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論語》選讀之《誨人不倦》教學設計

《論語》選讀之《誨人不倦》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教學目標】

《論語》選讀之《誨人不倦》教學設計

1.掌握習、趨、憤、與、素、諸等詞在文中的含義。

2.能根據文言特殊句式的特點,用現代漢語準確翻譯。

3.領悟孔子“啓發誘導”“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則和方法的特點。

4.分析、評價孔子“述而不作”的主張。

 【教學重點、難點】

1.文言文中賓語前置“變式句”的判斷和特點歸納。

2.評述孔子“述而不作”的主張。

  【課時建議】

3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方案1:一個8歲男孩的“控訴”——

“大人要求我們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我爸爸要求我每天只能看半小時的電視,可他每天都看好幾個小時呢。”

孔子認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能收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無言而威”的效果。今天我們一起研讀《誨人不倦》,去感受教育家孔子的人格魅力。

方案2:孔子的學說永存——

千年杏壇名書院

同心同德又同堂,此日杏壇如現在;

變魯變齊今變楚,當年車轍不曾回。

孔子走了,帶着壯志未酬的遺憾,帶着對博大精深的楚文化的崇敬,帶着對這片靈秀的土地的深情眷戀走了。但是,孔子河、孔子山、孔子村尤在!問津書院、問津碑、曬書山尤在!顏子巷、長沮衝、桀溺畈尤在!講經臺、墨池、硯石尤在!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誨人不倦》,去領略孔子那永在的精神魅力和不朽的學術價值。

 二、孔子的教育教學名言

【活動】課前——上網收集有關孔子的教育教學名言;課堂——小組同學相互交流、補充。

【問題】你已經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教學名言?

【明確】

孔子教育名言

1.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解讀:我每天多次檢查自己:替人謀劃事情,有不盡心盡力的地方嗎?同朋友交往有不誠實的地方嗎?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還有不溫習的嗎?

引申爲:一個人上進與否在於他會不會自我反省。

2.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述而》)

解讀:要選擇好的並向其學習,若是不好的就要反省並改掉它。

引申爲:生活中人要學會知過改過,以後也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3.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爲政》)

解讀:對一件事確實是知道的,就說是知道;確實不知道的,就說明不知道;這纔是真正的知道。

引申爲:虛心是知識的嚮導。

4.不學禮,無以立。(《季氏》)

解讀:不學會禮儀禮貌,就難以有立身之處。

引申爲:教導人們行動要以禮爲標準。

…………

 三、整體感知文本

1.初讀感知

【問題1】你認爲孔子教育思想的特色有哪些,請用原文的關鍵詞語來概括。

教師傾聽學生的回答後,加以歸納。

【明確】有教無類、誨人不倦、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三隅反、聞一知十、切磋琢磨、告諸往而知來、繪事後素、述而不作。

【問題2】說說你對孔子教育思想的瞭解。

【明確】教育作用、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學原則與方法等方面都有精闢的論述。孔子真不愧爲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其教育思想及教學藝術之高超至今也難以有人能望其項背啊。

2.誦讀感知

(1)明確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語氣。

(2)字音提示:知(同“智”)zhì 騫qiān 隅yú 諂chǎn 磋cuō 倩qiàn 反(同“返”)fǎn

(3)句讀提示:

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女與回也/孰愈 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

欣賞配樂朗讀或教師範讀。

學生齊讀,教師指正。

3.在瞭解大意的基礎上,請學生選章朗讀,檢查誦讀情況。

學生互評,教師小結。

 四、文本探究

【活動】學生互動,進行文言基礎知識的梳理。

1.“包乾”(選定目標)

本課所選的“語錄”共有15章,爲克服篇數多、教學組織容易鬆散的缺陷,可把全文切分成a教育作用(第1章)、b教育對象(第2章)、教育內容(第4、7章)、c教學方法與原則(第5、8、9、11章)、教師素養d(第6、10、13、14、15章)四部分,教師選定四個小組長,由他們按每組10個左右的同學組合,按小組組定的順序自由選擇自讀內容,由各小組長組織自讀。

2.答“記者”問(接受檢閱)

推薦一人爲本組代表,就本組所負責的內容回答別組“記者們”的提問或任意抽一人回答“記者們”的提問。提問的問題可圍繞文言重點詞語、句子、內容理解等。

3.“點將”(檢閱別人)

每組按事先組織自讀時設計好的或重新歸納好的若干問題,由組長或代表任意指定其他三組的兩名成員必答。

4.“搶答”(統一檢閱)

教師根據本文文言詞法、句法學習的重點、難點設計好問題,讓各組搶答或下發課前所準備的訓練題,當堂檢測、鞏固。

爲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教師在組織上述幾個環節的過程中,可採用“競賽”的方式,並注意提問形式的多樣和問題設置的層次等。

例如,“習”、“聞”、“與”等多義詞意義的理解。

習:

①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論語•陽貨》)(習染)

②學而時習之。(《論語•學而》)(反覆練習)

③莫如修仁義而習文。(《韓非子•五蠹》)(學習)

④習善而爲善,習惡而爲惡也。(《論衡•本性》)(習慣於)

⑤通書,習戎事。(《新唐書•張仲武傳》)(熟悉)

⑥鷹乃學習。(《禮記•月令》)(飛翔)

幻燈片

聞:

①聽到、聽說(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②知道、懂得(生乎吾前,其聞道也故先乎吾。)

③名聲、聲望(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④見聞、知識(博聞強志)

幻燈片:

與:

①給與、授予(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②結交、參與(失其所與,不知。)

③幫助(君不與勝者,而與不勝者。)

④和、同(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天下者……)

⑤同“歟”,句末語氣詞(無乃爾是過與?)

