以後我不再這樣了。

生:這裏面也有我,有一次,同學問我問題,因爲我想出去玩,就說自己不會。我以後也要改正。

主持人乙 總結:這裏面的行爲都會影響班級的共同榮譽,因此希望大家生活在同一個大家庭中要有團體合作、奉獻精神。

主持人甲: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要靠和別人共同協作才能完成的。希望我們都能從日常生活中學會與人合作,感受與人合作的快樂。也希望我們在班級中既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務,又要注意相互間的密切配合,這樣才能共同把一件事情辦好。經過觀察,我發現我們班也存在很多問題。

出示幻燈片

主持人乙 思考:“今後爲了班級你該做些什麼?”請同學們先思考再小組內討論交流。

請同學回答,然後出示幻燈片:我能爲8班做些什麼。

五、話題討論,運用合作

主持人甲:現在我們知道了如何去與同學團結合作,下面讓我們幫幫他們吧?

出示幻燈片,那些自私的學生,不爲班級着想的學生的做法。

指名回答如何去幫?

生:我會告訴他,旅遊以後可以去,但是學校的集體活動可就這一次,你一定要爲了班級的榮譽參加。

…… ……

主持人甲 總結:同學們都說得很好,同學們,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裏,有很多事情,要靠大家團結合作,才能把事情辦好,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學會與他人友好合作。

六、深化理解 昇華合作

師:通過今天的活動,你知道了什麼?你還知道了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讓學生到黑板上寫上:統一的目標、齊心協力、心中想着別人、自我犧牲的精神等。

課前我們做過調查問卷,請同學們拿出來那張試卷,對照一下,看看你能得多少分,看你的合作意識是否很強。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相信我們班的同學在這方面表現的會更出色。

師總結:學會友好合作,是現代人必備的生存條件。因此,我們從小就要樹立與人友好合作的良好心態和意識,它將指引我們走向一條成功的道路。老師送你們一句話:學會與人合作吧,這將是你踏上成功之路的捷徑。

今天大家的表現讓老師很感動,此時老師又想起一個寓言故事:天鵝,魚和馬一起拉小車,天鵝使勁往上拉,魚用力向下遊,馬拼命往前奔,結果小車停止不前,於是天鵝改變方向,使勁向前飛,魚用力往前遊,馬向前跑,小車拉動了。老師真心的希望大家,像美麗的天鵝,昂揚的駿馬,快樂的魚兒一樣,團結奮進,努力拼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我們的班級,我們的學校,創造的像美麗的彩虹一樣,在生活中留下光彩。

齊唱《衆人划槳開大船》(在歌聲中結束這次班隊會)

教學反思

在整個主題班會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老師只是作爲一個引導者、啓發者參與其中。在整個過程中,老師所起的作用是創設一個合作的情境,使學生在整個活動中首先認識合作,然後感受合作,接着真正的去體驗合作,運用合作,最後讓合作的意識在心中定格。教師只是對課堂中學生的表現和體驗做一個反思與總結,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琢磨、體會、感受和感悟,進一步加深對合作的認識,並對其以後的合作行爲做出新的構架。

二年級德育活動課教案 篇7

課堂類型:

綜合 探索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目標:

1、調查瞭解本地區的文物資源,培養學生熱愛我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2、通過欣賞 、繪製文物,瞭解其用途和作用。

3、繪製宣傳小報,瞭解保護文物的意義,增強學生的文物保護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瞭解文物,繪製宣傳小報

2、培養學生提高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文物資料、製作手抄報工具、一張手抄報完成稿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一)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博物館,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看看被世人稱爲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瞭解一下它的滄桑歷史。我們一起來看看,從影片中,圓明園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火燒圓明園,肆意搶奪文物

(二)自主探索

通過視頻觀看,引出文物的珍貴,學生嘗試總結文物的概念

1、.文物古蹟:

具有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遺存在社會上或埋藏在地下的歷史文化遺物和遺蹟。包括建築、雕塑、工藝美術等藝術成就。

2、學生展示課前蒐集的文物資料

三、創作體驗

文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是金錢買不到的。經過多少年的風風雨雨和戰亂,流傳至今的文物相對來說已經不多了。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能夠留傳於世的`文物會越來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貴,作爲學生的我們應該怎麼去保護這些文物呢?

