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粵教版選修課文《遠行希臘》教案

粵教版選修課文《遠行希臘》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一、課文解讀

粵教版選修課文《遠行希臘》教案

(1)作者簡介。

見課文

(2)基本解讀。

本文選自鄧肯的《自傳》。鄧肯是現代舞蹈的創始人之一,也是婦女解放的先驅。她本人個性十分鮮明,生活經歷富有傳奇色彩。

鄧肯的現代舞一向被看成是對西方傳統的叛逆。但這並不意味着她的舞蹈是傳統文化的斷裂。恰恰相反,鄧肯的現代舞正是在融會消納了西方文明結晶的基礎上才創建起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古希臘文化對她的影響尤其突出。古希臘藝術的自然、樸實曾是她對抗僵化的經典芭蕾舞程式的有力武器。《遠行希臘》便記錄了古希臘文化對她的強烈吸引和深刻影響。

古希臘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頭,古希臘的文明成就一向被西方傳統視爲至高無上的典範。鄧肯遠遊希臘,目的是“朝聖”,也就是到西方文明的起源地,去與西方文化傳統的經典做一次“親密接觸”。這並不是獵奇,也不是單純的懷舊,而是去追隨她一直追求着的藝術與美的理想,追尋藝術與美的永恆的祕密的答案。

鄧肯的希臘之行是在對古希臘文化的熟悉和嚮往的背景下展開的。這使得她對整個旅程的描述充斥着一種熱烈的情緒:不厭其煩的讚美,天馬行空的想像,一發而不可收拾的抒情……文章的結構因此看來有些散漫。但“形散神不散”,作者的情感——她的率真、浪漫、熱烈,貫穿始終。

這篇文章實際有兩條線索,一條是鄧肯實際的旅行線路,另一條是她的回憶以及想像。這樣,不同的時空就交織在這篇文章中,形成一個立體的複式結構。另外,文中還穿插了大量的詩歌,這對所描繪的事物起到了補充說明的作用,並且賦予了文章一個濃厚的文化背景,進一步揭示了作者的旅行的宗旨。

本文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加上城裏的許多百姓都想來瞧瞧我們”,講述自布林迪希港至卡瓦薩拉斯之行的見聞及感想。第二部分,自“我們天一亮即啓程離開”到“在小輪船的甲板上看着這座城市漸漸變模糊、遙遠,而我們開始航向帕特拉”,講述自卡瓦薩拉斯至帕特拉之行的見聞及感慨。第三部分,爲餘下的段落,講述自帕特拉至雅典之行的見聞與審美感受。

 二、習題解說

(1)第一題命題意圖及參考答案。

命題意圖:領會古希臘文化的影響以及它對鄧茸的意義。

參考答案:鄧肯到希臘去,目的是近距離接觸古希臘文明,感受古希臘藝術的美與魅力。希臘的美主要不是在它的迷人風光,也不在它的獨特的風土人情上,而是在它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中。古希臘文化藝術對後世的文化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哺育了一代代藝術家,它一直是藝術家汲取靈感和創新的源泉,它的美是不朽的。

(2)第二題命題意圖及參考答案。 ’

命題意圖:讓學生體會細節描寫在傳記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細節如鄧肯堅持乘小漁船航行愛奧尼亞海、手持桂樹枝條引領馬車前行、跳到亞斯普羅普塔瑪斯河中“受洗”、稱難喝的松香酒“香醇極了”,等等。這反映出鄧肯的性格熱烈和浪漫。

(3)第三題命題意圖及參考答案。

命題意圖:掌握傳記寫作中整理素材的方法。

參考答案:

