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外國詩三首》教案

高一語文《外國詩三首》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致大海

高一語文《外國詩三首》教案

設計思想 採用比較

教學的方法

教學本課

教學重點 理解詩人的情感,理解詩歌的主題,理清詩歌的抒情思路

教學難點 理解詩人的情感,理解詩歌的主題

教學手段 討論

教學過程

一、明確要求:

1.教師可把學生分爲5-7人爲一組的若干小組,協調分工:朗誦討論,記錄(有專人)

2.每個同學要有自己的體會,並能表達出來(1-2分鐘)

3.從主題、內容、寫法、情感等角度進行比較

4.教師巡查、指導,注意傾聽學生們發言,給予適當啓發誘導,充分肯定

5.討論情況記入平時成績

二、明確討論題目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發詩人對自由的熱烈追求,意象雖不多樣,但卻負載着作者沉重熱烈的情感,應在

教學中組織學生充分討論理解詩歌中能突出表現大海特點的語句,並體會其中寄託着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詩人的抒情思路。

舒婷的《致大海》是詩人把大海作爲一面鏡子來表現自己對社會人生的理解。

兩首詩在題材上有相同之處,都是詩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來表情達意的作品。這就成爲了比較

教學的基礎。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比較兩首詩的異同點。

三、學生討論

四、討論發言

明確: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達詩人的思想,傳達詩人的心意,此課比較閱讀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

先分析一下二者的結構:

普希金詩

舒婷的詩:

聯想—人們對大海的一席感觸

回憶—兒時的生活

思考—引入對現實之思考

抒情—積極向上,熱情洋溢。

意象及意象的象徵意義:

普把大海人格化,大海是自由的象徵。作者直接同大海對話,給人一種親切感。普的大海自由奔放,任性不羈,它是天使頭上的光環,閃閃發光,不染纖塵。這是完美的海,夢中的海。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的讚美及憧憬。但現實使他傷心,他雖失望但不絕望,他要把大海永記心中,把自由傳播到四面八方。

舒所表達的是對生活的感悟,“大海——變幻的生活,生活——洶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變幻的生活。大海有漲有落,有風暴,有平靜;它多變,並不完美,但它真實。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觀望生活的戲——有悲有喜,包羅萬象。感受着大海的寬廣與靜寂,就像在感受自己。大海是社會,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舒婷自己則像海燕一樣,堅強地在生活風浪中自由飛翔,對生活充滿了自信,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表現手法及修辭:

普採用直抒胸意的表現手法。他所表現出的情感悲壯豪放。詩中多處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如將“波光”寫作“容光”,將海浪聲聲化爲“怨訴”,“呼喚”,“迴音”,使海更加人性化,便於作者與海對話,使海更像詩人的摯友,表達了作者對海——自由的熱愛之情。

舒採用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她的大海是對生活細膩的觀察,海邊的每一種風景都是生活的真實寫照。詩人將自己對生活的詮釋融入對大海的描寫當中。詩中多處運用了排比,反覆。

寫作背景及寫作目的:

普希金是傑出的俄國民族詩人,19世紀積極浪漫文學代表,是自由戰士。他一生嚮往自由,卻被沙皇流放遠方,加上拜倫的去世,普希金心情鬱悶。他要借大海讚頌自由!

舒婷是朦朧派的代表詩人,她以大海寫出對生活的感悟,啓發人們要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

附錄:

致大海

舒婷

大海的日出

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讚歎

大海的夕陽

招惹多少詩人溫柔的懷想

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

還由海風日夜

日夜地呢喃

多少行在沙灘上留下的足跡

多少次向天邊揚起的風帆

都被海濤祕密

祕密地埋葬

有過咒罵,有過悲傷

有過讚美,有過榮光

大海——變幻的生活

生活——洶涌的海洋

哪兒是兒時挖掘的穴

哪裏有初戀並肩的蹤影

呵,大海

就算你的波濤

能把記憶滌平

還有些貝殼

撒在山坡上

如夏夜的星

也許漩渦眨着危險的眼

也許暴風張開貪婪的口

呵,生活

固然你已斷送

無數純潔的夢

也還有些勇敢的人

如暴風雨中

疾飛的海燕

傍晚的海岸夜一樣冷靜

冷夜的山岩死一般嚴峻

從海岸的山岩

多麼寂寞我的影

從黃昏到夜闌

多麼驕傲我的心

“自由的元素”呵

任你是佯裝的咆哮

任你是虛僞的平靜

任你掠走過去的一切

一切的過去——

這個世界

有沉淪的痛苦

也有甦醒的歡欣

1973.2

《我願意是急流》

教學目標

體會詩歌主旨的多樣性。

重點難點

本詩的畫面感和抒情性的結合是

教學中的重點。

教學過程

一、作者與寫作背景

裴多菲是19世紀的匈牙利愛國詩人。他當過兵,作過流浪藝人。1849年7月在職和沙皇軍隊的一次戰鬥中英勇犧牲,年僅26歲。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寫下了許多優美的愛情詩。尤其是在1846年愛上森德萊尤麗亞以後,寫了不少優美的愛情詩。1847年裴多裴與心愛的人結成伉儷。這首詩的創作可以看出愛情的表達。

《自由》: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二、內容大意

全詩共五節,採用的都是“我願意……”開頭的格式。詩人把自己說成是“激流”“荒林”“廢墟”“雲朵”“破旗”。把愛人比作小魚小鳥長春藤火焰夕陽構成五個有層次的充滿活力的藝術畫面,蘊含了深刻的思想內容。

三、鑑賞要點

1、多樣解讀

首先將其看作一首愛情詩,它抒發了對愛人深摯的戀情,歌頌了純潔而高尚的愛情;其次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詩,它委婉地表現出19世紀40年代匈牙利人民的解放鬥爭事業。歌頌了爲民族解放事業獻身的精神和執着追求理想的精神。詩中的“我”可能指詩人自己,也可能指革命戰士們;“愛人”可以是詩人的愛侶,也可以是詩人追求的革命理想。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

2、意象的獨特性排列:

本詩沒有空泛的說教,而是通過一系列鮮活意象的排列,遞進,營造了一個情感流動的迴旋天地,層層遞進,使詩人情感富於變化,呈現出多側面多層次,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板書

我願是我的愛人是

急流(崎嶇)小魚(魚水之情,是你的生命之源)

荒林(狂風)小鳥(是你的可愛家園)

廢墟(荒涼)常春藤(是你的一生依靠)

草屋(打擊)火焰(是你的抒情小屋)

雲朵(破旗)夕陽(是你的,相依夥伴)

在我的懷抱中接受我的關愛與呵護,我們相依相伴,我願爲你奉獻一切。

注意修飾詞語的暗色調,可體現:

1、生活的艱難

2、男人的勇敢

3、也可能是革命鬥爭的艱難

《籬笆那邊》

自讀導言

1.理解本詩中“草莓”和“上帝”指代的具體內容及詩歌蘊涵的寓意。

2.擴展閱讀:賞析芒克的詩《陽光中的向日葵》,理解詩中蘊涵的寓意。

(解說:這是一首蘊涵着深刻寓意的哲理詩,理解詩歌的寓意是學習本詩的重點,也是難點。)

自讀程序

一、總體把握,理清思路

討論:這首詩從表層意象看,寫了哪幾個層面?

明確:兩個。一是小孩想摘草莓而又有所顧忌,另一個是上帝如果也是小孩,也會爬過籬笆去摘草莓。

二、研讀全詩,討論以下問題

1.詩中的草莓指代什麼。

明確:草莓指代世間美好的事物。思考這一問題應從草莓的特點入手。草莓色澤鮮豔,圓潤可愛,在外形上給人以美感;味道酸甜可口,是人們所喜愛的一種水果。

2.“我”想不想爬過籬笆?爲什麼?

明確:想。因爲那兒“有草莓一棵”,而且“草莓,真甜!”

3.“我”能不能爬過?爲什麼?

明確:能。因爲“如果我願/我可以爬過”。

4.那麼,“我”願不願爬過?爲什麼?

明確:不願。因爲“髒了圍裙/上帝一定要罵我!”

5.上帝又指代什麼?

明確:上帝號令一切,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是權威的代表,又是正統思想的化身。思考這一問題應從上帝特殊的身份入手。