保護文物、繪製宣傳手抄報(督促學生保持班級衛生和整潔)

四、評價交流

五、課後拓展

1、向學生展示黑龍江的出土文物,通過對身邊文物的瞭解,引起學生共鳴。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操。

2、建議課後同學們多蒐集一些歷史文物資料,繼續瞭解我們祖國博大的傳統文化。

3、將隨堂製作的手抄報和文物仿繪佈置在班級。

二年級德育活動課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象形文字,是人類祖先通過描募實物形狀而發明的古文字,它不但有固定的讀法,而且是一幅幅有趣的圖畫。本課教材以“學生與文字文化”爲切入點,讓學生在瞭解一些有趣的象形文字的同時,體會漢字豐富的形象內涵,激發民族自豪感,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教學時,應提供學生“探究、理解、想象”的空間,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這節課體現了本單元綜合運用點、線、面、色來進行平面製作的要求,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圖形的表意能力。

【學情分析】

教材巖畫、金文、古畫與古文字的比較欣賞導入,激發小學生猜想、比較的同時,也初步感知古文字的字形是來源於實物的描摹,小學生從探究瑪雅和埃及的象形文字的意思開始,激發興趣,體會各國不同的古文化,更由於就是一幅幅有趣的圖畫,小學生可以描描畫畫,並用豐富的色彩使之變成有趣味的畫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感知象形文字。

⑵瞭解象形文字描摹實物的特點。

⑶能運用形與色表現象形文字,並裝飾成畫面。

2、過程與方法

⑴在“慧眼識字”活動中,瞭解象形文字的描摹實物的特點。

⑵在欣賞討論中,瞭解文字與畫面結合的描摹實物的特點,感受人類想象,創造的能力。

⑶在嘗試中,發展想象力,創造象形文字的有趣畫面。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對象形文字產生興趣。

⑵體驗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的豐富形象思維能力。

⑶培養想象、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⑴感知象形文字及國畫的表現手法。

⑵發揮想象創新能力,表現象形文字的畫面。

2、難點:

能根據象形文字的'結構,運用誇張、變形、重複、排列等方法裝飾成畫面。

【教學方法】

遊戲法,啓發式,談話法,探究體驗比較法,展示法。

【課前準備】

1、教具:

象形文字的課件,象形文字的示範畫,板書卡片,做畫工具:墨汁、毛筆、調色盒、國畫顏料、毛邊紙,水桶。

2、學具:

收集有關象形文字的資料,準備創造象形文字的美術工具:紙碟、墨汁、毛筆、調色盒、國畫顏料、毛邊紙,水桶。

3、環境佈置:

準備象形文字的直觀感受作品——巖畫,佈置環境營造文化情景氛圍;將學生作品展示板放在美術室,擺好六人爲一組的課桌。

【學科與德育的有效融合點】

本課教材以“學生與文字文化”爲切入點,讓學生在瞭解一些有趣的象形文字的同時,體會漢字豐富的形象內涵,激發民族自豪感,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教學時,應提供學生“探究、理解、想象”的空間,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這節課體現了本單元綜合運用點、線、面、色來進行平面製作的要求,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圖形的表意能力。

【教學策略】

突出美術概念形成的一般過程:

1. 欣賞課文中的“巖畫、金文“、”古畫與古文字“,並進行比較,猜一猜,

哪些是畫?哪些是文字?它們像什麼?它們想說什麼?

2. 說一說,象形文字是怎樣演變成今天的文字的?(從意象——簡化)的過程

3. 想一想,小朋友是怎樣根據象形文字的形狀進行想象的?

4. 猜一猜,小朋友的畫想說一個什麼故事?小朋友是用什麼工具材料表現的?

5. 說一說,你見過用象形文字裝飾的物象嗎?

突出美術學習方式的綜合運用:把象形文字變成什麼?

1. 選擇一個或多個象形文字進行有序或無序的重複書寫,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

2. 選擇一個象形文字,並將其放大,加粗筆畫,進行裝飾;

3. 創造一個象形文字並進行變化,創作成與字義相關的形象。評價。

1. 想象力豐富。

2. 圖形與字義相符。

3. 有創意。

【教學過程】

一、準備階段。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⒈猜一猜

導入語——同學們,今天有個新朋友來到我們的課堂,他就是“烏龜爺爺”。你

看,他還帶了一份禮物,注意觀察,就藏在裏面,看誰發現了?