地點 相關典故

聖塔模拉 奧德賽故鄉,薩福失戀投海自盡,拜倫《哀希臘》詩歌

愛奧尼亞海 《奧德賽》中奧德賽海上遇風暴

卡瓦薩拉斯 奧林匹斯衆神,酒神祭儀,蘇格拉底,柏拉圖

亞斯普羅普塔瑪斯河 阿克洛俄斯河

斯特雷託 宙斯神廟

邁索隆吉翁 拜倫之死,雪萊之死,希土邁索隆吉翁之戰,德拉克洛瓦的作品《邁索隆吉翁的突圍》

雅典 雅典娜神廟

 三、相關資料

(1)現代舞。

現代舞蹈是受現代西方文化影響的產物。

19世紀末,西方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工業革命產生以來,資本主義的腐朽制度引起了各國先進知識分子的痛斥與批判,其中以馬克思主義號召無產者團結起來、共同推翻資本主義的腐朽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的思想最爲科學。在同一西方社會背景下,還產生了許多其他思想,那些思想集中在文化藝術領域裏則表現爲各種現代主義藝流派,如表現主義、象徵主義、未來派、意象派等等,把這些集中起來,就是非理性主義思想。非理性主義是對理性的批判,19世紀的理性已不同於18世紀啓蒙時代的理性,它是被統治階級利用的腐朽的理性。可以說非理性主義的產生與批判和否定資本主義腐朽統治和社會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有關。

現代社會文化因科學技術的迅速進步而迅速發展。20世紀上半葉現代社會文化的瞬息萬變,新的事物還沒有來得及被人接受就過時了。到了20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空間技術、微電子技術、基本粒子、電腦、生物工程的發展,現代文化走向了後現代社會文化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信息時代”。這種社會現象說明了人類文明社會的動態發展狀況。

從19世紀末發展至今的現代社會中所產生的種種科學技術,以及與之對應產生的現代文化藝術思潮都直接影響了現代舞藝術。

現代舞的產生與西方的社會結構、社會現實、社會觀念、社會形態及文化習俗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這種與古典芭蕾完全不同的新的舞蹈藝術的產生,還應當看到它與世紀之交以及20世紀初頭二三十年中的科學技術、心理學、哲學、美學的發展有着緊密的聯繫。藝術是文明的外化表現,20世紀的社會發展文明,就在這種藝術表現形態中反映了出來。

現代舞是受現代文學藝術影響而形成的,而現代主義文學藝術發端於世紀之交,它是以文學的象徵主義和造型藝術的印象主義爲發端的。美術家莫奈、雷諾阿等人採用了當時科技分析方法來作畫,梵·高等人採用一種非理性的哲學態度通過作畫來傾訴內心的情緒。20世紀20年代繪畫藝術形成各種現代流派如野獸派、立體派、表現派、未來派、意象派等等。20世紀初出現的這些藝術流派,總稱爲現代派,它們有其共同點:①求新,追求不斷更新;②提倡非理性主義,這裏包含着心理學和哲學,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柏格森的直覺主義等;⑧沒有固定模式,在舞蹈方面,它沒有一定的規範可循。

現代舞受當時現代環境、現代文學、現代繪畫和現代音樂的影響,也在舞蹈的結構和舞蹈語彙方面有了新的特點。20世紀,俄羅斯芭蕾團表演的芭蕾舞劇《春之祭》顯示了它與古典芭蕾的許多不同點。該舞劇的作曲是表現主義的主要代表者斯特拉文斯基。舞蹈編導是著名舞蹈家尼金斯基。舞劇音樂的節奏很沉重、怪異且音響刺耳。40名男女演員身穿原始部落的寬鬆衣衫赤腳舞蹈。

1910年斯特拉文斯基給芭蕾舞《火烏》配樂使這一作品引起社會關注。斯特拉文斯基的《火烏》帶有印象派音樂的痕跡和俄羅斯民音樂的豐富色彩,成爲現代音樂的代表作之一。如果說,古典主義音樂是描繪自然的,浪漫主義音樂是抒發感情的,印象派音樂是表達對自然印象的,那麼斯特拉文斯基的現代音樂則強調音樂家的主觀色,表達音樂家的個人意念和內心的感情。與現代主義文學和美術相同,他的音樂以異國情調、神話氣氛爲媒介,自由地、象徵地表達音樂的思想,把聽衆引導到神祕的境界中去。

但是,現代舞的風雲人物當推依莎多拉·鄧肯。她曾在倫敦、布達佩斯、柏林等地演出,每到一地演出,劇場裏都擠滿了反應熱烈的觀衆,更受大學生們的狂熱崇拜。她身穿古希臘式的輕紗寬袍,赤腳披髮地按照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去自由舞蹈,這種舞蹈形態迷倒了歐洲大片觀衆。現代自由舞蹈的出現,與運用自然色彩的野獸派畫家一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選自《外國舞蹈文化史略》,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年版)