又如,文言中賓語前置句“變式句”的特點。

【提示】補充資料

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學而》第一)

②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子罕》第九)

③何必公山氏之也?(《陽貨第》十七)

【問題】用助詞“之”、“是”、“焉”等來提前賓語,如“唯鄭焉依。”(《左傳》)這是賓語前置句的一種變式。《論語》中的“之”在很多地方就是用來提前賓語,試作一整理和具體分析。

【明確】上述例子加點的“之”字的作用都是用來提前賓語,構成“賓語+之+動詞”的結構。例①的正常語序是“其謂斯與”,例②的正常語序是“有何遠?”例③的正常語序是“何必之公山氏也?”

【活動】師生互動,組織課文重點問題——關於“教育方法和原則”的探討。

【過渡】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間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教育思想。本課所選錄的共有15章,主要從教育作用、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學原則與方法等方面闡述了孔子教育思想的體系。

【問題】思考並概括章句中所蘊含的教育方法和原則。

【明確】1.啓發式教學法

幻燈片:

子曰:“不憤[苦思冥想又仍領會不了的樣子]不啓,不悱[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想說又不能明確說出來的樣子]不發[啓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同“返”],則不復[再]也。”

【明確】2.討論式教學法

幻燈片: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語氣助詞,相當於“啊”],素以爲絢[即“以素爲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省略了介詞“於”]素。”曰:“禮後乎[省略了“義”]?”子曰:“起予[我,孔子自稱]者商[子夏姓卜,名商]也,始可與[省略了代詞“汝”]言[討論、討論]詩已矣。”

【明確】3.激勵式教學法

幻燈片:

子謂子貢曰:“女[同“汝”,你]與回也孰[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同“方”,比較]回?回也聞一以[表承接關係,相當於“而”,可不譯]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同意,贊同]女弗如[省略了代詞“之”,代“顏回”]也。”

【明確】4.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德行[指能實行孝悌、忠恕等道德]: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指善於辭令,能辦理外交]:宰我、子貢。政事[指能從事政治事務]:冉有、季路。文學[指通曉詩書禮樂等古代文獻]:子游、子夏。

子路問:“聞斯[就]行諸[“之乎”的合音]?”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怎麼]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疑惑],敢問。”子曰:“求也退[退縮],故[所以]進[使動用法“使……進”,指鼓勵他大膽幹]之;由也兼人[好勇過人],故退[使動用法“使……退”,指給他一些約束]之。”

【問題】對上述所概括出的孔子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你最欣賞或最有感觸的是哪一點?請說說自己的體會。

【活動】先在小組中交流,然後各推薦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明確】(一)啓發誘導

孔子提出的啓發誘導包括兩層意思:實行啓發式必須抓住教育的時機,把握好施教的火候(憤則啓,悱則發);實行啓發式必須有明確的要求,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

“憤”和“悱”,都是形容學生追求知識的一種急切的心理狀態。心理學研究證明,問題情境的難度在50%左右最有利於激發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在於因勢利導,在恰當的時候啓發、指點、引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因材施教

因是依據、根據的意思;材是人的意思,這裏指學生;施是實施、實行的意思;教是教育、教誨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行相應的教育。孔子在教育實踐中能夠分析出每個學生的特點,並且根據他們的不同特點,施行不同的教育,使學生各得其所,迅速發展。正因如此,朱熹在《論語》集註中說:“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三)誨人不倦

對於孔子的`誨人不倦,不能簡單地理解爲教書、傳授知識與技藝。孔子的誨人不倦,更多的是育人,是不厭其煩地、具體地教導弟子們如何做人。他把許多精力、時間用在了研究如何引導他的學生成爲一個有道德的人這個問題了。爲了編寫教材,孔子整理過不少古代文獻,編著成教學用書。這也是他誨人不倦的一個重要方面。“要想上課很精彩,必須下課不精彩”。他對學生的愛也是他在教育事業上能做出如此巨大貢獻的情感基礎。

【活動】自主學習,課文其他問題研讀。

【問題】對孔子的“述而不作”,你怎麼看?

【明確】觀點一: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完全遵從“述而不作”的原則,那麼對古代的東西只能陳陳相因,就不再會有思想的創新和發展。這種思想在漢代以後開始形成古文經學派,“述而不作”的治學方式,對於中國人的思想有一定程度的侷限作用。

觀點二:闡述了自己性格中好古的一面,謙遜地指出自己對古代文化的貢獻是“述而不作”。正因爲孔子的“述”,使他成爲中國文化史上承前啓後的一個重要人物。

【提示】補充資料

幻燈片:

“自孔子以來以前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自孔子以後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開。”(柳詒徵《中國文化史》)

  五、總結

【活動】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潔地評述孔子在教育教學上的影響。

【問題】說說你心目中的“教育家——孔子”

【明確】孔子一生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範。

孔子的教育教學思想對我國乃至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早在16世紀,基督教傳教士就將孔子的學說包括教育思想傳入歐洲,引起巨大震動。歐洲啓蒙思想家、“百科全書派”領袖伏爾泰稱讚孔子爲“真理的解釋者”和道德的化身。

【提示】補充資料

幻燈片:

孔子死後,被葬於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弟子們以對父親之禮儀對待孔子,爲其服喪3年。子貢在孔子的墳前蓋了一間小屋,爲孔子守墳6年。中國歷史上創辦私學的先行者,第一位職業教師,得到了弟子們的衷心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