⒉出示巖畫

①師:這位同學觀察得真仔細,今天“烏龜爺爺”將和我們一起學習有趣的象形文字。在遠古時代,人類還沒有出現文字,爲了記錄事情,就用簡單的圖畫來表示。

②小結:這個用圖畫方法來記事是很有趣的,可是時間一長,人們覺得這個記錄方法並不方便,於是人們創造了又像畫又像字的符號,後來我們把這個符號叫做象形文字。

1、學生進行猜圖遊戲活動。

2、學生看巖畫,瞭解象形文字的來歷。

出示課件

1、激發學生對象形文字產生興趣。

2、學生理解象形文字的產生以及巖畫和文字的關係。

二、思辨探知(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欣賞感悟:

1、瞭解各國象形文字

同學們,在古時候,象形文字的運用很廣泛,你們知道除了中國,其它國家有象形文字嗎?老師知道課前有很多同學找了有關象形文字的資料,誰來介紹一下?

2、“慧眼識字”的遊戲

①象形文字有什麼特點呢?

②從同學們的表情中,老師知道你們被這部影片深深地吸引住了。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出現的象形文字吧!誰來說?

③這些象形文字和我們現在的文字一樣嗎?爲什麼?

④小結:原來象形文字有描摹實物的特點。

3、揭示課題

①今天讓我們一起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來進行“象形文字的聯想”。

②出示課題——板書

4、現場示範

教師邊講邊示範。

觀察比較:

⒈剛纔,老師用幾個象形文字組合的完成一幅畫。下面欣賞另外幾幅畫,它們都用了什麼方法來進行聯想?

小結:原來是用了重複和排列的方法。

⒉老師知道同學們也收集了很多的象形文字,誰來說說你打算怎麼樣通過聯想把象形文字變成一幅畫?

⒊同學們,你們都有很好的想法,老師這裏有兩幅畫,哪一幅的構圖好呢?爲什麼?

小結:我們在繪畫的過程中要注意,畫面要飽滿。

1、學生展示課前準備的資料。

2、小組分享交流。

3、學生進行慧眼識字的遊戲,並大膽講述對象形文字特點的看法。

4、學生觀看,感受,體驗中國畫的意象美。

5、學生參與討論。

6、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

7、個別回答,教師有針對性指導。

8、學生分組討論。

出示課件

展示出現的象形文字

出示板書

出示課題

教師用中國畫示範

出示範畫

出示課件

讓學生了解各國的象形文字。

三、自我構建

(一)課堂作業

造型表現:

⒈出示作業要求。

將象形文字聯想成一幅畫:構圖飽滿、富有創意。

⒉學生創作活動。

⒊各小組將完成的作品展示—學生將完成的作品貼在展板上。 學生在參與嘗試活動中,發展想象力,創造象形文字的有趣畫面。

(二)欣賞評價

欣賞評價:

⒈同學們說一說,你最欣賞哪一幅畫?爲什麼?

—學生髮言。

1、欣賞各小組展示的作品,交流感受。

2、學生充分評議。

出示展板

通過評價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評價能力,分享學習的快樂。

拓展延伸

知識拓展、總結提煉:

⒈在生活中,象形文字還可以美化我們身邊哪些物品?

⒉老師也找了一些用象形文字美化的生活用品,請欣賞。

⒊老師還找了一幅畫,誰來猜?

—這是2008年奧運會的會徽,這個文字象是一個“人”字,又象是一個“京”,他似畫非畫,似字非字,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這就是中國漢字的魅力所在!

⒋總結:同學們,你們今天表現得真棒!這些象形文字都是人們在勞動生活中,用他們的聰明和智慧創造出來的。我們要向他們那樣,用自己的雙手把世界裝扮得更加美麗。

學生分小組,聯繫生活舉例回答。

出示課件

1、學生感知象形文字與生活中的關係。

2、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感受人文藝術的薰陶。

3、激發學生將美術興趣內化爲成功的動力。

【板書設計】

象形文字的聯想

象形文字的特點 描摹實物

【教學反思】

1、採用遊戲激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象形文字的興趣,從而掌握象形文字的特點。

2、通過演示趣味性衝擊力極強的視覺形象課件,讓學生得到美的薰陶。

3、通過教師的示範讓學生欣賞用中國畫,表現象形文字的意象美。

4、教師邊示範邊引導學生掌握運用誇張、變形、重複、排列等方法裝飾象形文字。

5、學生探討作業的表現方法。能根據象形文字的結構,運用誇張、變形、重複、排列等方法裝飾畫面。

二年級德育活動課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職業道德與法律》第一單元《習禮儀 講文明》中的第一課《塑自己的良好形象》,本課分爲三學時。

學情分析

電子電器專業的學生全部爲男生,其中大部分學生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也沒有感受到良好行爲

習慣帶來的快樂,甚至不少學生認爲只要學好專業技能,今後就能找到好工作,對修身齊家的思想很是排斥。

因此,老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增強趣味性和應用性,引導學生主動去發掘修身的重要性,讓他們較好理解人

