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賞析

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鵲踏枝

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賞析

  馮延巳

誰道閒情拋擲久,

每到春來,

惆悵還依舊。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辭鏡裏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

爲問新愁,

何事年年有。

獨立小橋風滿袖,

平林新月人歸後。

“閒情”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呢?你難以確指它是某一種感情的事情,是每當你空閒下來,只要你有閒暇的時間,就無端涌上心頭的這一種情緒。

“誰道閒情拋擲久”在語序軸上是怎樣說的呢?你看他的轉折。“閒情”是這句的主要內容,我曾經掙扎,曾經努力,要把這閒情拋擲。這是第一層意思。我不但努力要拋擲,還努力了很久,是拋擲久,這是第二層意思。可是,開頭兩個字“誰道”,是誰說我真的拋擲了?是想拋沒有成功,做不到,這是第三層意思。他說的時候,是盤旋轉折着說進去的,所以,馮延巳的詞是最有盤旋鬱結情致的。

他接着說“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他這個圈子是一直轉下去的。我以爲我的閒情拋擲了,可是當春天回來的時候,我發現我的那一份感情——惆悵還依舊,彼此呼應。他對感情時執着的,是拋棄不掉的,是“日日花前常病酒”,還“不辭鏡裏朱顏瘦”。這是一份固執的.執着不改變的,雖然在痛苦之中也不放棄的一種感情的境界。

“不辭鏡裏朱顏瘦”,它表現了幾點特色。一個“不辭”,告訴我們馮延巳是有悲劇精神的,因爲他是在艱苦困難之中,有一種奮鬥有一種掙扎的努力。這是“不辭”這兩個字所表現的這種執着的在苦難中掙扎的精神。“鏡裏”兩個字所表現出來的是一種自覺,是一種反省,馮正中的悲劇的性格是帶着反省色彩的。“朱顏瘦”就代表他在掙扎奮鬥之中所付出的這種代價,這種努力。自己能清楚的看到,那就放下,既然是痛苦的,那就不要病酒,不要賞花了,但他說“不辭”,這正是馮延巳詞在感情的意境上的一個特色。

馮延巳在中國詞的發展商,在中國的詞史之中,是一個承前啓後的人物。他一方面承繼着五代的這一種傷春怨別的小詞的傳統,而他的意境卻是“堂廡特大”。他的詞寫的是一種深摯的感情的意境。正是馮正中的開拓,使北宋初年的有一些大作家,除晏殊、歐陽修以外。像范仲淹、宋祁等,都是學問、道德、功業不可一世的人物,都寫了小詞。

下半闋第一句“河畔青蕪堤上柳,爲問新愁,何事年年有。”與前半首是互相呼應的。“河畔青蕪堤上柳”呼應上片“每到春來”;“爲問新愁,何事年年有。”所說的愁,是閒愁,是惆悵,又有一個新愁,呼應了前半首的“惆悵還依舊”,呼應了“誰道閒情拋擲久”。這個新愁就是舊愁,就是想拋沒有拋掉,到了春天又長出來的愁。

“獨立小橋風滿袖”,橋,是沒有屏障的,沒有廕庇,沒有保護的所在,站在小橋上,風的寒冷的侵襲是何等的強烈。饒宗頤先生說這一句詞,可能就暗示了他在南唐朝廷中所受到的周圍政敵的攻擊。我們可以不確信,但是我們可以說,他在這種政治地位環境之中,內心深處自然有這麼一種悲哀的感受,甚至於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平林新月人歸後”每個人都有一個歸宿,每個人都有他的保護,每個人都有他的溫暖,所有人都回家了,我爲什麼還站在這裏呢?

這首詞直到結尾,也沒有明寫是什麼感情,寫得這麼深沉感動的這麼沉鬱這麼盤旋的一種感情是什麼?沒有。只是一種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