(2)伊莎多拉·鄧肯。

伊莎多拉·鄧肯,1877年出生於美國的舊金山,從小喜歡舞蹈,15歲當上舞蹈教師,1893年初次在紐約上臺表演。鄧肯天生麗質,黑眼睛,具有希臘美女式的高貴氣質,身姿優雅,性格奔放熱情,追求理想的愛情,認爲“人生最偉大的東西是愛情”。由於無聊記者的渲染,使她在美國的聲譽受到影響,1921年來到莫斯科,她在莫斯科創辦了一所學校,在那裏渡過了一生中最幸福和最有意義的時光。她也曾在德國、法國建立起舞校,但都未能長久堅持下來,這主要由於兩個原因,一是經濟的拮据,另一是她不願使自己的舞蹈系統化,成爲一種固定模式代代不變地相傳。她的這種不使規範束縛身心發展的反叛思想成爲現代舞的核心。

鄧肯認爲“大自然,尤其是大海起伏跌宕的浪漫節奏象徵着宇宙間萬事萬物在地心引力作用下的運動規律、基本形態和自由精神,而古希臘民間舞和瓶畫上的舞蹈形象最能代表這種本質性的運動規律、基本形態和自由精神,因此,她以這兩種帶有邏輯關係的東西作爲自己的動作來源。一種是大自然本身,另一種是最接近大自然的古希臘藝術作爲自己的動作來源。”

(選自(日)石福恆雄《舞Nr52_》,日本紀伊國屋書店1974qz~N)

鄧肯的舞蹈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l.從詩歌中汲取靈感,惠特曼的詩啓發她去創造一種不帶有絲毫狐步舞或查爾斯頓影子的美國式的舞蹈,這種舞蹈充滿和諧、積極向上的精神,是一種腳踩巔峯、手伸太平洋、頭頂藍天的自由舞蹈:

2.舞蹈節奏講求大海波浪式的線條,她從自然界的水、風、植物、生物中捕捉舞蹈表現的素村,尋找能夠表現生命的力量,講究動作的健康、崇高、從容和自在。

3.隨着詩歌、隨着音樂、隨着自己心靈節奏去舞蹈。

4.強調自由的女舞蹈家要光彩照人。

鄧肯的講究迴歸自然的動作和動作的自然節奏的舞蹈思想,爲後世現代篝理論奠定了基礎。

所謂自然動作包括:

①對自然社會感悟及對自然節奏的服從。

②表現自然節奏的動作,如內收——外放、外開——內收、爬起——倒地、推——拉、彎曲——伸直等。

③過渡接連動作或移動身體的動作,如踏、走、跑、跳、躍、彈、蹦。滑、奔等,所有這些動作都是對簡單的踏步或動作重心的轉移變化。

④各種節奏性動作,如旋、扭、起伏、投擲、地心引力擺、朱梢擺、抖動、彎曲、伸直、擊打和搖動。

所謂動作的自然節奏包括:

身體節奏,最常見的有呼吸節奏與心臟節奏。心臟節奏在舞蹈中還沒有被很好地控制與運用。而呼吸節奏則被有意識地加以運用。在早期現代舞流派中如唯美舞蹈、自然舞蹈,在鄧肯舞蹈中常常被利用。在鄧肯的舞蹈中,常常運用的自然節奏的術語是內收和外放。依莎多拉。鄧肯所強調的是舞蹈中的波浪節奏。

在大自然的所有節奏中,除去純粹人體的呼吸節奏之外,波浪節奏最富感情色彩,現代舞就是在此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它深受舞蹈家之重視。舞蹈家僅從呼吸節奏、波浪節奏中就能派生出許多其他的節奏,而這些節奏構成了早期現代舞的動作。

(選自《外國舞蹈文化史略》,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年版)

