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今生今世的證據》學案設計與答案

《今生今世的證據》學案設計與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學習目標]

《今生今世的證據》學案設計與答案

1.反覆研讀,與文本、編者對話,深刻體會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觀點。

2.瞭解文中對場景細緻描寫的方法及物與場景的個性化的表現手法。

  [預習] 40分

1.給下列加橫線字注音(20分)

打夯( ) 一縷( ) 瘸腿( ) 抹殺( ) 轉彎抹角( )

抹布( ) 拆毀( ) 煙垢( ) 門框( ) 悄無聲息( )

圈棚( ) 烙印( ) 省親( ) 執拗( ) 迄今爲止( )

粗糙( ) 恍惚( ) 咀嚼( ) 嘹亮( ) 舐犢情深( )

2、近義詞辨析 (8分)

沖刷 領略 等待 沉寂

沖洗 領受 等候 沉默

3、在橫線上填上適當內容(12分)

劉亮程,生於1962年,中國現代作家。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在1999年引起巨大反響,被譽爲“_____________”。內容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________節,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是________節,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是_____節,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部分是________節,寫的是________________。

 [鞏固測評](60分)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項( )(5分)

A浩渺 桎梏 皓月當空 明察秋毫 B澄澈 田塍 稱心如意 遊目騁懷

C嗜好 狹隘 苦心孤詣 浮糞四溢 D滲浸 覲見 噤若寒蟬 加官晉爵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 )(5分)

A功夫 工夫 留戀 流連忘返 B蒼茫 倉皇 蒼海桑田 蒼翠欲滴

C嘹亮 燎原 瞭望 潦草 D骨骸 彈劾 言簡意賅 垓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5分)

(1)即使牆皮全掉光,也在不經意的、風雨______不到的牆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塊吧,留下泥皮上的煙垢和灰。

(2)我走的時候還不知道向那些_____的東西告別。

(3)許多年前他們往這些牆上抹泥巴、刷白灰時,我便知道這些白灰和泥皮遲早會____ 得一干二盡。

A、沖刷 熟悉 脫落 B、沖洗 熟悉 脫落

C、沖洗 熟知 脫落 D、沖刷 熟知 脫離

4、下列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 )(5分)

A、世界很難再找到像巴黎這樣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韻味和現代時尚的潮流完美地融爲一體,既充滿反差,又相得益彰。

B、很多老師和學生都有這樣的經驗和體會,在考試前一定要保持輕鬆的心態,採用疲勞戰術和題海戰術只會事倍功半。

C、生命需要證據,當一個人的家園廢失,那他所有回家的腳步都踏上了漫長的.虛無之途,家園成了他一生魂牽夢縈而卻無法迴歸的精神之所。

D、這兩位進城打工的農民遭到保安人員的非法拘押和刑訊逼供,他們在被毒打後忍無可忍,不得不承認偷了商場的物品。

5、下列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 ) (5分)

A、與作家不同的是,攝影家們不是把自己對山川、草木、城市、鄉野的感情傾注於筆下,而是直接聚焦於鏡頭。

B、觀摩了這次關於農村經營承包合同法的庭審以後,對我們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C、一隻早年間日日清脆嘹亮的鳴叫喚醒人們的大公雞,是否也與一粒土一樣歸於沉寂。

D、北京以56票申奧成功,翻閱上百年的申奧史冊,我們至今還極其罕見在第二輪就取得高的得票率。

閱讀、品味(25分)

6.作者在文中反覆說“我走的時候,我還不懂得憐惜曾經擁有的事物”,“我走的時候還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東西告別”,“我走的時候,我還不知道曾經的生活有一天,會需要證明”。作者反覆說“我還不懂得”“我還不知道”,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說“當家園廢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腳步都已踏踏實實地邁上了虛無之途”“虛無之途”是什麼意思?爲什麼作者回家的腳步踏上的是虛無之途?(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

8、“牆打好後,每堵牆邊都留下一個坑……那時我就知道一個土坑漫長等待的是什麼”,“我”知道土坑漫長的等待是什麼?(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練習

9、把下面的句子改寫成排比句。(10分)

音樂家常把靈感變爲跳躍的音符,文學家呢,他們優美的辭章往往緣於靈感,至於畫家,他們完滿的構圖也常常與靈感相關,而一般人的靈感,則常是霎時的喜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後反思]