格魅力爲個人帶來豐富的社會資源,從而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爲習慣,幫助學生塑自己的良好形象。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自尊自信的重要性,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在交往中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

2、能力目標: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誠禮貌,珍惜自己的人格尊嚴。讓學生在面試時不會出現緊

張而出現的各種如抓頭、抖腳、挖鼻孔等多餘動作或因進退場不打招呼等無禮行爲。

3、情感目標:塑造自身獨特的人格魅力,打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認識自己,修身養性,儉以養德。

難點:正確認識自己,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

教學學法

教法:展開情境分析,佈置任務帶動學生思考,利用對比分析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合作探究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法:主要是由這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把實踐結論交給學生去分析。

教學過程 作爲一個頂天立地的人,你要無怨無悔地走完自己的人生歷程。怎麼才能充實地走完這歷程,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碌碌無爲,虛度韶華?還是踏踏實實,拼搏奮鬥?這取決於自己。《禮記·大學》曾有記:“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意思是說:修身齊家是儒家的倫理政治。指加強自身的修養,治理好家政。只有治理好了家政才能治理好國家。

那麼,如何才能修身?這是本次學習的重點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數據調查,公司在對人員進行面試時,第一印象能給人加分不少,可是也有許多第一印象讓人錯失了優越工作機會。

任務一:

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正確認識自己)

展示古今中外各種名人名言

討論:中職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對自己的'人生有什麼作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也有自己的不足,不妄自尊大,不妄自菲薄是每個人應該知道的道理,要做一個自尊自信的人。

情境故事:小麗很注重自己容貌的修飾,衣着的打扮,舉止的表現。當大家肯定或讚揚時,她就特別高興;別人批評時,就難過傷心。有人說這是自尊的表現。

小豪自小右腿短小,走路的時候一蹶一拐,很多同學在背後指指點點,但他仍然堅持學習,努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常常樂於幫助別人,老師和同學都很佩服他,在畢業生工作推薦的時候,他平時的表現得到了一所大公司的重視,從而得到了一個令人羨慕的工作。

討論:結合上面的事例,說說中職學生應該如何做到自尊?

人格是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徵的總和,通常也是個人的道德品質。

討論:劉偉的哪些人格魅力感動了我們?

我們如何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嚴?

任務二:

禮儀修養顯示個人魅力(是否具有個人魅力,在小處彰顯,打造好“第一印象”)

展示不同的第一印象,學生提出自己的喜好

儘管“人不可貌相”,但在與人交往中,儀容儀表,個人形象對於事業發展還是起着重要作用。

情境故事一:一家企業的招聘現場,一個男生擠到招聘席前,高舉着簡歷,大聲叫嚷“喂,收一下我的應聘材料!”但招聘人員盯了他一眼,繼續和其他應聘者交談。事後,招聘人員告訴記者:“像這樣沒禮貌的人,誰也不敢要!否則,哪天公司形象受損都不知道。”

討論:個人禮儀應遵行什麼樣的要求,才能彰顯自己的個人魅力?

第一印象也叫首因印象、首次效應或優先效應,由第一印象所形成的心理感受最爲深刻。有人說能給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就成功了一半,這說明了個人禮儀的重要性。而個人禮儀又蘊含着道德意義。

個人禮儀蘊含道德意義

情境故事一:一名外商到我國某地進行考察,對該地的投資環境、優惠政策等均感滿意,通過洽談,已基本達成意向,準備隔天簽約。休息時,公司負責人帶領外商到廠區參觀。在參觀過程中,公司負責人隨地吐了一口痰。爲此,外商決定放棄簽約。

情境故事二:午飯時間,某職業技術學校飯堂內人頭攢動,大多數同學自覺排隊打飯,李想打完飯經過長長的隊伍時,因爲空間比較窄,加上走路太急,不小心碰到了正排隊打飯的張強,張強很大聲地責備說:“他X的,走路沒張眼睛啊”,李想一聽也沒好氣地說:“誰叫你不排好隊的”,“你跟我說對不起!”“憑什麼?你也不對!”兩人遂吵起來,後來看有老師走過來制止. 張強指着李想鼻子說:“你小子等着瞧!”,李想毫不示弱:“誰怕誰啊!”後來雙方各約一大幫人晚上聚集在學校比較隱蔽的地方解決問題,結果幾句話不合,雙方動起手來,引發一起惡性校園打架事件,幾個主要肇事者被學校開除,其他參與打架者被處以校內留校察看處分。

討論:個人禮儀蘊含的道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