(3)古希臘文化介紹。

古希臘的多神崇拜

古希臘宗教仍屬多神教,從家庭、部落到地區、城邦乃至泛希臘等不同曇次的崇拜應有盡有。在希臘的神殿之中,有舊神、新神、大神、小神、天神、冥神、外來神等。大神數十,小神成百上千,再加上山精樹怪,不計其數。公元4世紀的基督教神學家奧古斯丁在自己的著作中曾提到羅馬學者瓦羅曾辛勤蒐集天神們的名稱,結果蒐集到3萬個,這些神的名字都和遠古時代人們身體、精神、經濟、民俗等各方面的需要有關。這種情況的出現同希臘城邦林立和政治的長期多元化密切相關。與此相適應,爲各種神靈興建的神廟和舉辦的節慶祭典也多種多樣,功能各異。除了代表舊神界的各位巨人之神,如提坦諸神、巨靈、烏刺諾斯、克洛諾斯和瑞亞之外,希臘人最信奉的是以宙斯爲首的新一代天神,因其神宮建於奧林匹斯山上,故通稱奧林匹斯衆神或奧林匹斯教。奧林匹斯衆神由十二主神組成:宙斯與赫拉,波塞冬與德墨忒耳,阿波羅與阿耳忒彌斯,赫淮斯托斯與雅典娜,阿瑞斯與阿芙洛狄忒,赫耳墨斯與赫斯提亞。有時希臘人也將狄奧尼索斯、赫拉克勒斯、克洛諾斯、瑞亞、阿爾甫斯等神祗列入這一家系。十二主神的出現與希臘正統宗教奧林匹斯教的形成是同步的。作爲這一教派的主要信仰對象,它反映出希臘古典社會最典型、最正統的一面,是希臘城邦政治組織在宗教信仰中的反映。宙斯象徵着希臘民族的統一、正義和法律,雅典娜徵着智慧和城邦文明,阿波羅象徵着光明和音樂,阿瑞斯象徵着勇敢和戰鬥,阿芙洛狄忒象徵着美貌,德墨忒耳象徵着豐裕,波塞冬象徵着航海平安,赫耳墨斯象徵着商業繁榮,赫淮斯托斯象徵着手工技藝,赫拉象徵着合法婚姻……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就是希臘正統宗教所反映的希臘人的社會政治理想。

雅典衛城

衛城坐落在雅典城中心一個不大的陡峭山頂上,高於平地70~80米。遠古時,衛城只是作爲禦敵的城堡。到了公元前5世紀,雅典爲了紀念希波戰爭的勝利,適應雅典在希臘的霸主地位,怕裏克利開始大事修建衛城,將它建成一個宏偉壯麗的紀念性建築羣。一些大小不等的神廟,依山就勢,高低錯落,高高的聳立在衛城上。由於山勢陡峭,只有西端一個通道可以上下,人們只要一登山,就可以看到左邊矗立起一堵8米高由石灰石砌的基牆。牆的北面掛滿了希波戰爭的勝利品,牆頭上屹立着勝

利女神尼凱的廟宇。沿着基牆轉彎,擡頭可見雄踞於陡坡上面的衛城山門。一進山門,迎面便是雅典的守護神雅典娜的鍍金銅像。走過銅像,在右前方的高臺上,就是衛城的主要建築物帕特嫩神廟,它是衛城的主殿,也是神廟中的皇冠。再向左偏轉,便是奉祀傳說中雅典人的始祖伊利特盎的神廟。

雅典衛城的建築羣爲古代世界藝術中的傑作,整個佈局自然和諧。衛城建築不採用死板的對稱和單調的重複,它與周圍的自然界協調一致,幾乎完全保留着天然地形的特徵。帕提儂神廟雄踞于山巔之上,氣勢莊嚴而雄偉,是整個建築羣的核心。山門和其他廟宇起着陪襯和烘托作用,在藝術風格上,也都各有千秋。廟宇的大小和形式不同,柱式也不相同,它不僅綜合了多利亞式和愛奧尼亞柱式的藝術風格,而且兼容幷蓄,在形式上有所創新,從而豐富了建築羣。整個建築羣和周圍的自然環境協調一致,鬱鬱蔥蔥的參天古樹,碧綠青翠的葡萄和橄欖樹,再加上所有的建築物都用白色大理石砌築,在陽光照耀下燦爛奪目,給人以明朗和愉快之感。所有建築物瀕臨港灣,藍天碧海給人以開闊和

遐想之意。一些親臨其境的參觀者都稱讚這座著名的建築羣,不管是遠處眺望,還是近處細看,皆是一幅細膩而又美妙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