 《今生今世的證據》學案參考答案

[預習] 1、略 2、略

3、劉亮程,生於1962年,中國現代作家。作品有《一個人的村莊》、《庫車》。其中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在1999年引起巨大反響,被譽爲“20世紀最後的文學景觀”。內容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一至三節,寫的是曾經生活過的故鄉事情是自己生命歷程的證明;第二部分是四至六節,寫的是曾經的生活沒有了見證;第三部分是七至八節,寫的是故鄉的改變及引發的思考;第四部分是第九節,寫的是以“家園廢失”結束全文,使全文籠罩在濃濃的傷感之中。

[鞏固測評](60分)

1、D 2、B

3、A(“沖刷”是水流衝擊,使土石等流失或剝蝕,“沖洗”是用水衝,使附着的東西去掉。前者是自然的水流,後者是人爲的,從(1)句語境看,應用“沖刷”。“熟悉”是知道得很清楚,“熟知”是清楚地知道,前者強調了瞭解的狀況,後者強調了瞭解,從語境看應用“熟悉”。“脫落”是附着的東西掉下來,“脫離”是離開某種環境和情況,從句意看應選“脫落”)

4、D (“忍無可忍”是再也忍受不下去了的意思,但它往往要作出某些反抗舉動,這與句意不符)

5、A (B去掉“對”;C在“年間”後加“以”;D“罕見”與“極其”重複)

閱讀、品味(25分)

6、(1)表達了作者對家園的思念之情。(2)表達了作者對生命證據的珍愛之情。(3)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當初不懂得珍惜的自責之情。

7、(1)“虛無之途”的意思是沒有生命證據的路途。(2)因爲家園廢失了,自己所有生命證據都不見了,沒有誰也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證明自己了,自己回家的腳步踏上的只 能是無法證明的路途。

8、是時間的流逝和土坑的荒蕪和消失。

拓展練習

9、解析:這是一個散句,要把它變爲排比句,首先就要對原句的內容和結構進行分析,然後把它組合成句式整齊的一組排比句。

答案:音樂家的靈感常成爲跳躍的音符,文學家的靈感常成爲優美的辭章,畫家的靈感常成爲完滿的構圖,一般人的靈感常只是霎時的喜悅。

附:練習

1.第四段“我也會對以往的一切產生懷疑”,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在這一段中對以往的哪些東西會產生懷疑。(不超過35字)(5分)

答:

2.第六段“即使有它們,一個人內心的生存誰又能見證”,請結合全文內容簡要談談你對“內心的生存”的理解。(3分)

答:

3.文章最後一段有什麼深刻含義?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6分)

答:

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本文的“證據”、“村莊”、“家園”實際上都包含多層的意思,既是世俗的,又是精神的與超越的。

B.文章第二段運用擬人的手法,寫作者與草、土牆和房子的對話,既刻畫出自己熟悉的環境的頑強生命力,又充分體現了自己對熟悉的生活的留戀。

C.本文通過細膩的細節描寫反覆強調,當一個人的家鄉變成了故鄉,一切都面目全非的時候,我們不必太留戀過去,而是勇敢地向前走,尋找我們的精神家園。

D.這篇散文與許多鄉思作品反覆抒寫思鄉之情不同,它從一個人的遷徙寫起,沒有過多的抒情,而是把感情深藏在具體的故鄉場景描寫之中。

E.本文寫人們“挖土打牆”,是爲了說明,無論牆打得多麼堅實,終究會有倒塌的時候,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所以我們要摒棄奢華,返樸歸真。

【練習參考答案】

1.地深處的大風、夜晚鳴叫的大鳥、黑寂的村巷、自己的大榆樹、恆久明亮的月光,共五個要點,答對一點給1分。

2.“內心的生存”是一個複雜的表述,包含了人內心豐富的精神生活。如果人“內心的生存”找不到依憑,那麼人就會產生空虛感和漂泊感,因而人要有一個精神的故鄉,這樣精神就不會流浪。答到“精神生活”可給1分,能加以闡述給2分。

3.含義:一個人要想將他生命的物質痕跡全部留住是不可能的,但它們能長久地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成爲人的精神財富和思想資源,這纔是最重要的。只有這樣,“家園”纔不會廢失,如果內心的證據也散失殆盡,那麼人們只能在“虛無”中永無歸期了。

作用:強調一個人不能丟失“今生今世的證據”,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B項“刻畫出自己熟悉的環境的頑強生命力”與文意不符。C項“我們不必太留戀過去,而要勇敢地向前走”在文中找不到依據。E項結論“所以我們要摒棄奢華,返樸歸真”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